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结局出人意料的小小说集。书中作品从少年时光到风烛老年;从人情冷暖到世态百相;从校园生活到官场一隅;从现实生活到历史天空,小说触觉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截取林林总总的生活断面,向读者展示了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面。通过生动的情节,揭示人性的温暖情爱、善良真诚以及麻木冷漠的种种本质。
书中很多作品,都采用了欧亨利式的笔法,如《黑信》中心怀叵测的黄处长,为打败竞争对手,竟然以匿名信的方式无中生有。结果信未发出,自己吐血住院,疑为不治之症。直到此时,黄处长才恢复良知,放弃职场争斗。可是当医生告知他“良性”结果时,黄处长又鬼使神差般的恶念重生,指使妻子发出匿名信。《心中的那道风景》收入这样好看的小小说100多篇。
突然看到从人群中跑出了乌兰大姐。我们把头伸出车窗呼唤着,乌兰大姐挥动起手中的红纱巾,夏风吹拂着她那略显发黄的长发……本书是一本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结局出人意料的小小说集。书中作品从少年时光到风烛老年;从人情冷暖到世态百相;从校园生活到官场一隅;从现实生活到历史天空,小说触觉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截取林林总总的生活断面,向读者展示了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面,并通过生动的情节,揭示了人性的温暖情爱、善良真诚以及麻木冷漠的种种本质。
好埋怨的萍萍
萍萍是个好埋怨人的女孩子。当然了,做得顺利的事情她是不会埋怨别人的。比如她和大家在一起堆雪人,雪人堆成了,她会高兴地说:“瞧,我的手艺多高,如果不是我堆上那最后一锹雪,那雪人能够这样高大吗?”假如要是把雪人堆倒了,她又会说:“都怨你,都怨你。如果你能轻点儿堆,那雪人能倒吗?”萍萍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大家不欢而散。时间久了,了解萍萍的孩子,谁都不愿和她在一起玩。因此,萍萍在学校里常常很孤立。
不知怎么的,萍萍越是埋怨别人,她自己不顺心的事就越多。一次上珠算课,她忘了带算盘,结果珠算考试没及格,回到家里,她第一个埋怨妈妈:“就怨你,不想着给我带算盘。要不我的珠算能不及格吗?”
有一次,妈妈出差,给萍萍带回来一个全自动的文具盒。萍萍在课堂上“叭叭叭”乱按一气,心里一个劲儿说:真好玩,真好玩。就这样她完全忘记了听课的事,老师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她。于是回到家里,萍萍把全自动文具盒‘‘叭”地往地上一摔:“就怨你,给我买了这么个破玩艺,不然我能挨老师的批评吗?”妈妈听了莫名其妙。
就这样,萍萍每天都像着了魔一样,做事稍有不顺,就没头没脑地说:“就怨你,就怨你。”越说自己越生气,有时气得连饭都不吃。萍萍的妈妈一见她这个样子就着急了:“这孩子准是得了什么怪病了,我得带她去医院。”
医院的大夫听了听萍萍的心跳,看了看萍萍的舌头,然后又做了各种仪器检查,结果是没病。“不会吧,这孩子整天说就怨你,就怨你,难道这不是病吗?”萍萍的妈妈详细地向大夫介绍了萍萍的“病情”。大夫听了笑道:“这个病就得由她自己治了。方法当然也很简单,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如果出了差错,首先就要从自身找原因。这样不出半年,她的病准会好的。”小朋友们,你也有类似萍萍这样的病吗?那你就照大夫说的办吧。
10块砖头
放学了,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任务:明天上学,每人要捡10块砖头交到班级。因为班级通往室外厕所的一段道路实在太遭了,一下雨就无法行走,弄得同学们满脚是泥。学校又经费不足,于是班主任老师就想了这么一个高招。同学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放学后就各奔东西地捡砖头去了。
只有大伟和小军两个人无动于衷。放学后就到公园看马戏去了。原来呀,他们两个人心里有底。因为他们的家里都有砖头,那还是去年他们两家搭火炉子时剩下的呢。
第二天早晨,小军到院子里一看,那堆砖头无影无踪了。回头去问妈妈,妈妈说早就扔到垃圾堆去了。小军一听就傻眼了,人家都完成了任务,自己两手空空,老师和同学们会怎样看我呀!但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呢。去找大伟吧,说不定他家的砖头会有多余的呢。小军刚要出门,大伟已经带着砖头来找他了。看着小军那个样子,大伟早就明白了。“要是我家的砖头有多余的就好了,可惜就这10块。”小军一听没办法了,他垂着头,和大伟走出家门。
在通往学校的大路旁,有一片空地,往日里静悄悄的,今天这里怎么变得这么热闹,老远的,他们就看见车来人往的。这里是在干什么呢?到了跟前,他们弄明白了,原来呀,这里要建大楼。看着新堆放的一垛垛红砖,小军的心里猛然一动:这不是现成的砖吗。他刚要伸手去拿,却见一个老爷爷从砖垛旁走过来,小军立刻把手缩回来。原来这个老爷爷就是看砖垛的。大伟见了,心生一计,他给小军递了个眼色,意思是说,不要紧,我缠住他,你看准时机就动手。大伟笑呵呵地走到老爷爷面前:“老爷爷,这是要盖高楼大厦吧。是不是三星级宾馆,能不能住外国总统?……”大伟嬉皮笑脸的,还真把老爷爷给缠住了。小军看时机已成熟,搬起5块红砖就溜走了。 到了学校,小军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5块红砖交给了老师。“这红砖是捡来的吗?”一句话问得小军的脸唰的一下红了。他结结巴巴地说:“不是捡的,是,是我家准备盖小棚子用的。”大伟也在一旁帮腔:“是的,是他家盖小棚子用的,他爸爸说如果不够用,还可以回去拿。”老师听后,心中的疑团一下子就消失了。
班主任老师走到讲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的任务完成得都很好。特别是小军同学,把家里盖小棚子的新砖都拿来了。还有他的爸爸,更是支持我们的工作,更让人敬佩……”班主任老师的表扬声一出口,小军的脸上就像是挨了一连串响亮的耳光。这一下,他终于坐不住了:“老师,同学们,我错了,我检讨。”大伟一听,脸也红了:“老师,同学们,我也检讨。”两个人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他俩的举动惊呆了。
特殊的礼物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冷得多。安多从教室里一出来,就被凛冽的寒风吹得浑身冷飕飕的。这时候,有的同学坐进了小公共汽车;也有的同学一扬手钻进了出租车。只有安多,仍然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挤进无轨电车。
如果在平时,同学们也许不会再喊他小抠了。可天这样冷,安多为了节省钱,还去挤他的“老无轨”,当然这就难怪同学们对他不理解。
安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从打开学那天起,安多就默默地做了打算,他要在这个学期里,攒足50元钱,在妈妈40岁生日那天,献上一份礼物——带音乐的生日蛋糕。安多心里的秘密谁也不知道。可他的省钱行为是班里尽人皆知的。就连班主任老师都知道。当然,安多的家里并不富裕。爸爸早逝,妈妈在一家工厂当工人。妈妈常常因为自己不能像多数家长那样,拿出更多的钱去关爱孩子而感到惭愧。她生怕自己的孩子由于家庭困难而让同学们瞧不起。安多却很能为妈妈争气,每次考试,他都是全班第一。为此,同学们谁也不敢小瞧他。如果是别的同学得了第一名,准得回去向家长要奖赏,而安多从来没和妈妈开过口。
这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妈妈也暗暗拿定主意,一定要拿出120元钱,到安多期末拿回第一名那天,送给他一件礼物——一套《中国小学生大百科全书》。以往安多和妈妈上街,一到书摊前就迈不动步。特别是对那套《中国小学生大百科全书》,安多总是爱不释手。
这学期,妈妈的饭盒变轻了。但是安多并不知道,因为他每天比妈妈走得早。妈妈在厂里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吃饭,时间长了,周围的同志发现了这个情况,就说:“你不能总吃咸菜呀,弄坏了身子骨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同志们就往妈妈的饭盒里夹菜。可这样一来,她就更受不了,她宁可多跑些路,每天中午都骑自行车回家吃饭。
这天终于到来了,这天的天气仍然是那么冷,可安多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因为这一天是妈妈的40岁生日。他也正好攒足了50元钱。
早晨,安多又是第一个来到班级,他等待期末考试成绩的发表。后来,班主任老师来到他的面前:“安多同学,祝贺你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本是在意料之中的,但安多还是很兴奋。他要把期末的好成绩和音乐蛋糕一起献给妈妈。
放学之前,班主任老师拿出了当天的一张晚报,宣布了一件事情:“同学们,昨晚郊区龙兴小学不慎遭了火灾。我校号召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捐款可直接汇到郊区龙兴小学救灾办……”
安多听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他想如果校舍不能及时修复,那龙兴小学的同学们开学可怎么办呢……
安多走出教室,跑到食品一条街,他的脑子里被音乐蛋糕和捐款两件事搅扰着。他来到生日蛋糕专卖店,在柜台前徘徊着。这时店老板认出他来了,因为他曾多次到这来看音乐蛋糕。“小同学,今天是你的生日吧,我给你优惠,48元拿走。”不说还好,这一说安多反倒扭身走开了。
正好出了店门就是邮局,安多看着那进进出出的人们,心里想:他们准是看了报上的消息去为龙兴小学捐款的。于是安多也挤进了邮局,果然很多人都在给这所学校捐款。这时,安多也不再犹豫了,他拿出了一把已经揉皱了的攒了一个学期的零钱共计50元,寄了出去。他拿着汇款存根,刚要往出走,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啊,妈妈?”他脱口而出,妈妈回头也看见了安多。安多发现妈妈的手里也拿着一张捐款存根。与此同时,妈妈也发现了安多手里的捐款存根。母子俩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这一天,是母子俩最幸福和最高兴的一天,因为他们都得到了最珍贵的礼物。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