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君著的这本《这些戚宦很另类》记述我国古代著名宦官、外戚的事迹,着力挖掘他们不同于其他戚宦的个性或才干,如爱搞发明创造的东汉太监蔡伦、偏爱南征北战的北宋太监童贯、号称有”十一条命”的北齐国舅尔朱文略,等等。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将更深切地了解宫廷中另类戚宦的另类人生。全书文风活泼,故事性、趣味性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些戚宦很另类/细说宫廷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志君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志君著的这本《这些戚宦很另类》记述我国古代著名宦官、外戚的事迹,着力挖掘他们不同于其他戚宦的个性或才干,如爱搞发明创造的东汉太监蔡伦、偏爱南征北战的北宋太监童贯、号称有”十一条命”的北齐国舅尔朱文略,等等。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将更深切地了解宫廷中另类戚宦的另类人生。全书文风活泼,故事性、趣味性强。 内容推荐 作为皇亲国戚的外戚和天子家奴的宦官,常为通过正途入仕的朝臣们所鄙夷。为有所建树、立足朝堂,他们往往独辟蹊径,另寻发展契机。 宫廷发明家蔡伦、著名航海家郑和、射雕英雄斛律光等宦官外戚,或能工善巧,或机警善谋,或忠肝义胆。他们凭借着过人的天资和近水楼台的便利,用自己的另类才干在特定的时代与环境中创造着各自的别样人生。 张志君著的这本《这些戚宦很另类》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目录 爱搞发明创造的太监——东汉宦官蔡伦 被皇上称作“我父”的太监——东汉宦官张让 娶妻养子的太监——北魏宦官刘腾 能令皇上安寝的太监——唐代宦官高力士 打坐诵经、吃斋念佛的太监——唐代宦官牵辅国 偏爱东征西讨的太监——北宋宦官童贡 七下西洋的大航海家——明代宦官郑和 靠梳头起家的太监——清代宦官李莲英 有“十一条命”的浪荡国舅——北齐高祖尔朱贵妃之弟尔朱文略 被诬而死的英雄国艾——北齐斛律皇后之父斛律光 赌博高手、败坏朝纲的国舅——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之兄杨国忠 常生吃人肉的国舅——宋太祖孝明皇后之弟王继勋 后记 试读章节 汉以前,书写所用之物多为竹子。今天文一点的人们说某一篇文章写成定稿之后,常用“杀青”这个字眼。这“杀青”就是熏竹子。因为写上字的竹简倘若不用火熏,极易被虫子蛀蚀,而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另外,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始皇每天要看几十车竹简的公文。由此可见秦代即使贵为天子,也只能使用那种又粗又笨的竹家伙。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有人发现用帛(丝织品)来做书写工具较竹子轻便。但帛是丝织品,十分贵重。《孟子》一书中勾勒的理想社会是:七十者可以衣帛吃肉。由此可见帛是多么的珍稀贵重。汉代虽然生产力已比孟子生活的时代有所提高,但真要是大批大批地用帛来代替竹简,即使贵为天子,恐怕也有点承受不起。 能不能找一种东西既有帛的方便轻捷,又有竹简的便宜实惠,以代替帛或竹简呢? 蔡伦决定试一试。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蔡伦发现他穿过的一件被扯得破烂的粗布衣服,不知被谁丢在了宫内的一个小水坑里。坑里还有几片破渔网,几段烂树皮。 喜好整洁的蔡伦见了不由皱起了眉头。他想叫人来清理一下,但时间已近正午,小太监们都去吃午饭了,喊了好半天也没有人来。 他决定不再喊人了,自己动手打扫。 四处看了看,他发现了一个捞鱼虫的小浅网,顺手抄过来就往水边走。到了水坑边,蔡伦很认真地把那些东西——碎布、破渔网、烂树皮——全都捞了上来。 把这些东西甩到一边去之后,蔡伦正要把那张浅网放还原处,忽然,他发现,那浅网的底部竟好像有一层薄膜。他顺手一扣,一下子把那层薄膜扣到了一张平板石桌上。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来报,说是皇上宣召蔡常侍。 蔡伦一听和帝召见,不知有什么事,赶紧前往。那层薄膜就被他遗忘在石板桌上。 几天以后,蔡伦闲来无事又到此处散步。在石板桌上,他惊奇地发现那层薄膜已变成了完整的一块。他上前轻轻地把这块东西揭起,发现它软而柔,坚而轻。他心里蓦然一动:这莫非就是我所苦苦寻找的东西? “快拿笔来!”蔡伦激动得有些变调地高声喊道。 小太监见中常侍大人如此激动,哪敢怠慢,赶紧取来了笔。 蔡伦将那块东西铺在了石桌之上,接笔在手,悬腕挥毫,龙飞凤舞地写下了“永元九年”四个大字。 写完之后,已经比较过多种书写材料的蔡伦觉得桌上的这块东西质地柔软,运笔时顺而不滞,“真余梦寐以求也!”蔡伦一激动,不知怎地突然转出一句文来。 该把这种东西叫作什么呢? 蔡伦想了很久,决定给这个东西取名叫“纸”。 “纸”,据《说文解字》这本中国最古老的辞书所说,是“絮——苫也”。另一部工具书《释名》中说“纸,砥也。平滑如砥石也”。 蔡伦给这块一开始被他遗忘在石板桌上的东西取名为“纸”,可能就是觉得其“平滑如砥石也”。 这次偶然的发现,宣告了人类文明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的开始。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化、文明知识,其获得途径有二:一种是直接获得,一种是间接获得。我们不可能将每件事都亲身体验一番,但却可以根据前人乃至古人的亲身体会了解其大概;我们不可能遍历四海,洞察古今,但却可以借着别人的眼睛和脚步“观古今于须臾,览沧海于一瞬”。间接经验从何而来?可以口耳相传,也可以通过结绳记事传播,但这些都不是最便捷、最准确的办法。只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知识,才可能较准确地久远流传。 纸的发明,使文字书写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相对于帛、简,纸不仅轻便,便于书写,而且成本较低。人类文化从少数人的专利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终于有了可能。我们今天常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一次新技术革命。同样的理由,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蔡伦之发明造纸术,实在可以称得上是掀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浪潮。 P6-7 后记 在古希腊词汇中,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在我的辞典里,历史,就是爱与恨的交织。献身哲学的哲学家们总是“怀着一种永恒的乡愁去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历史学家或历史报告(纪实)文学工作者的任务,则是为活着的人们重现“伊甸园”。 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继续! 人无法割断历史,正如利刃不能截断急流。 自从亚当和夏娃偷食了智慧果之后,光明与黑暗、伟大与渺小、痛苦与欢乐、瞬间与永恒时时交织在一起。带给人间灾难的,并不仅是那只被无数人诅咒过的“潘多拉匣子”,更多的还是人类自己。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这五千年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一切却并不都是那么“文明”!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数十人合撰的《清史稿》,一部二十五史,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歪歪斜斜的只有‘吃人’两个字”,害人、坑人、抢人、杀人、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嘴上含笑、底下使绊、子母乱伦、父子相残等“不该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真应了那句老话:“一部二十五史,不知叫我从何说起!”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芸芸众生用自己的双手,造起了一座座偶像——各个朝代的帝王将相,然后对他们顶礼膜拜。这种“造神运动”帮了那些自己都不敢过分相信自己的帝王将相们的大忙。于是乎,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出出的闹剧。 生生不息的人群!生生不息的命运! 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过去所学教科书上所不曾记载的东西,越查越多,越看越有趣。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力量驱使我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于是,我拿起了笔,呕尽数年心血,剥去了几十个“天之骄奴”、“天之骄子”、“天之骄媳”、“天之骄戚”们脸上的神秘面纱,还其以本来面目。 我不想重复“汗牛充栋”的正史上的记载,也不愿受已凝固了的各种“名分”的约束,我更愿意让那支没有佩戴“缰绳”的笔在故纸堆里自由驰骋,写到哪儿算哪儿。 因系“左道旁门”,所以本书侧重于:1、避“重”就“轻”。揭私泄密。本书所叙的帝王、后妃、宦官、外戚们的情况大多系正史如《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所少言,一般史学教科书亦语焉不详或不屑提及的私生活,而对别的书中大书特书的军国大事则有意从略;2、辑杂钩沉,拾遗补缺。着意挖掘历史“死角”里的素材。读者朋友翻阅本书时,一定会发现在一般史书中常见的那些老面孔如秦皇、汉武、唐宗、洪武、康熙诸公都没怎么露面,而那些一直为史学家们所忽略的一大批“小”人物,却摇头晃脑地占据了本书的许多篇幅。这似乎有一点大不敬的味道。然而也只好如此,若不,就不是这本书了。 由于作者学识所限,本书的缺点、错误一定很多,恳请海内外有识之士不吝指教。 张志君 于北京西郊雕虫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