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秦汉史(政治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始皇治法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三十二年,而西历纪元前二百二十一年也。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①,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大上皇,制曰:“朕闻大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史公谓:“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秦始皇本纪赞》。案琅邪刻石云:“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背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合群臣议帝号之言观之,秦之所以自负者可知,史公之言,诚不缪也。尽废封建而行郡县,其事确为前此所未有,固无怪秦人之以此自负。君为一群之长,王为一区域中所归往,其称皆由来已旧,战国时又有陵驾诸王之上者,则称为帝,已见《先秦史》第十章第一节。秦人之称帝,盖所以顺时俗,又益之以皇,则取更名号耳。皇帝连称,古之所无,而《书·吕刑》有皇帝清问下民之辞,盖汉人之所为也。汉人传古书,尚不斤斤于辞句,说虽传之自古,辞则可以自为。

郡县之制,由来已久,亦见《先秦史》第十四章第一节,惟皆与封建并行,尽废封建而行郡县,实自始皇始耳。二十六年(前22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惟匕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秦、汉时之县,即古之所谓国,为当时施政之基,郡则有军备,为控制守御而设,亦见《先秦史》第十四章第一节。故决废封建之后,遂举分天下以为郡也。三十四年(前213),淳于越非废封建,仍为李斯所驳,且以此招焚书之祸,见下。李斯持废封建之议,可谓甚坚,而始皇亦可谓能终用其谋矣。

是岁,又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镰,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此犹今之禁藏军火。当时民间兵器本少也。参看第十八章第六节。《始皇本纪》但言销兵,《李斯传》则云“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贾生言秦“堕名城”;《始皇本纪赞》。《秦楚之际月表》曰“堕坏名城,销锋镝”;《叔孙通传》:通对二世问曰“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严安上书:言秦“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虞,示不复用”;《汉书》本传。则夷城郭实与销锋镝并重。《张耳陈余传》: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则名城亦有未尽毁者,然所毁必不少矣。《宋史·王禹偁传》:禹偁上书,言“大祖、大宗,削平僭伪。当时议者,乃令江、淮诸郡,毁城隍,收兵甲,彻武备者二十余年。书生领州,大郡给二十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号曰长吏,实同旅人;名为郡城,荡若平地”。则宋时犹以此为制驭之方,无怪秦人视此为长治久安之计矣。三十年碣石门刻曰“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则当时并有利交通之意,不徒为镇压计也。后人举而笑之,亦过矣。

销兵之后,《史记》又称其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此自一统后应有之义,然此等事收效盖微,世或以为推行尽利,则误矣。参看第十九章第二节。

P6-7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秦代事迹

 第一节 始皇治法

 第二节 始皇拓土

 第三节 秦之失政

 第四节 二世之立

第三章 秦汉兴亡

 第一节 陈涉首事

 第二节 刘项亡秦

 第三节 诸侯相王

 第四节 楚汉兴亡

第四章 汉初事迹

 第一节 高祖初政

 第二节 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节 高祖和匈奴

 第四节 汉初功臣外戚相诛

 第五节 汉初休养生息之治

 第六节 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 汉中叶事迹

 第一节 汉代社会情形

 第二节 儒术之兴

 第三节 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节 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节 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节 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节 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节 论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节 武帝求神仙

 第十节 武帝刻剥之政

 第十一节 巫蛊之祸

 第十二节 昭宣时政治情形

 第十三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一

 第十四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二

 第十五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三

 第十六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四

第六章 汉末事迹

 第一节 元帝宽弛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三节 哀帝纵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一节 新莽得政

 第二节 新室政治上

 第三节 新室政治下

 第四节 新莽事四夷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八章 后汉之兴

 第一节 更始刘盆子之败

 第二节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节 光武平关中

 第四节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节 光武平群雄下

第九章 后汉盛世

 第一节 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节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节 后汉定西域

 第四节 汉与西南洋交通

 第五节 后汉平西羌

 第六节 后汉开拓西南

 第七节 后汉时东北诸族

第十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上

 第二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下

 第三节 后汉羌乱

 第四节 党锢之祸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第七节 后汉中叶后内乱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一节 何进之败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三节 李傕郭汜之乱

 第四节 东诸侯相攻

 第五节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节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节 孙氏据江东

 第八节 赤壁之战

 第九节 刘备入蜀

 第十节 曹操平关陇汉中

 第十一节 刘备取汉中

 第十二节 孙权取荆州

第十二章 三国始末

 第一节 三国分立

 第二节 三国初年和战

 第三节 诸葛亮伐魏

 第四节 魏氏衰乱

 第五节 魏平辽东

 第六节 司马氏专魏政

 第七节 蜀魏之亡

 第八节 孙吴盛衰

 第九节 孙吴之亡

 第十节 三国时四裔情形

序言

吕思勉先生是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著述颇丰,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有著作传世。

吕思勉注重排比史料,长于综合研究,融入西方思维。他主要有两部通史、五部断代史、八部专门史以及大量历史研究读物传世。主要著作有《白话本国史》(1923)、《吕著中国通史》(1940、1945)、《先秦史》(1942)、《秦汉史》(1947)、《两晋南北朝史》(1948)、《隋唐五代史》(1957)、《历史研究法》(1945)、《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1934)、《经子解题》(1926)、《先秦学术概论》(1933)、《理学纲要》(1931)、《宋代文学》(1931)、《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吕先生的几部断代史均分前后两部分,一前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措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采用新的纪事本末体;后半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用新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

本套丛书重新编排,包括《先秦史政治卷》《先秦史文明卷》《秦汉史政治卷》《秦汉史文明卷》《两晋南北朝史两晋卷》《两晋南北朝史南北朝卷》《两晋南北朝史文明卷》《隋唐五代史隋唐卷》《隋唐五代史五代卷》《隋唐五代史文明卷》《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三国史话》等。

我们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现已出版的吕思勉著作,对本套丛书进行了精心校订、重新编排,形成了简体版吕思勉文丛,以飨读者。

限于学力和经验,在编校过程中难免有错讹疏漏之处,敬请广大方家、读者斧正。

编者

内容推荐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五部断代史之一,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汉史基本的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杨宽曾总结说:“此书把两汉政治历史分为十一个段落,既作了全面的有系统的叙述,又能抓住重点作比较详尽的阐释。对于社会经济部分,叙述全面而又深入。”

本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编者独立成政治卷;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编者独立成文明卷。

本册为《政治卷》。

编辑推荐

《秦汉史》是与《先秦史》互相衔接而又独立成书的。由于作者吕思勉对《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对于这个时期各方面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十分扎实而有条理。作者认为这段时期内,就社会组织来说,新莽和东汉之间是一个大界线,从此豪强大族势力不断成长,封建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终于导致出现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

本书为《政治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