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贤的挫折
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大位时,曹州冤句人张齐贤曾向赵匡胤献策十条,其中四条被赵匡胤采纳。张齐贤很不满足,他对赵匡胤说:
“臣的建言没有不妥之处,陛下不应有所舍弃。”
赵匡胤不悦道:
“你如此自负,便是一大缺失,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张齐贤仍是辩解,赵匡胤一气之下,命武士把他拽出殿外。
赵匡胤没有对张齐贤加官封爵,他对弟弟赵光义说:
“张齐贤狂妄自大,不经磨炼,难成大器。朕要让他吃些苦头,以消其傲气。”
赵光义说:
“此人言语有物,见解不凡,当是有大才之人,陛下何必苛求他呢?”
赵匡胤道:
“正因他有才有识,朕才不想让他自毁前程。由于他过于自负,如果让他受些苦难,相信他必会彻悟,这样对朝廷更为有用。”
张齐贤虽有大才,却不为朝廷所用,人们都说是因他太显露锋芒的缘故。
有人对他说:
“世上的能人很多,你不知道的事理很多,你为何不谦逊一点呢?真正的贤人没有一个是喜欢自我夸耀的,你的遭遇都是你自找的。”
张齐贤痛加反省,省悟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何况是我呢?我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今天的下场都怪自己平日太狂妄!”
张齐贤开始收敛自己的言行,不再以善言为能了,脸上总是一副思索的模样。
赵光义选拔进士时,张齐贤以大理评事的官阶做了衡州通判,正式步入仕途。张齐贤对朋友说:
“我从前自以为洞明万事万物,结果遭人冷落,屡受坎坷,这个教训太深刻了。现在我要牢记这一点,谦逊做人。”
不久,衡州逮捕了一批盗贼,论罪应该全部处死。
张齐贤不敢大意,他说: ‘
“人都有失察的时候,况且这次关系到这么多人的性命,一定要格外谨慎,我还要复查。”
复查费时费力,部属对他说:
“大人身为长官,不应做如此辛苦之事,大人只要批复一下就可以了。”
张齐贤摇头道:
“批复容易,令人死而复生就不可能了,我不能肯定自己不会出错。”
张齐贤仔细复查此案,结果发现有五人是被冤枉的。这五人因此得以活命。
张齐贤长吁短叹,对部属说:
“我从前自恃聪明,犯了不少的错误,可见所谓的聪明是不可靠的。我们都应尊重事实,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才干。”
宋太宗雍熙初年(984年),张齐贤任左谏议大夫。他向太宗进言十分谨慎,从没有武断夸口之辞。
一次,太宗对张齐贤说:
“你从前颇有狂妄之举,现在却有怯懦之嫌,为什么会这样呢?”
张齐贤回答道:
“臣已知世事复杂,不敢再轻下断言,臣自觉较从前进益许多。”
太宗点头说: “你如此检视自己,说明你不再逞口舌之利了,这才是朕所愿见的。”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杨业在代州战死。太宗向群臣询问对策,张齐贤主动请求前往边塞,他说:
“我军虽败,但决不可后退示弱。臣愿前往代州,为朝廷分忧。”
太宗吃惊道:
“你可有退敌之策?”
张齐贤把苦思之策一一道出,后道:
“臣的策略要付诸实施,一定要臣亲往边塞。如有问题,臣可随时调整。臣不敢纸上谈兵,恳请陛下允准。”
太宗被张齐贤的诚心打动,他不仅马上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且高声赞扬说:
“用心谋划,主动请缨,非大忠大勇之人不可为之。你如此为朝廷尽心,朕十分安慰,相信你必获成功!”
张齐贤被朝廷任命为给事中、代州知州。他一上任,便亲自察看地形,组织兵马,做了充分的应战准备。他对将士们说:
“战争是残酷的,骄傲轻敌只会使自己送命,这是不容有丝毫大意的。你们都要检讨自己,全力以赴。”
辽兵来犯,张齐贤率众迎击,接连获胜。他也因功于淳化二年(991年),晋升为参知政事。
P6-8
原文
译文
明世卷
请求即隐的室防·003/张齐贤的挫折·006/提出异议的元澄·009/直言进谏的东方朔·012/抗拒小人的刘好礼·015/安重诲的愚忠·018/不识奸人的徐有贞·020/毫无保留的钱陈群·023/注重实际的徐士林·026/鲁肃的豪举·028
鉴人卷
心中叫苦的田豫·033/孤立的王文·036/被留用的李东阳·038/晋武帝的容忍·041/诚心劝诫的段秀实·043/昏聩的唐高宗·046/只求心安的谢超宗·049/缪肜的申辩·051/心忧天下的左雄·054/白居易的坚持·056
观心卷
爱憎分明的文祥·061/杨一清的预见·064/坐罪免官的范泰·066/唐中宗的横祸·069/韩戈广的失措·072/依法办事的蒙毅·074/李广的感慨·077/只争事理的钱龙锡·080/樊子盖的畏惧·083/得遇明主的张存仁·086
谏上卷
苏威的祸因·091/满腹经纶的裴遵庆·094/于谨的相安无事·097/任壤的顶撞·099/见机行事的浑城·102/裴矩的顾虑·105/难为自己的文彦博·108/堂堂正正的赵普·111/不忧反喜的齐泰·113/吐露心声的陆逊·116
诫下卷
陈述得失的林俊·121/欧阳铎的锐气·124/值得信赖的马人望·127/曹操的教导·129/才高气傲的诸葛恪·132/寇恂的预言·135/免受责罚的冯鲂·137/贾逵的解惑·140/备受厚待的王肃·143/陈新甲的感激·146
说人卷
耐心劝告的宇文邕·151/颜真卿的揭发·154/豁然开朗的李载义·156/邓世隆的惭愧·159/摆明利害的徐坚·161/李晟的准备在先·164/目光远大的李世民·167/元行冲的大声疾呼·169/深受教诲的韩世忠·172/韦述的淡泊·174
诡辩卷
坦荡诚实的李宪·179/官文的坐享其功·181/心怀异志的陈霸先·184/应奉的最大忠诚·187/善于应对的萧衍·189/崔从的镇定自信·192/自称愚钝的萧颖士·194/王涯的探查·197/逃脱重罚的陆俟·200/王导的息事宁人·202
默言卷
不以辩解求生的朱序·207/刘芳的关注·209/一厢情愿的拓跋绍·212/口不择言的庞尚鹏·214/另取他法的魏忠贤·217/屡被误解的范纯仁·219/焦虑的申屠刚·222/悲愤绝望的高攀龙·225/以退为进的王旦·228/吕夷简的变化·230
北宋名相王旦的《谏学》是中国古代研究“言语”艺术的著作,也是一部以“言语”为命题的传统文化哲学经典。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言语的作用是巨大的,且日趋重要,而如何才能发挥出言语的最大功效,最大程度地达到言语的目的,这是人们最想了解和学习的。王旦的《谏学》正是以此为研究中心,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给出了明确的解答。
“言语”艺术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学问,它是和人的智慧、阅历、水平、身份、地位、理念、修养等息息相关的。很难想象,一个阅历不深的人会说出很深刻的道理,一个修养不高的人会说出很得体的话语。
可以说,言语只是一种载体,它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全部底蕴和内涵,而底蕴与内涵才是言语准确无失的关键和保障。
王旦的《谏学》不是对言语的浅层探究,它更关注言语之下的人性分析和社会本质的挖掘。它通过言语的表象,归纳出“言语”艺术的必然性和技巧性;透过社会的现象,总结出“言语”艺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它的观点和论证都是极有说服力的,它的立意和主题都是极有针对性的,这对提高人们的言语能力,加深对言语的本质认识,有效运用言语技巧,都是大有帮助的。
一个人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需要掌握更多的言语技巧;在不同的场合与环境下,需要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对此,《谏学》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可操作性极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它的实际意义与价值也就更大了。
王旦是北宋时期的大学者,他在封建官场数十年,阅人无数,见多识广,官居宰相之位,皇帝信任,百官信赖,死后也为人尊崇,应该说这不是偶然的。透过富含智慧与思想的《谏学》一书,人们当可从中找到王旦成功的答案了。
王旦的《谏学》不是对言语的浅层探究,它更关注言语之下的人性分析和社会本质的挖掘。它通过言语的表象,归纳出“言语”艺术的必然性和技巧性;透过社会的现象,总结出“言语”艺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它的观点和论证都是极有说服力的,它的立意和主题都是极有针对性的,这对提高人们的言语能力,加深对言语的本质认识,有效运用言语技巧,都是大有帮助的。
王旦是北宋时期的大学者,他在封建官场数十年,阅人无数,见多识广,官居宰相之位,皇帝信任,百官信赖,死后也为人尊崇,应该说这不是偶然的。透过富含智慧与思想的《谏学》一书,人们当可从中找到王旦成功的答案了。
北宋名相王旦的《谏学》是中国古代研究“言语”艺术的著作,也是一部以“言语”为命题的传统文化哲学经典。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言语的作用是巨大的,且日趋重要,而如何才能发挥出言语的最大功效,最大程度地达到言语的目的,这是人们最想了解和学习的。王旦的《谏学》正是以此为研究中心,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给出了明确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