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真正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书。凯里充满激情地推荐了他最心爱的书籍,激发了我想立即去读或重读这些书的强烈欲望。作者的文笔凝练生动,充满新鲜机智的洞见,丝毫没有陈腐的学院气息。
本书收集了凯里应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之邀撰写的书评,共计五十篇,每篇长度三四页不等。作者经常以概述故事情节入手,引发读者阅读兴趣,随后围绕作品内容或形式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时不时穿插一些作家生平掌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阅读的至乐(20世纪最令人快乐的书)/名家文学讲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约翰·凯里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真正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书。凯里充满激情地推荐了他最心爱的书籍,激发了我想立即去读或重读这些书的强烈欲望。作者的文笔凝练生动,充满新鲜机智的洞见,丝毫没有陈腐的学院气息。 本书收集了凯里应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之邀撰写的书评,共计五十篇,每篇长度三四页不等。作者经常以概述故事情节入手,引发读者阅读兴趣,随后围绕作品内容或形式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时不时穿插一些作家生平掌故 内容推荐 英国最具威望的文学批评家约翰·凯里汇集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挑选了重量级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向我们推荐了二十世纪五十本最令人愉悦的书,推荐的唯一原则就是——书所带来的快乐感觉。他基本上避免了名家“名作”,而是选择了他们相对被忽视的其他佳作,辅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讨论背景之中,帮助读者“重新点燃了阅读好书的快乐”。 目录 为什么读书?——一篇引起争端的引言 1 A.柯南·道尔《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2 安德烈·纪德《藐视道德的人》 3 拉迪亚德·吉卜林《交通与发明》 4 约瑟夫·康拉德《特务》 5 E.M.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6 G.K.切斯特顿《名叫“星期四”的人》 7 阿诺德·本涅特《老妇人的故事》 8 H.G.威尔斯《波利先生传》 9 马克西姆·高尔基《童年》 10 托马斯·哈代《境遇的嘲讽 11 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12 D.H.劳伦斯《意大利的晨曦》 13 T.S.艾略特《普鲁弗洛克和其他诗作》 14 爱德华-托马斯《诗集》 1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园会》 16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好兵帅克》 17 阿道司·赫胥黎《那些不结果实的叶子》 18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19 米啥伊尔·布尔加科夫《乡村医生手记》 20 西尔维娅·汤森-沃纳《幸运先生的空渤》 21 伊夫林·沃《衰落》 22 罗伯特-格雷夫斯《向一切告别》 23 威廉·燕卜荪《含混七型》 24 W.B.叶芝《诗集》 25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诺里斯先生换火车》 26 伊丽莎白-鲍恩《巴黎之屋》 27 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 28 格雷厄姆·格林《布赖顿硬糖》 29 A.E.豪斯曼《诗集》 30 乔治-奥威尔《上来透口气》 31 基思.道格拉斯《从阿拉曼到遮姆遮姆神井》 32 托马斯.曼《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 33 金斯利·艾米斯《幸运的吉姆》 34 威廉·戈尔丁雠承人》 35 V.S.奈保尔《神秘的按摩师》 36 S.J.佩雷尔曼《安宁之路》 37 W.H.奥登《短诗集:1927—1957》 38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39 缪丽尔·斯帕克怖罗迪小姐的青春》 40 让-保罗·萨特《词语》 41 西默斯·希尼《自然主义者之死》 42 史蒂维·史密斯《青蛙王子及其他诗歌》 43 泰德·休斯《乌鸦》 44 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 45 克莱夫·詹姆斯《不可靠的回忆录》 46 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 47 菲利普·拉金《诗集》 48 维克拉姆-塞特《金童》 49 石黑一雄《未能安慰的人》 50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最后的遗嘱》 后记:读者来信漫谈 致谢 附录:中英文对照书目 试读章节 考虑到诸如核战争、瘟疫、饥荒等天灾人祸在达到这个时点之前很可能会发生,那么讨论人口爆炸对阅读习惯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好像挺多余的。但是很显然,不论外界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人们对于隐私和独居的态度都将发生改变——这当然就是书籍发挥作用的时候。阅读让人拥有一个内心的空间,这个空间虽然广阔无边,却难为徘徊迷惘的大众所拥有。在地球空间逐渐被用完的时代,它更显得弥足珍贵,成为人们争相追求的领地。目前,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之间的距离在所有的文化分隔中是最显著的,超越了年龄、阶级和性别的分隔。对于不读书的人来说,读书人是爱摆架子的;对读书人来说,他们感到困惑:那些不读书的人拿什么充实他们的心灵呢?如果在明天人挤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把阅读视为静心明智的救生索,那么这条鸿沟就会弥合——这对人、对书都是件好事。 如果你认为阅读给人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毋须明言的,那你就错了,因为果真如此的话,那应该有更多的人读书才是。实际上,向不读书的人解释读书的意义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会遭遇振振有词的反驳。如果你说读书让人开阔心胸,让人领略各种不同的人生,不读书的人则会回答说看电影和电视也能得到同样的收获。那么读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答案颇为奇怪——读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书籍这种媒介与电影和电视媒介相比,具有不完美的缺陷。电影和电视所传递的图像几乎是完美的,看起来和它们要表现的东西没什么两样。印刷文字则不然。它们只是纸上的黑色标记,必须经过熟练读者的破译才能具有相应的意义。虽然熟练读者瞬间就能完成破译工作,但是把印刷文字翻译成脑海中的意象是一套令人惊讶的复杂程序。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想象能力跟其他脑力活动所要求的任何能力都不同。如果阅读消亡的话,这种能力就会消失——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阅读和文明是共同发展的,谁也不知道二者是否能够离开彼此独立存活下去。很显然,阅读所要求的想象力,同个人判断力以及与其他人共鸣的能力有着心理学上的联系。没有了阅读,这些能力就会衰退。把印刷文字翻译成脑中意象的工作使阅读更具有创造力,因为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没有哪本书或者哪一页是完全一样的。这里我并不是说读者就是文本的“作者”一尽管这种说法在文学批评家中很流行——好比不能说弹奏肖邦曲子的钢琴家就是肖邦。但是读者就像钢琴家一样,所做的是一件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如果你对此工作习以为常,那么也只有在停下来以后才会注意到这一点。放下书本,打开电视,轻松的感觉随之而来。这是因为你大部分的思维已经停止了工作。电视影像的光束直射入你的大脑,你被动接受,并不需要输出什么。这就意味着,与读者占大多数的国家相比较,电视观众占大多数的国家基本上是不用大脑的。我们的国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从前者变成了后者。 因为大多数人不读书,读书有时被贴上了精英专属的标签。但实际上,阅读并不比走路更具有精英色彩——真要说的话,倒是走路比阅读更具精英色彩,因为你必须自己学会走路,而阅读却是政府花钱教你的。书籍也并不只属于富人。从公共图书馆借书是免费的。一些人因为太懒所以不愿阅读与走路,这与精英主义无关。我们得承认,有些自诩为读书人的人,实际上搞了许多破坏。他们在公众的脑海中把阅读与卖弄炫耀、附庸风雅联系在一起,吓跑了那些可能成为读者的人。还有一些专家编造出一些“伟大的书”的清单,不断出版。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清单是列给谁看的?当然不是给人类看的。它们倒更像是发送给上帝的期末汇报,好让他老人家看看他的人间子民们是多么具有文化修养。它们也可能是仿照那些被塞进太空舱的功勋卓著的小玩意——一套美国货币、一份《日内瓦公约》、一张DNA分子结构图——编写的,指望被发射到遥远的银河系,让外星人也赞叹一把。P2-3 序言 自有了人,就有了文学。自有了文学,就有了关于文学的言说。自有了这些言说,人类文明的家园便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瞥见了大千世界。 口传文化时代,人们口口相传谈论文学;印刷文化时代,人们记录下自己的文学感言,付梓出版;今天的电子媒介文化时代,尽管文学这一古老的形式面临严峻挑战,但文学的话语仍作为不可多得的生存智慧,不断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爱,对社会的关切,对人自身的洞察。 基于这一判断,我们策划了“名家文学讲坛”书系。 在一个实用主义和实利关怀甚嚣尘上的时期,被冷落了的文学涵养及其精神熏陶反倒变得异常重要了。此书系意在收罗国外知名思想家和学者的精彩篇什,展现文学思想的博大精深,由此开启一个通向人类精神家园的门径。此一讲坛吁请天下文学爱好者们齐聚那里,聆听各路方家坐而论道,发表有关文学的奇思妙想。 我想,此“讲坛”意义毋庸赘言。 作为主编,我诚邀各位读者带着自己的知识行囊上路,在绵延不绝的文字旅程中,去分享那妙不可言的文之悦! 2008年岁末于古城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真正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书。凯里充满激情地推荐了他最心爱的书籍,激发了我想立即去读或重读这些书的强烈欲望。作者的文笔凝练生动,充满新鲜机智的洞见,丝毫没有陈腐的学院气息。 ——亚马逊网读者评论 这些图书的入选不是因为它们有“伟大价值”或是体现了人类精神,或是其他类似的理由,虽然无疑有些书即使用这些标准来检验也是杰出的。我的选择标准就是纯粹的阅读愉悦——这些书给我带来快乐,我也希望其他人想起这些书或者接触到这些书就会感到快乐。 ——约翰·凯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