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love&happy理念,培养男孩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让不听话、爱打闹、玩游戏的男孩,成长为坚强、自信、温和的男人。
在这本《养育男孩的方法——0-12岁男孩父母必读》中,从事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工作20多年的诸富祥彦教授,向焦虑中的父母传递了正确的养育男孩的方法:充满爱心的触摸、亲吻和拥抱,关注他们的日常学习、玩耍,以及人生中每一个重要时刻,积极肯定和认可男孩的每一个进步和变化,培养男孩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让那个不怎么听话、老爱打闹玩游戏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又温和的男人。
男孩子从来都不是让父母省心的主儿。在这本《养育男孩的方法——0-12岁男孩父母必读》中,从事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工作20多年的诸富祥彦教授,向焦虑中的父母传递了正确的养育男孩的方法:充满爱心的触摸、亲吻和拥抱,关注他们的日常学习、玩耍,以及人生中每一个重要时刻,积极肯定和认可男孩的每一个进步和变化,培养男孩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让那个不怎么听话、老爱打闹玩游戏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又温和的男人。
《养育男孩的方法——0-12岁男孩父母必读》向读者介绍很多能使家庭教育问题变为现实的具体的智慧和方法。
第一章 管教男孩的基本——自信和坚持是男孩一生的财富
和母亲相亲相爱,可以培养男孩子的自信
触摸与亲吻,能解决许多心理上的问题
男孩子和母亲可以是“恋人”关系.
7~12岁,父母的态度可以培养孩子超越困难的能力
12~18岁的这段关注期,母亲一定要待在家中
要怎样培育男孩子的勇气
用“我的message”让自己和儿子都幸福
不要命令孩子去做什么,要用拜托的语气
不断重复肯定的咒语
将表扬变为一起分享喜悦
表扬孩子要具体
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的孩子要怎么办?
让孩子在表扬中成长,并不代表孩子会变得过于自信
只在孩子受伤或是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斥责他
必须要批评孩子时的三个要领
独生子和有兄弟的孩子,谁会更幸福?
第二章 用帮忙做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行动力
帮忙做家务可以决定孩子的未来
孩子5岁以前一定要让他养成帮忙做家务的习惯
当孩子帮忙做家务以后,可以给他零用钱或奖励他吗?
奖励是有诀窍的
为什么一定要帮忙做家务?
第三章 克服脆弱的学习法和技巧
将来可以得到发展的是自我感觉较好的男孩子
养成学习习惯的四个要领
在客厅学习的孩子头脑聪明
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
巧妙地让孩子体验挫折,将人生的灰色地带教给他
一定要让孩子至少有一项很拿手的体育运动
不适合中考的男孩子的类型
对男孩子的成长有益的私立中学的选择方法
初中和高中都在同一所学校的好处和弊端
通过家庭聚会进行终身教育
第四章 锻炼社交能力,成为一个自信的男人
男孩子的社交能力要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
父母会听,孩子才会说
成为善于听孩子讲话的家长
班里红人的共同点
第五章 玩耍会将人生里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孩子
男孩子所有的力量都会从玩耍中产生
男孩子可以从那些荒唐的玩耍中孕育出创新能力
享受工作的好奇心是只有在玩耍中才能得到的
打仗游戏可以培养男孩子的各种感情
经常和女孩一起玩的男孩子会成为新时代里受欢迎的男人
内向的男孩子潜藏着创新能力
让男孩子学会大家一起玩
不要让孩子完全不能玩游戏机,要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该怎么办?
不要成为太娇惯孩子的家长
“自我主张训练”能使人际关系变得牢固
第六章 度过危险的青春期,培养能娶到老婆的男人的方法
致在烦恼“我家的孩子是变态吗”的母亲们
表扬孩子“你有小鸡鸡哦”
夫妻的感情可以让孩子安心
在家中母亲们要成为“挺不错的女人”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会为了性而烦恼
母亲对青春期的男孩子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事情
无法理解处于反抗期的男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照看青春期男孩的七种方法
退一步关注青春期的男孩子那些奇怪的兴趣
如何与只会说“没什么”、“那又如何”的孩子恢复对话
对于管教不了的孩子,要学会活用倾斜有度的人际关系
有男孩子的家庭的布局术
尾声
和母亲相亲相爱,可以培养男孩子的自信
“每天不是说他就是生气,实在让人受不了。”
“总是惹我生气,我和孩子都精疲力竭了。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作为一名教育咨询师,问起有儿子的母亲的烦恼时,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为了这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必须要严格地管教他才行”。眼前浮现的,也都是母亲们那下定狠心的模样。
正因为觉得必须得严加管教,才总是严厉地斥责孩子。这可以说是作为家长对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吧。
可是说白了,在孩子上小学以前,管教什么的完全可以不用理会。
我觉得孩子能不能度过一个幸福漫长的人生,取决于到6岁时他能否体会到“母亲是非常爱我的”。
我认为育儿有三个阶段:
①相亲相爱期——0~6岁,就是所谓的婴幼儿期(从出生一直到幼儿园或学前班)。
②管教期——6~12岁,就是所谓的儿童期(小学时代)。
③照看期——10~12岁以后,直到18岁左右,就是所谓的青春期(从小学的高年级到进入大学为止)。
对于育儿,特别是对于培育男孩子来说,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在相亲相爱期(0~6岁)这段时间里,父母,尤其是母亲,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毫不吝惜地给予孩子爱。孩子通过不断获取爱,才能逐渐在心中形成一种“一旦发生问题,母亲都会站在我这边”的安全感。之后孩子会以这份安全感为根基,不断地去挑战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最终,男孩子们会拥有“即使失败,也不会被世界抛弃”、“自己是懂得努力的人”这样的自信(肯定自我)。
这份自信,这种“只要自己努力就什么都能做到”的肯定自我的感情,便是决定男孩子一生的基础。
拥有了它,孩子会懂得坚持到底,即使遇到困难也会继续努力。
如果到男孩6岁为止,母亲都还没有将这个“心的基础”培育出来的话,对孩子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会在孩子20岁以后慢慢地显现出来。到6岁时育儿方面的问题涌现出来,等家长意识到它的时候已经是措手不及了。
具体来讲,很容易培养出不懂得坚持的孩子。比如上大学时每节课都去,却在考试的时候缺席,从而导致留级留了好几年;又或者是一直都在找工作,却在面试那天没去。总是在这种很重要的时候掉链子。
和上述的这种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的男性聊过天以后,我注意到了大家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快乐玩耍的回忆。
“左思右想,实在找不到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快乐玩耍的回忆。全都是训斥我的回忆……”
“整天就知道催促我赶紧去学习,赶紧去学习。完全不记得妈妈对我温柔过。”
其实,他们的母亲并不是不爱孩子。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正因为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地成长,才会严格地训斥他,让他养成学习的习惯。
只不过就结果而言,很多孩子为此失去了在关键时刻学会努力这件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母亲常说“我儿子已经是小学生了,来不及了……”,其实完全来得及,意识到的时候就是起点。从今天开始尽情地去爱孩子吧,让孩子感觉到“我是被爱着的”。这会成为孩子在关键时刻努力的动力,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对孩子说我爱你
“正雄,我好爱你哦。”
“小健是妈妈的宝贝哦。” “对我来说和君是最重要的。”
因为是母子,所以“即使不说出来对方也能明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根源。无论是父母和子女,还是夫妻,爱如果不说出来的话,是无法传达给对方的。即使是觉得有点害羞的语言,也要不断地大胆说出来。
★要毫不吝啬地去拥抱和碰触孩子
传达爱的方法并不是只有语言。时不时地给予孩子一些拥抱与触碰吧。
充满真心地去拥抱孩子
触摸孩子
紧紧地抱住孩子
亲吻孩子的脸颊
日本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碰触,比其他国家要少很多。这会给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
也许您会担心,如果那样做的话,孩子岂不是会变得很骄纵?对男孩子那样好吗?不过,类似这种担心是完全不需要的。
孩子很喜欢充满真心的拥抱和碰触。他们会感到自己是如此地被爱护着,从而产生肯定自我的感情。P18-21
自从出版《拯救男孩》以来,不断有人与我讨论男孩的教育问题,问我男孩到底需要拯救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解释清楚的问题。
中小学男生最擅长的四种学习方式: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参与体验;中小学女生最擅长的三种学习方式:语言的交流、聊天和阅读。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调查研究中的发现。大家如果对今天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中小学不仅仅难以满足男生们的需要,而且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都无视男生的优势,加上对运动和动手操作的种种限制,使男生充满了挫折与失败的体验。家庭的溺爱进一步剥夺了男孩运动和自由探索的权利。所以,拯救男孩的实质是改变教育解放男孩。
那么,如何改变教育解放男孩呢?或者说,男孩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我有幸读到了日本学生指导学会常任董事长诸富祥彦教授的《养育男孩的方法》,发现这是一本视角独特非常实用的男孩教育指南。所以,我在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unvunxjao)连续评价诸富祥彦教授的方法,希望与大家分享。
许多父母对男孩子迷恋玩耍头疼,实际上,只要引导得当,男孩子的所有能力几乎都可以在玩耍中学到。诸富祥彦教授指出,认真玩耍可以培养幸福人生的三大能力,如为工作和恋爱打基础的社交能力,忘我做事的集中力,闯过难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满足和支持孩子的玩耍。
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一种恰当的选择和勇敢的参与。如诸富祥彦教授所说,对于男孩子来说,会不会体育运动对培养他的自信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是什么都不会的话,男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一定要让他有一项很拿手的体育运动。每个人都可以有选择但不可以放弃。
与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完全不同,诸富祥彦教授认为,孩子做家务可以决定将来。为了让男孩子长成为一个认真工作,能顺利结婚的“够格的男人”,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他帮着做家务,并且在5岁前养成习惯。实际上,做家务的过程可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幼儿阶段的男孩子是很喜欢做家务的。如何培养男孩养成做家务的良好习惯,父亲是最有力的榜样。诸富祥彦教授说,男孩子是具有“伙伴=喜欢为团队做些什么”这种天性的生物,而这和父亲的示范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父亲怎样做,儿子就应该怎样做。小学3年级到6年级的男孩子,正是通过父亲学习社会性的一个时期。
也许,与诸富祥彦教授长期做儿童教育咨询有关,在他的书里可以读到许多极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这对于那些渴望具体指导方法的读者朋友很有帮助。
例如,如何奖励孩子是一门教育艺术,成功的奖励是激发孩子持久的积极性,以养成良好习惯为目标。诸富祥彦教授借鉴心理学的行为疗法的经验,建议父母们在孩子帮忙做家务以后,比起给他零用钱的方法,积分或是贴纸会让他更加高兴,也更能让孩子拿出干劲来。积分或是贴纸积攒多了,可以换取高一级奖励。
如何给孩子一个适宜的环境,不仅仅是投资的艺术,更是教育的艺术。诸富祥彦教授建议:青春期孩子的房间最好是通过客厅才能进到里面的房间,而且房间不要只有一扇门这种闭锁的空间,要选择有窗户或阳台的房间。显然,与家人互动和开放感是青春期孩子需要的环境。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两个法宝,一是自信心,二是好方法。诸富祥彦教授认为,养成男孩学习习惯有四个要领:一是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量;二是玩完以后再学习;三是父母和孩子最好一起学习;四是选择简单易懂的练习题。一切以自信心为前提。
千万不可低估孩子的精神需求,他们对精神奖励的渴望远远高于物质奖励。诸富祥彦教授提醒父母朋友,对孩子来说,比起奖赏,是“因为想要看到妈妈高兴的笑脸”所以才会帮忙做家务。问题在于如何给予孩子精神奖励?父母需要及时而充分地表达对孩子的满意和开心,包括拥抱和亲吻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最神奇的预言家。诸富祥彦教授认为,孩子会把父母说过的话在心里不断的复述,形成一种“内心的口头禅”。于是性格也会慢慢变得和那些话语里所说的内容一模一样。特别是发现孩子潜能后的经常激励,可能帮助孩子形成一种肯定自我的意识,并且逐步成为习惯。
今天的社会全职妈妈有增多的趋势,需要注意视野狭小的妈妈对自身对孩子发展都不利,全职妈妈容易变成全职保姆,让孩子难以自理自立。诸富祥彦教授认为,“到3岁为止孩子由母亲的双手养大比较好”这种神话没有得到任何的证实,而压力最大的就是全职主妇。母亲需要适当的工作和社交充实自己。
了解社会与职场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此,孩子特别需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士,而父母应该成为拓展孩子视野的桥梁。如诸富祥彦教授所说,终身教育的原点在家庭。作为父母可以将各种职业的朋友请到家里来,创造孩子和他们接触的机会。不必逼问孩子的理想,却可能影响其选择。
当然,我并不是赞同诸富祥彦教授的所有观点,例如,我不同意他“上小学以前,管教什么的完全可以置之脑后”的看法,因为没有是非的爱对孩子成长不利。关于这一点,我欣赏韩国的文龙鳞教授的看法,对2岁至4岁幼儿的不良言行就要敢于说“不”,那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为快捷的时期,也是对于规则感觉最为敏锐的时期,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可以说,不仅仅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孩子就无法生存。因此,我赞同诸富祥彦教授的另一个观点,即一个孩子能不能度过一个幸福漫长的人生,取决于到6岁为止他能否体会到“母亲是非常爱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