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悲惨世界(上中下)/常青藤名家名译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法)维克多·雨果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悲惨世界(上中下)》是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是法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本书的基本情节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他原是一个贫农,因偷面包而入狱,过了十九年的苦役生活。刑满后又有偷窃行为,受主教米里哀的教化转变为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他化名马德兰,当过企业家,并被推为市长,不久因暴露身份而被捕逃出后,又从一个坏人手中救出孤女珂赛特,前往巴黎,后来又不断遭到警探的追捕,冉·阿让的一生充满了坐牢、苦役,颠沛流离的痛苦,这是小说的主线索。另外,书中还描写了一八三二年共和党人在巴黎举行的革命起义,内容十分丰富。

内容推荐

《悲惨世界(上中下)》是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展现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个阶段的历史面貌,并绘制了一幅庞大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图画。书中描述了在逃犯冉·阿让和流浪街头的妇女芳汀及她的女儿珂赛特三位中心人物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善良纯朴的劳动人民注定要陷入被压迫、被歧视、被凌辱的命运中,愤怒地谴责和控诉了造成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 芳汀

 第一卷 正义者

 第二卷 沉沦

 第三卷 1817年

 第四卷 寄放,有时便是断送

 第五卷 下坡路

 第六卷 沙威

 第七卷 尚马秋案件

 第八卷 祸及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一卷 滑铁卢

 第二卷 洛里翁战舰

 第三卷 履行对死者的诺言

 第四卷 戈尔博老屋

 第五卷 夜猎狗群寂无声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第七卷 题外话

 第八卷 墓地来者不拒

第三部 马吕斯

 第一卷 从其原子看巴黎

 第二卷 大绅士

 第三卷 外祖父和外孙子

 第四卷 ABC朋友会

 第五卷 苦难的妙处

 第六卷 双星会

 第七卷 咪老板

 第八卷 穷坏人

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诗

 第一卷 几页历史

 第二卷 爱波妮

 第三卷 普吕梅街的宅院

 第四卷 人助也许是天助

 第五卷 结局不像开端

 第七卷 小伽弗洛什

 第七卷 黑话

 第八卷 销魂和忧伤

 第九卷 他们去哪里

 第十卷 1832年6月5日

 第十一卷 原子同风暴称兄道弟

 第十二卷 科林斯

 第十三卷 马吕斯走进黑暗

 第十四卷 绝望的壮举

 第十五卷 武人街

第五部 冉阿让

 第一卷 四堵墙中的战争

 第二卷 利维坦的肚肠

 第三卷 出污泥而不染

 第四卷 沙威出了轨

 第五卷 祖孙俩

 第六卷 不眠之夜

 第七卷 最后一口苦酒

 第八卷 人生苦短暮晚时

 第九卷 最终的黑暗,最终的曙光

试读章节

第一卷正义者

一米里哀先生

1815年,在迪涅任主教的还是查理·弗朗索瓦·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年事已高,约有七十五岁了,从1806年起,就到迪涅城担任了这一职务。

这个细节,虽然同本书的正题毫无关系,不过,事事务求准确,在此提一提他到这个教区就任之初,关于他有些什么风言风语,也许并非白费笔墨。一个人的传闻无论真假,在他的生活中,尤其在他的命运中,往往和他的所作所为居同等地位。米里哀先生的父亲是艾克斯城法院的推事,即法袍贵族。据说他父亲打算让他继承这个职位,在他十八九岁,还不满二十岁时就早早为他完婚,这也是当时法袍贵族家庭相当普遍的习俗。查理·米里哀虽已完婚,据说仍引起不少非议。他身材虽然不高,但相貌出众,风度翩翩,谈吐俊雅风趣;他的整个青春,都虚掷在交际场和情场中了。后来爆发革命。事态急遽变化,法袍贵族家庭遭到摧残、驱逐和追捕,都四处逃散了。革命刚一爆发,查理·米里哀先生便流亡到意大利。他的妻子因长期患有肺病,死在异国他乡,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此后,米里哀先生的命运又如何呢?法国旧社会崩溃了,他的家庭也破败了。1793年发生的一系列悲惨事件,在远方的流亡者看来,也许倍加恐怖和可怕。凡此种种,是否使他万念俱灰,萌生了出世的念头昵?一个人在社会动乱中,罹难重重,家道衰败,还可能处变不惊,而在无忧无虑的温馨生活中,突然遭到神秘而可怕的打击,往往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吧?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从意大利回国,就已经当上了教士。

1804年,米里哀先生当上百里鸟乐的本堂神甫。他人已老迈,整天深居简出。

在皇帝即将登基加冕。的时候,也不知道为本堂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到了巴黎,为他的教徒陈情,他在此见到了一些显要的人物,其中就有斐茨红衣主教。有一天,皇帝来看他的舅父,正巧这位可敬的本堂神甫在前厅候见,二人不期而遇。拿破仑发觉这位老者正颇为好奇地看着他,便转过身来,突然问道:“这老者是谁,这么瞧着我?”

“陛下,”米里哀先生答道,“您瞧一个老者,而我却瞧一位伟人。我们彼此都能开眼。”

当天晚上,皇帝向红衣主教问了这个本堂神甫的姓名。事过不久,米里哀先生便得知自己被任命为迪涅主教,不免深感意外。

此外,关于米里哀先生早年生活的传闻,有哪些是属实的呢?谁也不知道。革命之前,很少有人认识米里哀这家人。

小城市里嘴杂的人多,动脑筋的人少,初来乍到的人就得容忍,米里哀先生也不例外。他虽然贵为主教,也正因为他是主教,就得忍而再忍。其实,把他名字扯进去的那些议论,也许仅仅是议论而已,无非是谣传、流言、闲话,甚至连闲话都算不上,按照南方人生动的说法,就是“胡诌八扯”。

不管怎样,在他到迪涅担任教职并居住九年之后,当初小城和小百姓议论的话题,所有那些闲言碎语,全被深深地遗忘了。谁也不敢再提起,甚至都不敢回忆了。

米里哀先生到迪涅时,带了一个老姑娘,名叫巴蒂丝汀,那是比他小十岁的妹妹。

他们只有一个用人,称作马格洛太太,与巴蒂丝汀小姐同龄。她之前是“本堂神甫先生的女佣”,现在则有两个头衔:小姐的贴身女仆和主教的管家。

巴蒂丝汀小姐身材又高又瘦,肌肤苍白,性情温和,整个人理想地体现了“可敬”一词的含义,因为依照世俗之见,一个女人必须作了母亲才能受人尊敬。她天生就不貌美,一生尽做善事,临老整个躯体呈现出一种洁白和清亮,年龄越大越具有我们所说的慈善之美。年轻时瘦削的身躯,到了中老年就变得透明:这种通透空灵,使人联想到天使。与其说这是位贞女,不如说这是颗灵魂。她整个人似乎是由影子构成的,仅仅略有一点肉体来显示性别,略有一点物质来容含光亮;大眼睛始终低垂,这便是一颗灵魂留在人间的缘故。

马格洛太太是个矮小的老太婆,又白又胖,身体臃肿,整天忙忙碌碌,总是气喘吁吁,这首先是由于操劳,其次是由于患了气喘病。

米里哀先生到任时,被安排住进主教府,而按帝国法令的规定,接待他的规格仅次于驻军司令。市长和议长先来拜贺,他随后也去拜见了将军和省长。

主教安顿下来之后,全城就等他布道了。P3-5

序言

《悲惨世界》篇幅浩大,卷帙繁多,作者从1828年开始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完稿出书,历时三十余年。

雨果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找活儿干又处处碰壁。到了1828年,雨果开始着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这样,他就掌握了这部小说的原始素材,开始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因受到一位圣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继而,他又设想把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在1829年和1830年间,作者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

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然而,作者还迟迟没有动笔,继续搜集素材,在此基础上写了几部小说;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这部小说酝酿了二十年之久,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写作也顺利进行,写完第一部,将其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旋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竞选议员,转向左派,同右派决裂,结果在1852年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书稿一搁置又是十二年。他在盖纳西岛流亡期问,于1860年四五月间,重新审阅《苦难》手稿,花了七个半月的时间深入思考整部作品。接着,又用半年时间修改原稿,增添新内容,续写完第四部最后一卷和第五部,最后定为现行的书名。

1861年10月4日,雨果同比利时年轻出版商拉克鲁瓦签订合同。1862年,这部巨著终于问世,并且立即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这部小说从构思到出版,前后延宕三十余年。早在1832年,构思就已相当明确,假使雨果当即动笔创作,以他的写作才能,他一定能履行同出版商签订的合同,按时交稿出书,那么继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后,又会有一部姊妹篇问世了;或者在1848年写出五分之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学院式的惩恶劝善的小说——虽然这仍是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得上一部名著,但是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数的压卷之作了。

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革命和他在1852年开始的流亡,则是他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意味着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也意味着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了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团体精神和党派之争,不再顾忌社会、法律、信仰、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忌自己成功的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使他置身于这一切之外,为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达到所有视听的领域。

雨果在盖纳西岛流亡期间,就是以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审阅《苦难》手稿的。他不仅对原稿做了重大修改,增添新内容,并续写完全书,而且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个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都被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有代表性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而且,雨果作为人类命运的思想者,其深刻性正在于,他把这些因果放到社会历史中去考察,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悲惨世界》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丰碑,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参议院和众议院立即宣布全国哀悼,并一致通过政府提案,决定为雨果举行隆重的国葬。5月30日,雨果的遗体停放在凯旋门下,供热爱他的民众瞻仰。6月1日举行国葬,鸣礼炮二十一响,有二百万人自发送行。这种葬礼的盛况,是任何帝王临终时可望而不可得的。尤其意味深长的是,柩车所经之处,人们不断高呼:“雨果万岁!”这不是对一代文学大师的最好的哀悼和怀念吗?

李玉民

2010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悲惨世界》是世界六部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美国作家、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厄普顿·辛克莱

在《巴黎圣母院》中,维克多·雨果为哥特世界做过什么样的贡献,那么在《悲惨世界》中,他也将为当今世界做出同样的贡献。

——法国著名作家、本书著者,维克多·雨果

就《悲惨世界》在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与复杂而言,它无疑在雨果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居于首位,即使是在19世纪文学中,也只有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可与之比美。对于它厚实的艺术容积,也许只有借助巨大的森林、辽阔的海洋这一类比喻,才能提供一个总体的概念。

——我国著名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柳鸣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