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暗夜舞蹈(郭小东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小东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99年。广州。中山医科大学。

作为艺术节的一个主要内容,李斯特的文学讲座被安排在医科大学最豪华的08号演讲厅。讲坛上的横额上写着:欢迎著名作家、教授李斯特。投影仪在幕布上映出一行印刷体:“李斯特教授主讲:一个时代的文学证词。”李斯特讲的是他的拿手好戏:知青文学。

演讲厅座无虚席,走廊上也站满了旁听的学生,医科大学的学生对于作家的崇拜程度远胜于中文系的学生,现场热烈的气氛令他感动。因此,李斯特讲得很卖力。

他已经讲了一个上午,下午是答辩。回答学生的提问,这对于李斯特来说,更为拿手。他从来都认为,学生对老师的投注程度,是激发老师才智的重要因素,所以,这种热烈的气氛很适合李斯特,很能调动李斯特的才情,他非常认真地回答每一位同学的提问,哪怕是与文学无关、有些古怪刁钻的问题,他也不遗余力地细细回答。

许多同学的父母都当过知青,当李斯特谈到知青文学主题之一:爱情,这个知青文学的早期话题时,会场上气温骤升。同学们对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和真实状况并无兴趣,他们希望知道的是,在那个无爱年代里,青年们是怎样解决情爱和性欲这些问题的。

一个齐耳短发的女同学从角落里站起来,大声提问:“能否谈一谈性欲与理想的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办法?”李斯特对这个问题并不吃惊,他吃惊的倒是,这个看起来文静的女孩子,在说出“性欲”这个字眼时的坦然姿态。

这也许正是时代的进步。李斯特并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极为常识地演绎着他对这个女同学的肯定:

“同学们,当我们可以而且能够在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地谈论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真实状况时,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战胜了一个愚昧和群氓的时代。我们已能面对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我说这个问题连同这个字眼的被明确提出,正说明理想应是建立在人性许可基准上的。可是,文化大革命和某些极左时段,解决性欲的唯一办法只能是自慰或者对自我人性的深度压抑。在这种生命状态中,理想的真实性和崇高程度是极为可疑与虚伪的。

“我衷心地祝愿这位女同学,她将对人的生理欲望的思考引入人的社会理想层面,这是未来医生所应该具备但不是每个医生都可能具备的优良素质。”

李斯特充满煽情的话语激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他陶醉于这种并不陌生的掌声。

“李老师,你同意不同意:一个被认为优秀的作家,同时可能是一个最虚伪的人这样的说法?我以为中国作家作为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不真实且虚伪的。”发言的是一个长发女孩,她有一双很漂亮动人的丹凤眼,那眼睛里有一些很明显的忧伤和怨恨。她坐在离李斯特很近的前排座位,李斯特在倾听她发言时,留意到了她的神态。她在发言时,眼睛一直很大胆地直视着李斯特。

李斯特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她年轻,很前卫,头发染成金黄色,不,是那种暗褐色或叫酒红色,还做成很卷的大波浪,使她看上去很成熟而且很性感,有一种风尘的感觉。

她一定很亲近地接触过作家或自称为作家的人,同时受到了某种伤害,她的话语里有一种肯定,她的提问只不过是要得到也是作家的李斯特的证实。她希望得到这种证实。

“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当今中国文坛上,我同意这位女同学的评估。一个优秀的作家,是指他提供的作品在某种尺度下是优秀的,某种尺度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也许能代表真相,也许只能是一种意识形态标准。作家无法不虚伪,因为他提供的文学内容连同表述的方式,都受到他所处那个时代风尚的影响,如果他同时又讨好意识形态的话,则他的虚伪就必不可免。”李斯特自认自己一向的解释,都是极为机锋且技巧的。

“我认为,不客气地说,李老师此刻的回答就很虚伪。相信这不是李老师真实的态度。”那个很风尘的女同学坐在椅子上,大声地责难。

“我的真实可能就是一种虚伪,因为在一些问题上,中国作家无法真实,请同学们理解这一点。”李斯特无异于缴械投降。

这时,主持人递上来一叠字条,最上面的那一张上写道:“李教授,我就是刚才提问的女孩,我想如果你不虚伪的话,就请如实念出如下文字并做出明确的真实的回答。”P3-4

目录

人物档案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尾声

序言

今天是我母亲92岁生日。我必须为这个日子写下一些记忆。

父亲在“文革”中罹难,死于非命,享年53岁,正于英年。

母亲48岁时守寡,外祖母也是在48岁时守寡。外祖父马灿汉,是一个旧军人,早年留学美、日、法等国,于1924年在普林斯顿学成归国,获教育学硕士。受蒋介石之邀,效力黄埔军校,至交好友是胡宗南。抗战时任财政厅要职,当东江视察,1937年广州沦陷,外祖父在广州北京路财政厅被炸重伤,由东江纵队护送至澳门治伤。那年母亲13岁,她是长女,独自到澳门去探视外祖父,其实是她奉父命前往,为她婚事作安排,命她嫁与泰国富商。外祖父一家在泰国经办“安顺机构”,是泰国最大的保险银行公司。母亲坚决不从。她与我父亲,青梅竹马,早已两情相悦。外祖父亦不勉强。

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很久,好多年过去。我对我的家庭、家族的真相依然是模糊不清。我一直生活在一种负罪的伤感之中。从灵魂深处,感到愧对新社会,愧对劳动人民。我从15岁起,就自觉地把自己归入“等外”的行列。我从不在任何人面前流露或谈论我的家庭、我的童年、我的父母。我从小就知道我有众多沾亲带故的亲戚,无数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更为庞大的他们的父母所扭结而成的社会关联、伦理关系网络,但我始终没有见过他们……

我的父亲仿佛是从天外落入人间的孤种。他至死都没有来得及对我言说他的家庭、他的父亲、他的家族。我只是从文化大革命的大字报上,知道他1938年到游击区去参加革命,和地主家庭脱离关系(声明登在香港的《星岛日报》上)。后来我才知道,这纸声明是我的爷爷郭凤巢,而不是我父亲登的。父亲为了抗日救亡,18岁离家出走,到大南山游击区梅峰中学,做了中学的学生会主席,投身抗日救亡的革命工作。爷爷害怕这个逆子~家庭带来祸害,便主动登报和父亲脱离关系。这一纸声明并没有在解放后救父亲一命,相反,却把父亲推进一个死命的深渊。原因是,地主家庭与他脱离关系,而非他与地主家庭脱离关系,非但无功,反而有罪,证明他参加革命动机不纯洁;后来他去延安,穿越封锁线受阻,在淮北被日军打击,中途返回上海,此乃又一罪;解放后,父亲收留了从庵堂遣送流落的生母郑惠照,瞻养“地主婆”,又是罪加一等。父亲始终生活在罪责之中。青年时代接受共产主义思潮,认识家庭的原罪,赎罪投身革命,进入新社会,由原罪衍生的新罪,一直在折磨着他并最终要了他的命。

父亲的革命是无处不在的,为了起带头作用,他于1965年,把初中毕业,刚满15岁,患有严重哮喘的大哥,送到山寒水远的粤北“连南劳动大学”,响应刘少奇提出的“半工半读”口号。实际上就是上山下乡。多年后50多岁的大哥从农场归来,成了一个无业游民,后来缴了一些钱,才重新补办了社保……

1979年,父亲平反昭雪,此刻离他被迫害致死已经过去6年,但形势依然严峻。在他的追悼会上,我代表亲属发言,我坚持不按专案组审查的发言稿,而是依母亲的意愿向父亲致悼词。仍然感觉我的家族,依然充满着有罪感。

追悼会上,我说出一个事实:当年也是在这个礼堂,还是台下的这些群众,父亲就站在我现在站立的位置,被五花大绑,按成喷气式,接受革命群众批判,最终受迫害致死。6年过去了,还是这些人,来为他开追悼会。可是,父亲地下未知。说他天上有知,那是鬼话。

我毋需客气,也毋需感激谁!一个无辜的献身革命的高级知识分子,死于非命,英年之殇……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几年前,老家来人邀我担任“汾阳郭氏铜钵盂族谱”主编。回老家祭祖,我始知父亲并非孤种。出于客气与尊重,族中老者并没有数落父亲“逆忤之罪”。解放前,他参加革命,对这个家族一定有过伤害;解放后,因种种复杂因素,他对自己的父亲、兄弟、亲人的疏远(划清界限),在族人中肯定不会有好名声。在我面前,没有人提起这些,大多说到父亲童年往事,说到他的好处。我后来知道,因为父亲的叛逆,因为他在1949年从上海回故乡参加土改运动……乡村阶级斗争形势急转而下,已届八旬的我的曾爷爷郭信臣,一位德高望重的上海银行家、民国大慈善家,唯恐受辱,他高大的身躯,蜷缩着吊死在眠床的棚架上……

有时,我也残忍地想到,幸好曾爷爷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要不,以他的性格,他如何能够挺得过后来疾风暴雨式的土改运动?

……

大伯返乡,联系起失散多年的家族成员,三叔文彦、四叔文柱、五叔文旭、大姑文娟、小姑文丽,及其庞大的子女群……郭蕤、浩锋、钦湖、郭丹等都学有所成,令人欣慰。

在母亲92岁生日这天,在达濠庆生晚会上,无当年《郭节母廖太夫人清芬录》辑时之盛况,亦无众多民国名流相贺。但以史为鉴,母亲于乱世中舍弃荣华富贵,甘愿与投奔革命的地主家庭逆子相爱相携,在战乱流离中同涉爱河,又于“文革”动乱中,中年丧夫,守寡近50年。艰辛抚苦拖携6个未成年子女.抚养成人,于今仍未尝甘饴,与郭节母廖太夫人何异?我知父亲故去40余年间,其灵魂不散、不安、不妥。他死无遗言,亦无遗存,定无宁日。他对我母亲及子女的记挂,死无了断。唯于我记忆中永生。

我的22卷文集将出版发行,我在梳理祖宗线索之时,首先要联结的是,替我的父亲,续继爷爷、曾爷爷的魂灵与香火,化解祖孙三代因政治而生的郁结,并感念母亲。且以清朝遗老赐进士及第南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读吴士鉴1926年致“郭节母廖太夫”书,摘抄转致母亲大人:“汾阳勋业付儿曹/况复松筠励节影青史留名传不朽/英雄巾帼女中豪/贤孝由来本性成/抚孤难得志坚贞/至今桑梓谈遗事/赢得家家崇拜声。”

嫁入郭家的女人们,与郭节母廖太夫人一脉相承,代代皆有郭节母般的品格德行。

我自15岁出走海南黎母山,迄今将近50年。50年间,与陈冠相濡以沫40年,相携相行,往事多多,唯以相视一笑,心领神会矣。陈冠的父母均为海南琼崖纵队革命军人,20世纪40年代参加革命,在枪林弹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历经生死磨难,父亲身上留下多处枪伤疤痕。陈冠子我,情怀殷切,扶持无数,我予陈冠,可谓清汤寡水,无以为报。歉甚!歉甚!有女嫁与写字者说话者,注定清寡度日,无华屋亦无奢侈,无权势亦无豪雄,碌碌中生儿育女,唯念一生平安足矣。

2014年6月

内容推荐

《暗夜舞蹈(郭小东文集)》讲述了:华年而逝,不知所终,李斯特的消失,成了一个无解的谜。这位由知青到大学教授的人物,是一个异数。他的生存有太多的困惑,他的爱情有相思的绝望,他的成功隐藏着幻变和虚无,他在最绚烂之时诀别浮华,消遁于无形。他的一生,如舞者在暗夜中舞蹈,无人做伴也无人喝彩,他始终在黑暗与虚无中移动,在最绚烂之时,如耀眼天际的流星,以自身的陨落穿越空旷,照亮星空。

编辑推荐

我把人生岁月郁结成坎坷的漫长,我把少年生命蚀刻如雕像般凝重,我把惊心动魄的残卷,幻变成平凡的人生,我把山盟海誓的爱情折磨成炉边的私语,即便是平淡平凡平庸,即便是苍老苍凉,即便是在风中在雨中在路上,我依然是在旷野里歌唱,在暗夜里歌唱,在孤寂中热闹……

《暗夜舞蹈(郭小东文集)》是其最新的作品之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