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三只眼看宝玉(一个豪门逆子的挣扎遁世之道)/历史软阅读书系
分类
作者 东方浩月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的重任总是落在年轻一代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年轻一代有的像贾宝玉一样聪明而有天分,有的像贾宝玉一样过着舒适而备受疼爱的生活,但他们也像贾宝玉一样面临着各种角色的倒错,各种矛盾的冲突和交织,甚至也有着强烈的逆反和厌倦,我们这个社会的明天将寄托在他们身上,不能让贾宝玉的故事在他们身上重演,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我们才更有必要去研究贾宝玉,阅读他,了解他,思考他……

本书带你进入贾宝玉的精神世界。

内容推荐

好色玩主,生于女儿温柔乡;通灵宝玉,本是世上稀罕物;孽根祸胎,谁是根源谁成就;多情浪子,万花之中一点绿;才子佳人,吟词弄月意风流;金石之盟,金钱纽带割不断;木石之缘,自古姻缘难成全;愚男蠢妇,罪恶世界世俗铸造……本书带你走进大观园的世界,带你进入贾宝玉的精神世界。

目录

那一块时空倒错的顽石宝玉——代序

第一章 好色玩主,生于女儿温柔乡

 顽劣异常,不因先天乃后天

 警其痴顽,谁知适得其反

 野蛮说教,到头来抱薪救火

 所谓知心,乃彼此心有灵犀

 欲望泛滥,迷失人生真动力

 红颜知己,枉担了些虚名份

 遇难即躲,自欺欺人性格弱

 曲终人散,天下无不散宴席

 貌如好色,好色未必真色

 爱憎分明,自己决定人生路

第二章 通灵宝玉,本是世上稀罕物

 通灵宝玉,石头命运美玉表

 奇异石头,不懂得世俗之情

 与众不同,做一个人生看客

 自我慰藉,自己说来自我怜

 骄纵是害,宠爱是靠不住的

 拓宽心境,不要做环境的玩偶

 人固一死,有鸿毛和泰山之分

 太虚幻境,真假难辨假成真

 通灵宝玉,却是块是非之物

第三章 孽根祸胎,谁是根源谁成就

 口含金匙,注定苦难中消磨

 天生顽石,逃不出冥顽命运

 无力的人,在自闭中渐消沉

 无能第一,皆因为离经叛道

 八旗余风,贾府中浓缩折射

 阴盛阳衰,源于男人太阴柔

 不肖无双,谁解其中滋味

 夙世前因,凡事总有因与果

第四章 多情浪子,万花之中一点绿

 天性如何,还看后天培养

 荒淫无能,入鲍鱼之肆不觉臭

 角色错位,男人却作女性化

 人生之理,可心会不可言传

 性格倒错,都源于阴差阳错

 情为何物,别让别人牵着走

 一掷千金,只为博得美人笑

 悠悠忽忽,少小无成老大归

第五章 才子佳人,吟词弄月意风流

 浓词艳诗,教人误入歧途中

 多愁善感,高傲的人最孤独

 学业不精,尽学些精致淘气

 哀由心出,多愁善感自伤神

 说易行难,人不知而不愠乎

 随性饱读,读书很有创造性

 人用其短,可惜宝玉放错地

第六章 金石之盟,金钱纽带割不断

 女尊男卑,倒错抑或是逆反

 圆通冷智,八面玲珑不容易

 冤家对头,爱与恨生死难解

 爱得太深,反成戕害的毒药

 回天无力,无可奈何花落去

 金玉良缘,女人只相信宿命

 冷漠无趣,过分正经更压抑

第七章 木石之缘,自古姻缘难成全

 金玉良缘,多少美梦转成空

 有缘无分,棒打鸳鸯两离分

 克制情感,拧紧心灵的闸门

 爱本自私,不是冤家不聚头

 同病相怜,最易产生心共鸣

 爱得越深,才会恨得越切

 女人好哄,不过是自欺欺人

 沉溺太深,心中无力难回头

第八章 女人水做,红颜薄命原是真

 角色错位,说什么女清男浊

 异性相吸,意淫泛爱太多情

 仕途经济,断送了美满婚姻

 以柔克刚,柔弱捕获男人心

 无才是德,女人不如男人吗

 情为何物,美景转眼即消逝

第九章 愚男蠢妇,罪恶世界世俗铸造

 女人多妒,刻毒是一根心刺

 风月宝鉴,专治男人五毒全

 散发母性,乃女人天性和乐趣

 怜香惜玉,爱心自天性中来

 欺世盗名,多造就须眉浊物

 男儿角色,要有几分承与担

 阴险狡诈,腾达之日忘恩义

 欲望是祸,其实女人不是祸

第十章 富贵闲人,浪费生命虚度光阴

 聪俊灵秀,令人失望的“继承人”

 缺乏理性,女人是情感动物

 朱门深幽,掩不住破败之兆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钟鸣鼎食,不能改悲剧人生

 富贵闲人,摆不脱潦倒命运

 天地至公,有努力便有希望

第十一章 男人泥做,怜香惜玉终须有

 尊重个性,做一个开明绅士

 柔情似水,爱美之心皆有之

 情动而哭,无情未必真男儿

 泪花轻抛,卑怯不应男儿有

 剖腹藏珠,何必本末来倒置

 爱博心劳,见一个便爱一个

 循规蹈矩,攀爬人生的险梯

 直面现实,遇事不要找借口

第十二章 云游真人,看透红尘多少事

 特立独行,做一个另类的人

 遁入空门,男人注定要孤独

 张扬真情,为人性而生存

 通灵宝玉,劫道轮回说沧桑

 不拘礼数,纨绔弟子无人管

 千里搭长棚,没不散的筵席

 抛弃名利,从此心中更自由

 仙道虽好,苦修内心却难上难

 无喜无悲,心中自由更无碍

第十三章 望子成龙,多少美梦一场空

 棒打逆子,有心教子难回天

 严教溺爱,哪一个更有效果

 望子成龙,可惜天下父母心

 五世而斩,一代不如一代

 母以子贵,拿着孩子做王牌

 溺爱越深,孩子越不能长大

 寻求赞同,但也要保持自立

 望子成龙,人莫知其子之美

 教子无方,家族命运三世转

 以退为进,纵子太过反成凶

试读章节

毫无疑问,宝玉绝对是一个另类的角色,他生活在一个像贾府这样的“母系社会”中,这种生长的环境使他对自我的认识逐渐变得向女性趋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所有的环境刺激使他误以为自己是个女人,或者应该是个女人;而另一方面,男性本能以及家族长辈对他的教育又让他不能漠视自己作为男性的需求及个性,于是在长辈们的溺爱和纵容下,宝玉陷入了一个倒错的角色中,一方面他将自己视为心理上的女人,另一方面又将生理上的男人的欲望表露无遗,并时常弄混了两者的界线,这也就是为什么宝玉会背上好色的罪名,而他却在心理上对女性无限依赖的缘故。

顽劣异常,不因先天乃后天

一个人的成长与他幼年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许多人把贾宝玉的顽劣和好色归结于天性,这其实是错误的。俗话说“三岁看老”,宝玉的习惯大多都是娇生惯养的毛病,首先是在女人堆里长大,受到女人的宠爱,所以对女人有着一种依恋和依赖,就连审美也发生变化,认为女人是最美的。家中的女人都对他好,唯独父亲对他严厉,再就是耳闻目染贾府男人们的那些恶行,所以宝玉对男儿身自惭形秽,这也是难免的。所以《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述: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赔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缘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全贾府的人都说宝玉顽痴,然而却没有人想办法去矫正宝玉的这些生活习惯和心理,心里都惯着他,嘴里却说是别理睬他,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确实是不知错之为错,有错也是无错了。

贾宝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个性是不能放纵的,特别是性格中那些不好的个性,必须得到约束和管理。

奥勃洛摩夫是小说《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青年地主,靠300个农奴无偿劳动得以坐享清福。他怠惰成习,整天躺卧在沙发上胡思乱想,他害怕生活中的任何变动,无意于人事活动,结果使自己变成一个十足的懒汉。由于懒,他对社交、对公职、对看书学习都不感兴趣;正由于懒,他遭人讹诈不敢反抗;由于懒,他把恋爱结婚看成是莫大负担,虽然在聪明的姑娘奥尔迦爱情力量的追求和驱使下,他勉强复活了一些时日,但毕竟痼疾难医,终于爱情破裂;也正是由于懒,他三十来岁就渐渐发胖,最后中风死去。懒惰是多么的可怕。人类要管理自己,首先要克服懒惰的缺点。

妨害自我管理的第二个缺点是有始无终。有始无终的表现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就是日本人成语里说的“三日妨主”。三日妨主的表现首先是意志薄弱、缺乏责任心和自制能力,其次只喜欢做简单、痛快的事,对需要长时间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总是半途而废。

妨害自我管理的第三个缺点就是拖拖拉拉。“明日复明日”是这些人的口头禅。本来是举手之劳的事,总是不办,拖成一个紧迫的问题,在你最紧张的时候来抢你宝贵的时间。不论是简单的事还是复杂的事,如落到有拖拉习惯者的手里,就像泉水滚落到积水深潭里一般,难得再奔涌向前。

妨害自我管理的第四个缺点是毫无计划。打麻将通宵达旦,下象棋没完没了,聊天聊到半夜。对电影、电视、书籍“凡新必看”,以“先睹为快”,甚至盲目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花钱大手大脚,口袋里有钱时往往一掷千金,随时随地就把仅有资金花光。

妨害自我管理的第五个缺点是穷于应付。在当今的开放社会里,喜欢社交,乐于帮助别人不是坏事,但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消息灵通,诸事想参与,或者把急需处理的事放在一边,而去完成他人委托的小事,并为此弄得应接不暇。

妨害自我管理的第六个缺点是沉迷空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是一种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的习惯。在一定的时间起床,是对于意志的最根本的训练,它可以改正在被窝里幻想的习惯。”什么宏图大略,什么美好计划,不起而行,等于白搭。天大的志向如果只挂在嘴上,也不过是一个天大的零。

妨害自我管理的第七个缺点是马虎凑合。干什么事都马马虎虎、凑凑合合,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河流是不会高于它的源头的。标准不高自然干不出高标准的工作,也绝不会有严格的自我管理。

妨害自我管理的第八个缺点是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宽恕自己差不多是人类的通病。人类常常会为自己当律师,想出许许多多的理由来替自己辩护。原谅自己、替自己当辩护律师的人管理不好自己。P1-3

序言

有人曾说,在一个欲望横流、矛盾重重的时代里,应该多看《红楼梦》;而我要说,在一个寻求个性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观的社会中应该多读读贾宝玉。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的向前推进、社会不断进步,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着个性观念与社会群体观念的矛盾冲突。当渺小的个人在各种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中发生矛盾时就不可避免地感到困惑,产生逆反甚至倒错,蓦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仿佛回到了贾宝玉的时代。

不可否认,贾宝玉是一种病态人生的典型。是一个心理充满叛逆与消极的“问题少年”,更是一个生下来就充满了太多宿命色彩的世家子弟,他身上那块刻有“通灵宝玉”的宝石浓缩了一个华丽家族衰亡的必然命运,他的人生仿佛就是为验证一个“富不过三代”的预言以及“富贵才是一场空”的理念,但其实这一切远远没有反映出时代在贾宝玉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种复杂意味。

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会在心中对贾氏家庭及这个家族人物命运的必然走向感到压抑。的确,这是一个扭曲的家族,家族人物就有着扭曲的性格、扭曲的心理、扭曲的行为乃至扭曲的命运,至于发生在贾宝玉身上的就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程度超过了扭曲,简直是“倒错”。贾宝玉,这个被寄托着家族无限希望的独苗(潜在的男性继承者),生于一个以贾母为代表的母系社会家族中,生长于一个女性环绕的环境中,这个由男性先辈创立的权力家族如今却由女性(贾母)掌握,本该对儿子承担教育责任的父亲却被溺爱孙子的祖母压制,所以贾宝玉身上有着许多“颠倒”的色彩,从小就不爱刀剑爱胭脂,不爱官场爱佛道,不爱功名爱女色,不爱圣贤书却爱些浓诗艳词。

这一切都暗示着在他身上存在着的叛逆性,暗示着他本性的迷盲与丧失,意味着他将丧失自我、没有归属,只能一味在混沌的生活中挣扎、逃避,偶尔的反抗徒劳无益,消沉的命运裹挟着他下沉、下沉。

在贾宝玉身上有着太多的倒错!心理上的角色倒错——男人、女人?审美上的倾向倒错——阴柔、阳刚?周围人评价的高低倒错——孽根祸水、富贵困人?恋爱上的情感倒错——异性恋、同性恋?婚姻宿命的倒错——金玉之缘、木石之缘?自我认识归属的倒错——贾宝玉、甄宝玉?人物最终命运结局的倒错——金榜题名、离家出走?成长中教育方式的倒错——父教严厉、祖母骄纵?家族环境中势力的倒错——父系官场、母系家族?

在贾宝玉身上,人们看到一种只有颠倒起来才能看到的奇怪景象,所有的事物发展线索都集中在他身上,所有人物的联系都以他为中心,而他的灵魂联着一块本是补天顽石,却化作旷世美玉的“宝玉”身上,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表象与实质的倒错——顽石变成宝玉?这也就决定了贾宝玉最后的结局,在金榜题名时却离家出走,这一切都是《红楼梦》中太多的“贾(假)”与“甄(真)”相对应,这本来就是一个“真真假假”的世界,假做真来真亦假,真做假来假亦真,贾宝玉和我们一样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有时完全对立,有时又相互联系、相互转换,它引起贾宝玉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最终要么爆发、要么死亡?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是用阶级斗争的矛盾来研究《红楼梦》的,贾宝玉被看成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贾府的、r环们都成了封建社会势力的被害人或反抗者,这从《红楼梦》中的倒错矛盾论中也可以理解,甚至得到支持,但仅仅如此,我们就能解释《红楼梦》的思想及其内涵了吗?我认为,仅从“颠倒、倒错”的角度来看,《红楼梦》和贾宝玉,就能够找到一切的答案,《红楼梦》本来就是“南柯一梦”,然而其内容及人物又真实可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真一假,一善一恶、一美一丑、一兴一衰的矛盾着的世界、社会及人生,而这正是我们从“第三只眼”的角度来研究观察贾宝玉的意义所在。  在贾宝玉的身上我们看到太多自己的人生影子,我们是否也曾不情愿地背负着父辈的某种责任使命,而心中充满逆反?我们是否也曾厌恶男性社会的各种竞争而情愿沉溺于女人的温柔之乡?我们也曾徒劳地抗争于命运,却最终也得任其摆布?我们是否被别人斥为“天下无能第一”和“孽根祸胎”?我们是否也曾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却钟情于浓诗艳词?我们是否也一度理想幻灭,有那看破红尘的心境?我们也许无法做“富贵闲人”,但却有无所事事心中庸懒无限的时刻?我们是否也曾风月无边,在女人们的缠绵中有过逢场作戏但却难以言表的某种情愫?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口衔着宝玉出生的,他的命运没有像贾府的人所要求的那样发展,即使金榜题名却仍看破红尘、云游天下,也许这是贾宝玉对命运的一种抗争的结果,他好像取得了胜利,但他却正应验了疯癫道人和和尚们最早设守的另一种宿命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我们的人生无论如何抗争也只是从一种宿命到另一种宿命而已。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会如何呢?不知道,也许知道的话,那又是另一个贾宝玉,另一部《红楼梦》。

所谓宿命,古今中外就有这种说法,曾经有一部同样著名的小说《百年孤独》,是美国作家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描述的也是一个百年家族兴衰的故事,与《红楼梦》相同的是,那个家族也最终逃不脱覆灭的命运,只不过《红楼梦》是刻在石头上,《百年孤独》是写在牛皮卷上,两者都是一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故事,说到底就两个字“轮回”或曰“回归”。

贾宝玉的一生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属,他也试用回归属于自己的角色和命运,与他一样,我们也在寻找,在矛盾重重的现实中、在真假参半、善恶并存的社会中,心在寻找,也在挣扎,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第三只眼看宝玉》,这也就是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和本意。之所以取这个书名,是为了突出与通俗意义上的贾宝玉的区别。以往人们眼中的宝玉多由于受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被看成是封建社会的叛逆分子,因而读者不能够从人性的本原和发展方向去追溯作为一个“人”的宝玉的人生轨迹,赋予了宝玉太多的阶级性,而少了人物心理、性格、命运、思想发展轨迹上的研究,造成宝玉研究苍白化、空泛化的现象,本书则着眼于向人们展现一个人性化的宝玉,我们将宝玉定位为一个人生充满宿命色彩而内心充满叛逆的世家子弟,他的人生角色发生了严重的倒错,而他一方面不自觉地沉溺,另一方面又顽强地挣扎,他是那个时代、那个家族矛盾的集合点,也是所有红楼梦线索的发起点及回归点。本书试图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家教、审美、心理、情感线索去挖掘贾宝玉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从根本上勾勒出贾宝玉的心理性格成长的主线及其与命运抗争及个人成长的基本规律,客观地评价和解析宝玉与其他人物的基本关系及矛盾冲突,并从现代入与社会的视角去点评,延伸乃至总结作为那一个“人”的贾宝玉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及生命体验,书中有关贾宝玉的一些新线索和新观点将会使人们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曾经有人将《红楼梦》归纳为是一种政治影射文学,认为是以虚幻的《红楼梦》来影射大清王朝,其实文学本身就是历史或社会真实的体现,“影射”本来就有,这有什么稀奇的呢?倒是真令我稀奇的是,生活在《红楼梦》时代的曹雪芹竟先知先觉地预言了几十年后清代光绪年间的情景,那个贾氏家族最高统治者贾母与几十年后的慈禧何其相似,而那个角色倒错的宝玉身上是否有着太多光绪皇帝身上的影子?我们看贾母与慈禧有许多相似相近的地方:贾母长寿,慈禧也长寿;贾母寡居多年,慈禧也是;贾母好美,慈禧也是;贾母喜欢看戏,慈禧也是;贾母有个大观园,慈禧有个颐和园;贾母的荣国府倒了,慈禧的大清朝也倒了;贾母将希望寄托在宝玉的身上落空了,慈禧将希望寄托在光绪的身上也落空了。依此看来,曹雪芹写《红楼梦》确实很有预见性,也许从细节上来看这是巧合,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却是必然。

一个贾宝玉承受不住荣国府的全部重压,就像一个光绪皇帝承受不了大清朝的重压一样。

历史的重任总是落在年轻一代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年轻一代有的像贾宝玉一样聪明而有天分,有的像贾宝玉一样过着舒适而备受疼爱的生活,但他们也像贾宝玉一样面临着各种角色的倒错,各种矛盾的冲突和交织,甚至也有着强烈的逆反和厌倦,我们这个社会的明天将寄托在他们身上,不能让贾宝玉的故事在他们身上重演,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我们才更有必要去研究贾宝玉,阅读他,了解他,思考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