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是个多大的“官”,还不是普通一兵吗?“廉政”这个问题,似乎与咱这个平头小兵并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说有,也就是班里的新兵可能会帮叠一叠被子、挤一下牙膏、洗一洗衣服,诸如此类的小事,以此“贿赂”班长。然而,我认为作为一名班长,如果能够坚决拒绝这类小事,其产生的效应,足以使全班战友呼吸到清新和谐的“空气”,其深远意义不容小觑。多年来,诸如此类的事在我身上也发生过不少,但我都设法给予解决好,始终让战士成长的心灵晒满阳光。
那是我第一次带新兵的一个情景。我一大早起床洗漱完毕,回到宿舍发现被子叠好了。于是,我便问谁叠的,竟没有一个人承认。
上午队列训练的一个间隙,我又挨个问全班战士,都说不知道。我心里犯嘀咕:谁给叠被子呢?我刚上任不久,就有人为我服务了?很有“觉悟”嘛!
我所在的班是一班,在中队算是排头班,前几任班长有的当了干部,有的回家也干得很出色。上任前一天晚上,指导员找我谈话,说我从一个战士转换岗位成了一班班长,是中队的尖子班,中队党支部对我的期望值很高,得给全班当表率、领好头,干出个好样子。想到这,我不禁自嘲:班长不是官,却一上任就有人拍马屁了。
此风不能长!
午饭后,我在营区走着,一个身影跟了上来,我回头一看,是新兵小何,只见他满脸堆着笑容,走过来对我小声说:“班长,你的被子是我帮叠的。”
“你这是为什么啊?”
“班长,我看你很辛苦……”
“我们班里人人都很辛苦,你为何不帮每个人都叠一下呢?”
小何不吱声了。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我问。
“没事,没事!我就是心里敬重班长!”小何说,“如果硬要说点私心,那无非也就是想‘讨好’一下班长,让班长更加看重我。” 我心想,现在的兵同几年前的兵相比,心眼花多了。我想起自己过去在部队摸爬滚打、流血流汗,从没想过什么好处,后来当上班长,立了功,自己也未曾多想。如今战士出现的这种心理,我应该如何正面引导呢?想到这儿,我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讨好’我,无非是想得到一些‘好处’,不过你错了,我一个班长并没有这样的权力,入党、当班长、考警校、转改士官都不是我说了就能算的事。关键靠你自己!”
小何被我说得低下了头。此后,没敢再帮我叠被子了。我怕伤了小何的心,便又找到机会对他说:“我晓得你文化程度高,想考警校!只要班长能够做到的,我都无条件支持你!”小何听后眼里盈满了泪水。
我知道,一颗健康的种子在这名新兵心头播种下了……
我刚把这件事摆平,又遇上一件事。
一次班里的小王外出回来,竟带回来几条香烟。
我发现后纳闷了:“这小子平时不是不抽烟吗,怎么买起烟来?”
我问:“你平时不抽烟,买烟干啥?”
小王看我脸色铁青,顿时紧张了起来,说:“班长,你千万别误会,我什么打算也没有!只是,入伍前亲戚朋友交代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口袋里装点好烟,给会抽烟的班长、排长抽抽,时间长了,感情就好上了。”
我听罢,伸手把小王手中的烟拿来,塞进自己的口袋,‘接着又拿出50元钱给小王,说:“这烟我买了,以后发现你口袋里放一包烟,我就买一包。”
从此,没再见小王买烟了。
又过了几天,我的一脸盆衣服放在澡堂里还没来得及洗,当我找到自己的脸盆时,却发现原先泡着的衣服全都不见了。
我正要打听个明白,一名老兵对我说:“班长,衣服是我帮你洗的。我可没有任何功利主义,就是看你这些天够忙的,顺便帮你洗了衣服,反正中队有洗衣机,方便得很。”
我听后不知说什么好。晚上,躺在床板上辗转难眠,想起当上班长后,身边战士给自己“做好事”的一个个情景,而且他们给出的“理由”总令人难以拒绝。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个别情况个别解决外,看来还得放在班里在大家面前强调一下,并展开严厉批评,才能全面解决。P23-25
经过了大半年的撰写,《敬礼,班长》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2013年1月,陈瑞权被评为“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后,我们便开始策划着编撰这样的一本书。
编撰这本书,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想将这位典型“做大”,而是希望通过宣传陈瑞权的事迹,以期对更多官兵有所激励,对更多的带兵骨干有所启发。树立“典型”,终极目的在于“使用”典型,用“典型”的效应激发正能量,从而形成一股推动部队建设的力量。纵观陈瑞权的事迹,也许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名气和影响力也还不够大,但是我们看重的恰恰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声、扎扎实实干工作的敬业精神。这位在基层中队当了十几年兵的班长,在上百次的执勤处突中总是勇当先锋,在训练场上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的新兵,默默地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有人将“典型”定义为两种:一种是在战场上一战成名的人,一种是老黄牛般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的人。的确,战争年代在战场叱咤风云的人物是英雄,和平年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螺丝钉”作用、千好每一件平凡事的人亦不平凡。陈瑞权大约属于后一种。我们十分珍视这种正能量,并希望以这个个体身上的“正能量”,激发出更多官兵身上的正能量。这是我们编撰此书的全部动力。
本书分为“媒体报道中的陈瑞权”、“故事里的陈瑞权”、“众人眼里的陈瑞权”三辑,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角度反映了陈瑞权的事迹。读者朋友或许注意到了,书中的第二部分“故事里的陈瑞权”,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我”的角度展开叙述——这是我们刻意选用的角度,旨在让读者读起来更加真切。
书名定为《敬礼,班长》,有两层意思:一是向书的主角陈瑞权致礼,二是向更多奉献在基层岗位上的优秀班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在此,要特别感谢武警福建总队两位首长为本书作序,给我们注入了激情和活力,感谢总队政治部对本书给予悉心指导,感谢海峡文艺出版社在出版上提供帮助,感谢所有为此书编撰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
由于人手、水平所限,或许这本书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请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8月
当我们回望军史的时候,总有些身影让人记忆深刻。张思德、王克勤、董存瑞、黄继光、雷锋、欧阳海、王杰……一个个沉甸甸的名字在我军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轨迹中熠熠生辉。他们的事迹与精神,超越时空的界限,穿梭、汇聚、交融,让“班长”的概念更为清晰、更加生动,也使“班长”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富血肉。
班长,是部队最基层的指挥员和管理者,在基层建设中发挥着标杆、桥梁和骨干的作用。作为一班之长,“官”虽不大,身上的担子却不轻:贯彻条令要争做表率,思想教育要细致入微,军事训练要身体力行,遂行任务要勇当先锋,基层的许多工作最终要通过班长去组织去落实,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一部分要靠班长去增强和提升。班长,构筑起了军队的铁脊梁。因此,“兵头将尾”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大凡当兵的人,都有一个或多个对自己影响深远的班长,在个人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也往往深烙着班长真情关怀的印痕。每位新战士在部队最初学到的本领,大都是一位位或老或新的班长手把手、面对面教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长是“军中之父”、“兵中之母”,一点也不为过。一个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就是在班长们一次次“跟上”、“坚持”的召唤中学会勇敢,走向成熟;就是在班长们一天天“抬头”、“挺胸”的提点中得到成长,变得坚强。正因如此,每位从军的人,对于班长总是带着淳朴而厚重的情感。无论职位如何变迁,岗位如何变换,一声亲切的“班长”,总能唤起沉淀在心底的青春记忆。班长,是千百万共和国军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敬礼,班长!敬礼,向着那一个个难以忘却的名字和记忆!
逝去的岁月沉淀了老一辈班长厚实的前行足迹,新的时代呼唤新一代班长继往开来。当今中国,拥有一个振奋全民族的中国梦、强军梦。当代军人的奋斗身影,应当显示在追求这伟大梦想的远大道路上。所有期望与时代同行的士兵,应当吹响奋发进取的青春号角,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当前,一支“精武型”、“专家型”、“知识型”的班长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全军和武警部队首届“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作为这支班长队伍的优秀代表,传承着我军的英雄血脉,在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征程上,用忠诚和热血、拼搏与奉献,为“班长”这个称谓写下了精彩注脚。他们如同星星之火,撒向座座军营,激励着众多年轻士兵奋勇向前,追逐着中国梦、强军梦。
光荣当选全军和武警部队首届“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的陈瑞权同志,是我们总队新一代优秀班长的代表,也是莆田支队继“第七届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蔡扶欣之后涌现出的又一典型。他不仅具有精武强警的使命意识,也具备文化带兵的自觉担当。他把心思精力和聪明才智倾力投入到班长的岗位实践中,将个人的学习力有效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勤于思考带兵、乐于研究练兵、善于琢磨育兵,在本职岗位上谱写出厚重的青春华章,无愧于强军目标和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召唤。这本书,全面总结了他作为一名班长的“带兵之道”,深入展示了他带兵育人的理念升华和方法创新,较好地体现了他把当兵当事业、把带兵当专业的军旅追求,值得更多的一线带兵人学习借鉴。我们真切希望,能够借此为引,唤起更多一线带兵人的思考和探索,在追逐强军梦的岗位实践中放飞好“个人梦”。
2013年10月20日
光荣当选全军和武警部队首届“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的陈瑞权同志,是新一代优秀班长的代表,也是莆田支队继“第七届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蔡扶欣之后涌现出的又一典型。他不仅具有精武强警的使命意识,也具备文化带兵的自觉担当。他把心思精力和聪明才智倾力投入到班长的岗位实践中,将个人的学习力有效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勤于思考带兵、乐于研究练兵、善于琢磨育兵,在本职岗位上谱写出厚重的青春华章,无愧于强军目标和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召唤。这本《敬礼班长》,全面总结了他作为一名班长的“带兵之道”,深入展示了他带兵育人的理念升华和方法创新,较好地体现了他把当兵当事业、把带兵当专业的军旅追求,值得更多的一线带兵人学习借鉴。我们真切希望,能够借此为引,唤起更多一线带兵人的思考和探索,在追逐强军梦的岗位实践中放飞好“个人梦”。
编撰这本《敬礼班长》,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想将这位典型“做大”,而是希望通过宣传陈瑞权的事迹,以期对更多官兵有所激励,对更多的带兵骨干有所启发。本书由敖小伟、邓达生主编。
书名定为《敬礼班长》,有两层意思:一是向书的主角陈瑞权致礼,二是向更多奉献在基层岗位上的优秀班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本书分为“媒体报道中的陈瑞权”、“故事里的陈瑞权”、“众人眼里的陈瑞权”三辑,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角度反映了陈瑞权的事迹。编撰这本书,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想将这位典型“做大”,而是希望通过宣传陈瑞权的事迹,以期对更多官兵有所激励,对更多的带兵骨干有所启发。本书由敖小伟、邓达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