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上中下)(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苦难童年

一、贫穷的农民家庭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有着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中_国绘画艺术灿烂辉煌,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谱写了世界文化的新篇章。

湖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被炎黄子孙誉为“清浥之地”、“芙蓉之国”、“峰秀雁回之境”、“水碧沙明之乡”。

湘潭地处湘中,毗邻长沙,粮牧皆宜,农林并举,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湘江自广西北来,在这里划一道大湾。河湾处又先后接纳了涓水和涟水,自古即扼交通要冲,又是黔滇转输通道,极具舟楫车马之利,四方商贾接踵而至。自隋唐以来,湘潭成为江南商贸明珠,开始了持续数百年的繁荣,“九衢灯火”,街肆连云,“屹然为天下重镇”。

清代,湘潭县隶属于长沙府,是一个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大县。除城厢外,还包括株洲、朱亭、石潭、姜畲、易俗河、银田、射埠、花石等集镇和广大乡区。它同时拥有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四大米市之一、五大猪鬃市场之一“三顶桂冠”,“宇内称饶”,遂有“小南京”、“金湘潭”、“天下第一壮县”之称。“门第人物,脍炙人口,四方贸易者,罔不辐辏于潭”,致有“万家城郭青山绕,十里帆樯翠霭笼”的景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宋以来,湘潭官学与书院大兴,文风倡行,为湘潭人才辈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潭之胜,其胜首在人文。溯其源,在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宋胡安国、胡宏父子为避乱,由弟子从福建崇安迎来湘潭,在碧泉设书院,授徒讲学,落籍于此。张械拜师求学来到湘潭。后来,胡安国、胡宏、张栻创湘学于碧泉书院,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碧泉书院的胡宏、彪居正,后来移学并主讲岳麓书院,遂开岳麓书院千年之盛。胡宏曾说:“学也,行之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今天,我们对湖湘学派所界定的“经世致用、躬行实践、性为大本”等文化品格,就是他们在湘潭创立的,而且一直影响至今。正因为有了湖湘学派,湖南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地域文化。宋代以来,湘潭名人的这块文化印记十分明显。他们深受湖湘学派的影响,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湖湘学派。从曾国藩“屡败屡战”、 “打脱牙齿和血吞”,到左宗棠“古稀高龄,舁榇西征”,虽然性质各异,但骨子里流淌的却是同一的文化血脉。

清朝同治年间,我国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就诞生在湖南湘潭白石铺。

据清光绪《湘潭县志》载,湘潭“地当五冲,驿递为急”,“县城南口南岸驿”。

南岸驿在宝塔岭下,为驿馆,拥有一百多匹马,是专供驿卒传递公文用的坐骑。观湘门外有湘潭驿,在熙春门内建有行馆,专供来往官员住宿。

(湘)潭衡(山)驿道,约略和它东边的湘江平行,是用一块块麻石铺成的,仿佛一条蜿蜒的长龙,从北向南伸展而去。作为从湘潭到衡山的三条交通要道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它的脊背骨上日夜行走,传递信息,运输着生产和生活的各种物资。

那时,从湘潭大码头搭渔划子(作者注,当地一种捕鱼用的小船),到易俗河上岸走陆路,再沿着潭衡驿道南行,经茶园铺、长岭铺、柱塘铺、中路铺,过了黄茅铺,进冲、出垅,上坡、下坳,便到了白石铺,路程大约100华里,其中80华里走的是旱路。如果是健汉子(作者注,指身强体壮而富有活力的男子汉)赶路,水陆兼程,从天亮出发,要到天黑才能走进屋,整整需要一天的时间。

白石铺位于南岳72峰之一的晓霞峰东麓,是一个小驿站,瓦屋加茅屋,只有一百多户人家。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 在白石铺一带的穷人堆里,提起齐白石的祖父齐十爷,无人不知,谁都要说一声“好角色”。P1-2

后记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注定没有希望,一个有英雄而不知道敬爱、不懂得崇尚的民族同样难有前途。中华民族近代历经坎坷一路走来,所依赖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大无畏的牺牲。他们的精神令人感佩、景仰,他们的功绩必将与世长存,他们是国家民族真正的脊梁。齐白石先生就是这样的值得我们感佩和景仰的流芳百世的英雄。

齐白石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公认的文化艺术大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在追求艺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方面,为中国绘画艺术树立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他的作品,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文化艺术及对外交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艺术价值越来越被历史认可,他本人也越来越被全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特别是在国家日益富强、文化不断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更加值得我们大写特写。

在前人多次描述、评论和写作的作品里面,都没有准确地表达我对齐白石先生的理解。特别是文人画之后,齐白石先生表现出一种在新时代大刀阔斧的探索精神。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师,是因为他始终能够敞开胸怀看世界。他从一个木匠变成一位艺术大师,这个艰难的奋斗过程人人都知道。鲜为人知的是,他能在受到时代局限的生活环境里,非常敏锐地注意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在一个非常农业化的文化土壤里面,能够敏感到世界上工业化信息对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冲击,或者说交流。

齐白石先生绘画的气魄和丹青是非常强烈的,是跨越的,这完全具有近现代工业文明气息的影响。他把自己的绘画,精炼到、准确到像工业信息精准那样的地步。他所描绘的每一笔,都能够把应该表达的实际生活写实的部分提炼到精神的层面,而且精神层面毫无虚伪的地方,尽留想象的空间,而且精细到准确到必须到而又给毫不多余的位置。由于这种生活的积淀,和他理解深层次的到位,所以他就能够准确到像工业的齿轮那样,匹配得非常精准。这种精确的到位,精炼到了不能再多一笔或者少一笔程度的时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其实,他是在告诫后人,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信息的方法是减法,是精确,是精减和效率。这不正好是我们今天信息时代所要追求的一个原则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一片萧条。在民不聊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下,齐白石先生利用手中的笔,热情讴歌和平,告诫世界人民战争是可恶的。他在默默地告诉世界,人民需要的是什么、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爱是什么。因此,他的这种艺术语言,才能让像毕加索这样的大师推崇和认可,他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沟通世界的艺术大师。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我才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十年磨一剑,终于写出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其实,我在描写齐白石先生成长过程的时候,不断了解他人生当中的每一个艺术的跨越。我侧重地在结尾部分点明了,或者说引导读者,去了解一个跨时代的能够被历史认可的艺术大师齐白石,不单是一个技法的大师,实际上他更是一个精神的大师,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精神高度的大师,是一个世界人民都能认可的能够与生命对话的艺术大师。只有这样的大师,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和人类生命的导师。我写《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力图能引导广大读者认识到这个问题。

我之所以能够完成、写好《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因为我本身生活在和他一样的成长环境里。任何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不管是文学的还是艺术的,第一步就是生活。没有生活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作品。我写《人民艺术家齐白石》,首先我找到了生命的源泉,那就是生活。

我和齐白石都是湖南人,我们都从小就受到了湖湘文化的熏陶。他家在湘潭白石铺,我家在衡东杨梓坪,相距邻里。况且,齐白石的母亲周氏,娘家在湘潭周家湾。我家在杨梓坪周家大屋,家族为汝南堂。我和齐白石外婆家至少有点沾亲带故的渊源,说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我生活在他生活过的地方,生活在他成长过的地方。他的亲人们所有的生活习惯与细节都和我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总是以齐白石为我们小时候的自豪。在我们那个地方,画画、写字的文风很盛行,也就是说,他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楷模。大人们常常用齐白石的人生故事激励我们的人生志向。所以,我们认为学习摸索有早晚,只有终身不断地追求学习,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追求学术和攀越艺术的高峰,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追求的过程就是最高的价值,而不是所谓追求的目的。齐白石先生在追求艺术境界方面,为我们,特别是为年轻人作出了非常成功的表率。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齐白石的家人、亲友都是我的老乡,我生活在他成长的影子里。只要我沿着他的脚印走,我就能感受到他的脚印的热度。这个伟大的艺术家每踩在田埂上的脚印,那些脚窝里面的热度,我都能感觉到。其他人能感觉得到吗?我在田埂上每踩下的一脚,那就是齐白石先生踩过的地方。我还能感觉到齐白石先生留下的余温。在我们家乡,还有人家房子上的雕花,是齐白石先生年轻的时候做木匠时做的木栏雕花。我能抚摸,其他人能抚摸吗?我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所以我对他的理解,是能够穿越时空的。我能够与他交流,这是我们文化人和文艺人所特有的灵气。

我对齐白石成长当中的文化艺术的理解,带有着深厚的对他人生命价值高度的探索,所以通过对齐白石这个高度的理解,我在书中重点描述齐白石这个文化现象。也许有很多人关注的是齐白石先生的绘画技法,写齐白石的作品评论大都是写他的技法。请注意,我写的不是绘画技法丛书,绘画技法丛书那是美术家应该写的,我写的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指的是人生生命的高度和生命的轨迹,是齐白石文化现象。

作为一个传记作家,今生能与齐白石先生会晤,是我莫大的荣幸。写完他的传记,我曾经合卷默念:“写完齐白石先生的传记,此生不打算再写任何传记了,人生至此矣!”但是,无数像齐白石这样的时代精英,一个又一个、接二连三地走进了我的视线,我已经放不下手中的笔了。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将文学称为“人学”。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一位人物传记作家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职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传记,就是为民族立命,为国家铸魂。人物传记更应该写出人性的东西,才能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从现在起,我要重新归零,“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决心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继续努力,再出佳作,真诚地回报祖国和人民!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主席在百忙之中认真审阅了全部书稿,并热情为本书作序,对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著名雕刻家、李可染夫人邹佩珠,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多次接受我的采访,并热情为我题词:“为民族立命,为国家铸魂。”

著名画家、齐白石嫡孙齐由来,多次带病接受我的采访,认真审阅书稿后,热情写跋。

中国艺术报社向云驹社长在百忙之中审阅了书稿,并热情为我题词:“以胆魄与见识,为人民艺术家立传。”

著名画家、北京画院王明明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何建明副主席,清华大学陈瑞林教授,湖南省作家协会曾祥彪副秘书长、中共湘潭市委赵志超副秘书长、湘潭市文体广新局李冬平局长,还有尚辉、吴洪亮、朱训德、曾景祥、汤清海、王志坚等专家和学者,他们都在百忙之中或部分或全部审阅了书稿,并且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和湖南湘潭齐白石纪念馆提供了齐白石生平和作品照片,作为本书的插图。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与支持过我的单位和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是他们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圆了我的一个梦。

齐白石是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错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周迅

初稿2000年3月于北京魏公村

复稿2008年8月于湘潭星斗塘

定稿2015年4月于北京文华堂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苦难童年

第二章 天灾人祸

第三章 拜师学艺

第四章 成家立业

第五章 得意门生

第六章 闻名乡里

第七章 爱憎分明

第八章 旷世情缘

第九章 游戏人生

第十章 壮年游历

第十一章 凤凰涅檗

第十二章 灾难深重

第十三章 漂在京城

第十四章 定居北京

第十五章 大浪淘沙

第十六章 福祸相倚

第十七章 后继有人

第十八章 生离死别

第十九章 登上讲台

第二十章 兵荒马乱

第二十一章 苦乐年华

第二十二章 胆敢独造

第二十三章 游子心情

第二十四章 民族气节

第二十五章 不屈不挠

第二十六章 重操旧业

第二十七章 京沪之行

第二十八章 冲破黑暗

第二十九章 迎接解放

第三十章 当家做主

第三十一章 髓峰造极

第三十二章 热爱和平

第三十三章 走向辉煌

第三十四章 幸福晚年

第三十五章 壮心不已

尾声 

齐白石大事年表

后记

序言

序:沟通世界文化的艺术大师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这个民族的文化复兴;而要复兴民族文化,必须去找寻文化历史上的那些先贤们。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齐白石先生,就是一位值得我们缅怀和追寻的先贤。他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诗、书、画、印的新时代。其绘画作品数量之多、艺术水准之高、社会影响之大,至今无与伦比。

在近现代艺术大师里,齐白石先生可谓是群星闪耀中熠熠生辉的那一颗,为世界人民所尊敬。他那精练生动至能与生命对话的画作,无不使人心领神会,感至和平。无怪世界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都曾来华拜望,并赞扬称:“在用艺术与生命对话方面,我远不如齐白石。他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艺术大师。”

首先,齐白石先生是中国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出生在贫穷的农家。小时候放过牛,种过田,两度拜师学粗木作,后改学雕花并出师,还向民间艺人学画像。27岁那年,他得到湘潭名士胡沁园的赏识从其学画,后又拜“荆楚大儒”王闾运为师。在胡沁园、王闿运等湘中名士的提携下,他眼界大开,诗、书、画、印日渐精进,实现了从民间艺人向文人画家的飞跃。

齐白石先生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海纳百川,拜师学艺,所下功夫丝毫不亚于当今“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他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是中国画。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他兼肖像、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和各种杂画技艺于一身。他继承了徐渭、朱耷、石涛、扬州八怪诸家的艺术特色,以及吴昌硕等人的革新精神,并吸取了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红花墨叶一派。

劳动人民纯正善良的品质和思想感情是成就齐白石先生的基石。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是从民间美术中破茧成蝶的典型。他酷爱画虾蟹虫鱼、花鸟山水,这源于他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他总是在熟悉它们的性格神态与季节变化、积累了感受以后才创作。因此他的画作生动风趣、诗意与画境密切结合,形神兼备,朴实优美。同时,他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如牧牛、砍柴、蔬菜、瓜果等,无不体现着他对农村生活的回忆,进而升华为对生活、对劳动、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与歌颂。

齐白石先生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人民性贯穿他一生的始终。他以诗、书、画、印“四绝”流芳百世。他取“不似之似”为“百花传神”,行“衰年变法”创“红花墨叶”。他师法古人,也师法造化,达到了写生与写意的统一。他融世俗情趣与文人雅趣于一炉,不仅拓展了传统绘画的题材范围,而且为这一传统题材注入了新鲜血液。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做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画、印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创造的作品,既有人民性,又有民族性,并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其自然,兼具众美。其作品笔墨洗练酣畅,充满着纯朴浓郁的乡土气息。既为文人欣赏,也赢得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从而奠定了他“人民艺术家”的历史地位。

其次,齐白石先生是世界艺术的一座丰碑。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世界文化历史上,齐白石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艺术是在古今之交、中西之汇的时空背景下,中国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共同孕育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艺术归于民族,又属于世界。他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参与国际艺术交流、支持国际和平事业,使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绘画艺术之花,怒放于世界画坛,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

文化是有时代性的。文化的现代化就是文化的生命力。齐白石先生在民主革命的历史潮头,没有照搬古人的笔墨沉积,而是感悟当代工业文明的进步精神,信奉精简、准确、高效的生命追求,把中国繁复的水墨画表达手法与时代节奏同步,精练到意境和意会的文化语境,把中国当时压抑的文化求生的情绪,激活到仿佛新生一般的鲜明、亮丽。在他的笔下,无论红花墨叶一派,抑或透明的活虾,无不带来鲜活的生命旋律。故在如此人格高地上的艺术大师,怎能愿意迎合汉奸、日寇的商业诉求呢?自然是关门拒客,留下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的高贵品格。

历经时代磨砺,尤其是度过了五四运动以来近代文化革新思潮的幡然涌动,齐白石先生将千年笔墨深沉的中华文化之视觉表现艺术,注入了鲜活的生命激昂的元素,使中华民族数百年缺少激情变化的艺术焕然一新,就像孕育着新生的前奏。齐白石的文化现象也发人深省:在那个时代,只有匹配了时代心律的艺术语言,才是中国当代的语言;只有匹配了世界心灵节奏的艺术语言,才是能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时代语言。

齐白石先生用自己特有的中国人对生命的细腻理解和对和平、对生命的讴歌,创造出了世界人民都能读懂的艺术语言,终于成为一代世界级的文化艺术大师。他不仅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而且用他的作品参加了保卫和平的神圣事业,因而引起了世界人民对他的广泛关注。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方法和态度,他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和灿烂才华,为人民美术工作者所热爱和尊敬。1955年,德国总理格罗提渥代表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他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无愧于这些光荣称号!世界人民为拥有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而自豪!

再次,齐白石文化现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齐白石以精湛绝伦的技艺,给世界艺术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因而他成功的奥秘成了“齐白石之谜”。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不可以解的谜。

放牛娃出身的齐白石,从一个农民到木匠,继而成为一位璀璨夺目的艺术家。究其缘由,一是得天独厚的天赋条件。他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别人都是望尘莫及。这充分证明他得天独厚,其所以能超群绝伦并非由于人力的教导或安排。他兼具充沛的精力和惊人的悟性,同时胸怀壮阔,胆识过人。由于这种超凡的天赋,他的声名真正称得起流传遐迩,不仅生时众口皆碑,死后更是与日俱增,将来也定能永垂不朽。二是刻苦钻研和创造性的探索精神。虽然个人的才艺纯属天授,但是,他活到老,学到老,其心手如一的程度令人叹服。三是齐白石生长在湖湘文化的环境中,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的革新理念激励着他,使他产生了不可推卸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责任感。四是齐白石源于一介平民,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土壤之中,与人民血肉相连,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画家和篆刻家。他将时代精神融合在自己创作的中国水墨画中,使中国画走向世界,得到了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高贵品质,为中国艺术家树立了光辉榜样。

传记作家周迅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的“中国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创作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书。在写作上,该书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从创作理念上来看,开拓创新,以湖南人的精神,敢为天下先;二是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健康向上,与时俱进;三是从写作技巧上来看,生活气息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四是从文字表达上来看,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群众性的语言,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总而言之,该书故事生动,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体现了时代精神,是一部创作非常成功的十分权威的人物传记。

如今,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吹响了进军号角。文化的现代化,才是我们能找到的文化跨越的坦途。而文化现代化也正如齐白石文化现象给我们的启迪一样,与社会、经济、人文、科学发展节奏相匹配的模式,才是文化的现代化,才能从文化内涵上达到与世界、与时代共通的语言,才能走出去、站得住,才能大繁荣、大发展。《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出版,为我们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燃起了一盏艺术创作的明灯,齐白石文化现象更应有现实的文化启发意义。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内容推荐

齐白石是中国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国际和平奖获得者、世界文化名人,其诗、书、画、印皆通,饮誉海内外,为世界艺术立下了一座丰碑。周迅编著的这本《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上中下)(精)》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齐白石的传奇人生,全面展示了他的艺术成就。结合其生活背景,讲述了他从一个农民到木匠,继而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奋斗历程。

编辑推荐

周迅编著的这本《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上中下)(精)》为人物传记。全书共计70万字,图片450张。本书塑造了齐白石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艺术家形象,并全彩再现了他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这对于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齐白石,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8: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