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大智慧》综合融汇了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创新。其内容涵盖了孟子思想中“仁义”、“性善”、“浩然之气”等各个方面。书中不仅对原文做了简要、通俗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同时,还引经据典,对原文进行了精辟的点评。而精辟的理论与生动感人故事的完美结合,又增加了这部书的可读性、趣味性,让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领悟了“仁义”、“性善”、“浩然之气”的涵义,体会到先人非凡的处世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孟子的大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张子维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孟子的大智慧》综合融汇了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创新。其内容涵盖了孟子思想中“仁义”、“性善”、“浩然之气”等各个方面。书中不仅对原文做了简要、通俗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同时,还引经据典,对原文进行了精辟的点评。而精辟的理论与生动感人故事的完美结合,又增加了这部书的可读性、趣味性,让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领悟了“仁义”、“性善”、“浩然之气”的涵义,体会到先人非凡的处世智慧。 内容推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大师。由于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儒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因而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代表作《孟子》共七章十四卷,主要记载了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 本书精选其中的六十一篇,综合融汇了历代名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了孟子思想中的“仁义”、“性善”、“浩然之气”等诸多方面。除简要地解释字词、翻译篇章外,本书还引经据典,对原文进行精辟点评,并结合以精彩的中国古代经典故事,默契交融,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领悟到先哲非凡的处世智慧。 目录 第一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二章 岂能独乐哉 第三章 寡人之于国也 第四章 仁者无敌 第五章 定一 第六章 明君制民之产 第七章 与民同乐 第八章 交邻国有道习 第九章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第十章 与百姓同之 第十一章 国君进贤 第十二章 闻诛一夫纣矣 第十三章 齐人伐燕 第十四章 诸侯将谋救燕 第十五章 出乎尔,反乎 第十六章 与民守之 第十七章 吾之不遇鲁侯 第十八章 行仁政而王 第十九章 养吾浩然之气 第二十章 以德服人 第二十一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十二章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第二十三章 不忍人之心 第二十四章 与人为善 第二十五章 得道者多助 第二十六章 管仲且犹不可 第二十七章 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 第二十八章 寡人之罪 第二十九章 以燕伐燕 第三十章 夫道一而已矣 第三十一章 民事不可缓也 第三十二章 威武不能屈 第三十三章 苟行王政 第三十四章 在于王所者 第三十五章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第三十六章 三有礼 第三十七章 人有不为也 第三十八章 大孝终身怨父母 第三十九章 敢问交际何心也 第四十章 友天下之善士 第四十一章 舍生而取义 第四十二章 求其放心 第四十三章 人之于身也 第四十四章 人人有贵于己者 第四十五章 礼之轻者 第四十六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 第四十七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四十八章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第四十九章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第五十章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五十一章 国君好仁 第五十二章 身不行道 第五十三章 周于德者 第五十四章 好名之人 第五十五章 不信不仁 第五十六章 民为贵 第五十七章 圣人,百世之师也 第五十八章 无上下之交 第五十九章 稽大不理于口 第六十章 问介然用之而成路 第六十一章 我得志 试读章节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爱打仗,那么请允许我用打仗的事来做个比喻吧。战鼓已经‘咚咚’地擂响,战斗就开始了,阵前短兵相接,双方的刀刃剑锋碰撞在一起。这时,战败的士兵有的就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了。有的一口气逃了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一口气逃了五十步就停了下来了。如果那些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士兵,说他们经不起打而且还怕死,这事您以为怎么样?” 梁惠王说:“这是不对的,他们只不过是没有逃跑到一百步而已,但是他们的行为同样也是在逃跑。”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不用期望您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只要在农忙的时候不去征用民工,不去妨碍百姓们的农业生产,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了;如果不用细密的渔网在深池塘里捕捞,那么鱼鳖也就吃不完了;如果按照一定的时间去砍伐山林,这样木材也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都吃不完,木材也用不完,这样就能让百姓们有能力去生养死葬了,而且没有什么不满的。百姓们要是对养生葬死都没有什么不满的话,那么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在有五亩大的宅园里,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绸棉袄了。鸡、猪和狗等禽畜,家家都有饲料和时间饲养,那么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如果一家有一百亩的田地,只要不去耽误他们耕种的时间,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然后认真地做好学校教育,让百姓们都知道并且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用背负着重物赶路了。七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绸棉袄,能够吃上肉,百姓们也不受冻挨饿了,要是做到了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那是绝不会有的事情。 “然而,现在却是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本应该是人吃的粮食,却又没有人去制止;路上都已经有饿死的人,却没有人去开仓发放粮食;百姓饿死了,竟然说‘这个不是我的责任,是因为收成不好的原因’,这和把人用刀刺死了,却说‘人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不要把百姓的不幸全都说是收成不好。大王只要实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孟子智慧】 这章主要是表现孟子的“仁政”思想,论述了如何实行“{_=政”以及“王道”,从而统一天下的问题。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相互攻伐。由于频繁的战争,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动力不足,这在当时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也就成为了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所以梁惠王才会对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孟子这次和梁惠王的对话,主要是同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以及当时各诸侯国都想统一天下的心理,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并且还阐述了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孟子依据梁惠王有透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帮助梁惠王认识到红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并且还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来说明。接着话题一转,提出了想要从本质上有区别,那就应该施行“仁政”,孟子的“王道”思想在这里是包括了精神文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和物质文明(“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而且还提到了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数罟不入湾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样一来就能让百姓们发展生产,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让百姓懂礼仪,能够接受教育,君王如此施行仁政,革除暴政,百姓自然能来归服。 尧在晚年的时候,很想找一位贤人接任他的位子,有的大臣对他说:“帝位受命于天,不能违背天帝,应由您的儿子丹朱继位。”但尧不想传位给丹朱,他说:“围君者,应当上承天帝、祖宗之重托,下与天下百姓共祸福,饥寒于百姓之先,温饱于百姓之后。而丹朱不勤于耕稼、渔猎,贪食无厌,违背了做君主的根本原则,不能用。”于是,人们便推荐舜给尧帝。 当时舜见多识广、聪明能干,德行也得到很多人的称赞。为了方便考验舜,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舜带着她们到了历山上,开山种田,建造家园。附近的乡亲们也都在舜的感召下来到历山安家,于是荒芜的山野慢慢地就变成了热闹繁华的城邑。三年后,娥皇、女英完成了对舜的考验,回到当时的首都平阳。女英抢着向尧帝说:“舜聪明能干,可真是一个大贤大孝的人啊。”娥皇紧接着说:“百姓的心也都向着他。”于是,尧让位于舜。 舜即位以后,以天下为先,不谋私利,深得民心,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他曾任用鲧治理洪水,但鲧用堵的方法治理洪水,结果洪水不但不退,反而越来越猛。于是舜便依法杀了鲧。鲧的儿子禹闻讯赶来,抚尸痛哭。 舜问众臣:“继鲧之后,谁可领众洽水?” 这时,禹慢慢站起来,高声叫道:“微臣愿领命。” 于是,舜举禹继承父业,治理洪水。他不辱使命,历经九年,终于用疏通的方法整治了洪水。由于大禹功德超卓,舜力排众议,将帝位禅让给了禹。 一位具备了仁德的君主,能同天下百姓共祸福,饥寒于百姓之先。温饱于百姓之后,便可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就能成就大业,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P11-13 序言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大师。由于其在儒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所以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主要是记载了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孟子》共七篇十四卷,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卷),《公孙丑》(上、下卷),《滕文公》(上、下卷),《离娄》(上、下卷),《万章》(上、下卷),《告子》(上、下卷),《尽心》(上、下卷)。其内容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思想:一是“制民之产”,即让百姓有一份固定的田产,让他们不饥不寒,养生丧死而无憾;二是“与民同乐”,要统治者注意民心向背,体恤民意,赢得民心;三是“谨庠序之教”,即建立人伦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孟子并不十分受人重视。自韩愈在《原道》中尊奉他之后,他的地位才有所提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到了南宋,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一书才正式成为儒家经典。元朝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之后就被人称为“亚圣”。其思想也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中,贯穿全书的基本主张便是“彳二义”。“仁”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无敌于天下,因此他主张透过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要统治者多为人民的生存条件着想。而“义”则是一个人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利义相比,应轻利取义,生死关头,也要舍生取义。孟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这一观点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而且对后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孟子》一书比喻恰当,说理清晰有力,逻辑推理层层递进。其字里行间洋溢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光芒、睿智灵性的处世哲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可以说是先哲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有鉴于此,作者在多年研究孟子思想的基础上,精选其中的六十一章,编著了本书。本书综合融汇了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创新。其内容涵盖了孟子思想中“仁义”、“性善”、“浩然之气”等各个方面。本书不仅对原文做了简要、通俗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同时,还引经据典,对原文进行了精辟的点评。而精辟的理论与生动感人故事的完美结合,又增加了这部书的可读性、趣味性,让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领悟了“仁义”、“性善”、“浩然之气”的涵义,体会到先人非凡的处世智慧。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交友、择人、做事、经商、从政,谁都想取得成功,谁都需要为人处世的智慧。而本书将引领你跨越文字的时空,去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去进行一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