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或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分支之一(这六大分支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广义的地学理论囊括了地表地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等)、固体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地学研究对象上可达小行星、近地行星和陨石,人类周边各种圈层(大气圈、生物圈等),下则涉及地球内部各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地学思想史指上述地学门类及其主要分支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学术思潮及其演化。
地学思想史的写作与出版不仅是地学界的大事,也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事件。正因为这样,本书除涉及传统地学诸分支领域外,还专门讨论了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和自然灾害科学。这三门科学与地学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更综合一些,交织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在20世纪后半叶才壮大起来,形成独立科学门类的。它们的成长过程是一部人类从认识自然到征服自然,转变为从认识自然、取之于自然的同时学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历史。这一主导思想的演变也或多或少地贯穿于若干地学领域中。
前言
第1章 地球形成思想史
1.1 导论——寻找历史的经验
1.2 人类早期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1.3 英雄的年代与近代科学的诞生
1.4 近代地球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5 “现代”地球科学的诞生
1.6 世纪之末的转变:地球科学的研究究竟走向何方
第2章 成岩成矿思想史
2.1 导论
2.2 自然哲学和地质哲学时期
2.3 地质学英雄时代
2.4 经典地质学时期
2.5 现代地质学时期
2.6 成岩成矿思想演化规律
2.7 成岩成矿思想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
2.8 成岩成矿思想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3章 地热学思想史
3.1 中国古代对地热的认识
3.2 国外古人对地热的认识
3.3 理论地热学的萌芽
3.4 应用地热学的启蒙
3.5 理论地热学的发展
3.6 应用地热学的发展
3.7 中国地热学发展的前瞻
第4章 大地构造学思想史
4.1 感知与神话时期
4.2 大地构造学思想萌芽时期
4.3 科学的大地构造思维观的建立及其发展
4.4 地槽学说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固定论的产生
4.8 大陆漂移假假说的诞生揭开了大地构造史的新篇章,掀起了活动论与固定论的对立与论争
4.6 地槽学说诞生前后的多种大地构造学派的兴起
4.7 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及其发展,活动论取代了固定论
4.8 新的地球观正在来临
4.9 中国的大地构造学思想简史
4.10 近代大地构造学的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几点考虑
第5章 古生物学思想史
5.1 古生物学史前史
5.2 古生物学早期对化石来源的争论
5.3 古生物学对时间、地球史与地层层序的认识
5.4 化石与早期进化思想的发展
5.5 19世纪:现代古生物学的诞生与发展
5.6 化石与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
5.7 20世纪古生物学的思想发展
5.8 古生物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5.9 面向21世纪的思考与前景
第6章 测绘学思想史
6.1 上古测绘萌芽时期
6.2 中古测绘发展时期
6.3 近代测绘兴起时期
6.4 近代测绘发展时期
6.5 现代测绘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7章 土壤学思想史
7.1 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土壤科学产生的基础
7.2 近代土壤科学的迅猛发展
7.3 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第8章 地理学思想史
8.1 古代地理学
8.2 近代地理学
8.3 现代地理学
第9章 海洋学思想史
9.1 海洋潮汐
9.2 大洋环流
9.3 海底扩张
9.4 深海环境
第10章 大气科学思想史
10.1 从坐井观天到放眼全球
10.2 “风云可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0.3 静态是相对的,动态是绝对的——气候概念的发展和深化
10.4 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10.5 结语
第11章 资源科学思想史
11.1 中国古代朴素的资源史观
11.2 近代资源无限史观
11.3 现代人本位资源史观
11.4 当代资源科学史观
第12章 环境科学思想史
12.1 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12.2 面对环境污染
12.3 迈向认识全球环境
第13章 灾害科学思想史
13.1 中国古人对灾害的认识
13.2 中国古代减灾科技的初建
13.3 近现代的减灾科技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