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生存(精)》由中国联通前董事长兼总裁,中国移动通信前总裁、董事长王建宙所写,讲诉三十余年在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从业经历与思考。《移动时代生存》以亲历者的视角,大量台前幕后资料,在打造权威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史的同时,展望了手机时代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机会与可能。《移动时代生存》,顶尖国企老总一次极具诚意的写作,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马化腾、曹国伟、 钱颖一等国内外顶尖学者、名人强力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移动时代生存(精) |
分类 | |
作者 | 王建宙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移动时代生存(精)》由中国联通前董事长兼总裁,中国移动通信前总裁、董事长王建宙所写,讲诉三十余年在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从业经历与思考。《移动时代生存》以亲历者的视角,大量台前幕后资料,在打造权威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史的同时,展望了手机时代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机会与可能。《移动时代生存》,顶尖国企老总一次极具诚意的写作,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马化腾、曹国伟、 钱颖一等国内外顶尖学者、名人强力推荐。 内容推荐 王建宙编著的《移动时代生存(精)》诞生于如今这样的移动时代,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本身,很少有人能脱离手机生活。今天,全球移动电话总数已经超过70亿部,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正在期待移动通信新的发展与可能。 《移动时代生存(精)》以作者亲身经历与体会为基础,讲述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的台前幕后,描绘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移动时代生存(精)》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机会,思考在手机时代人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并展望未来的信息产业发展蓝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沟通随手机而改变 当移动电话进入市场 无法阻挡的发展之势 上市融资推进移动通信发展 大力开发农村市场 与投资银行打交道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手机与抗灾 短信改变了手机 第二章 手机与互联网结合 WAP带领手机进入互联网时代 3G登场了 全力发展TD-SCDMA 千方百计确保网络质量 TD-SCDMA与智能手机 iPhone与 TD 黑莓也曾独领风骚 智能手机的魅力来自哪里? TD-SCDMA的意义 努力保持企业效益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效应 应用商店改变了生态系统 手机时代生存 走向新兴市场 拓宽走出去的路子 社交网络成为时尚 微信和微博掀起了社交网络发展的大潮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地铁 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 汉字的优势 手机改变娱乐 手机成为钱包 寻找互联网疯子 第四章 手机与大数据 数据的洪流 大数据的冲击 超连接世界的忧虑 第五章 迈开“走出去”的步伐 并购的启示 走向新兴市场 拓宽走出去的路子 第六章 4G浪潮 4G伴随大数据而来 4G是新的机会 从TD-LTE试验网到4G牌照发放 我的退休感言 展望5G 第七章 再思考 电信运营商的转型 关于管道的讨论 最大的变化在于行业价值链 收费和免费 宽带、移动和云计算 红筹股何时回内地? 关于制造业的讨论 期待着新的划时代手机 话音向何处去? 手机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再回首看历史 手机改变生活 附录 术语解释 试读章节 那时候,电信局的工作人员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听到要求快装电话的呼声。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路,有个人一直跟在我后边,后来他走到我身旁问我是不是电信局局长,他说,他已经登记很长时间了,希望能早日装上电话。 看到人们如此迫切地希望早日装上电话,又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我们也是焦急万分。我甚至经常梦到人们排队登记装电话的场面。那时有人问我有什么愿望,我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让我们这个城市的人想什么时候装电话就能什么时候装电话。 其实,我碰到的情况几乎是当时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面临的。在强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靠各方面支持,靠员工的努力,也靠先进的数字交换和光纤传输技术的运用,中国的电信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到了90年代中期,城市居民装电话难的问题就已经彻底解决了。 欧美国家是在固定电话普及多年后,才开始出现移动电话的。 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发明了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技术首先用于电报,后来向电话延伸。 早期的无线电话只适合安装在汽车和其他运输设备内,且无线网络的覆盖也是有限的。美国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1947年开始推出被称为MTs的车载式商用移动电话服务,当时的用户端设备重达36公斤。由于移动电话设备笨重而且耗电量大,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用于车载系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是这种状况。 1973年美国研发出手提式的移动电话,使移动电话开始从车载转入到手提携带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移动电话在欧美开始大规模商用,这时距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Bell)发明固定电话已经过去100多年了。 而在中国,移动电话是在固定电话尚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就登场了。继1987年广州的第一个移动电话系统开通后,各省逐步实现了移动电话的覆盖。这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后来人们称之为1G。 第一代移动通信采用模拟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流行两种技术制式,即欧洲的TACS(全通道通信系统)和北美的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此外,还有北欧一些国家采用的NMT(北欧移动电话)等制式。 我国的模拟移动通信网络统一采用了TACS制式,主要使用了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两家公司的设备,摩托罗拉设备组建的网称为A网,爱立信设备组建的网称为B网。 浙江省是在1992年开通移动电话系统的。我那时在杭州市电信局工作,杭州市用的是摩托罗拉的设备,一开始全城只有两个基站,建立在城内的山上,后来基站逐步增加。我对移动电话的认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1994年,我与同事们去摩托罗拉考察技术,来到了位于芝加哥郊区的摩托罗拉公司总部。我们到达总部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摩托罗拉展览馆,了解到最令其荣耀的事件就是: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的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打通了全球第一个使用手提式移动电话设备的电话,这个电话是打给贝尔实验室的乔尔·恩格尔(Joel Engel)博士的。当时马丁·库珀用的原型机重1.1公斤,长23厘米,宽4.45厘米,厚13厘米。我们在展览中还看到了摩托罗拉在1984年出品的第一个商用移动电话产品DynaTac 8000X,据说该产品的研发花了10年时间,耗资超过l亿美元。技术专家给我们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讲述移动通信的市场前景。在陈列室里,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新型移动电话的设计模型。这是我第一次到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总部参观,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 那时,美国用移动电话的人也很少,但是在街边和公共场所,到处都可以看到公用电话,人们外出时,还是将公用电话作为主要的联络工具。 P3-4 序言 手机就是移动电话,也被称为蜂窝电话、手提电话、携带电话等等,不过手机的功能已远远超出电话的范围。 我很幸运,不仅见证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移动通信大发展,看到手机是如何从高档消费品变成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整个过程,而且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1999年至2004年,我在中国联通工作,2004年至2012年,我在中国移动工作。在这十几年里,每天从早晨起床开始,想的、说的和做的,几乎都是与手机相关的事情,大脑中无时无刻不塞满和手机相关的符号。 长期从事这个职业,使我对手机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我关注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更关注人们是如何使用手机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会下意识地注意那些正在使用手机的人。只要看到有人在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或者用手机拍照,就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在各种场合,我总是试图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来告诉别人,手机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有多密切。 我曾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手机就像瑞士军刀,把各种功能汇聚在一起,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这一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简报中,有一篇关于电信与互联网的报道,报道中将我所说的“手机就像瑞士军刀”这句话作为杯题。 后来觉得这么说还不够,又有一年,我在达沃斯论坛上说:“手机延伸了人的嘴巴、耳朵和眼睛等器官的功能,没有手机的人就相当于缺少了这些新的器官功能,所以,全球每一个人都会有手机。”这一说法当场就有许多人表示赞同,有人还补充说,手机不仅延伸嘴巴、耳朵和眼睛的功能,还会延伸鼻子的功能。 但是,当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迫使每一个人都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候,我发觉自己此前描述手机功能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但我实在找不出有什么语言可以概括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各种功能了。 看到网上流传的一组照片,题为“移动互联网毁掉了这一切!”照片中那一群又一群的人,’无论是在聚会、用餐、坐车、参观展览、户外野营,还是走路、看电影,都在玩儿手机。看到这些照片,再想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情况,禁不住捧腹大笑。 如果打开网络词典,可以查到一个新词:无手机恐惧症。研究表明,多数人在忘带手机、手机有故障无法使用,或没有手机网络覆盖的时候,会焦虑不安,有些人甚至会感到恐惧。 我知道,现在再去告诉人们手机的作用有多大,已经是多此一举了。 手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效应? 这是因为手机的特点正好适应了现代人生活的需要,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使手机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今天,中国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12亿部,全球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70亿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个人设备有如此大的数量。 人们不管在何处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即使是在家里,手机也不离身。有人说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手机随时携带的特点,使得原来被白白浪费的碎片时间变成了黄金时间。例如,坐地铁、等公交车、排队购票等都成为手机上网的极好时间。 手机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画、照相等功能于一体。多功能、交互式加上普及性,使得手机成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手机报、网站浏览、短信、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最快途径。 手机具有定位功能,位置信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无论身处深山还是海岛,只要有手机,有移动网络覆盖,就能确定位置。 手机的这些特点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如虎添翼,产生了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功能。从沟通、教学到消费、娱乐,从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再到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农业、科研、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 手机在发展的进程中,给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手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人们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这种变化,就能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的丰硕成果,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面临“出局”的困境。当地球转速加快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能同步加快自己的节奏,就能够借势提升工作、学习的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人继续原有的节奏,保持固有的方式,那么,加快了转速的地球会使人站立不稳,更谈不上享受信息技术的成果。对每一个人是这样,对每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本书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讲述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描绘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机会,提出在移动时代应如何调整我们自己。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应该创造条件让最后的10亿人也能上网。王建宙先生在《移动时代生存》一书中讲述了电信运营商如何在最偏僻的农村提供无线网络的故事。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媒体实验室创办人 微博等社交网络服务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上网设备。王建宙先生写的《移动时代生存》生动地记录了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 ----曹国伟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我很赞同王建宙先生在《移动时代生存》这本书中说的,移动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技术的进化,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通过合作达到共赢。 ----马化腾 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移动互联网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挑战,对电信运营商的挑战尤其突出。数据成为电信网络的业务主体以后,改变的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更大的改变体现在经营模式和生态系统上。王建宙先生在《移动时代生存》一书中多次谈到了电信运营商的转型问题,看了很受启发。 ----钱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