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融危机简史(2000年来的投机狂热与崩溃)(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英)鲍勃·斯瓦卢普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起起落落对于经济体,就像呼吸对于人体,自然且必要。

聪明和愚蠢往往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之间只隔了薄薄的一层东西——时间。

乐观、白大、贪婪、恐惧、屈服等市场情绪永不停歇地围着信,心之火跳舞,而金钱只是这支舞蹈的别名。

2000午的金融泡沫、投资狂热、人类蠢行,且听内行人娓娓道来。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银行业救助、罗马帝国崩渍、荷兰郁金香狂热、19世纪白行车与铁路泡沫、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日本泡沫经济、网络空间虚拟银行挤兑……鲍勃·斯瓦卢普所著的《金融危机简史(2000年来的投机狂热与崩溃)(精)》透过这些现象,揭示深层的人性原因,为什么金融危机此起彼伏,为什么人们总在重蹈覆辙?

《金融危机简史》将为你追本溯源:我们的理性反复为新的投资机遇所蛊惑;耽于稳操胜券的幻想,个人卷入群体狂热;资本过剩推动永不停歇、蒸蒸日上的经济繁荣;我们从未理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直到为时已晚;皇帝的新装被意外揭穿;市场崩溃难以避免,投资者蜂拥离场,以求自保;以及短暂的金融记忆致使我们重蹈覆辙却不反躬自省。简言之,这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内容推荐

金融危机之于今人,恰如自然灾难之于古人,因无法预测、破坏力巨大而蒙上了神秘面纱,每一代人都愿意将自己遇到的灾难视为“前所未有”。但事实上,人性,这个令繁荣与萧条更替的驱动因素却亘古不变,2000年来形形色色的金融危机实有规律可寻。

《金融危机简史(2000年来的投机狂热与崩溃)(精)》一书简明生动地讲述了自古罗马时代至今的数轮金融泡沫及其后果。作者鲍勃·斯瓦卢普既是一名深受欢迎的评论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人,他的这本书跳脱出年代顺序,围绕人类的劣根性,鞭辟入里地审视了周而复始的投机狂热与自我破坏。

作者质疑人类防范崩盘的努力是否恰恰导致了更大的灾难,进而提问:如果崩盘发生得更频繁,那么人类会不会过得更好?繁荣与萧条归根结底是由人造成的,现在也许是直面现实的时候了。

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似曾相识

 第1章 世人、金钱、狂热

 第2章 解构咕噜牛:罗马的故事

 第3章 世事无常:重新定义经济学

 第4章 自我与欣快:日本的故事

第二部分 人:欲火中烧

 第5章 通向纽纳姆之路:理性的边界

 第6章 雅努斯神庙:时间、记忆和不确定性

 第7章 更大的傻瓜:庞氏骗局

 第8章 一起来发狂:群体、证实、信心

第三部分 金钱:外在的催化剂

 第9章 人与钱:银行挤兑

 第10章 负债人生:信用与货币

 第11章 那些华丽夺目的东西:郁金香狂热

第四部分 纷繁复杂:危机炼金术

 第12章 普遍真理:有关范式的题外话

 第13章 物以类聚:资本主义的生态

 第14章 众多小决策酿成的悲剧:大萧条

第五部分 结论:揭开面纱

 第15章 希腊人的礼物:一场悲喜剧

 第16章 从头至尾:2000年来的历次危机

 第17章 盲人的世界:上下求索

致谢

注释

试读章节

对“常态”的误解

2007年7月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信贷紧缩,是金融危机巨大破坏力的最新写照。

一开始情况并不严重,只是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 Steams)旗下两只杠杆率过高的对冲基金倒闭。那两只基金的操作思路很简单:以低成本融人资金,购买收益高于融资成本的所谓“资产抵押证券”,不断融人更多资金,直到貌似亮丽的回报吸引投资者投入所有资本。这听上去很美,直到有人发现,由于金融巫术中隐藏着杠杆,那些抵押物的价值已经低于贷款金额,而那些基金更是不值几个钱。

我不想再重讲一遍这些故事——别人已经花了足够的工夫来剖析,但我对一些事记忆犹新。贝尔斯登宣布这个尴尬的真相时,在声明末尾写道:“我们当下最为注重的,是继续赢得您每天的信任和信心,延续公司的骄人历史。和往常一样,如果需要我们的帮助,请与我们联系。”这种拍胸脯式的虚张声势很快沦为一曲哀歌。

到2007年7月底,两只基金都申请了破产保护。虽然贝尔斯登极力否认,但其第三只基金——8.5亿美元的贝尔斯登资产抵押证券基金(Bear Steams Asset-Backed Securities Fund),似乎也摇摇欲坠。其首字母缩略词BS ABS很快沦为业内笑柄。

三个月后,负面影响加剧。此前言之凿凿的买入机会似乎不那么靠谱了。我的一个朋友从一家投行(我就不点名了)购买了一种金融工具。通过炫目的数学把戏和金融花招,这种工具做出了无风险回报的空头承诺。只需赌全球最大的25家银行未来五年不出现债务违约,我的朋友就可能拿到两倍于当前票息的回报。后来事实很快证明,这种工具似乎不那么安全,0.62%的额外回报,与舍身封堵金融洪灾的代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此后两年,很多人损失惨重,就像在高速路上弯腰捡几枚小钱,却忘了躲避疾驶的车流。

与此同时,我们每天围在彭博终端前,看又有谁的快乐时光宣告结束。人们开始担心令人恐惧的经济衰退。

2007年12月1日,美国正式步入经济衰退。鉴于前面几个月发生的事,这场危机在事后看来并不意外,但当时很少有人能预知一切会变得多么糟糕。

六个月后,即2008年5月,伦敦的哈顿花园举行了一次无关痛痒的会议,主题为“流动性风险的报告与管理框架”。主讲人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英国的资金主管,他信誓旦旦地表示,雷曼绝不会因犯与贝尔斯登同样的错误而倒闭。他们已从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对流动性不足的危害有充分认识。他和他的团队枕戈待旦,只需轻击按键,数十亿美元即可到位。

当年9月,雷曼轰然倒下。他们准备的资金显然不够。  几天内,一则新笑话在金融界如病毒般传播。一个小男孩迷上了美国西部。在8岁生日那天,他向身为亿万富翁的爸爸要一匹马,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了一马厩的漂亮雄马。第二年,他向爸爸要一部牛仔电影,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了所有关于美国西部的电影。第三年,他向爸爸要一套牛仔服,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下了雷曼e。

雷曼不是唯一一家因自大而自食恶果的公司。花旗集团(Citigroup)前董事长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有一次经典的一语成谶,他曾这么说:“流动性就像音乐,一旦音乐停下,事情就会变得复杂。但只要音乐还在,舞蹈就得继续。我们还在跳舞。”

那时我们都在跳舞。2008年岁末,我与一家大型银行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共进了一次午餐。当时我们正处在谷底,银行体系似乎濒临崩溃,资金已开始从各大央行的龙头涌出,为全球经济止血。

他告诉我,早在两年之前,出于对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困难的担忧,他向他的老板表示,他确信一切会悲惨收场。老板叫来了交易负责人,该负责人自信地表示自己能应对任何麻烦。他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中断投资、停止一切业务。“我是一名经济学家,”我的朋友答道,“我无法告诉你它什么时候发生,我只能告诉你当它发生时,我们将痛苦不堪。”

交易负责人目瞪口呆。他指出,他不能因为某一个人的担忧而停止交易。如果那样的话,谁还能赚钱呢?不过,他有个主意。他将指示所有团队谨小慎微地运作仓位,随时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变现。一旦情况不妙,他们都能以最小的损失退出。我的朋友表示赞同,放心地离开了。

几个月后,他在瑞士出席了一次各大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年度闭门宴会。大家坐在一起,唠叨着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我的朋友突然领悟到了一些可怕的东西。宴会厅里的所有人都曾给过各自效力的银行同样的忠告。所有银行都在那里,手触扳机,时刻准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夺门而逃。任何一方试图退出的脚步都会很快演变为所有银行的蜂拥而出。没有哪扇门是无限宽的,在金融市场更是如此,损失惨重已成定局。那一刻,他意识到大家都在劫难逃。

随着违约事件的频发和次贷危机的蔓延,人们开始互相指责。银行家们错在不负责任地放贷,央行错在维持过低的利率,而政客们错在对市场上堆积的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视而不见。

其他人都有错。所有人都想重温欢乐往昔,那时“输”这个字眼只出现在电视和扑克游戏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永远上涨理所当然,所有人都能赚到或借到钱。总之,他们想回到“常态”。

但问题是:那种情况并非“常态”,钱来得太快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常态”其实是:在一个脆弱的金融体系中,繁荣和萧条此消彼长,乐观、自大、贪婪、恐惧、屈服等市场情绪永不停歇地围着信心之火跳舞,而“金钱”只是这支舞蹈的别名。

P5-7

序言

中国有句老话:“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对于金融泡沫,我们同样需要以古为鉴、以人为鉴,本书就提供了这方面的丰富素材与深人思考。

这是一本关于金融投机及其后果的史书。它为你追本溯源、条分缕析,展示了上自古罗马时代、下至次贷危机的历次金融泡沫,叙事横跨2000多年,学科涵盖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乃至宇宙物理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西至欧美、东至日本的广阔大陆与海洋上,乃至互联网上的虚拟空间里,令人大开眼界。

金融泡沫及其破灭后的危机并非新鲜事物,它们已存在了数个世纪,并以惊人的频率反复上演。据估计,仅在西欧的过去400年间,平均每十年就发生一次。历次泡沫与危机的呈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正如本书作者所言:“空气或者金钱,那并不重要,它们只是同一部原始戏剧在不同层面上演时的不同舞台背景。”表面上,泡沫多种多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危机故事,每个故事都与众不同。但不管炒作的对象是郁金香还是房地产,甚至网上的虚拟房地产,似乎泡沫的形成与膨胀所需的只是人和一种媒介——无论被称为什么的货币。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金融救助,到17世纪郁金香狂热时期的蠢行,再到21世纪人们的现代经历,同样的模式在金融危机中反复上演。泡沫背后的规律是一以贯之的,可以探究,也应当探究。

人类易变的情绪加上充裕的金钱,似乎能在任何情况下制造出繁荣、泡沫以及随后的危机。本书作者指出:“在一个脆弱的金融体系中,繁荣和萧条此消彼长,乐观、自大、贪婪、恐惧、屈服等市场情绪永不停歇地围着信心之火跳舞,而金钱只是这支舞蹈的别名。”泡沫产生自个人的心理,由环境中的激励机制滋养,在复杂的经济体中逐渐膨胀。即使泡沫破灭了,这些因素也依然存在。

人贵在学习,但仍无力阻止历史的重复。每次危机过后,人们为解释危机抛出诸多观点,从公司治理不善到透明度不足,再到监管不力,众说纷纭。可是千百年来,泡沫与危机依然循环往复,无论什么理论或模型,即使能完美地解释上一次危机,也无法阻止下一次危机的发生。经济繁荣期炒作的工具——股票、郁金香、衍生品、抵押贷款等,被监管审查、妖魔化,最后又被纳入正轨,但这些工具的使用者,也就是人,及他们的社会动机却未被深入剖析。直到今天,见多识广的人类仍在一轮轮繁荣与萧条的周期中挣扎,下一个泡沫及其破灭后的危机仍在所难免。

其实,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危机的根源在于人性。我们都痴迷于积累财富。数千年来驱动着我们的心理机制从未改变,人类的从众心理自然而然地催生出投机性繁荣。我们所谓的理性为经验、情感和环境所左右。我们信他人,随大流,目光短浅,盲目乐观。我们的集体情绪与行为随着时间起伏涨落,造成周期性的繁荣与萧条。归根结底,经济萧条是诸多小决策叠加所导致的悲剧,泡沫诞生于个人的心智中,受环境的刺激而膨胀,于经济的复杂性中趋于成熟,泡沫的后果也由这些因素决定。只有了解人性、抑制狂热,才能避免系统性的投机风险,进而避免危机。

那么,人类该怎样避免危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张,在严重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应该介入以缓解经济危机,通过降息和增加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开支来维持经济运行并尽力遏制下行趋势。本·伯南克则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印钞这种简单的增发货币手段来战胜通缩。而早在2000多年前,屋大维就采用过今天的经济学家提倡的某些措施来重建受损的经济。现在,本书作者借审视历次泡沫与危机之机,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涵盖了制度设计、激励机制、行业引导、监管角色、政策选择、社会平等、价值观念等方面,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鲍勃·斯瓦卢普是金融市场及金融监管问题的专家,持有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宇宙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金融机构并负责投资管理,有广阔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本书译者万娟、童伟华、叶青,是中国平安集团的资深翻译,专注于金融翻译、法律翻译等领域。鉴于译者才疏学浅,若您对本书的翻译有任何意见,请发邮件到TR-PA@pingan.com与我们联系,我们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祝您阅读愉快,收获新知!

万娟 童伟华 叶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8: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