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共识”为关键词,系统阐述组织与员工之间如何形成“共识体”——通过利益共识、制度共识、事业共识、命运共识四个方面的建设,打造“同心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本书凝结了我们多年来对于“共识”的思考,第一次系统地将“共识”的理念植入企业管理之中,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所在的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认同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凝聚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共识(同心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石真语//黄钰茗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共识”为关键词,系统阐述组织与员工之间如何形成“共识体”——通过利益共识、制度共识、事业共识、命运共识四个方面的建设,打造“同心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本书凝结了我们多年来对于“共识”的思考,第一次系统地将“共识”的理念植入企业管理之中,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所在的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认同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凝聚力。 内容推荐 本书以“共识”为关键词,系统阐述组织与员工之间如何形成“共识体”——通过利益共识、制度共识、事业共识、命运共识四个方面的建设,打造“同心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本书作为职场励志图书,可供职场人士阅读,以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同时也可供相关企业和咨询机构在员工培训中作为教材使用。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美丽的谎言——愿景与执行的鸿沟 事不关己,何谈共识 “无人喝彩”的愿景 “貌合神离”的愿景 “同床异梦”的愿景 执行力缺失的根源 第2章 共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共识:竞争力的源泉 共识产生认同 共识凝聚力量 共识通往同心 第3章 同心组织——从利益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 同心:企业组织的理想境界 致命的误区:不求同心,但求同路 走在同心路上的企业 共识的内涵 第4章 价值统一成就利益共识 时刻把员工利益装在心里 利益共识:合作共事的底线 永远不要害怕与员工谈待遇 待遇纠纷:无聊的数字游戏 价值统一:由趋同走向一致 合作共赢。利益共享 第5章 行动统一成就制度共识 利益共识的制度化 制度共识才能行动一致 “从心所欲不逾矩” 制度共识的考量:心甘情愿受罚 第6章 愿景统一成就事业共识 对柳传志“三心”的再思考 “事业心”的衡量标准 整合个人梦想与组织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凝聚事业共识 愿景统一“三步曲” 将愿景内化为员工目标 第7章 使命统一成就命运共识 公司使命:超越赚钱的目的 界定使命:企业家的任务 用使命感召员工 听从内心的召唤 带着使命工作 与公司命运与共 试读章节 培训师经常说这样一段话:“总裁起码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会讲梦想,勾勒出愿景,让大家觉得你值得追随。二是靠一个使命去统领所有员工思维深处的价值观体系,并且要让大家在使命这个层面达成共识。” 大多数企业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梦。亨利·福特的梦想是“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在今天的美国社会,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任正非的梦想是“产业报国”,马云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个个鲜活的梦想就是企业家的愿景。愿景是人们脑海中所特有的意象或景象,它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是渴望实现的愿望、是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愿景决定着最终的平庸、出色还是伟大。 作为企业的领袖,不光要有梦想,更重要的是让追随你的人相信梦想并为之奋斗。所以,企业家不仅要敢于梦想,更应该善于向员工营销你的梦想。一个企业家要想做好企业,就必须学会营销梦想。你可以没有产品、没有钱、没有团队,但是不能没有营销梦想的能力,否则梦想就永远只能是梦想,而无法付诸行动。 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老板不缺梦想,员工也很努力,可是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板没有把自己的“个人愿景”放大成为与员工共享的“共同愿景”,即没有在公司愿景层面达成共识。缺乏共识的愿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这是你的愿景,与我何干”;第二种是表面上认可公司的愿景,实际上并不认同;第三种是内部钩心斗角,各怀鬼胎。三者分别对应着共识的三重敌人:“事不关己”、“貌合神离”和“同床异梦”。 我们说成功的企业家是善于营销梦想的企业家。但是,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善于呢?这里有一个准则:会营销梦想的人是让员工为自己实现梦想,而不会营销梦想的人是让员工为老板实现梦想。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能把自己的梦想变为共同的梦想,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看完2010年的春节晚会,记住了一句能让人气死的台词:“这是真的吗?您说的是真的吗?可是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最痛恨员工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公司初创时期,有一次我们从外地培训回来,刚结束三天两夜的行程,大家都很疲惫,都想早点回家休息。但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发现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居然有个别员工在讲课过程中睡觉,影响很坏。于是我们决定趁热打铁,临时召开一个全体大会,跟大家讲讲这事,提醒大家以后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同时,我们也表扬了一下在会上表现好的几个员工。这次会议从召集到散会大概用了半小时左右。散会之后,在公司的走道里,不经意地听到了两位员工旁若无人的对话: 甲:“谁听课睡觉啊,害得我们一起被训,浪费我半个小时。” 乙:“就是。老板也真是的,明知道大家都很累,还开什么会?小题大做。” 甲:“你生什么气啊,你今天不还被表扬了吗?可我呢?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一旁的我故意提高嗓门,“如果不引以为戒的话,下次睡觉的就是你们。” 两位员工转身发现我的时候,看着脸色铁青的我,连声说:“董事长,对不起,我们只是发几句牢骚,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抛下一句“以后注意点”,快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没过多久,员工甲就在一次培训课上呼呼大睡,终于让我忍无可忍,把他炒了。在离职谈话时我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知道自己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吗?” “不就是在您的课上睡觉嘛,至于吗。” “到现在你还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你的最大问题就是我行我素,觉得什么事情都跟自己没关系。”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如果你以后还是这种心态工作的话,到哪儿都不会有出息。” 有些员工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时,很多员工犯错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将责任推给别人。“是别人的错,与我无关。”“客户太挑剔,否则早成交了。”在很多管理者看来,这些都是借口。这些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更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 小张和小李是一家速递公司的速递员。一次,小张和小李负责把一件大宗邮件送到码头。这个邮件很贵重,是一个古董,老板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到了码头,当小张把邮件递给小李的时候,由于没有交接好,邮包掉到了地上,古董碎了。 老板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老板,这不是我的错,是小李不小心弄坏的。”小张趁机偷偷来到老板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我知道了。”随后,老板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于是,小李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小李说:“这件事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 两人一直等待处理的结果。老板把他俩叫到办公室说:“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在递接古董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还有,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我决定让小李留下继续工作。小张,明天你不用来工作了。” 嘴上经常念着“事不关己”的员工,一定是那些不敢承担责任的员工。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是无法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因为企业组织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靠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P2-5 序言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管理界开始流行两个概念:一是愿景,二是执行。这两个一前一后的舶来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企业管理者的思维。 愿景是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理想,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与发展蓝图。愿景是组织的灵魂,没有愿景,组织就没有未来;没有成功的愿景,组织就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如果只有愿景,而没有实现愿景的途径和道路呢?那么愿景就会变为“镜中花,水中月”。在这一背景下,执行的概念开始风靡。要将愿景变为可以实现的目标,企业必须打造执行文化,强化执行力。 愿景与执行的关系可以这么概括:愿景指引执行,执行成就愿景。但这好比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究竟前途和道路之间的桥梁在哪儿呢?答案是“共识”。没有“共识”的愿景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愿景,没有“共识”的执行是“南辕北辙”的执行,没有“共识”的组织是一个“同床异梦”的组织。为什么会出现“同床异梦”?因为离心离德,因为缺少认同感。 在愿景与执行风靡的时候,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并提出了“共识”这一理念,试图在愿景与执行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对于“共识”的思考,来源于这样几个简单的事实:如果高层管理者之间对企业的愿景都无法达成共识的话,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堪忧;或是高层之间对企业的使命拥有共识,但中层管理者对于愿景都不认同的话,那么企业的愿景也将无法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行动。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在高层、中层和基层之间建立共识,才能形成可以执行的愿景,员工的行动和努力才能够真正转变成企业内部强大的执行力。这就是共识对于愿景和执行的重要性所在。 基于对“共识”的思考,我们在培训中进一步提出了“同心组织”的概念。我们所理解的同心组织,就是包含了利益共识、制度共识、事业共识和命运共识的组织。在这样一个组织中,无论是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还是基层的普通员工,大家对于组织的愿景,对于如何实现愿景,对于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都有着共同的认识,并且在这些共识的指导下全心全力地付诸行动。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讲,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心”理解为愿景的话,那么“劲”就是行动,就是执行,而“一处”就是“共识”。 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达成“共识”,构建“同心组织”,我们的每一次授课都要求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一起接受培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的效果最大化。 本书凝结了我们多年来对于“共识”的思考,第一次系统地将“共识”的理念植入企业管理之中,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所在的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认同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凝聚力。 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0年6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