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走路看似平常,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其实不然,那是一种很复杂,很细腻的心理活动。
林满秋编著的《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是一本关於爱的书,也是第一本由台湾人书写「太平洋山道」的书籍。
不只是对於太平洋山道的爱,更是一个台湾东方女子与英格兰男子的深情之爱;一对异国情侣对山林自然的眷恋之爱;一趟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考验爱情与未来的生命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漫走在熊的国度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满秋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说:“走路看似平常,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其实不然,那是一种很复杂,很细腻的心理活动。 林满秋编著的《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是一本关於爱的书,也是第一本由台湾人书写「太平洋山道」的书籍。 不只是对於太平洋山道的爱,更是一个台湾东方女子与英格兰男子的深情之爱;一对异国情侣对山林自然的眷恋之爱;一趟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考验爱情与未来的生命之书。 内容推荐 《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是一段充满爱,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徒步旅行或出国自助对每一对恋人都是赌注,这是浪漫爱情的试金石,回来之后感情不是更加浓郁,清楚对方是可以陪伴一生的爱;不然就是从此分道扬标。 作者(林满秋)书写这她和当年的远在英格兰的伊人,一个从台湾一个从英国,两人飞到美国的华盛顿,作者背着二十公斤的背包,一同走在太平洋山道,走了近500公里的荒野长途,沉重的背包、雨天的湿冷、骤然的降雪、随时可能出没的黑熊,都是一关关困难的考验,也正因为历经了这艰难,大自然回报以毕生难忘的美景,回报对生命的新体认、回报一个新的自我。 《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是一本叙诉深情的书。 《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是一本描写大自然的书。 《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是一本沉淀生命的书。 目录 序 太平洋山道在哪里? 西雅图夜未眠 20公斤的背包 一人走,两人走? 徒步在熊的国度里 迷雾枯林 染紫一片唇 云深不知处 草原上的小木屋 大雨大雨一直下 把山剃光头 湖滨散记 时间的荒野 听,雪的声音 跌入溪谷 又回到山道上 掀开新娘的面纱 月亮之西,太阳之东 霜叶红于二月花 饥饿体验日 女王的玫瑰 试读章节 太平洋山道在哪里? 平坦的林间小路到近乎垂直的攀石跳岩的步道…… 克拉克不止一次说过,没有罗杰斯, 太平洋山道就不会那么快建造出来。 罗杰斯对山道的狂热着实令人感动,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是个小儿麻痹症者。 太平洋山道在美国西海岸,英文名字叫ThePacificCrestTrail,意思是位于太平洋海岸山脉中高低起伏的步道。 太平洋山道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沿途优美的景观、丰富的生态和未经文明沾染的荒野。山道总长2650英里(4160千米),隐藏于太平洋海岸山脉之中,贯穿墨西哥与加拿大国界,经过加州、俄勒冈和华盛顿三个州,中间却没有人家、没有旅馆,远离城镇,除了几个大垭口、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可以说是人迹罕至,幽静且寂寥。 山道蜿蜒于海拔4000到7800英尺(1000多至2000多米)间,涵盖了砂砾、岩石、丛林、草原、湖泊、瀑布、高山、峡谷、冰川和冰原等景观。气候从亚热带延伸到温带,白杨、梁木松、道格拉斯冷杉、亚高山冷杉、英格曼云杉都是山道上常见的落叶及针树林木。 太平洋山道上的动物,最受注目的莫过于黑熊了。黑熊习惯在谷地觅食,尤其冬眠醒来后,需要补充大量食物,它们的踪影时常出现于树林里、湖畔、溪边甚至山道上。由于熊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因此走在太平洋山道上,相当于徒步在熊的国度里。 花栗鼠、金毛鼠、鹿和灰毛土拨鼠也是山道上常见的野生动物。在林间或山道旁,可能会和麇鹿或大角羊不期而遇。害羞的大角羊较少在山道亮相,但在水草繁茂的湖畔却不难发现它的踪影。山羊在高山悬崖行走自如,只有春天雪融之际,山羊下山舔食矿物质,才有机会与之相遇于低海拔的谷地。 究竟是谁提出建造太平洋山道的构想,对此恐怕已难以查考,不过克林顿‘克拉克绝对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1921年,住在美国东部的班顿·马凯提出了建造阿巴拉契亚山步道的构想。他梦想中的步道是从北部的缅因州顺着阿巴拉契亚山往南行,一路抵达乔治亚州。他希望这条蜿蜒2160英里(约3500千米),地形从平坦的林间小路到近乎垂直的攀石跳岩的步道,能引领徒步者从繁忙的小镇街道,走向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之中。他的雄心不仅仅是建造一条长途步道,而是打造一个自然王国,同时修建一道对抗现代文明洪流的自然堤岸。他的梦想吸引了很多热爱山野的人,也激发了克拉克的梦想。 克拉克总觉得西部太沉寂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山林间走动,于是在1930年提出了修建一条从国界到国界、横跨太平洋海岸山脉三个州的长途步道的构想。这条步道和阿巴拉契亚山步道一样,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取胜,却比阿巴拉契亚山步道更为原始,因为途中没有经过任何一个乡镇。 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必然得耗资数百万美元、费时数十载、动用无数劳工才能完成。克拉克认识到要实现这个梦想,不能光靠热情,更无法白手起家,必须和既有的山道系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他将华盛顿州的冰山山道、俄勒冈的景观步道和加州优胜美地的缪尔山道划入他的山道地图中。 1932年,克拉克将步道命名为太平洋山道,同时举办说明会,向财团和政府展示他的理想并争取财源。可惜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能够募得的款项不多。克拉克于是转向民间团体——基督教青年会寻求支持。在他的游说下,基督教青年会决定和他一起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 1935年,基督教青年会名下40个团体中的徒步者,在会里一位资深户外工作者瓦伦·罗杰斯的带领下,以接力赛的方式进行山道路线考察和评估。他们从墨西哥国境出发,用了两年的时间抵达加拿大边境。他们在山中徒步、探险,一共行走了2600多英里,一一记录途中所见所闻以及适合建造步道的场所和路线,罗杰斯再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山道路径。 罗杰斯带队出发时,原本只是将它当成一般性的探查,然而待在山林中的时间越长,他便越发热爱这种长途的野地徒步,不知不觉中,克拉克的梦想也变成了他的梦想。他默默协助克拉克从事规划、组织和建造山道等工作,时间长达25年。克拉克不止一次说过,没有罗杰斯,太平洋山道就不会那么快建造出来。罗杰斯对山道的狂热着实令人感动,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是个小儿麻痹症者。 1968年,美国政府通过了保护自然步道系统法令,阿巴拉契亚山步道和太平洋山道同时成为美国法定的景观步道。在法令的保护下,山道的铺设与维护有了正当的名目,可以向政府支领费用;但在缺乏财源的情况下,所有的工作依旧由不计酬劳的义工们挑起。直到1993年太平洋山道被纳入美国森林局,太平洋山道协会才发出第一份薪水。 在太平洋山道的历史中,记载着许许多多的人对大自然的无私付出,这不仅是一条自然景观步道,更是一条洋溢着对山野之爱的步道。P5-8 序言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1999年秋天…… 最初想写太平洋山道的徒步故事,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迟迟未动笔,一方面是难以将眼中所见到的景色和行走于荒野中的乐趣形之于文字;另一方面是在太平洋山道徒步已是我们每年必做之事,已成为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如此近距离的写作,可取用的题材太多了,反倒难以精确地掌握,怕写得太多,又怕说得不够,一直难以锁定焦距。 还有一个原因是,带领我走向荒野的是我的先生,在文中绝不能不提到他。他是个很重视隐私的人,不希望太暴露私人的经历,甚至不希望他的名字出现在文字中。他不反对我写,但要求提到他时得用化名。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提及一个没有情感的名字,写来总觉得不够真切。 因此,一年拖过一年。 有时想想,放弃算了。 可是,每当重新踏上太平洋山道时,想写的念头又蠢蠢欲动,心里的渴望一次比一次强烈,我知道终究是逃不掉的,于是认真思索如何动笔。 2003年秋天,当我们在太平洋山道上时,突然灵光一现,既然我的先生不喜欢名字出现在书中,何不将他化成“你”,以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来进行,就像书信一样,反而更能自在地表达心中的情感。 从山上回来后,我便开始动笔,然而,动笔之后,发现写起来还是不容易。于是写写停停,到初稿完成,我们又走了一次太平洋山道,并开始着手准备下次的徒步计划。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1999年秋天。 那时,我们尚未结婚,我在台北,他在英国。 他有个好友居住在西雅图,他又特别喜欢华盛顿境内的太平洋山道,已经走过好几回,而且一再地游说我和他一起徒步。那一年,我被他说服了,就在中秋节的前三天,我们在西雅图相会。 这本书里所记载的便是那年的经验。 当时我怀着浪漫的心情去徒步,20公斤重的背包上肩后,才认识到那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一路上,尽管好山好水,老天爷却不怎么赏脸,一连七天的大雨几乎浇灭了我的动力。我们之间也时有争执,所幸在荒野中,火气是难以持续的;而且愈走,我的脚步愈轻快,我也渐渐地爱上了荒野中的长途徒步。 就这样,我们走完了300多英里的路程。 在荒野中长途徒步,我的体能渐渐地强化了,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在远离文明、人迹罕见的荒野中,我第一次如此亲近地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白天走在群山中,夜晚枕着芳醇的大地安然入眠,黎明在淙淙的溪水声中醒来;静观云海的变化,倾听微风拂过池面的轻声细语,闻着阵雨后山林的清香,我终于体会到约翰·缪尔(美国国家公园之父)说过的话:“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让溪流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我以缪尔为师,以“心”体验太平洋山道的景致,不愿只当匆匆而行的过客。 原本一看到太阳就遮遮掩掩、涂涂抹抹的我,在行进中,也渐渐不以为意,最后抛头露脸,晒得一身黝黑,成了真正的山野之人。 在山道上,我们每天会遇到一两个人,有踽踽独行者,有夫妻、情侣,也有同性友人,或亲子档。每个人徒步的目的都不同,有的以挑战全程为目标,有的想借由走路沉淀心情,有的视为一种运动,有的则为了逃避现有生活中的烦乱,有的则为了欣赏自然之美。我们没有挑战的心情,也没有一次走完全程的打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才是我们的心愿。 之后,我们又在太平洋山道的不同地带走了好几次。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新鲜的;对我的先生来说,却是重复的经验。原以为他只是为了运动,没想到他却说,想经由我的眼睛重新体验一次。 因为他,我才有机会体验长途的山野徒步;也因为他,我在大自然中更为怡然。经历了第一次长途的徒步后,我们决定继续走下去,在山道上,也在生活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