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马太效应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如果你想成为强者,通过努力取得成功,那么你就将是马太效应的受益者。如果你没有努力,可能你就是马太效应的受害者。
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和他住在一起的是相依为命的儿子。
有一天,他的老同学基辛格路过此地,前来拜访他。基辛格看到朋友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就对他说:“亲爱的朋友,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没想到这位农民朋友连连摇头:“不行,绝对不行!”
基辛格笑了笑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
他的朋友还是摇头:“不行!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基辛格又说:“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
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基辛格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尊敬的伯爵先生,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
罗斯切尔德伯爵忙婉拒道:“可我女儿太年轻。”
基辛格说:“可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又过了几天,基辛格又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摇着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绝对欢迎。”
基辛格之所以能够让农夫的穷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寡头的乘龙快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充分利用人们的一种心理:宁可锦上添花,也不雪中送炭。这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对这种现象,西方经济学家有另外一种更为哲理化的定义:马太效应。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法则,贫困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文化素养、努力程度,等等。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这其中的潜在逻辑就是穷人因为穷所以穷,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另外,由于穷人自身的背景,人生起点低,在市场竞争中也不能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处于弱势群体。于是,《圣经·马太福音》中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
经济学的灵魂是自由和公平,这也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只有去洞察穷人经济学的本质,还穷人以“起点公平”,才是经济学家履行社会职责的方向。正如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经济学良心”之美誉的印度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开篇说的那样,“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他的这一思想已经被联合国机构接受并发展为人类贫困指数概念。所以,“劫富济贫”的政策建议是对本不平等的穷人权利的再剥夺,这不仅有违人道主义的经济学良心,也偏离了自由平等的经济学主旨。
就市场经济而言,富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控制力是造成贫困现象的重要来源。就像阿马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论权力与剥夺》中所言:“繁荣过程自身就有可能成为饥荒的诱因。”
应该承认,领先者已经取得过一定的成功,并能够把成功的经验累积起来,形成优势。优势积累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这就是强者更强。对于弱者,如果想要超越强者,就必须要付出比强者以往多出几倍的努力。一旦弱者成功变成了强者,他也就拥有了和强者一样的优势。
P2-3
人生处处是经济,生活时时是经济,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的大世界里,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经济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不论你是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还是拼搏职场的白领精英,或是居家度日的大众百姓,每天考虑最多的就是经济问题。
经济活动看似触手可及、平常不过,然而却又纷繁复杂、神秘莫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奇异的现象,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困惑不解。
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为什么偏处世界一隅的华尔街的震荡能够引发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为什么百年企业在一夜之间突然倒下?为什么天价商品不乏市场?为什么“美女效应”屡试不爽?为什么良币反被劣币驱逐?为什么天天吃着山珍海昧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味道?为什么你的付出总是与回报不相符?为什么被重用的不是你而是他人?
其实,这些奇妙的经济现象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和掌控,这只“无形的手”就是制约和影响经济形势、大众生活的经济学定律。那些表面看似不合常理、背离生活逻辑的经济现象,都可以运用经济学定律来解释说明。
经济学定律是隐藏于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中的、经由经济学家探索思考后加以提炼和总结而成的,是经过千锤百炼、被实践反复验证的金科玉律,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生存利器和成功法则。它们像一扇扇人类智慧的窗户,帮助我们看清复杂的经济世界背后的真相,更深刻地认识人性和社会的本质;它们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指引我们在困境中顺利前进,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走不必要的弯路。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得好:“学习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是不学经济学,命运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无论是国际社会动向、政府决策,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我们都可以从经济学定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对于每个人而言,精于算计是必奉的行为标准;对于市场而言,供需是市场经济的永恒主题,买卖中蕴含无限的玄机。在宏观经济的大势中,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读懂经济学定律,从而作出合理决策;用经济学的眼光为人处世,趋利避害,创造和谐有利的人生环境。
本书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购物消费、职场工作、爱情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为你解密马太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蝴蝶效应、二八法则等与我们生活百态息息相关的32个经典经济学定律。全书以通俗简明的语言,结合典型生动的案例,将深奥的经济学定律娓娓道来,让你在趣味横生的讲述中读懂经济学定律的内涵,掌握经济学定律的原理,树立经济学的思维,用经济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透过错综复杂的经济表象直击其发展的根源,实现自我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经济学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平台、分析世界的方式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为我们开启财富人生、打开幸福之门提供了一把功能强大的钥匙。掌握经济学定律,洞察经济天机,规避金融风险,经营财富,打理生活,理性取舍,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做个智慧、快乐、富有的时代经济人!
在趣昧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中,掌握经济学定律;
在风云变幻的经济大时代中,用活经济学定律。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得好:“学习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是不学经济学,命运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无论是国际社会动向、政府决策,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我们都可以从经济学定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在风云变幻的经济大势中,我们必须学会读懂经济学定律,用经济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作出合理决策,趋利避害,创造和谐有利的人生环境。
陈立之编著的《不可不学的经济学32定律》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购物消费、职场工作、爱情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解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32个经典的经济学定律,帮助你掌握经济学定律的原理,树立经济学的思维,用经济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透过错综复杂的经济表象直击其发展的根源,实现自我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解析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房价、工资、就业、股市、消费、理财、婚姻、教育、管理等你最关心的热点话题。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经济学入门书!
万变世界绝对不变的神奇法则!
搞懂经济学定律,不做“冤大头”。
降低人生沉没成本,提离生活幸福指数!
经济学你无须懂得太多,但也不能知道得太少,看陈立之编著的《不可不学的经济学32定律》这本就够了。全书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购物消费、职场工作、爱情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为你解密马太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蝴蝶效应、二八法则等与我们生活百态息息相关的32个经典经济学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