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任新民院士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谭邦治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4月17日清晨,就在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等即将乘专机返回发射基地之时,总理办公室通知:“经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准,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不装安全自毁系统。”

任新民返回发射场后,旋即召集运载火箭试验队的全体人员,传达4月14日汇报会的精神和周总理的指示。严格地按照他们在向中央政治局提交报告中的承诺和周总理的要求,精心组织参试人员进行发射阵地的垂直测试检查。4月20日上午8时,周总理亲自给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打来电话,这次发射要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并要求将这16字要求传达给在基地的全体参试人员。很快,一幅书写着16字要求的红色巨幅标语,便高高地、醒目地悬挂在了发射塔架上。

4月24日,周总理再次打电话给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毛主席很重视这次卫星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过细地工作,要一次成功,为国争光。”4月24日晚上8点钟,发射卫星的工作正按着既定的程序进行着,发射指挥员下达了发射前“一小时准备”口令,周总理又发来了指示:“关键是工作要准确,不要慌张;不要性急,要沉着、谨慎,把工作做好!”任新民同现场的所有参试人员都侧耳倾听广播喇叭里传来的周总理指示,仿佛周总理就在身边,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21时35分,随着一声响亮的“点火”命令,一声巨响,刹那间火箭一级的四个发动机同时喷出橘红色的火焰,“长征一号”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徐徐升起,发动机喷出的十几米长的火焰光亮夺目,照亮了夜空。当任新民在地下控制室的电视屏幕上看到火箭起飞的图像后,他和他的同事们拔腿便往外跑。地下室的通道又窄又长,他和另一位年长的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沈家楠跑在最前面,同事们都让着他们,后边急着往外冲的年轻人,看见前面的两位长者,都不好意思挤过去,只好耐着性子跟在后面。跑到外面,只见美丽的火焰划破夜空,直奔东南方向而去,火箭越飞越远,越来越高,亮点越来越小,到后来只隐隐约约地看到亮点。在欢呼雀跃的人群中任新民显得很镇静,默默地自言自语:“一、二级可能正常分离了!”他又赶忙跑回地下控制室,广播喇叭里传来“捕获目标”“跟踪正常”“飞行正常”“二、三级分离正常”“卫星入轨”等一连串捷报。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我国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洪亮。鸦雀无声的地下指挥室顿时沸腾起来,“我们成功了!”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连成一片,人们彼此握手祝贺、拥抱,不知不觉地流出了激动而欢欣的热泪。这是千万人辛勤劳动而结出的硕果啊!毛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终于实现了。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进入空间时代。

平时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任新民,此刻似乎更沉静了,他站在发射塔架前面的广场上,望着那焦黑的导流槽,塔架上面空落落的,昔日天天抚摸、培育的“宝贝”已经巡天,遨游苍穹了,真像心爱的女儿出嫁一样,有些恋恋不舍之情。他若有所思地在广场上踱来踱去,默默地返回驻地了。

22时整,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向周总理报告:“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均工作正常,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已入轨,国家广播事业局已经接收到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周总理听后高兴地说:“准备庆贺!”并立即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连声说:“好!太好了!”后来,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毛主席听到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后,眉开眼笑,一下子扔掉手中的香烟,竟然高兴得舞起来,这在毛主席一生中是很罕见的。

P133-135

后记

航天院士是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创建、发展、壮大,通过航天型号工程研制和预先研究以及技术基础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建设等科研生产活动实践,陶冶出来的科技精英。撰写航天院士传记要记述传主的生平、业绩、贡献和品格,也必然涉及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历史,涉及航天型号工程研制等科研生产活动,涉及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孕育与传承。所以航天院士传记是集史实、科技、思想于一体的正传。

任新民院士从1956年8月参加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起,经历了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建发展全过程。他无怨无悔,专心专注,诚实务实,以其辉煌的业绩、卓著的贡献、高尚的品格,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广大航天工作者的楷模。

笔者虽在任老总直接或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与其保持近距离接触、交流长达30余年,但在成书过程中仍感史实和具体情节的欠缺。由于任老总年事已高,很多往事已经记不清楚,靠任老总回忆、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已不现实。笔者只好查阅、研究有关史料,重温有关航天型号工程与专业技术资料,求助于不同时期与任老总共事的老同志……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任新民院士传记》终于付梓出版了。欣慰之余,也感到任老总60多年的科学精神、学术成就和思想品格仍有挖掘和提升的空间。就书稿而言,也难免有谬误和挂一漏万之处,敬请熟知者指正。

谭邦治

2013年4月8日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少壮怀志 救国救民

 1.血气方刚 14岁入团

 2.革命受挫 苦苦求索

 3.求学南京 蓄势深造

 4.学造兵器 抗日救国

 5.异地邂逅 喜结伉俪

第二章 赴美深造 报效祖国

 1.惜别妻儿 远渡重洋

 2.潜心攻读 学业有成

 3.刚毅女性 含辛茹苦

 4.舍弃优裕 毅然回国

 5.好事多磨 参军履职

第三章 毅然参军 投身国防

 1.解放舟山 研制火箭

 2.筹建军工 招贤纳才

 3.良师益友 陈赓院长

 4.结识钱老 共叙火箭

第四章 开拓奠基 创建航天

 1.未雨绸缪 提出建议

 2.辅佐钱老 制定规划

 3.筹建五院 选调专家

 4.肩负重托 接收“P-1”

 5.主抓动力 仿制“P-2”

 6.动力总师 研制“东二”

第五章 拼搏奋斗 研制导弹

 1.“两弹结合” 动力先行

 2.“东风三号” 取得佳绩

 3.技术负责 研制“东四”

 4.卫星功臣 历尽艰辛

 5.发射“东五” 副总指挥

第六章 攻坚克难 卫星通信

 1.预先研究 探索氢氧

 2.力陈己见 “长三”立项

 3.攻坚克难 研制“长三”

 4.工程总师 技术协调

 5.镇定自若 指挥发射

 6.卫星通信 改进提高

第七章 古稀之年 耕耘不辍

 1.亲临一线 发射“风云”

 2.拼搏奋斗 改进“风云”

 3.遥感总师 尽职尽责

 4.商业发射 零的突破

 5.牢记责任 又“顾”又“问”

第八章 战略思维 制定规划

 1.参加规划 “八年四弹”

 2.技术带头 制定“三抓”

 3.领导制定 新的规划

 4.高瞻远瞩 谋划未来

第九章 勤奋朴实 追逐事业

 1.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2.淡泊名利 执著追求

 3.实事求是 深入实践

 4.敢于负责 果断决策

 5.严肃认真 精益求精

 6.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第十章 老当益壮 霜重心红

 1.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风口浪尖 勇挑重担

 3.关键时刻 挺身而出

 4.举贤荐才 提携后辈

 5.载人航天 呕心沥血

 6.献计献策 谋求发展

任新民大事年表

任新民部分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古往今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正义、自由、解放而进行的战争中,不乏驰骋沙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他们时而身先士卒,奔赴前沿,排兵布阵;时而凝视战场上的烽火,审时度势;时而全神贯注地查看地图和地形,选择突破口和抢占制高点,谋划克敌制胜、决胜千里的战略战术;时而铿锵有力地向下属阐述既定的决心和决策,慷慨激昂地下达命令……这些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造就了无数名垂青史、千古流芳的功臣和战将。他们是在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斗中锤炼出来的,也是从无数有名和无名的革命先烈的生命与鲜血中挣扎出来的。

在中国人民进行的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夺取无产阶级政权和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伟大革命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他们的英名和业绩都将载人中华史册,永垂不朽。

然而,在人类追求生存、发展、文明和进步的征程中,还有一个向科学技术领域进军,战天斗地,追逐科学和真理,创造科技成果和财富的另一个硕大的、永恒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上,同样有众多的志士仁人不懈地奋斗、拼搏和奉献。他们为科学技术付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艰苦卓绝的劳动和全部的心血,甚至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他们的努力旨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于祖国和人民,提升人民生存与生活的质量和社会文明的水平。

这其中也孕育出了科学技术的将帅、英雄和功勋。仅就中国而言,古代的如蔡伦、毕昇、张衡、李时珍等。近现代的如詹天佑、茅以升、严济慈、梁思成、李四光、周培源、华罗庚、侯德榜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20世纪开展了伟大的“两弹一星”事业(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伟大的事业也造就了伟大的功勋,1999年9月18日,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科技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任新民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征程中,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的研制就是其中艰巨的重任。由于其技术复杂,新难高精技术多,工程的研制是多种专业技术与学科最新科技成果的高度综合与运用;涉及面广,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数以百计的各类单位和数以万计的各类人员的大力协同、协作,组织协调的难度大;研制周期长,投入的经费也相对比较多。因此,更需要精通技术、擅长组织的科技将帅,统领和指挥跨部门的成千上万的科技大军,在崎岖而险要的科学技术之路上登攀、拼搏与奋斗,去跨越一道道难关、隘口,突破一个个艰难险阻,攻克一座座明碉暗堡,驾驭航天科技工程的航船,驶达成功的彼岸。任新民就是这一航天将帅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诚然,无论军事方面还是科技方面的将帅,都没有常胜将军,他们也会“走麦城”,也会遭受挫折与失败。可贵的是,一是他们靠运筹帷幄,减少、直至消除挫折与失败;二是他们既能经受成功和胜利的喜悦,不会欣喜若狂,也能经受挫折与失败的考验,善于从成功、胜利和挫折、失败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胜不骄,败不馁,从挫折、失败走向成功、胜利,并获得连续的成功和胜利。

寻觅任新民航天生涯的足迹,必须追溯和考究中国航天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才能清晰而全面地展示他为中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融于航天的伟大群体之中,才能折射出他那高尚的道德风范、朴实无华的品格和独具慧眼的科学睿智,也才能从他的足迹中显现他朴实、求是、勤奋、认真和对科技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风貌。任新民的风采是众口皆碑、万众敬仰的。

内容推荐

任新民院士从1956年8月参加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起,经历了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建发展全过程。他无怨无悔,专心专注,诚实务实,以其辉煌的业绩、卓著的贡献、高尚的品格,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广大航天工作者的楷模。

谭邦治编著的《任新民院士传记》记述了任新民的生平、业绩、贡献和品格,也涉及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历史,涉及航天型号工程研制等科研生产活动,涉及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孕育与传承。

编辑推荐

谭邦治编著的《任新民院士传记》以航天型号工程总体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任新民的人生旅途为主线,讲述了任新民的传奇人生和成功经历,浓缩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闪光轨迹,体现了老一代航天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