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学3-6年级如何说孩子才能信服你(经典实用版)
分类
作者 方舟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将最基本的亲子沟通理念传达给父母:

了解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最基本前提——接纳、平等、尊重;一定要与孩子谈这些话题——零花钱、坏习惯、做家务等;了解赢得孩子合作的沟通技巧;了解鼓励和批评孩子的技巧;了解自己最不应该说的那些话;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当然,仅仅了解沟通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任何一位家长都更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正像家长们所期望的那样,本书所要呈现给您的,主要是些实用的沟通小技巧。掌握这些技巧,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就不再是难事。

内容推荐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任何一位家长都更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正像家长们所期望的那样,本书所要呈现给您的,主要是这些实用的沟通小技巧。例如:

有一种技巧可以巧妙地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它的名字叫——“哪壶先开提哪壶”。永远拿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说事,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还会使得孩子将内心的想法毫不保留地呈现给家长。

有一种技巧可以迅速地赢得孩子的合作,我称它为——“悄悄话”沟通方式。与孩子沟通时,大声的指责或批评往往不起作用,但用说“悄悄话”的方式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反而更乐于接受。

有一种技巧可以将批评变得“可口”。批评之前说一些认同、肯定的话语,批评之后说一些鼓励、希望的语言,这样“可口”的批评,任何孩子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有一种技巧能使孩子与家长沟通“上瘾”。这种技巧就叫做“谈心”,它能让亲子双方像朋友那样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有一种技巧可以使孩子脆弱的心灵永远不受伤害——家长绝不说那些不该说的话。

掌握这些技巧,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就不再是难事。

目录

第一章 3—6年级,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一接纳、平等、尊重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包括缺点

 哪壶先开提哪壶

 用写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1)用错教育方式后

 (2)在与孩子讨论重要事情时

 每天让孩子决定一件“家庭大事”

 人前说优点,关起门来说缺点

 找个时间正式向孩子表达爱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绝不要求孩子去做

 千万别说孩子“不是那块料”

 别拿孩子的缺陷说事儿

 即使很愤怒,也不要流露出嫌弃的神情

 用欣赏的话语代替“冷嘲热讽”

第二章 3—6年级,家长必须要与孩子谈的那些话题

 该不该做家务——告诉孩子,好家庭需要全家人的共同经营

 零花钱从哪来——告诉孩子,要花钱自己挣

 关于交朋友——提前向孩子传授“交友秘笈”

 关于小升初——既要像专家一样分析,又要与孩子一起探讨

 关于性知识——像介绍自然知识那样为孩子讲解

 关于学习——聊一聊即将面临的学习现状,多给予积极食物暗示

 (1)谈一谈孩子即将面临的学习现状

 (2)多给予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

 关于看电视——先讨论,然后“约法三章”

 关于好习惯的培养——提供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关于家庭规则——明确告诉孩子,我不管别人如何,这是我们家的规定

 关于快乐——与孩子一起探讨快乐的真正含义

 关于理想——帮孩子分析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条件

 关于写作业——告诉孩子,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

 关于老师来访——对老师讲孩子的优点,对孩子讲老师对他的欣赏

 关于自信与自卑——每天都讲一讲孩子的优点

 关于懒于动脑——巧妙沟通,让孩子的大脑转起来

 (1)从感兴趣的科目入手引导孩子思考

 (2)家庭问题,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关于勇敢——帮孩子区分“勇敢”与“冒险”

第三章 3—6年级,赢得孩子合作的沟通技巧

 专门安排出一段时间听他说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对孩子所讲的任何事都表现出兴趣

 仅仅是“听”

 对他的讲述表现出期待

 沟通之前先做“热身运动”

 做孩子的知心大朋友

 多平等沟通,少强制决策

 找些新鲜话题来说

 多侧面少正面

 把沟通的音调降低

 多问快乐,少问学习

 幽默——家庭教育的“润滑剂”

 在唠家常中与孩子沟通

第四章 3—6年级,家长鼓励和批评孩子的技巧

 用鼓励成就孩子自信的好品质

 鼓励孩子的两大良机

 (1)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多用行动鼓励

 (2)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先让孩子看到希望,再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对待孩子的爱好——不要打击,要鼓励

 更多着眼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先批评自己,后批评孩子

 运用“我相信这是一次偶然”句式

 只说一次——避免唠叨

 学会抓大放小——不要管得太多

 运用“三明治效应”将批评变得“可口”

第五章 3—6年级,家长最不应该说的那些话

 “像你这个样子。长大后只能去扫大街”

 “只要考得好,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

 “这老师的水平太差了”

 (1)多对孩子讲一讲老师的优点

 (2)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再把这几道题做一做”

 “等你爸爸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

 (1)不大喊大叫,把要说的话平静而坚定地表达出来

 (2)多讲讲爱人对孩子的赏识

 “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

 “今天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

 “他打你,你怎么不还手”

第六章 3—6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沟通方式

 定期与孩子谈谈心

 用协商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家长犯错也要真诚道歉

 用眼神与孩子沟通

 (1)用眼神向孩子表达欣赏和鼓励

 (2)用眼神教育犯错的孩子

 适时拍拍孩子的肩膀

 像朋友一样与孩子握手

 用小纸条传递感情

 用日记向孩子表达爱

 用网络聊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试读章节

一次与丈夫一起去拜访他的一位朋友,了解到我的职业是教师,丈夫的朋友马上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对我说:“你快帮我分析分析吧,我家孩子之前很乖,但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经常偷偷地与我作对!”

我笑着问他:“你家孩子上小学高年级了吧?”

他有些惊讶地问我:“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会面,你还没有见过我家孩子,怎么就知道他正在读小学高年级呢!”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教过小学各个年级的孩子,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权威崇拜”阶段,他们崇拜大人,常常把大人的话当成“圣旨”,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他们都会表现得特别乖巧。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大约从4年级开始,这些孩子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与成人之间是平等的、自己也可以具备成人所具备的那些能力……于是他们渴望成人的尊重,渴望成人的平等对待。不言而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如果沟通不当,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崭露头角了!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与孩子沟通:

“告诉过你多少次了,别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你脑子坏掉了,这么简单的题目竟然也能做错!”

“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我简直对你失望透顶了!”

然而,这样的沟通有效吗?我们还是来听听家长们亲身试验的结果:

“他把我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根本就没口斤进去!”

“他好像永远也不长记性,提醒了很多次,他还是照样做错!”

“有时他竟然会偷偷地与我作对!”

“为什么会这样呢?”每当家长们充满疑惑地问我时,我都会引导他们这样思考:“如果某个人一见到你就批评,你会怎么样?”

“讨厌他,以后总是躲着他,甚至与他作对!”这些家长常常想都不想就回答。

其实,这也是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在家里听到最多的是家长的批评和指责,孩子自然会不听话、偷偷与家长作对。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时,我都会这样告诫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家长:世上没有完人,也不要试图把孩子“修理”成完人!

实际上,家长与孩子的这种沟通方式就是“有选择地接纳孩子”的方式,孩子表现好,家长就眉开眼笑;孩子做错事,家长就横眉冷对。这也正是孩子不服从管教、不向家长倾诉心声的主要原因。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敏感,在这种沟通方式下,他们感觉到的是家长对自己的厌恶和嫌弃。在这种消极感觉的影响下,孩子将很难表现出积极的合作行为。

那具体来讲,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呢?

我经常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家长与孩子沟通就如同教练教孩子踢球,教练只有既指出孩子哪儿踢得好、又指出哪儿踢得不好,孩子才能越踢越漂亮,也才会越踢越带劲。同样的道理,家长只有把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统统都接纳,孩子才会越来越合作,亲子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顺畅。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是这样与他沟通的:

每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我从不嘲笑或抱怨他笨,而是轻拍他的肩膀说:“我们一起来找找失误的原因!”

孩子因小事与同学打了一架,我不是准备着“棍子”或“巴掌”与他沟通,而是让他坐下来安静一会儿,然后再对他说:“跟妈妈讲讲,你与同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碎时,我不是急于批评他,而是一边请他收拾“残局”,一边告诉他正确的倒水方法;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这样与他沟通,终于,在他读小学高年级时,这种沟通方式的积极效果明显地呈现出来了:当别的孩子不服从家长的管教时,我的孩子轻易不会出现“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的情况;当别的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向家长倾诉心声时,我家孩子从不对我隐瞒任何“秘密”……

这就是“无条件接纳”的神奇效果!即使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家长既不冲他大喊大叫,也不对他横眉冷对,而是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引导他去改正错误,这实际上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记得一位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这样对我讲:“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得到生命中最重要那些人的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本身是无条件的,即使他很笨、经常闯祸……那些人也要无条件地爱他,把他当成心肝宝贝。”

仔细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对于任何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谁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当然是家长。犯了错误、闯了祸,如果连最亲近的家长都不接纳他们,谁还会接纳他们呢?如果连家长对他们的爱都附加了前提条件,孩子又如何会敞开心扉无所顾虑地与家长沟通呢?

所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包括缺点”,这是与小学高年级孩子有效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P3-6

序言

这本书的手稿问世之后,在我们学校各个年级中广为流传。也曾有几位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找我“兴师问罪”:“为什么这本书只是针对小学3—6年级孩子的家庭,为什么不写一本关于1—2年级亲子沟通的书籍?”

我笑着问这些家长:“你的孩子现在是不是对你言听计从?你们之间是不是很少出现争吵或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这些家长认真地想了想,肯定地点了点头。

是的,在小学1—2年级,由于正处于“权威崇拜”阶段,大多数孩子都会听家长的话,都乐于按着家长所说的去做。但自从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情况却大不相同了:

大约从3年级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萌芽,自尊心在膨胀,如果家长的沟通方式不科学,很容易就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大约从4年级开始,孩子的反抗意识逐渐萌芽,他们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

也就是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那些令家长们头痛的沟通问题开始出现了:顶嘴、左耳听右耳冒、拒绝与家长沟通;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这样的:在亲子沟通方面,小学中高年级就像一个奇妙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亲子之间养成有效沟通的好习惯,即使进入叛逆的初中阶段,亲子之间轻易也不会出现沟通障碍。反之,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孩子则会越来越叛逆,亲子之间越来越难沟通。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所以,在孩子刚刚进入小学中年级,即从3年级开始,我就不断地向家长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并引导家长们用科学的沟通方式去与孩子沟通。

说什么,孩子最容易成才?怎么说,孩子才更乐于接受?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说什么,孩子最容易成才?怎么说,孩子才更乐于接受?其实,这就涉及一个与孩子说话的技巧问题。

同样的一句话,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就会起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甚至足以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故事一:

一个妈妈因为孩子学习不用功,就恨铁不成钢地批评这个孩子说:“你父亲是个泥瓦匠,就你这样,长大了最多也是个泥瓦匠。”这句话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他消极地认为既然自己已经注定是泥瓦匠,学习还有什么用,于是破罐破摔。最终,这位妈妈的预言变成了现实,这个孩子真的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只能以出卖体力为生的泥瓦匠。

故事二: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农民工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这个孩子后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年纪轻轻便成为了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再次回母校时,他竟然感动万分地对我说:“老师,是你的一句话激励着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的一句话?我早已没有印象,这孩子却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虽然你的父亲是农民工,但只要认真学,农民工的儿子也可以成为国家领导人。”

是的,一句话足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也足以给予他一个如花似锦的前程!

所以,每当身边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沟通障碍时,或者向我请教亲子沟通的“秘诀”时,我都会把这些最基本的亲子沟通理念传达给他们:

了解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最基本前提——接纳、平等、尊重,只有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孩子才会主动向家长讲述自己的心里话;

一定要与孩子谈这些话题——零花钱、坏习惯、做家务等,如果父母提前与孩子达成协议,这既能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又能有效预防亲子障碍的产生;

了解赢得孩子合作的沟通技巧——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在“听”方面出了问题,还是“说”方面出了问题,家长必须要彻底弄清楚;

了解鼓励和批评孩子的技巧——不管是鼓励孩子还是批评孩子,都是有很多技巧性可言的;

了解自己最不应该说的那些话——即使再生气,家长也不应该让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脱口而出;

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沟通方式——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如不能奏效,家长可以试着用写信、写日记、谈心、上网聊天等方式与孩子沟通。

当然,仅仅了解沟通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任何一位家长都更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正像家长们所期望的那样,本书所要呈现给您的,主要是这些实用的沟通小技巧。例如:

有一种技巧可以巧妙地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它的名字叫——“哪壶先开提哪壶”。永远拿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说事,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还会使得孩子将内心的想法毫不保留地呈现给家长。

有一种技巧可以迅速地赢得孩子的合作,我称它为——“悄悄话”沟通方式。与孩子沟通时,大声的指责或批评往往不起作用,但用说“悄悄话”的方式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反而更乐于接受。

有一种技巧可以将批评变得“可口”。批评之前说一些认同、肯定的话语,批评之后说一些鼓励、希望的语言,这样“可口”的批评,任何孩子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有一种技巧能使孩子与家长沟通“上瘾”。这种技巧就叫做“谈心”,它能让亲子双方像朋友那样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有一种技巧可以使孩子脆弱的心灵永远不受伤害——家长绝不说那些不该说的话。

掌握这些技巧,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就不再是难事。

在此,衷心祝愿家长们都能与孩子沟通顺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