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礼记/中国古典文化珍藏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张文修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内容推荐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目录

曲礼上第一

曲礼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内则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丧服小记第十五

大传第十六

少仪第十七

学记第十八

乐记第十九

杂记上第二十

杂记下第二十一

丧大记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义第二十四

祭统第二十五

经解第二十六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坊记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记第三十二

缁衣第三十三

奔丧第三十四

问丧第三十五

服问第三十六

间传第三十七

三年问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壶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大学第四十二

冠义第四十三

婚义第四十四

乡饮洒义第四十五

射义第四十六

燕义第四十七

聘义第四十八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试读章节

曲礼曰: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斋,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蔬,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苦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珥诏之,则掩口而对。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向长者所视。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人,言不闻则不入。将人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人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躇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阑右,不践阈。  凡与客人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人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极之。

奉席如桥衡,请席何向,请衽何趾。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东向西向,以南方为上。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问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

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诳言。正尔容,听必恭。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侍坐于所尊,敬毋余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侍者请出矣。侍坐于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问,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毋侧听,毋暾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髦,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

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P1-4

序言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