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藩
有些老友,忽然间想起,特别思念过往相处的一段时光。何藩,你好吗?
让我洗刷记忆吧,何藩是在20世纪50~70年代在国际摄影中连续得奖267次的人,曾多回被选为博学会士及“世界十杰”,著有《街头摄影丛谈》及《现代摄影欣赏》诸书。
当年,阳光射成线条的香港石板街、菜市、食肆,皆为他的题材。虽然以后的摄影家们笑称,这类图片皆为“泥中木舟”的样板,但当年不少游客都被何藩的黑白照片吸引而来,旅游局应颁一个奖给他。
摄影师总有一个当电影导演的梦,何藩也不例外,1970年拍摄的实验电影《离》,获英国宾巴利国际影展最佳电影。
之前,他己加入影坛,当时最大的电影公司有邵氏和电懋,他进了前者,在《燕子盗》一片当场记,影棚的人看他长得白白净净,觉得他做演员更好,就叫他扮演妖怪都想吃的唐僧,一共拍了《西游记》、《铁扇公主》和《盘丝洞》数片。
他还是想当导演,1972年拍了首部作品《血爱》之后,就以执导唯美派电影及文艺片见称。
何藩每次见人,脸上都充满阳光式的微笑,但和他一块谈题材,表情即刻严肃,皱起八字眉,用手比划,像是一幅幅的构图和画面已在他心中出现,非常好玩。
从来没见过脾气那么好的导演,他从不发火,温温吞吞,公司给什么拍什么,一到了现场,他就活跃了。
无论制作费是多少他都能接受,他以外国人说的“鞋带一般的预算”,在1975年拍了一部叫《长发姑娘》的戏,赚个满钵。
所用的主角丹娜,是一位面貌平庸的女子,但何藩在造型上有他的一套,叫丹娜把皮肤晒为黝黑,加一个爆炸型的发式,与清汤挂面的长发印象完全相反。她又能脱,实在引死不少年轻影迷。
何藩已移民外国,听说子孙成群,不知近况如何,甚思念。
牟敦沛
牟敦沛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前卫人士,一来邵氏,就住在我们那栋宿舍里面,我们经常喝酒作乐:聊聊各地的旅行经验。
1969年他在台湾导演了较有智慧的电影《不敢跟你讲》和《跑道终点》,大受好评,但不卖座,他就流浪去也,到过非洲和欧洲。
当年的邵氏,像荷里活一样,求才若渴,也肯大胆用新人,由张彻提议,从台湾输入了邱刚健写剧本,后来也将牟敦沛罗致,让他拍了《奸魔》、《剪刀石头布》、《捞过界》、《连城诀》、《碟仙》等片子,其中在1980年拍的《打蛇》,更被誉为另类文化的Cult Movie推崇至今。
牟导演长得高瘦,满面胡须,戴个无框边的眼镜,一副艺术家相,是模仿当年的嬉皮士作风。他去到内地,买了当时内地第一辆哈利·戴维逊到处飞驰,吸引不少女子。
其女友都是港台大明星,有一次跟相恋多年的演员女友分手,还开了一个大型的记者招待会,轰动一时。当年的影坛男女离别,皆以低调处理,只有他别开生面,比起后来的艺人离婚记者招待会,早了数十年。
离开邵氏,牟敦沛转到内地发展,拍了一部叫《黑太阳73l》的电影,剧情血腥暴力。为了求真实感,跑到东北零下数十摄氏度去拍外景,连挨几个月,不是没有苦功的。
这部讲日本人用战俘做人体实验的电影,得到空前的卖座,牟导演自此享尽他认为的荣华富贵,买了辆大型老爷车,请一位菲律宾司机,并嘱其穿上制服。
再购入一木制游艇,时常出海作乐,也娶了一位大学教授,年轻貌美,住免费大宿舍。再接再厉,拍了一部续集式的片子,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最后,两夫妻移民到美国,据称牟敦沛还一直没有放弃他当导演的梦想,不断地提交新计划,但都不了了之。
牟导演,别来无恙?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