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恩切布库/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满族各氏族传承人讲述的优秀传统说部的忠实记录,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自强不息、勤劳创业、爱国爱族、粗犷豪放、骁勇坚韧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宝贵珍品,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的出版,不仅是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贡献,而且也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增添了一分光彩。

内容推荐

为拯救人类,在春风、春雨、春雷的感召下,阿布卡赫赫的侍女恩切布库从山梨树中走出。她教野人学会了使用火、保护火、祛病壮身、躲避瘟疫的方法。传下了婚规和籽种。她是一位多谋善断、智勇双全、叱咤风云、美丽圣洁的女神。

目录

《恩切布库》传承概述

序歌

火山之歌

光耀的经历

头辈达妈妈

开拓新天地

传下了婚规和籽种

创制约法

魂归天国

后记

试读章节

德乌咧——,德乌咧——

在那远古洪荒的年代,

在刚刚有宇宙、天穹的时候,

洪水泛滥,

万牲挣扎。

天母阿布卡赫赫

为拯救人类,

同恶魔耶鲁里一决雌雄。

恶魔耶鲁里

没有人的心肝,

不晓得怜爱与善良。

他满腹奸诈、卑劣,

他满腹冷酷、残恶。

他喷出黑风、乌水,

将太阳的光辉遮掩。

白昼瞬间消失,

穹宇黑漆一片,

江河无处宣泻,

生物无法繁衍。

阿布卡赫赫

被耶鲁里的黑风

迷住了双眼,

双目涟涟。

耶鲁里踌躇满志,

得意洋洋,

疯狂咆哮,

冲了过来,

妄想挥撒罗天大网,

罩困死阿布卡赫赫,

让天庭再无匹敌,

让寰宇再无强悍,

让慈爱再无临降,

让世间再无温暖。

幻想统御天母宝座,

渴求执掌乾坤大权。

他释放的黑风鸟水,

射向天母,

蹂躏着天母

善良的心田和芳香的肌体。

阿布卡赫赫的光辉,

虽像熊焰千卷,

虽像烈火万团,

却抵御不住

耶鲁里亿万年的

地狱恶寒。

天云中的阿布卡赫赫

痛得周身慑栗。

汗珠像河流一样

洒向大地,

洒向高山,  洒向峡谷,

洒向平川。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

随着“轰隆隆”一阵鸣响,

地上升起一个土丘。

土丘越升越高,

越升越高,

高过千丈,

高过万仞,

霎时一座高山

直插云巅。

突然,一声惊雷震撼,

山尖上喷出了火焰。

火焰光芒万丈,

照亮天边。

大地重见光明,

万牲享得平安。

耶鲁里被这突来的烈焰

烧得焦头烂额,

猖狂逃窜,

溜回地下。

他再不能贻害万物,

他再不能兴妖作乱。

德乌咧——德乌咧——

阿布卡赫赫的光焰

从大地上凝聚,

翻腾的光焰和白气,

在天空中翻滚浓缩,

白变青,

青变黄,

黄变红,

红变紫,

紫变蓝,

蓝变橙,

橙变绿,

七色祥光凝结成

寰宇中的白光。

瞬间,顶天立地的白光,

化成一位头项蓝天

脚踏大地

金光闪耀

美貌无比的

裸体女神。

她就是

天母阿布卡赫赫的侍女

——恩切布库女神。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

美丽而无畏的女神,

把这座雄伟的火山

起名叫恩切布库阿林,  世代传讲着

它神秘的传说……

德乌咧——德乌咧——

时光流逝数万年,

披着霞帔,

骑着风骥,

与众神女周游于

九天云浪中的

天母阿布卡赫赫,

在天籁之音中,

观赏众神女的九霞神舞。

心情陶醉,

嬉笑亍怀,

眼见簇拥在自己周围的众神,

天母阿布卡赫赫

想起了万年前

朝夕陪伴自己的

忠诚侍女。

她为天母而生,

她为天母而死,

她永世困居于地心烈焰之中,

她万栽不眠地

监守着恶魔耶鲁里的猖嚣。

这位非凡的女神,

就是美丽而善良的恩切布库。

德乌咧——德乌咧——

怎样才能让世人

代代铭记这位伟大的女神?

怎样才能让世人

代代传讲这位女神的勋业?

只有萨满最有这个机遇,

只有萨满最有这个智慧,

只有萨满最有这个才能,

也只有萨满最有这个威望。

德乌咧——德乌咧——

阿布卡赫赫想得对,

只有萨满能够领会

阿布卡赫赫的心意,

只有萨满才有如此

高尚仁爱的心肠。

她们有金子一般的巧舌,

她们有百灵一样的歌喉。

于是,恩切布库女神的故事

在历代萨满中

传讲开来,

流传至今。

德乌咧——德乌咧——

在那遥远的时日,

在那荒芜的年代,

人们不懂得“阿尼牙”是什么?  不会用“比牙”来记时光,

更不知道自己叫“尼牙玛”。

人们对所见所闻,

所遇所得,

一切一切,

所有所有,

都不知是怎么回事。

每个“尼牙玛”之间

那么生疏,

每个人的模样

那么新奇。

但总还是同类,

凑在一起才发现:

都有一个黑大长毛裹着的

有眼鼻耳舌口的头,

都有一个宽宽的脊梁膀,

悠荡着的两只又大又粗的巨手,

都有一个像肉柱般的硕大股臀,

支撑着的两条粗树般的长腿,

但有的下身

垂挺着苍毛绒绒的交媾柱,

有的下身

却是一条黑绒遮盖着的溺溲口,

相互窥测,

惊讶而称奇。

德乌咧——德乌咧——

荒蛮与恐惧,

饥饿与暴渴,

掠抢与窃衣,

生存与坎坷,

使这群手舞足蹈,

扭腰荡乳,

咿呀怪叫的同类,

像黄蜂,像蝼蚁,

像乌鹊,像通灵的神猿,

一群群,

一伙伙,

相聚相拥,

苦度时光。

猛兽、凶禽、

地动、山摇,

洪涛、山火、

病魔、风暴,

使这些同类懂得了活的道理:

只有相亲,

相爱,

相助,

才能够生存,

才能够立足,

才能够伫立世间,  才能够不被异己所征服。

德乌咧——德乌咧——

有这样一群同类,

他们有发达的四肢,

精灵的大脑,

远强过稚幼的乌鹊,

虚空的蝼蚁。

阿布卡赫赫赐予他们的智商

可化解穹宇的神力,

无难不开,

无困不解,

大聪大智,

大谋大勇。

这是宇宙间一群

奇特的同类。

他们是主宰万牲的同类,

他们是驱役万界的同类,

他们是控管百界的同类,

他们是繁生世代的同类。

阿布卡赫赫赋予他们

一个圣洁的名字

——人类。

德乌咧——德乌咧——

阿布卡赫赫

赐给人两宗宝

——互助和火。

人掌握的第一宗宝是

——互助。

俗话讲:

滴水不成泉,

单枝不成林。

脆弱的同类,

合抱方可无敌。

不能以强凌弱,

不可以大欺小,

不能以熟欺生,

不应以智欺愚。

要懂得同心,

要懂得忍让,

要懂得理解,

要懂得相帮。

遇到双倍的艰难

也不可相互妒杀。

残害同类,

欺凌同类,

就在残害自己,

就在欺凌自己,

就必走自绝之路。

弄懂这个道理,

人类就会强壮,  人类就会兴旺,

人类就会所向披靡,

无任何力量可阻挡。

德乌咧——德乌咧——

人掌握的第二宗宝是

——火。

火——

生存的韶光,

火——

生命的希望。

火——

使人傲立群牲,

火——

使人开创光明的坦程,

建树不凡勋业。

人若不懂得火,

形同百兽无异,

甚而不如虫蛔。

人与百牲百虫同栖世上,

一无百兽之能,

二无百禽之捷。

苦栖洞窟,

湿寒侵袭。

食物匮乏,

生食乱尝。

惨悲柔弱,

数年夭亡。

人认识了火,

才真正成为大地上的长户,

有稳固的立锥之地,

主宰世界。

可怜得很!

这两件小小的法宝,

是人类经过几百万年,

从生命中获取的代价。

P10-19

序言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在文化部和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有关科研和文化工作者多年的辛勤努力和编委会的精选、编辑、审定,现在陆续和读者见面了。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满族,同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源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族传统说部,是满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传承久远的民间长篇说唱形式,是满语“乌勒本”(ulabun)的汉译,为传或传记之意。20世纪初以来,在多数满族群众中已将“乌勒本”改为“说部”或“满族书”、“英雄传”的称谓。说部最初用满语讲述,清末满语渐废,改用汉语并夹杂一些满语讲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族各氏族都凝结和积累有精彩的“乌勒本”传本,如数家珍,口耳相传,代代承袭,保有民族的、地域的、传统的、原生的形态,从未形成完整的文本,是民间的口碑文学。清末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原因,满族古老的习俗和原始文化日渐淡化、失忆甚至被遗弃,及至“文革”,满族传统说部已濒临消亡。抢救与保护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已追在眉睫。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是抢救与保护满族传统说部的可喜成果。

吉林省的长白山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满族及其先民世世代代在白山黑水间繁衍生息,建功立业,这里积淀着深厚的满族文化底蕴,也承载着满族传统说部流传的历史。吉林省抢救满族传统说部的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精神的指引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重新受到重视,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冲破“左”的思想束缚,率先提出抢救满族传统说部的问题,得到了时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历史学家佟冬先生的支持,并具体组织实施抢救工作。自1981年起,我省几位科研工作者背起行囊,深入到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以及河北、四川等满族聚居地区调查访问。他们历经四五年的艰辛,了解了满族说部在各地的流传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一些传承人讲述的说部进行了录音。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有组织的抢救工作中断了,但从事这项工作的科研人员始终怀有抢救满族说部的“情结”,工作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1998年,吉林省文化厅在从事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十大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中,了解到上述情况,感到此事重大而紧迫,于是多次向文化部领导和专家、学者汇报、请教。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同志,文化部社文图司原司长陈琪林同志,著名专家学者钟敬文、贾芝、刘魁立、乌丙安、刘锡诚等同志都充分肯定了抢救满族传统说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几经周折,在认真准备、具体筹划的基础上,于2001年8月,吉林省文化厅重新启动了这项工程。2002年6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厅成立了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团结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满族说部的抢救、保护工作。

这项工作,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吉林等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有关人士的认同与无私帮助,特别是得到了文化部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2003年8月,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被批准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2004年4月,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我们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有关指示精神,我们对满族说部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不但要忠实记录,保护好文本,还要保护传承人及其知识产权;不但要保护与说部的讲述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关的资料,还要保护与说部传承相关的文物,从而对满族说部这一口头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组织科研人员到满族聚居地区深入普查,扩大线索,寻源探流,查访传承人,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方式采录传承人讲述的说部。在记录整理过程中,不准许增删、编改,只是在文法、句式、史实方面作适当的梳理和调整,严格保持满族传统说部的原创性、科学性、真实性,保持讲述人的讲述风格、特点,保持口述史的原汁原味。

几年来的工作,使我们深感“抢救”二字的重要。目前健在的传承人多已年逾古稀,体弱多病,渐渐失去记忆。就在二三年前,我们刚刚采录完傅英仁、马亚川讲述的说部,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发掘其记忆宝库,他们就溘然长逝了。一些熟悉往昔满族古老生活的长者和说部传承人,如二十多年前我们曾经访问过的黑龙江省的富希陆、杨青山、关墨卿、孟晓光,吉林省的何玉霖、许明达、关士英、赵文金、胡达千、张淑贞,辽宁省的张立忠,北京市的陈氏兄弟、富察·庄净,河北省的王恩祥,四川省的刘显之等先生都已相继谢世,使其名传遐迩、珍藏在记忆中的说部无以名世,成为永远的遗憾。今天出版这套丛书,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满族各氏族传承人讲述的优秀传统说部的忠实记录,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自强不息、勤劳创业、爱国爱族、粗犷豪放、骁勇坚韧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宝贵珍品,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的出版,不仅是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贡献,而且也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增添了一分光彩。

一、满族传统说部产生的历史渊源

满族及其先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满族的先民肃慎人自古就在白山黑水一带繁衍。据《山海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山中有山,名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据《孔子家语》卷四载:肃慎就以“梏矢石砮”为信物贡服于周天子。而后,汉、魏、晋、南北朝之挹娄、勿吉,隋唐之靺鞨,辽宋之女真,明清之满洲,这些同属于肃慎族系,只是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罢了。唐朝初年,靺鞨人曾建立“渤海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史称“海东盛国”。辽代以降,满族先世黑水女真部迅速崛起,其首领阿骨打,承继祖业,敏黾韬晦,扫平有二百余年历史的桀骜恃强的庞然大国——辽王朝,建立了雄踞北方的大金王朝。到金世宗乌禄时代,在文化和经济等诸方面均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小尧舜”。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建立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后金”。其后人又从建立大清国,到打败明王朝,定鼎中原。满族及其先民绵长的一脉相承的历史,是满族传统说部赖以产生的客观基础。

满族是一个创造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文化的民族。满族及其先民女真人作为北方边远的游牧、渔猎少数民族,能够两度逐鹿中原,建立政权时间长达420年,对统一中国版图,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与其以自己的文化养育顽强、坚毅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满族及其先民历经三千余年的风雨沧桑,世代生活在广袤数千里的山林原野,征伐变乱的砥砺,苦寒环境的锤炼,培育了自己的民族精神与品格,使他们成为粗犷剽悍、质朴豪爽、善歌尚勇、多情重义,“精骑射,善捕捉,重诚实,尚诗书,性直朴,习礼让,务农敦本”(引自《盛京通志》)的民族。渤海的武人颇喜角斗,以骁勇为荣,有“三人渤海当一虎”(引自宋·洪皓《松漠纪闻》)之谚。靺鞨人盛行歌舞之风,其渤海乐不仅传入中原王朝和日本,而且在民间不断延续流传。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对辽作战相当激烈的时候,便命开国元勋完颜希尹创制女真文字,在金朝建国不久的太祖天辅三年(1119年)正式颁行,当时被称为国书。女真有了文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以歌伴舞在民间广为盛行。有些贵族子弟为求佳偶,常“携尊驰马,戏饮其地,妇女闻其至,多聚观之,间令侍坐,与之酒则饮,亦有起舞讴歌以侑觞者”(见《三朝北盟会编》)。这说明,女真民间一直保持先祖古朴的风俗习惯。随着北宋灭亡,金人大量入关,女真民间歌舞很快传遍中原大地,甚至在金、元杂剧中广为传唱。满洲统治者从建立后金到入主中原,注意保持满族及其先民尚武骑射和语言风俗方面的独立性,努尔哈赤时期创制满文,皇太极时期改革老满文,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康、雍、乾等几代皇帝,在强调“国语骑射”为治国之本的同时,也注意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特别是积极吸收汉文化。这是满族传统说部得以滥觞的文化根源。

几度争战几度崛起,几度鼎盛几度衰落,漫长的历史充满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壮烈悲怆的故事,构筑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从而孕育和产生了古朴而悠久的满族民间口头文学——传统说部。满族说部的形成与传播,历史相当久远。满族先民,在从肃慎、挹娄到靺鞨以及创建大金国的历史过程中,各氏族、部落迁徙、动荡、分合频繁,到明中叶以后,随着女真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强凌弱,众暴寡,各部落之间互相争雄,连年战乱,及至进入清代,内部争斗不断,外患与内祸迭起,这使各个氏族都无法选择地交织在历史的漩涡里,涌现众多的英雄人物和感人的业绩。满族及其先民凭借自己对善恶美丑的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审视,把一桩桩、一件件值得传诵、讴歌的人和事,详细地记载在各个氏族世代传袭的口碑之中,以此谈古论今。为此,不遗余力地随时积累、记录、采集、传扬本氏族的英雄故事,以光耀门楣,激励族人。满族诸姓氏间,都以据有“乌勒本”而赢得全族的拥戴和尊重,“乌勒本”令族众铭记和崇慕。

满族传统说部的广泛流传得益于“讲古”的习俗。满族及其先世女真人,是一个讲究慎终追远,重视求本寻根的民族。他们通过“讲古”、“说史”、“唱颂根子”的活动,将“民间记忆”升华为世代传承的说部艺术。讲古,就是一族族长、萨满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讲述族源传说、家族历史、民族神话以及萨满故事等。元人宇文懋昭所撰的《金志》中说,女真金代习俗,“贫者以女年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这说明在女真时期就有“行歌于途”,“自叙家世”的讲古习俗。据《金史》卷六六载:“女真既未有文字,亦未尝有记录,故祖宗事皆不载。宗翰好访问女真老人,多得祖宗遗事。”从中可知,金代初期民间讲古的习俗就很盛行,已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据《金史·乐志》载:世宗不令女真后裔忘本,重视女真纯实之风,大定二十五年四月,幸上京,宴宗室于皇武殿,共饮乐。在群臣故老起舞后,自己吟歌,“上歌曲道祖宗创业艰难……歌至慨想祖宗音容如睹之语,悲感不复能成声”。世宗及群臣参与“唱颂根子”的活动,势必张扬民间讲古的习俗。满族先人的故事在“讲古”中传播,在传播中又不断被加工、修改或产生新的故事。讲古不单单是本氏族内部的事,各氏族间互相比赛,场面十分热烈。据《爱辉十里长江俗记》中记载:“满洲众姓唱诵祖德至诚,有竞歌于野者,有设棚聚友者。此风据传康熙年间来自宁古塔,戍居爱辉沿成一景焉。”由此可见,满族早年讲唱“乌勒本”,是相当活跃的,甚而搭棚竞歌,聚众观之。此景与我国南方一些民族的歌圩相类似。

满族及其先民将“讲古”、“说史”、“唱颂根子”的“乌勒本”,推崇到神秘、肃穆和崇高的地位,考其源,同满族先民所虔诚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多元神崇拜观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原始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劳动和生活中,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无力与强大的自然力抗衡,于是幻想在人的周围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一切,并认为自然的东西都有灵魂,是他们控制着人类,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带来灾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了,最初的神产生了”。这就是万物有灵论和原始神话。原始先民有了原始信仰和原始神话,便利用各种方法举行祭祀,向神灵祈祷、膜拜,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即萨满教。在萨满教诸神中,除自然神祗、动物神祗(包括图腾神祗)外,最重要而数目繁多者便是人神,即祖先英雄神祗。宗教与民俗从来就是形影相随的,“讲古”的习俗与萨满教的祭祀仪式结合了起来。满族及其先民以讲唱氏族英雄史传为中心主题的说部艺术,正是依照传统的宗教>-j俗,对本族英雄业绩和不平凡经历的讴歌和礼赞。人们对祖先英雄神,供奉它,赞美它,毕恭毕敬,祈祷祖灵保佑族众,荫庇子孙。萨满教极力崇奉祖灵,亦包括对本族历世祖先和英雄神祗的讴歌与缅怀。所以,在萨满祭祀中,有众多歌颂和祈祷祖先神祗的神谕、赞文、诗文和祷语,亦有叙事体的长篇祖先英雄颂词。满族及其先民的“颂祖”、“讲祖”礼俗,世代承继不衰,是因为把勉励子孙铭记祖先创业艰难,承继祖德宗功,继往开来,奋志蹈进,作为祖先崇拜的根本目的和信条。特别是乾隆十七年颁布的《钦命满洲跳神祭天典礼》,统一了萨满祭规,使萨满祭祀变成家族祭祖活动,把祖先崇拜推向高峰。经年累世,各氏族在集体智慧的滋育下,赞文日益丰富扩展,情节愈加凝炼集中,使之逐渐升华为长篇祖先颂歌。这也成为满族传统说部的一种源流。

……

满族传统说部作为民间口述史,其中对历史的记忆也会有不真实、不准确的地方,但它毕竟是民间口头文学而不是史书,作为信史虽不排斥传说但不可要求口头传说与史书一样真实可信。满族及其先民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各种思想的影响,在说部中难免有不健康的东西和封建糟粕的成分,但这不是主流,它和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把满族传统说部原原本本地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在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则指引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会得到剔除。我们在采录、整理、校勘、编辑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我们抢救、保护和编辑、出版《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承中华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谷长春

2006年6月

后记

满族说部《恩切布库》,经过我们家三十多年的存藏,今天终于面世了。说来它还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富育光先生应我父母之邀,给我们全家讲述满族传统民间故事,由姐姐录制下来的。当时我们姐妹虽然年龄小,但都被恩切布库这位聪慧、俊美、无敌的拯世女神所深深吸引和感动。

恩切布库是位光辉的创世女神,她是满族及其女真人最初的创世母神,是阿布卡赫赫、巴娜姆赫赫、卧勒多赫赫与恶魔耶鲁里争斗的《天宫大战》中的创世神,为了拯救人类,为了大地生命的复活,阿布卡赫赫的侍女嘎思哈——白鹊女神传阿布卡赫赫口喻,命恩切布库伴着春雷、春风、春雨,从地心千丈熔岩中进发而出,复生于地上的花蕊中,陡然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率领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开疆辟土,缔造家园,从此,大地上除了有百兽、千禽、万虫、无以记数的花草生灵外,还有了叱咤风云、顶天立地、主宰寰宇的人类。看看,这是多么优美动听的古神话啊。我们全家多少年来都在为这位美丽而伟大的女神而感动,也深深地为在q-国北方有满族先世所保留下来的如此优美动听、感人肺腑的古神话所倾倒。至此,我从小到大四十余年来,无时无刻都在咏念着恩切布库子神,她始终给我以力量,给我以生活的信心,给我以无限的乐观和无穷的毅力。父亲在世时,就曾嘱咐过我们姐妹,人活着就应该有恩切布库这样的精神,你们一定要设法把你富叔给你们讲过的这些故事好好认真地整理出来,待有机会时公开发表,让他传播世上,让有更多的人享得恩切布库的光辉。

真是万万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我遇到了贵人,吉林省文化厅的领导与尊敬的原吉林省委副书记谷长春先生、原文化厅厅长吴景春先生、原吉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荆文礼老师等。他们组建了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出版了我整理的满族说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之后,我又将已珍藏多年、心爱的满族创世神话《恩切布库》存稿,重新从我的书柜中取了出来,结合过去的录音带对照整理,后期,又请富育光先生到我家认真地核对、校订并做了部分的情节补充。在这里我不能不提的是我在读中学的儿子斯航,在整理过程中,是他帮助我调试电脑、校对文稿,使《恩切布库》这部具有震撼力的满族口头遗产顺利完稿。

经过五年多的满族说部整理,使我仿佛进入北方民族大学的课堂,受益匪浅,也使我更加热爱北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坚信,《恩切布库》故事会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传讲。在整理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忠实记录、力求保持讲述者的原貌,不追求篇幅、不随心所欲地乱加文字,但终因本人对北方民族生活知识占有较少,尚有诸多不足,尚请多多指正。

整理者

2007年6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