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无疑是令人激动的,加上她海拔的高度会加快人们心脏跳动的频率,所以,走上高原的人都不得不用整个身心来体会它。如果你想到西藏旅行,最好能准备一种心境,一种不被你以往的生活经验束缚,可以包容更广阔世界的心境。这样,由地理、民族、历史、文化以及信仰所造成的隔膜就会化解,你才有可能发现那里的人很美,那里的文化很博大,那片高原其实很亲切。
西藏自治区具有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和风情万千的人文景观,雪岭横空,雪峰林立,大河奔涌,蓝湖静谧,有从寒带、温带、亚热带到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自然生态分布,有布达拉宮、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古格王国遗址、藏王墓、萨迦寺、哲蚌寺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有纯朴的民风和独特的习俗。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寥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名湖名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引普天下各方人士心仪思往,令海内外众多游客心醉神迷,流连忘返。西藏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中同之最”多得让人一时难以尽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前景极为广阔。旅游业界的许多学者认为,西藏可望成为世界性的旅游中心。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是自然风光之旅、生态环境旅游的理想之地。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因此也被称为西藏高原。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地质历史最年轻的高原。早上新纪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和丰富的远古植物资料证实,直到第三纪晚期,这一地区的海拔还只有1000米,气候湿润炎热,一派热带森林和草原景观。只是在近:300万年左右的时间内,才逐漸上升到目前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其中,从距今1万年前起,上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的速度上升了约700米。精确测量又表明,西藏高原的某些地区在近10年之内又升高了几至十几毫米。大量地质、地貌现象都表明:西藏高原的抬升至今并未停止。
今日的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积雪盈顶的崇山峻岭环周拱卫,傲然耸立的巍巍群峰直上云霄,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雪峰达11座之多,其中包括雄踞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自然景观独具风釆。地势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有陡峭深切的沟峡,有冰川、冻土、裸行、土林、风沙、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 “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地貌景观多姿多彩。复杂的地质地貌,多种多样的气候,赋予丙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种达90多种。在26个已经探明储量的矿种中,有11种的储量名列中国前五位。
1、山地景观
西藏被称之为“山的海洋”。北有连绵千里的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唐占拉山脉,南有地球上最年轻最高人的喜马拉雅山脉,西有高峻耸峙的喀喇昆仑山脉,东有壁仞峻峭、山高沟深的横断山脉,境内还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其支脉纵贯尔西,群山莽莽,雪峰林立,蔚为壮观。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而义最年轻的山系。它全长2400千米,宽约200—300千米,主脊山峰平均海拔达6200米,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这种巍峨高峰汇合聚拢的现象,为世界山区所绝无仅有。
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是西藏南、北部的分界线,也是西藏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昆仑山是西藏与新疆的界山,它以巨大的高度和长度横贯亚洲中部,故有“亚洲脊柱”之称。这里是中国永久积雪与现代冰川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唐古拉山是西藏与青海省的界山,其最高峰格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地质结构和地理位置的区別,西藏的山地往往形成不同的奇景,其观赏价值也极高。冬季,所有山峰均银妆素裹,而入夏后则姿色纷呈。藏东的山覆盖着苍绿色,藏北的山泛青黄色,山南和拉萨的山呈深紫色,日喀则一带的山为暗红色,而易贡的山则是黑褐色。
中国内地的名山险峰多遍布古迹,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园林艺术于一炉,而西藏的名山险峰则多是自然本色。
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8.1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峰顶北侧在西藏定日县境内。它雄踞地球之巅、万山之首,昂首天外,俯视群山,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型金字塔,巅峰直插云天,极为壮观。珠峰周围20千米的范围内,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5座在这里,还有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形成了地球之巅群峰攒动、气势雄浑的地貌景观。
据地质构造分析,在距今约两亿三千至七千万年的中生代,珠峰所在地区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约从新生代早第三纪晚期开始,逐渐崛起。据中国科学家测定,珠峰目前仍在以平均每年3.2至12.7毫米的速度继续隆升。
珠穆朗玛峰顶总有一缕白云,顺着西风向东飘动,像一面旗帜在高空疾风中招展,这就是珠峰特有的奇异现象——“珠峰旗云”。它时而像汹涌的海浪,时而像袅袅的炊烟,时而似奔腾的骏马,时而又仿佛女神的面纱。凝视珠峰,会使人久久沉浸在那超凡脱俗、雄壮肃穆的气氛之中。
近年来,珠穆朗玛地区成为登山探险的热点。能有幸在珠穆朗玛峰一试身手,甚至登上这座世界最高峰,已成为众多登山爱好者的夙愿。珠峰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变幻莫测。一般说来,每年3月初至5月末、9月初至10月末气候较为温和,是到此旅游和登山的最佳时节。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被公认为瞻仰珠峰的最佳位置。绒布寺位于珠峰北坡脚下,地处绒布冰川的末端,海拔约5600米。现已成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基地。寺庙备有客房多间,供游人及登山者、探险者住宿,算得上是世界最高旅馆了。
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也是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四壁鲜明对称,峰体呈圆冠金字塔状,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雄伟屹立,气势极具震撼力。
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峰顶四季覆盖冰雪。雪峰附近,发育厂狮泉河(下游印度河)、马泉河(雅鲁藏布江源头)、象泉河(下游萨特累季河)和孔雀河(下游恒河)。四条大河均按各自源头地貌特征命名。
冈仁波齐的神山地位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吋即已奠定,它至今仍受到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耆那教的共同信奉。印度教把这里看做大梵天的驻锡地;耆那教认为这里是该教第一位获得解脱者勒夏巴哈的驻地;藏传佛教认为它象征本尊胜乐和佛母金刚亥母;苯教则尊它为神魂山,把它看做世界的中心、渚天神的住处。转山是朝圣者最常釆用的方式。但因宗教不同,转山的路线和方式也有区别。每年,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各藏区的朝圣者络绎不绝。每逢藏历马年,到此转山朝圣者最多。P3-8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跨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而积的八分之一,在中国各省区中,面积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位居第二,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卢森堡5国面积的总和。北面与新疆、青海相邻,东面和东南面同叫川、云南接壤,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同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国境线长达4000千米。
自治区下辖山南、林芝、阿里、曰喀则、那曲、昌都6个地区,拉萨(地级)、日喀则(县级)2个市和71个县。主要城镇除自治区首府拉萨巾、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外,还有泽当镇、八一镇、那曲镇、昌都镇、狮泉河镇、江孜镇、樟木镇等。
西藏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2人。在西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4%,汉族人口占2.8%, 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丙族等民族人口占0.8%。
西藏地势高,气候较寒冷,昼夜温差大,但由于日照时间长,冬季并不十分寒冷。南部年平均气温8℃,北部年平均气温O℃以下,中部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月到10月,是到西藏旅游的最佳时节。
西藏自治区具有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和风情万千的人文景观,雪岭横空,雪峰林立,大河奔涌,蓝湖静谧,有从寒带、温带、亚热带到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自然生态分布,有布达拉宮、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古格王国遗址、藏王墓、萨迦寺、哲蚌寺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有纯朴的民风和独特的习俗。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寥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名湖名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引普天下各方人士心仪思往,令海内外众多游客心醉神迷,流连忘返。西藏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中同之最”多得让人一时难以尽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前景极为广阔。旅游业界的许多学者认为,西藏可望成为世界性的旅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