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吴兢的《贞观政要全鉴(典藏版)》,正是一部出于“良史之忧”的著作,在今天依然可资借鉴。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社会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治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涤荡人的心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贞观政要全鉴(典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清人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吴兢的《贞观政要全鉴(典藏版)》,正是一部出于“良史之忧”的著作,在今天依然可资借鉴。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社会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治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涤荡人的心灵。 内容推荐 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该书分为四十篇,主要讲述了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内容。全书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贞观政要全鉴(典藏版)》对原文加以注释、翻译并有相关评析,是喜欢国学经典的朋友不可多得的佳作。 目录 卷一 君道第一——为君之道 政体第二——肯定魏征的作用 卷二 任贤第三——介绍“八贤” 求谏第四——鼓励臣下谏言 纳谏第五——懂得纳谏 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提请臣子以史为鉴 择官第七——寻才用人 封建第八——叙述分封政策 卷四 子诸王定分第九——确定皇室继承人 敬师傅第十——要求太子等尊敬师傅 诫太子诸王第十一——严管皇家子弟 谏太子第十二——择贤辅佐太子 卷五 仁义第十三——仁义治国 忠义第十四——忠义为人 孝友第十五——赞扬“孝”臣 公平第十六——处事公正 诚信第十七——待人以诚 卷六 俭约第十八——不可铺张浪费 谦让第十九——为人谦逊礼让 仁恻第二十——常怀恻隐之心 慎所好第二十一——不可玩物丧志 慎言语第二十二——说话不随意 杜谗邪第二十三——不能轻信谗言 悔过第二十四——懂得反思 奢纵第二十五——不能霸道娇纵 贪鄙第二十六——贪欲是罪恶的源泉 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推崇儒家思想 文史第二十八——治国以史为鉴 礼乐第二十九——做人的纲常伦理 卷八 务农第三十——以农为本 刑法第三十一——刑罚的意义 赦令第三十二——赦免颁布不能随意 贡赋第三十三——不贪求贡赋 辨兴亡第三十四——前朝覆亡的原因 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对外发动战争 安边第三十六——安边之策 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减少巡游之举 畋猎第三十八——太宗野猎 灾祥第三十九——上天示吉兆 慎终第四十——凡事应做到善始善终 试读章节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上奏疏说: “据我观察发现每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变化,自古以来各个君主都是承受天命创下基业的,都是用谋略与武功使英雄豪杰归顺的,然后再用文治来教化百姓。每个帝王都希望自己能够创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流芳百世、名垂青史。但是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并且最后获得好结局的却寥寥无几。各个朝代最后都相继灭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根本就是做君主的失去了作为君王的原则。前面有许多事可以为鉴,自然印证这种说法。 在过去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兵力强大,三十多年以来,大国的威仪不可一世。但是谁能够想到最后却毁于一旦,叛乱一起,国家的政权就落于他人之手。难道是隋炀帝不想让国家安定,不希望社稷长治久安,因此就采取残暴统治,自取灭亡吗?隋炀帝是仗着国家的强大富足,从而为所欲为,不考虑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他当政的时候奴役天下的百姓从而满足他自私的欲望,收集天下所有奇珍异宝供他尽情挥霍,挑选天下美女供他一个人淫乐,寻找异域奇珍供他一个人消遣j他居住的宫殿奢侈华丽,修建的台榭瑰丽雄奇。这就必然造成沉重的徭役,从而战争不断。再加上朝廷之外.各国虎视眈眈;朝廷之内,奸臣当道。这样谄媚奸诈的小人必然青云得志.正直忠诚的人必然性命难保。朝廷上下,君臣之问互相欺骗蒙蔽,心怀二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四分五裂。如此一来至高无上的隋炀帝.竞被叛贼所杀,他的后代也被赶尽杀绝,死于非命,到最后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这难道不叫人惋惜吗! 但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可以抓住机会,挽救危难,让濒临灭亡的国家重新恢复秩序,让废弛的礼法重新发扬光大。但是仅仅只是依靠国家边境暂时的安定去维持统治,这绝对不是长远的打算;停止战争,只是保持现有的状况,同样也很难统治百年。现在陛下您居住在华丽的宫殿,收藏有天下的奇珍异宝,身边有美女侍奉,九州四海的臣民听您的吩咐差遣。假如能够从以前历代亡国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能够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每天勤于政事,不懈怠;烧掉商纣王的鹿台、宝衣,拆毁秦始皇宽广的阿房宫宫殿,居住在宏伟的宫殿里心里就会有存亡的危机感,居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反而心里感到踏实,这样,冥冥中能和天地神灵心意相通,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如果顾及现成的东西不忍被毁坏,就让它们保留现成的样子,但要免除那些不必要的开销,并将其减少到最小。即使是豪华的屋舍间也夹杂一些茅屋,玉石做的台阶和泥土做的台阶一起使用也无妨。要让百姓甘心为你服务,又不要用尽百姓的力量,要常想居住的人享受着安逸,但劳动的人多么辛劳,这样,百姓就会追随你,会非常尊重君王而自己也称心如意,这是次一级的道德标准。假如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为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考虑后果,将最初创业的艰难抛之脑后,夜郎自大、一切依赖于天命,忽略古圣王恭谨俭朴的美德,大兴土木,一味追求靡丽的雕梁画栋,宫殿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建、修饰,乐此不疲,永远不知满足。因此,他的德行人们当然看不到,只见劳役,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样的行为就像拿着干柴救火,用热汤止住已经沸腾的水,用暴政代替混乱,实际上和混乱是一样的,其后果不堪设想,后世子孙将如何看待你的事迹!假如帝王在位时没有什么政缋,那么就会招来百姓的埋怨,百姓心生埋怨就会触犯神灵,神灵发怒就必然会发生灾害,灾害一旦发生祸乱就会随之而来,祸乱一旦产生,收拾起来就会非常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全性命和美好名声的人非常少。如果帝王能够顺应天命,在创业之后,就会有七百年兴盛的时期,再将自己建立的基业一代代传下去,传至万世。江山得到非常困难但是失去却十分容易,作为君主难道不应该有所警惕吗? P6-7 序言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年号“贞观”,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才能、有作为的皇帝。太宗少年即起兵四方征战,即位后又能虚心纳谏志于守业。一生勤于政治、奋发图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绩,被历代史家称颂为“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史书。这部著作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呈现着繁荣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吴兢感受到大唐有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他总结唐太宗治国的成功经验,编撰成书,以为当时的帝王施政树立楷模。 全书共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对话及大臣的谏议和奏疏,以及政治上的重大措施等。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唯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这是一部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 可以说,《贞观政要》是一部古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教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掌故,更重要的是给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记录,阅读和研究这部书定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经久不衰,《贞观政要》就是镶嵌在传统文化上的一颗璀璨的智慧明珠。这部古典文献的经典价值和魅力在千年的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其智慧光芒照耀一代代人。 一个不阅读民族经典的人,很难拥有大智慧;一个没有民族大智慧的人,很难获得大成功。《贞观政要》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帝王、一个朝代治理国家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合和浓缩,从中撷取一点点,足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编译者 2015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