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比尔·波特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少立、赵晓芳译的《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精)》是比尔·波特的“中国文化之旅”第六本文化旅游随笔。从2012年开始,比尔·波特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波特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他带着“美国最好的酒”——用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每到一位诗人的墓地,就往坟头放一杯酒。“古代诗人特别爱喝酒,我想,他们会喜欢我的威士忌”。

内容推荐

比尔·波特著曾少立、赵晓芳译的《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精)》讲述了:一个美国人,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带着自己从大洋彼岸珍藏的最好的威士忌和酒杯,背上行囊,独自一人朝圣那些甚至连国人自己都早已遗忘的古代诗人的坟墓。

从2012年开始,比尔·波特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为此,他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出发,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最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他带着“美国最好的酒”——用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向每一位诗人致敬。

目录

第一天 陈子昂、无名氏(诗经)、李白、杜甫

第二天 李清照、辛弃疾

第三天 曹植

第四天 阮籍、成公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

第五天 孟郊、韩愈、杜甫、白居易

第六天 老子、李商隐、王维、阮籍、刘禹锡

第七天 王维、杜甫、柳宗元、韩愈、杜牧

第八天 韦应物

第九天 李白、杜甫

第十天 薛涛

第十一天 杜甫、陈子昂

第十二天 贾岛、韩愈、无可禅师

第十三天 杜甫、李白

第十四天 屈原、骚坛诗社

第十五天 白居易、苏轼、欧阳修

第十六天 孟浩然、王维、李白

第十七天 李白

第十八天 苏轼

第十九天 杜甫、屈原

第二十天 谢灵运、黄庭坚

第二十一天 韦应物、白居易、陶渊明

第二十二天 王安石、辛弃疾

第二十三天 谢脁、李白

第二十四天 王安石、范成大

第二十五天 皎然禅师、石屋禅师

第二十六天 孟郊、朱淑真

第二十七天 苏轼、白居易、林逋

第二十八天 陆游

第二十九天 李白、谢灵运

第三十天 丰干禅师、寒山禅师、拾得禅师

试读章节

火车一出站,司机立马提速。五分钟后,电子显示牌上的时速已超过三百公里,北京城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车窗外雾蒙蒙一片,能见度只有几百米。不到两个小时,火车就到了曲阜,要知道这里离北京可有五百公里啊!从曲阜一下车,我顿时觉得穿越到了公元前500年。和我一起玩穿越的,还有另外三个人。剩下的人,就继续乘车奔赴21世纪的上海或别的什么地方去了。到了出站口,我的朋友埃里克·鲁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埃里克在中国干了三十年旅游业,和我的另一个朋友安迪·弗格森一起组织过到中国的禅修旅游。这并不是他们的主业,却也比单纯组织去看兵马俑或游长城挣得多。埃里克的家就在济南附近,他今天将有一天的时间,带我参观孔子的故乡。

会合以后,我们立即驱车向东南进发,那里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尼山距火车站不远,仅三十公里的路程,而且路也好走。乡村的空气与北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尤其是沂河岸边,空气清新得让人永生难忘。农民把松树枝铺在马路上,让过往车辆把上面的松果辗压下来。虽然车流量不大,不过对他们来说足够了。农民把这些松果收集起来,然后卖给提炼精油的厂家。因此整条马路芳香四溢,令人神清气爽。

走了一段松枝路,我们就到达尼山脚下了。我在售票口买了一张成人票,埃里克有导游证,他可以免票。我俩没按常规游览路线从入口进去,而是从出口进去的。因为那里是孔子出生不久便被母亲遗弃的地方,我想先睹为快。

我们手头的旅游册上说,孔子的被遗弃可能与他的相貌有关。他那宽大而突出的额头,给人印象极深,或许还有史书未记载的迥异于常人的其他生理特征。另一种说法是,他是因为出身问题而被遗弃。孔子出生时,母亲才二十多岁,而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他是由父母野合而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父母要野合,也许这隐喻着某种不正常或伤风败俗吧。当然,孔子被遗弃的故事,本身就疑点重重;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周王朝的先祖后稷身上。

不管怎么说,孔子最后没有死,他活下来了。一只雌虎和一只雄鹰收养了他。我们走进一个岩壁不断渗水的洞穴,弯着腰,踩着人们垫在地上的石块,一直走到深处。里面有一块很大很平整的石头,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当年的婴儿床吧。

看完该看的东西,我们退出来,沿着一条石径拾级而上。这里不像是山,更像是一个土丘。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孔子的名字叫“孔丘”了。走到半道,石径变成了长满青苔的土路。我们的头顶是千年雪松的浓荫,小径的尽头是尼山书院。据说孔子曾在这里讲学,但我表示怀疑:这里离曲阜很远,夏天来这里避暑隐居还差不多,至于讲学嘛,你信吗?

看那些讲堂里桌椅板凳的模样,与其说是孔圣人的弟子用的,不如说是给乡村私塾的蒙童用的。这里的林林总总,似乎总想提醒来访者,孔老夫子以前在这里正襟危坐,就像《论语》记载的那样朗声吟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么问题来了,孔老夫子教授的课都有哪些呢?可以肯定有礼教和乐教,这是他最喜欢的科目,当然还包括诗教。

出了书院,我们沿着主路下山,向公园入口而去。其间,我们在两处杂草丛生的庙宇稍作逗留:一处是启圣王殿,奉祀孔子父亲的;一处是毓圣侯祠,奉祀山神的。在古松葱茏的毓圣侯祠,有一通《元修尼山孔庙记碑》,刻于元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

在下山的途中,我们在观川亭逗留了一会儿。这里就是孔夫子感叹生命流逝的地方。面对沂河水镇日站立,他给了生命一个精巧的隐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这时我想到了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也是临流而立,看着河水在森林中出现又消失。面对如此奇人奇景,我耸了耸肩:是的,我只有朝圣的份儿。

回到曲阜后,我又想起孔子的慨叹。是的,人生就像一条河,此一时,彼一时。企图寻找生命的全部意义,是不现实的执妄。赫拉克利特也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逝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我的思绪如沂河之水,滚滚而来,汤汤不竭……

穿过老城后,开始向西走舞雩坛路。沂河流到这里,形成了南部的护城河。过了一个街区,我们停下来参观舞雩台(又称舞雩坛)。舞雩坛路即由此得名。《论语》记载,有一天孔子问弟子们,他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的说要治国安邦,有的说要强国富民,还有的说要执事宗庙,而曾晳却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与五六位成人、六七个童子到沂河沐浴,到雩台吹风,然后一路咏唱而归。)孔子对弟子们感叹道:曾晳同学想的跟我一样啊。

中国人在暮春的三月三进行沐浴,这是一个古老的仪式。今天它已演变成清明节,主要是祭扫先人的陵墓,在中国的老外把它称作“扫墓日”。汉语的“清明”二字,即是“扫除”“清洁”之意。我们来到舞雩台,这里曾是孔子、曾晳等人的舞蹈咏唱之所,而如今只是一个被植被覆盖的十米高的土墩。我本想找一条爬上土墩的路,却发现土墩都被石栏杆围了起来,里面种着密匝的雪松。我绕着土墩转了一圈,没发现一个入口。毫无疑问:谁都可以在舞雩台上舞蹈、在附近的沂河沐浴的时代早已经远去了。沂河在流逝,时代在变迁啊。

然后我们奔向下一个目标——周公庙,它位于曲阜城东北。曲阜曾经是东周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周公的分封地。周王朝在公元前1050年建立。孔子是周公的粉丝,崇敬周公,效法周公的礼乐,认为礼乐教化会使公室的风气好转。与周公有关的两本书——《诗经》《易经》,都有孔子的贡献。

参观周公庙成了我们的顺路之举,本不在行程安排之内。来到周公庙,我和埃里克是这里仅有的两位参观者。穿过大殿,映入眼帘的是十多株古松和一些石碑。石碑上满是铭文,其中包括一篇《金人铭》,文辞据说出自公元前2600年的黄帝之手,是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源头。周公庙的大部分铭文已经磨蚀得模糊不清了,只能依稀认得前面的“言多必失,行多必悔”等一些残章。因为铭文上能认出的字不多,我们走个过场,然后进了空荡荡的大殿。

P4-7

书评(媒体评论)

比尔·波特已成为翻译中国作品较多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他也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旅行作家。

——《纽约时报》

比尔·波特的旅行文学让他在中国名声大震,他的叙述口吻并非隐晦谨慎的,而是清晰明确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闪光的独白。

——《纽约书评》

我所拜访的诗人们的墓地彼此之间竟有那么大的区别。有的简陋,有的宏伟,有的已经变成了农人的耕地,而有的则变成了乡村垃圾场。但他们的诗歌却流传下来,在那些甚至没有什么文化的农人的明灭烟火里鲜活着。那些诗并不会专属于富商或者高官,诗歌可以超越财富和权力,它直入人心,甚至能让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比尔·波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