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研究在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政策取向的著作;也是一本旨在探索一条在被称为“四非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开启中国式繁荣道路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全球视野的全景式分析,为读者展示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画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换马(危机时代的中国抉择)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代鹏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研究在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政策取向的著作;也是一本旨在探索一条在被称为“四非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开启中国式繁荣道路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全球视野的全景式分析,为读者展示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画卷。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和危机有关的著作,但却不是一本研究危机本身的著作。 本书是一本和经济有关的著作,但肯定不是一本晦涩高深的经济学教科书。 归根结蒂,作者认为,研究次贷危机还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次贷之危的背后,正是“中国之机”!那么如何转“危”为“机”,并且把这个问题说得通俗易懂呢? ——这,正是本书所试图解决的问题! 目录 引言 无限风光 第一部分 两个百年之约背后的中国抉择 两个大大提前的约定 弗格森教授的“新发明” 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 变化中的2008 危机中的国家抉择 刻不容缓的“换马” 第一个层次的换马:经济增长动力的换马 第二个层次的换马:经济发展战略的换马 第三个层次的换马: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换马 来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召唤 跨过黄金门槛 “四非社会”时代的到来 第二部分 三大秩序的变革契机 维系世界的三大制度安排 被次贷危机改变了的世界政治版图——“超霸时代”的句号 误中副车的石油奇谋 不期而至的多极时代 被次贷危机改变了的世界货币与金融秩序——美元体制的动摇 “纸黄金”与“真霸权” “华盛顿共识”陷阱 特里芬的“乌鸦嘴” 无可奈何花落去 “美元边缘化”之路 被次贷危机改变了的世界贸易与产业格局——国际“剪刀差”的弱化 “肥水不流外人田”之祸 “金剪刀”的没落 第三部分 次贷危机是什么 几个要命的关键词 次级抵押贷款膨胀的背后 次级抵押债券的“贡献” 信用违约掉期的“保险” 次贷危机的传染轨迹 都是利率惹的祸 忽啦啦似大厦倾 “World on the edge”——世界站在了悬崖的边缘 风中的飞蛾:谁能成为幸存者 缩水富豪的排行榜 政府:最后的防火墙 经济国家主义的流行 《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 “放水淹没”疗法 谁之过 态度决定一切:对宏观之失的思考 脱缰之祸:市场之失的背后 道德风险:危机的微观根源 奥巴马的愤怒 中国会是下一根风中之烛吗 第四部分 中国经济抗震分析 “不差钱”的中国金融业 防火墙的隔绝 基本面的改善 监管者的贡献 资金链的牢固 决策者的强大 有钱真好 4万亿:中央政府的火车头 两个引起了广泛关心的问题 全面跟进的地方政府投资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巨工程” 未来会怎样 第五部分 换马:繁荣的中国式道路 繁荣的根本之策 三个否定性的答案 迫在眉睫的“换马” 经济增长动力的换马 三个“过去时”的瓶颈 旧方式的极限 一个崭新的视角 内需的潜力和能量 经济发展战略的换马 跨越“胡焕庸线” 动力内在化与发展战略转型 现代化战略的“换马” “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一场结构性调整的持久战 第六部分 四非: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 “百年之悔”的背后 再谈“三盎司黄金”门槛 经济社会结构形态的变迁 以“365<7”为“起点” “四非”社会的总体特征 非常规:与众不同的中国社会一经济增长模式 非线性:量变一质变的结构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非均衡:经济发展动力的矛盾式增长 非稳定: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发展过程 结语 第三次思想解放:我们解放什么 我们所知的历史已臻于终点了吗 福山的妄言 东亚模式的争论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争 北京共识的实质 “彭氏中国威胁论” 中国人近现代的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思想解放:从“他信”到“自信” 第二次思想解放: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次思想解放:走人家的路还是走自己的路 后记 做中国气派的学问 试读章节 次贷危机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 次贷危机正在深刻地改变中国。 正在深刻改变的中国也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 在不远的将来,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2021年前后,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的小康社会建成之时,我们也许将看到一个经济规模与美国等量齐观的大国——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秩序的扛鼎之国! 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2049年前后,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之时,我们也许将看到一个人均GDP与美国等量齐观,但是整体经济规模将是退居世界第二的美国的4~5倍,占世界经济总量大约40%的大国——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头号大国和强国! 这不是痴人说梦,这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于中国复兴的历史破晓时分。 在暴风骤雨般席卷世界的次贷危机中,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看到我们伟大的目标是如此清晰,如此接近! 这两个诱人的百年之约,即将到来! 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有意思的是,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开始于风云际会的2008年,肇始于那场不期而至的次贷危机,发端于我们已经和即将做出的一系列“中国式抉择”! 两个大大提前的约定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这场次贷危机,就其影响而言,可能将足以堪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重大的国际性事件之一。它的影响将持续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 2008年,当世界上许多最富有的发达国家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避免滑向衰退深渊的悲惨命运的时候,与那些正在发愁去哪里找钱还烂账、堵窟窿的“富人”们不同,中国考虑的是如何让已经快速增长了许多年的经济增长得再持续一些。 这一年,在一片悲观中,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30万亿元人民币,或者说超过了4.4万亿美元; 这一年,在一片喧嚣中,中国的经济规模再次超过了德国,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庞大经济体; 这一年,在一片难以置信的怀疑声中,中国经济实现了9%的增长——也有许多人认为,这个数字在几年后的修正中,还存在着上跳的空间。 那么2009年,又会怎么样呢? 在世界银行2009年初发布的充满悲观的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报告中,全球经济增长率由于发达国家的急剧衰退,创出了二战以来罕见的低点——-1%~-2%。如果世界银行的预测应验了的话,占名义世界经济总量大约8.1%的中国大陆,假设实现了8%左右的经济增长,那么,将意味着中国大陆将提供全世界GDP大约0.5%的经济增长。即使按照最悲观的估计,中国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达到超过50%! ——这在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康雍乾盛世结束的数百年以来,是从来没有过的。 ——然而这将成为活生生的事实。 弗格森教授的“新发明” 2007年,一位美国学者,哈佛大学的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教授(Nial Ferguson)发明了一个新词“Chimerica”——“中美国”。按照他的解释,中国“China”和美国“America”,这两个分居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 一个提供世界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和金融中心以及高科技产品,另一个是世界最主要的制造中心和产业基地。不管他们彼此对对方的真实态度如何,他们不得不相互依存,共生双赢。这两个国家所组成的新经济体拥有1/4的世界人口,却创造地球上将近40%的产值。 世界经济的未来就取决于这个“Chimerica”! 不管事实是否真的像这位弗格森教授所描绘的那样,也不管您对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抱有什么样的看法,您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国家实力空前增强。 地球上在以往的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未有过如此众多的人口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实现过如此大的跨越。 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增长,中国的复兴,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呢?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大会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GDP实现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如果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计算,我们就会发现,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经济在20年的时间中,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不低于平均7.18%,即可大功告成。而事实却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进入新世纪以后,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活力和强劲的增速——至2006年,当年210 735亿元人民币的GDP,已经实现比2000年99 000亿元人民币的GDP翻了一番的目标!至2008年,创造了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GDP的13亿中国大陆人口,其人均GDP已经超越了3000美元。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将会发现,党的十六大的原定目标,大幅度提前完成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了。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也就意味着,中国的GDP将达到世界第一位的美国的一半以上。 按照经济学者的模型,如果此后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维持6%~7%的平均增速;美国的经济增速始终维持在3.2%的高速增长,那么在不考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情况下,至迟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进一步,在不发生大的世界性战争和灾难的情况下,至迟到2070年前后,中国的人均经济水平将接近或达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水平,那将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远远地将美国甩在身后,以大约40%的经济总量无可争辩地称为世界第一。 ——如果从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教授(Angus Maddison)的看法出发,这将意味着东西方世界的经济力量对比将回到十六世纪以前。和那个时代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世界将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充满活力的强大的中国。一个在1720年GDP曾经达到世界33%的巅峰,随后又跌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仅占世界经济规模4.5%的中国,将攀登上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显然,这个既定的发展的速度和目标,在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的讲话中,被大大地提前了! ——而且被提前了大约20年! 问题是,在次贷危机肆虐的2008年,在充满了变化的2008年,在所谓的“Chimerica”的另一端,美国陷入了堪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的紧迫关头;那么在“Chimerica”这一端的中国,能够独善其身吗? 是什么使得中国领导人能在风云际会的2008年逆势而上做出这样大胆的两个“百年之约”的呢? 在这个全球笼罩在衰退阴霾中的时代,中国需要做出怎样的抉择才能践行这两个百年约定? 答案很简单: 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已经成功跨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一旦在接下来的2009年后的几年中,实现了“换马”,那么这两个百年之约所包含的所有一切也就即将成为现实! …… P8-12 序言 引言 无限风光 总的来看,本书是一本和危机有关的著作,但却不是一本研究危机本身或者对抗危机的权宜之计的著作;本书是一本和经济有关的著作,但肯定不是一本晦涩高深的经济学教科书。总的来看,这是一本研究在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政策取向的著作;也是一本旨在探索一条在被称为“四非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开启中国式繁荣道路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全球视野的全景式分析,为读者展示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画卷。 本书的写作,是基于作者的三个基本判断: 第一,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将深刻地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第二,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将由此大大提前。 第三,中国的迅猛发展和进步,将深刻变革地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与大多数类似作品不同的是,本书的作者认为,次贷危机对于已经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个宝贵的时机——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将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大加速。 当似乎看不见尽头的次贷危机依然凶猛的时候,本书试图以一种相对轻松的语言,在一个还算过得去的轻松的文字环境里,带领大家去讨论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危机时代的中国抉择! 感谢我们的改革开放。虽然大多数国人感受到肇始于大洋彼岸的那场危机还只是最近的事情,但是关于次贷危机的著作、新闻和信息,却早就如同雪崩般将我们淹没了。因此,在这本书中,作者相信我们无需再以极其专业的术语去深究那些晦涩的金融秘籍、去沉浸于复杂的数理推敲和精确的数据统计、去详细地分析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 本书的重点在于中国,在于讨论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应有的抉择。在这本书中,作者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针对这种影响,中国将进行的结构性调整——本书将这种调整称为“换马”。作者在为读者详细分析未来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变迁的基础上,介绍了以“换马”为核心的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关于“换马”,作者将其划分为了三个层次: 经济增长动力源的换马; 经济增长区域战略的换马; 现代化道路的换马。 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始作俑者——次贷危机本身的分析,反倒成了相当次要的事情。研究这个问题,不过是为了我们的抉择提供必要的基本素材,充其量是帮助我们理清抉择的思路而已。 作为一个并非乐观的经济学工作者和宏观政策的一名观察者,作者在本书中试图引领大家去思考如下问题: 次贷危机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 我们对抗次贷危机的努力能够成功吗? 我们应当怎样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们如何能够“化‘危’为‘机”’将这次危机作为实现我们伟大目标的起点? 作者认为,归根结蒂,研究次贷危机还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次贷之危的背后,正是“中国之机”!那么如何转“危”为“机”,并且把这个问题说得通俗易懂呢? ——这,正是本书所试图解决的问题! 当然,对这些问题,作者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本书的引言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作者的写作初衷,虽然实际内容不多,但相信对于了解本书及作者的基本观点,很有可能是有所裨益的。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两个百年之约背后的中国抉择”中,作者从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手,为读者勾勒出了中国在危机时代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基本路径。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三大秩序的变革契机”中,作者通过剖析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与演变,为读者们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改变与影响。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次贷危机是什么”中,作者较为详细地带领大家研究了次贷危机的缘起、成因和发展演化途径,在尽可能地将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危机讲得比较深入浅出的前提下,着重于探讨这场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的具体影响。 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中国经济抗震分析”中,作者集中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在次贷危机中所受的影响和冲击,并据此分析了中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相关对策的影响和意义,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取向。 在本书的第五部分“换马:繁荣的中国式道路”中,在前几个部分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通过三重“换马”实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构想和政策主张,并由此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在本书的第六部分“四非: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中,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之后所表现出的相关特征的具体分析,对中、长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结语“第三次思想解放——我们解放什么”中,作者对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层问题——“道路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剖析——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仅供对此问题很有兴趣的朋友们阅读。 作者认为:这次危机为我们实现百年来的民族复兴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因为这次次贷危机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 ——“加速超车”的时候已经到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对抗来自危机的冲击;我们有更为关键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抓住次贷危机和中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历史性机会,去实现“换马”!正如本书描写的那样,当三个层次的“换马”真的顺利实现,那就意味着中国现代化的大功接近告成!那将意味着一个经济总量相当于大洋对岸那个梦想之国的四到五倍的一个强大国家屹立在了太平洋的西岸! ——这不仅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也将是自公元1500年来所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对我们是如此的清晰和明朗。 但是,作者深知,有了实力,有了机遇,并不等于就能成功! 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勤奋和智慧,更需要远见和决断! 也许,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需要把握危机带来的机遇,还需要我们在暴风雨中再进行一次思想的洗礼!去探索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 无限风光在险峰! 感谢命运把我们降生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来吧,让我们一起去为中国的光荣和梦想贡献我们自己的智慧和沉着! 也为我们自己,在这无限风光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后记 做中国气派的学问 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总编辑王书燕女士的鼓励下,这本书大约用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就拿出了初稿。然而此后的斟酌修改却花了数倍于最初写作的时间。 原因有二: 一是一开始写得太过仓促,以至于到后来发现,需要改动和完善的地方很多。尽管责任心极强的编辑与审稿者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来雕琢这部文稿:但是一深究起来就意识到,要想逐个订正书中广泛存在的各种大小问题。最少也要花去了几个月的时间。 二是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发展得太过迅疾。本来,我只想把这小册子写成是一个仅仅供特定的少数人阅读的时令之物。但是越到后来就越发现,以次贷危机为代表的这个“麻烦”,恐怕已经远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逐渐披露,我发现要想把问题说得更明白,在这本书上还需要再多下一些工夫。 记得初次接触“次贷危机”这个词,还是在2007年下半年。就在我被组织部门派到西藏工作的同时,我以前出版的一部教材《金融市场学导论》的编辑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我对这本教材进行一些修订。在准备修订的案例时,“次贷危机”这个新鲜名词跳进了我的眼帘。我必须得承认,尽管我作为一名国际金融学方向的博士已经在母校任教多年;但是本人粗浅的功力依然没有多大长进,以至于完全不能像我的老师们那样以高度的敏锐性去直捣问题的要害。 此后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对这个问题有一搭没一搭的关注,却逐渐让我意识到这场危机可能并不像我们已经看到的西方的权威人士们在公开场合讲得那么简单。此时,我关注的问题并不是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而是这场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最终会对我们的经济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怎么样去将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对我这个人民大学的教师而言.华尔街经验的意义毕竟更多地是体现在教学申;最关键的是从这些经验申提炼出对我们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有一点帮助的东西。 因为,作为一个中国的经济工作者,我首先关注的毕竟是中国的经济。有了这个立足点和着眼点,我才有了研究世界经济和外国经济的支点与动力。同样,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学教师,我关注世界问题的原始动力无不来源于分析、认识和解决中国自身经济社会问题的需要——我管这叫“做中国气派的学问”。 2008年7月,一次意外导致我离开了西藏的工作岗位。在术后半年多的休养,不仅给了我一个在北京的家中守在电视前看奥运会和残奥会精彩比赛的机会:也终于给了我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久违了的经济问题。但此时的我,心情却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方面,以雷曼兄弟的破产为标志,我在十年前由哲学转行学习国际金融时遇到的那些令我顶礼膜拜的国际金融典范们,相继遭遇了滑铁卢:“两房”和AIG被政府接管了、美林把自己给卖了、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宣布改行了、花旗被国有化了……一个个坏消息如雪崩般传来。看着这些一路伴随我学习、入行走来的金融企业出事,心情总不免有些沉重——虽然我和它们也并不沾亲带故,但是毕竟不太好受。定定神,得出一个结论,看来顺风顺水惯了的美国要大事不好了! 另一方面,令我忧虑的更直接的问题在于,如果美国这架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正在把世界带向萧条的深渊的话,我们总不能跟着它一头栽下去吧!怎么办呢?惶恐之后,还是安心想办法吧。这么看,那场令我坐了半年轮椅的意外来得还真是时候——让我可以认认真真地去思考许多以前忽略了的问题。 渐渐地,一些原本支离破碎的看法开始拼合成了一幅日益明朗的画卷。杂乱的观点顺着以我为主的思维主线缓缓聚合。当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我坚定了原本的想法,那就是:这场次贷危机只要应对得当,那将不啻于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性调整,最终带领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的难得机遇。 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就是将大而化之的观点,具体化为一揽子带有一定操作性的建议;起到以我之砖,引人之玉的效果。 大学教书出身的我,别无所长,看家手段无非是“说”、“写”二字。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在王书燕总编的鼓励下,便甩开膀子狂写了起来。那两个星期,喜欢睡懒觉的我,几乎每个早上七点钟一睁眼,便是借助拐杖蹒跚到电脑旁开始写作,每天干到十二个小时以上,是经常的事情。 文字越写越多,多年来没有写出的思想也就越来越清晰,感觉自己的储备也就越来越不够用。但是,时不我待呀。每每疲惫之时,只要一想到在伤愈后,以后这样大段的时间可能就越发的难得了,干活的动力就又油然而生。终于一鼓作气,写完了初稿。邮件发送完,不禁长舒一口气;心中却暗自提醒道,事情还远未结束。因为这场危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只不过是一个“冒号”而已,世界和中国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写到这里,任思绪由缰而去,不自觉地又想到了那我工作过一年的西藏,想到了那一年对我的许多改变。在西藏工作的这段经历,让我变得“很矛盾”: 总是“很急”。因为我们的祖国太大了,我们不仅有北京、上海、深圳,我们也有向西藏这样广袤的欠发达地区——只有在那里工作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那种打从心眼里想让当地的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再快一点的心情,真是急得很! 但又总是告诉自己“不能急”。因为我们的祖国太大了,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经常是前人没有碰到过的,也经常是我所熟悉的教科书中从来没有给出过切实可行的答案的。怎么办?光靠一腔热情说不定还会帮倒忙。要想做实事,就不能只发议论;而必须低下头踏踏实实地搞调查做研究,关注一线,专注基层。扔掉“老子天下第一”的念头吧。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事情做不得。做实事需要的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这种谨慎的背后是什么?我想是每一个普通的国人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朴素责任。 急不得! 如果您能耐心地看到这里,我还想再借此表达如下感谢: 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以年迈之躯在我受伤和恢复期间对我的照顾;感谢我的妻子对我写作的支持和鼓励! 由衷地感谢西藏自治区的领导、自治区国资委我亲爱的同事们在我进藏后和受伤期间对我的关心和扶持! 由衷地感谢人民大学的领导、师长和我公共管理学院同事们以及共青团的战友们对我的培养、教导和支持帮助! 由衷地感谢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的王书燕总编,以及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朋友们! 笔墨当随时代。 本书成稿仓促,错漏不当之处定然比比。然文责自负,我个人对本书中的一切问题和不当之处承担全部责任。作为一名中国经济的研究者与工作者,我相信读者们一定能够在对本书阅读和批判的基础之上,自己得出对中国和世界有益的独到见解。 我所尊敬的一位学兄,曾经在他脍炙人口的著作的后记中把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告诉大家,并保证尽可能逐一回复。几本书写下来,我看他的这个优良传统一直没变;于是不禁怯然思虑也公布自己的一个邮箱地址给本书的读者: daipeng@ruc.edu.cn 诚心实意地欢迎读者们来信指教,即使是言辞激烈的“板儿砖”也没关系,我会尽最大努力去答复和面对。因为我相信,在这些文字之后的,总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文明、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这个民族变得更富强的真诚愿望。 宋人辛弃疾曾作《美芹十献》,意思是关心国是的普通人出的好主意。古人讲“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我不敢比肩先贤,只是希望通过这本小册子,能够让我和更多的朋友们去关注中国的事情,研究中国的问题,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和建议。 我想不管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就是“做中国气派的学问”! 尤其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代 鹏 2009年5月4日于北京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金融风暴提醒了全球人类,过去的金融体系已经到了在体系上必须改头换面的阶段。因此代鹏所提出的‘换马’概念既是一个新的名词,一个创新的想法,也是一种新的方向。人类不只要在思维上‘换马’,也必须从体制上有‘换马’的勇气与决心。过去那匹马已筋疲力尽,老马已才尽,只有‘换马’,才有新的活力,才有新的希望。” ——阮次山(著名专栏作家、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时事评论员) “作者用生动流畅好读易懂的文字,充满激情却又冷峻严肃地向读者推出了这本在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政策取向的研究力作。作者用‘换马’这两个字清晰地勾勒出了危机时代的中国抉择和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现代化路径!” ——程天权(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部充满质朴、大气之感且颇具可读性的关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启示录,更是一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且颇具中国气派的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纵横篇。” ——高培勇(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