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岚海韵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天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山岚海韵》是一部综合性的文集,包括了现代诗歌、古体诗词和一部分散文文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喜爱和追求是多样化的。诗词文赋同道同理,诗歌诗词融入散文,可以使散文的表述更加音韵鲜明,娓娓动听;散文融人诗词,可以使诗词的吟咏更加明朗朴实,情感浓郁。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一手写散文,一手写诗词,两者相得益彰,使文风变得更靓更美。

内容推荐

呼啸林川,任凭一蓑烟雨;浮槎霄汉,谈笑几路风云。志老滹沱,感时花愁古邑;情牵桑梓,歌罢泪满常山。飞觞醉月、鱼鸟倾心,借钓严陵气宇;微步凌波、江湖转棹,飘泊沧海胸襟。春秋窥管,悲屈原赴水、祖逖击楫、文山蹈义、秋谨蒙尘,深惜忠魂义士埋千古;笔舞龙蛇,喜灵运双屐、李白孤盏、和靖梅园、饮冰少年,实膺人物风流助江山。

太行春暖,柏坡叠翠;苍岩树新,虹桥担云。背水天长,闻鼙鼓而思将帅;合冰渡口,鉴史辙而忆君臣。浅阅桑田,终难减燕赵慷慨;略承风雅,诚易生剑胆仁心。万里忧怀,修齐治平孰念?抽毫进牍,但求韵意无累青尘。

本书稿系作者的个人诗集,内容包括新声徜徉、古韵庭芳、文以载道等类别,有古体诗,也有现代诗,展现了对于诗歌形式的新的探索。 

目录

【心声徜徉】

 世博,梦工厂

 玉树颤动我的心

 春雨两会

 冬日春思

 冬天童话里的色彩

 律动西柏坡

 万里星光万里风

 鹊语寻春深

 心灵闪现

 番茄花园

 苞子的韬晦

 为了我们的家园

 雪剪西窗

 夜袭未央

 批风切月问雪飞

 山岚海韵

 情猎关山

 西风瘦马古羊肠

 向东取道邯郸城

 井陉把天拉长

 易水送走荆轲

 在居庸关布下天罗地网

 追忆重阳

 母亲的牵挂

 唤醒普洱

 诗钓

 秋梦

 中华崛起六十年赞

 风雨勇士

 南三条我的家

 端午中华

 又逢雪绒花

 慎独清泠

 岁月流转的记忆

 雪舞腊月

 家2009

 新年畅想

 家乡颂

 天使的希望

 奥运会的夏天

 烛

 环渤海的阳光

 月季

 读史

 民心河

【古韵庭芳】

 念奴娇·三坡怀月

 弄闲十渡

 野三坡百里峡怀古

 又行西苑

 阳春三月

 诗怀费孝通百年

 观《民主之澜》有感

 滨河行

 临水凝思

 醉滹沱

 无题

 无题

 晨吟太行

 读雪莉老师新近力作《故国中山》有感

 雪江梅

 赠吕主席

 水调歌头

 过南山

 品红茶

 听周主席报告而作

 赴学院论讲诗艺

 雪山

 悼钱学森先生

 卜算子

 浅斟低唱生日歌

 干城赋

 听王教授报告有感

 长相思

 浪淘沙

 抒闷

 祖孙情

 答翟可

 临江仙

 横山岭水库诗题

 滹沱传说

 风入松

 巫山一段云

 竹枝词

 乌龙茶

 绿茶

 凤凰台上忆吹箫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重阳

 秋赋

 残荷咏

 咏菊花

 花好月圆

 小重山

 眼儿媚

 秋风情

 秋月冷

 秋水明

 秋山行

 答张雷

 十六字令

 忆秦娥

 和张雷《醉成》

 七律

 行香子

 言自由衷

 赠燕赵青春诗社并答刘微鹏

 六言诗

 南三条印象

 竹枝词

 七律

 望海潮

 生态家园

 西山神韵

 石家庄赋

 清平乐

 凭吊

 望海潮

 青玉案

 另Ⅱ

 五律

 南乡子

 浪淘沙

【文以载道】

 百年风雨百年情——费孝通精神的多维辐射

 游入寻常百姓家的蒸鱼

 品嚼端午文化层面的个中滋味

 春浓花开时

 新年对联

 重温冬天

 放飞我的文字梦想

 先进文化的生产力

 诗意春天

 一次难得的文化讲座

 筑起食品“安全长城”

 新农村需要这样的好村官

 要修复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

 踏踏实实吃鱼虾

后记

试读章节

据说自唐朝以来端午节主要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现在它又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已被定为国家的法定假日。一提到端午节,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粽子、龙舟、艾叶等诸多端午元素,但今天我们要想把这个传统节日过出点新意来,就绝不能只停留在吃粽子上,更应该仔细地品一品端午节文化层面里的别种味道。

端午节的主人公及其作品是诗词歌赋文化源远流长的麦加城。屈原把愤世嫉俗的思想寄喻于诗歌中,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爱国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成为我国最早的爱国辞赋大师。屈原怀怨投江之后,又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皆好辞赋,并师法屈原的“从容辞令”。屈原虽死,但他的文化衣钵却不断向下复制。“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都是后世诗词名家们对《离骚》发出的共鸣与唱和。《世说新语》里曾有“痛饮酒,熟读《离骚》”之说:有人解释什么才叫名士,其实名士也没啥,不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只要平常没事的时候痛饮酒,熟读《离骚》,就可以称为名士了。这话也许略带调侃,但无论如何,我们从中已看到了《离骚》与名节、文明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通过这个典故也能了解到古人一般只要说喝酒,如果接下来再说看书的话,往往这本书就是《离骚》,《离骚》已经成了文人传统中固定的文化符号。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们赋屈原、唱《离骚》,而且还乐此不疲,络绎不绝,虔诚得就如同伊斯兰教的信徒们到麦加城朝圣一般。

可以说过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活动是促进家庭和谐的使者。粽子多是用芦苇的叶子把米、枣或是肉、咸蛋黄等包裹起来。节前粽子也经常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物。小小的米团里既传递着关怀,又融入了一份思念。还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的情节。奶奶坐在圈椅上列着嘴讲解粽子的包裹技巧和经验,父母亲手把着苇叶,缠成一个个心脏形的“艺术品”,再把它们整齐地安排进锅里,我负责开火煮粽,调皮的弟弟兴奋的上蹿下跳转着圈地乱跑,逗的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长大后,因为工作上需要四处奔忙,确实有些年没有好好过上一次节了,所以更对传统节日产生了特别的期待,能和妻儿父母共享家庭和谐的天伦之乐也自然成了一种奢侈。

端午节的男主角儿还是爱国主义的化身。两千多年前的屈原,胸怀自己的祖国,乘一叶扁舟,身背巨石,满怀豪情壮志,在波涛汹涌的浪花间隐没,走进了他那座忧国如家的圣洁殿堂。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操也坐着端午节的列车千古传承。像一盏不灭的灯火,照耀着群山、大江和大河,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爱国主义的典范。端午节也因此升华到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节日。

新社会形态下的端午节逐渐演变成当前时代修复文化断层,重建精神家园的心灵工程师。有观点称中国传统文化在过去整整一个世纪里,历经一波又一波的运动,几乎全部消亡,中国人的文化元气也几乎消失殆尽,甚至我们的文化源头丢失了,我们身为中国人的特征正在逐步淡去。因此借助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就成为当前修复文化断层的高招儿、巧法,更是一碗令国人求知、求富、求乐、求和、求美的“心灵鸡汤”。

不管多么传统的节日,也还是会让我们挖掘出一些新意来。总之,传统是文化千年的积淀,创新是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生机和活力的种子,这个种子埋进人心灵的土壤,一经唤醒,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186-188

序言

先后得过十三种病,如今又过古稀,空怀壮志,力不从心,许多朋友嘱序嘱评,难以从命,深怀愧疚!诗友李天,将有诗文作品集《山岚海韵》付梓,一再恳请写几句话,盛情难却,只有鼓勇而读之,而言之。

中国正走在复兴路上,强国路上,盛世情怀,中国诗歌也走在复兴路上,振兴路上。中国诗歌复兴、振兴的一大特点是新诗与旧体诗词并存比驾,互濡求荣。李天君,读新诗,读诗词,写新诗,写诗词,可谓“画眉入时”。这很重要,历史采撷的是潮流上的浪花,李天选择的方向也正。他歌唱祖国,“回眸祖国六十年风雨/是火苗激情的碰撞/更是激情岁月的燃烧……”(《中华崛起六十年赞》);他歌颂省会三年大变样的建设者们“晚来偏急的风雨/磨洗着工地上的锨、镐、锤、叉/勇士们,就在那沾满沙土的脸颊上/涂抹着我们的新居和家……”(《风雨勇士》);他还歌唱我们省会的小商品市场南三条,歌颂他身边的日子和风物。他写母亲,“年年岁岁站在窗口守望的母亲/融化了多少游子泪……”(《批风切月问雪飞》);“这份连归雁也带不走的牵挂/和那缕迎风而摆的白头发……”(《母亲的牵挂》)。一言以概之,李天诗的路子对,方向正。他关注的是自已所成长的社会和民情、人生。只要路子对,方向正,就可以达到希望的深度和高度。有的诗友,懂诗,有才气,却方向失偏,让人惋惜。李天在《言自由衷》诗里写道:“问君方寸何所衷?一卷离骚一卷经。宁坐寒窗十载冷,勿书翰墨半文空。”如此言志,必然笃行,步步脚印。

诗品即人品,望李天首先写好人生之诗。

李天的新诗,有诗词典故、诗词句式,甚好。希望再多讲点规矩,始终追求全诗的完整和统一,勿使白璧微瑕。他的旧体诗词,还望今后多吸收些新诗来表现生命,多反映当代生活之长,另外,在声律上还应再下些功夫,欲写诗词,声律不可不熟。李天年轻,前程正长,在“一蓑烟雨一青灯”的路上,寻章觅句,推敲苦吟,在这里也祝愿他能写出更多脍炙人口的好诗。

小引字少,希望情长。牛吼三山,其声渐远;虎啸五岭,大比春归。春花等待李天采撷,秋实等待李天浇灌,望高歌猛进!

己丑年岁末爆竹响时

(本序作者系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最喜爱的诗人之一)

后记

呼啸林川,任凭一蓑烟雨;浮槎霄汉,谈笑几路风云。志老滹沱,感时花愁古邑;情牵桑梓,歌罢泪满常山。飞觞醉月、鱼鸟倾心,借钓严陵气宇;微步凌波、江湖转棹,飘泊沧海胸襟。春秋窥管,悲屈原赴水、祖逖击楫、文山蹈义、秋谨蒙尘,深惜忠魂义士埋千古;笔舞龙蛇,喜灵运双屐、李白孤盏、和靖梅园、饮冰少年,实膺人物风流助江山。

太行春暖,柏坡叠翠;苍岩树新,虹桥担云。背水天长,闻鼙鼓而思将帅;合冰渡口,鉴史辙而忆君臣。浅阅桑田,终难减燕赵慷慨;略承风雅,诚易生剑胆仁心。万里忧怀,修齐治平孰念?抽毫进牍,但求韵意无累青尘。

曾几何时,一盏清茶,一杯醇酿,一处望而生情的景致,一份当时或已惘然的追忆……都能触动笔尖神经的末梢,再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方块,润甜着我那一片饥渴的灵魂。一路行吟而来,时而“对芳樽浅斟低歌”;时而“夜阑卧听风吹雨”;也时而因对英雄的思念“不肯过江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这样我“诗一篇,赋一篇”,不觉间为生活平添了许多“笛笳自管弦”式的惬意。

随着“青涩青春”的成熟,文化的定位和取向也越来越应该趋于“自觉”。加之社会上文学、文化领域一度闪现出浮躁的尘埃,它们或颠倒黑白、玩世不恭,或颠覆文字、否定道德伦理,亦或全盘西化、面目全非。丧失立场及道义的文字游戏,只能伦为一个“伪”字而终将被摒弃于历史的回收站。的确,文学不能仅仅只是一幅山水图,成为历来不遇者规避现实的篱笆墙;文学也不单是情人种,花前月下、小情小调太多往往令人起腻;文学更不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邯郸学步的悲哀难免会在迷失归路的途中找不到自我。文学应该在担当起社会责任的同时而多多营造“真”文明群落。在这种文学价值的取向下,我握紧手中的笔,一有时间就写诗、填词、撰文。虔心埋头搞创作的过程中,逐渐长成了爱国、爱家、爱母亲,忧民、忧时、忧社会,再添加些个人情感小料的三维立体文学骨架。日积月累,倒也凑了不到200篇,几经文友、博友们鼓励,将其集结成册的想法开始在心中悄然滋长。近日,整理打印出来的初稿又得到刘章、刘绍本、刘小放、丁吉槐等诸位文坛前辈们轮番细致地正骨,则更加坚定了我出版的信心。如今十分有幸承蒙群言出版社青眼有加,终于得以让我这些如同普洱茶般久曾沉睡的文字符一朝从付梓中醒来。

当然我的作品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旧体诗词格律尚不谙熟,新诗中还有待巧妙运用古今中外多元化元素来体现当代生活之长,散文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都有待提高等。但我坚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成功的果实是靠勤奋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今后我将倍加努力,继续苦练文学内功,坐稳“冷板凳”,尽快打好补丁和漏洞,力争为读者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文化精品来。

“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我首先要感谢时代,因为我所成长的时代将健康的文化精神完全注入我的作品,逐渐形成了我创作的核心与灵魂,没有时代精神的冶炼,我是注定写不出这些诗文稿的。我也感谢著名诗人刘章、著名文学评论家刘绍本、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剑章三位老师为本书慨然赋序。我还感谢石家庄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胡儒钗于百忙之中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感谢河北省原政协主席吕传赞、河北省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陈治平、河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小放、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陈佰成为本书翰墨题香;感谢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长李文学、副会长杨海钱、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韩存锁、石家庄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孙世煦、石家庄市总工会研究室主任赵新月为本书题诗题联。另外,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泽江、河北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邴建华、石家庄市委办公厅原副主任万跃军和中国民主同盟石家庄委员会副主委崔瑞芳均对此书的出版倾注了许多关心与支持。石家庄市诗词协会的张向鸿、安晓辉、刘微鹏、张雷、翟可等诗友以及群言出版社都曾为我助益良多。在此我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进步是关爱加批评的产物,灵感是交流与思考的结晶。最后,不妨也请记下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lttiiaann。家里大门常打开,欢迎朋友们有空就来坐坐。

李天

2010年7月于山海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