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偷与艳女
1
在我还没有完全长大的时候,老爷子就对我说:人生就像一条路,人还在半路上,总是以为自己已经看到了路的那头。
老爷子其实并不老,去世的时候,也才五十出头。但似乎打我记事的时候起,他就老了,一开口就是这种老气横秋的话,把自己弄得跟个哲学家似的。现在这年头,没文化的人才装哲学家呢。当然,这话我没敢跟老爷子说。
现在你知道了,像我那么单纯的时代青年,怎么可能理解老爷子那么苍老的话。
不过现在,当我坐上这辆车,踏上这条路时,我似乎就有点儿明白了。刚刚下火车的时候,眼前还一马平川,汽车在笔直的马路上呼呼地前进,两边的白杨树晃得人晕头转向,司机快活地哼着流行歌曲,就连太阳也来锦上添花,透过玻璃窗探进来,很煽情地把这个野外的秋天弄得美好无比。那个时候,就连我这么聪明的人,都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接下来的路也会像预想的一样:顺利地到达那个跑马镇,在那个被老爷子说得神乎其神的小镇开始自己新的美好人生。所以那个时候,我也就不可能知道,我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会对这个跟我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的小镇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者换个说法,我将会从这个跑马镇,带走怎样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回忆。
很快,我就发现老爷子的话起作用了。车子拐过一道大弯后,猛地一震,当时,我正眯着眼睛做着黄粱美梦呢,突然就被吓了一跳,美梦也被惊醒了。睁开眼一看,眼前的路已经变了样: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扭着身子,直插山间,我需要仰着头以顶礼膜拜的姿势才能看到路的那一头。这条路明确地告诉我,我们必须先穿过这座山,才能到达跑马镇。那么据此推断,跑马镇一定就是个山里的偏僻小镇了。一心望子成龙的老爷子,为什么要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硬是拼着最后的力气,力劝我放弃留在京城的机会,来到这个偏远的小镇呢?
我掖了掖手中的包,几次都忍不住想打开,拿出那个灰色的信封,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可老爷子临走前的情景又不停地在眼前晃来晃去。当时,他喘着粗气,握着我的手说:“你一定要……找到那个叫唐杰明的人……信封里的东西……要两年后再看,至少也要……到一年后,你要答应我……”直到我认真地点了点头,他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仿佛了却了人生最大的心愿。
坦白地说,我无法解释老爷子的举动。都说人临死前的愿望一定是最重要的未了心愿,那么,他为什么又不跟我明说呢?按理说,我不应该批评老爷子。他这一辈子不容易。据他所说,我出生的时候,我妈就因难产去世了。从此以后,他就一直一个人把我带大,直到去世。所以,他的家里从来就没超过两个人。按现代心理学的说法,这样的家庭是不正常的家庭,所以生活在这个家庭的人一定会有某种特殊的心理障碍。那么,我到底在哪方面有心理障碍呢?也许以后的日子里会被证明出来吧!
算了,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既来之,则安之吧。我叹了一口气,重新闭上眼睛,打算先打发掉这段时间再说。正迷迷糊糊问,突然,我怀里的包轻微地一动。凭着职业敏感,我感到有人在动我的包。我马上断定,这是一个小毛贼,看我重点保护这个包,就以为里面有很多现金。奶奶的,这真是天助我也,还没到岗,我马某人就要先斩将立功了。我装作睡着了的样子,脑袋随着车的晃动往旁边一歪。包上的力量立即消失了。过了片刻,包又突然动了一下,就像鱼儿在试吞诱饵一样,只是这次的力量比上次更大。于是我出手了。等我钳住了这只手时,我才发现这只手的主人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一个年轻小伙子,戴着一只新潮的鸭舌帽,估计也是从哪里偷来的,帽子下面是一张娃娃脸,如果不做这样的事应该是张讨人喜欢的脸。咖啡色的休闲西服套在他的身上倒也人模狗样。只是他的一只手腕正被我牢牢抓在手里,脸上也就变了形。他徒劳地挣扎了两下,眼睛里露出了一丝恐惧,低声说,大哥,你也是道上的?
我一声不吭,紧紧盯着他的眼睛,盯得他心里发毛。我感到他的手在颤抖了。他颤着声说,大、大哥,莫非你是……
我点了点头。
他叹了口气说,算我倒霉,又要进去了……
我看了看他,笑了笑,松开了他的手。他扭了扭被捏疼了的手腕,满脸狐疑地看着我。我们坐在最后一排,我看看身边,没人注意我们,于是决定先审审这个家伙。
经常进去是吧?
没……也不算吧,一年也就两三次。
还嫌不够啊!你是哪里人?
跑马镇的。
名字呢?
糖……糖果。
他结结巴巴地说。
你恶不恶心啊,一个大男人,叫这么个名字。
他脸红了起来,这表明他还是个人道不深的小毛贼,要么就是还有些良知。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是他们给我取的名字。我不想要也不行。
那好吧。我点了点头,决定放过他。你真名呢?
唐过。他放松了下来,居然还嘿嘿一笑。
难怪。我恍然大悟,从表情上看,他应该没有撒谎。就在那一刹那间,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要和这个小毛贼交个朋友,让他成为我在跑马镇的导游。
就在我发呆的时候,他又开口了,大哥,不对啊。你不是跑马镇上的吧。镇派出所的人我都认识啊……
我看了他一眼,他大概也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立马住了口。我横了他一眼,我是新来的,正要去报到呢。
他立即紧张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大……大哥,你不会拿我去做见面礼吧?你看起来是个好人啊。
我笑了一下,我当然是好人了,是好人才要抓你这种坏人啊。
别,别……大哥,有话好好说……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这个月我不能再进去了。再进去我就得在里面过年了。
我装作思考的样子,想了半天,这才做出决定,想要我放过你也行,我得有个条件。
他的眼里立即放出光来,条件?有条件就好办,嘿嘿,你说,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我一字一顿地说,以后你要听我的,要随叫随到。
他愣了一下,立即反应了过来,拍着胸脯说,我懂了,大哥,你是要我当……卧底!行,大哥,那以后咱们就是兄弟了,你要我上刀山、下火海、上房揭瓦、下河捞鳖,我绝不含糊!
我瞪了他一眼,没那么高的要求。你先给我介绍介绍跑马镇的情况吧。
嗯。这个……他揭下帽子,挠了一下脑袋,表明他在解说方面没什么经验,我就从马头儿说起吧……
马头儿?哪个马头儿?我打断了他的话。
他看了一眼四周,凑到了我的耳边,压低了声音说,马头儿是我们这个镇上最牛的人……
找白了他一眼,比镇长还牛?
P1-3
法苑又添百花香
——《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获奖书系》出版说明
沐浴着依法治国的春风,由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历时近一年时间圆满结束。获奖作品书系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前卫杂志社分别出版。2012年6月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总结表彰大会和第四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市隆重举行。法制文学又结新硕果,法苑又添百花香。
好雨知时节法苑又逢春
大赛举办之际,恰逢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掀起了新的高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中国法治文学事业来说,预示着法治文学春天的到来。面对新的形势变化,以及党和国家赋予中国法学会的重要职责,大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更加广阔。
作为学习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最好体现,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以“繁荣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为宗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加强法治文学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广泛征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法治文学原创作品,积极传播法治精神,大力宣传法治文化,以促进法治文学事业沿着健康繁荣的道路发展。
全国广大法治文学工作者积极遵循原创作品大赛所倡导的创作方向,根植于依法治国的沃土,深入生活,贴近时代,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剧本、诗歌和理论专著等文学种类开展认真的创作。通过专家、媒体推荐及网站公开征集等多种途径,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参赛作品703部(篇、首),其中长篇小说40部、中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18部、微型小说5篇、理论专著l部、纪实文学605部、影视文学剧本8部、诗歌12首、评论7篇,总字数达一千三百万余字。参赛作者大多来自于公、检、法、司、安等政法部门,也有部分专业作家、自由撰稿人和在校学生,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踊跃参加比赛,所奉献的精湛作品异彩纷呈。
大赛评审时间自2011年12月1日起至2012年2月28日结束。在大赛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大赛组委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组委会评审委员会根据大赛工作方案具体制订评审办法,将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评委组由初评评委、复审评委及终审评委组成。每个评审环节根据参赛作品类型,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门评审,最终产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等获奖作品共63部(篇、首)。无论是参赛数量和质量比前两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全社会奉献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佳作透精彩精品铸法魂
纵观本届获奖作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真实而直接地把百姓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头,努力实践着“把法律交给人民”的崇高目标是一大特色。一部部作品充分说明,法治文学真正起到了正面宣传和导向的作用,在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职守的忠贞、法律的坚守以及建立意境高远的思想道德和勇敢无畏的价值导向等方面都具有元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喻示着中国法治文学事业在经历了漫长的曲折发展后,正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
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法律启蒙与犯罪预防历来是法治文学切人观察社会与人生独有的叙事视角,它通过刻画描写执法与违法的博弈、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剖析触及到人性的最深处,使读者在被跌宕起伏、引人人胜的曲折情节吸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进程、法治建设以及人性教化的全面洞察与深度思考。这无疑是举办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的真谛所在。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不仅在普法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已蔚然成风,成为当今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一翼和知名品牌。
细细品味本届获奖作品,有以下鲜明特征: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众所周知,将多种社会题材纳人法制文学框架内是标志法治文学原创作品成熟的重要因素。本届大赛的参赛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呈现给读者的包括谍影重重: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丁伯慧的《跑马镇情人》;警界风云:如葛辉的《黑帮白道》、刘骧的《老警》;奇案推理:如洪顺利的《第一现场》、冯锐的《胭脂脸》等优秀作品。
人物塑造,展现自我。本届大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取得了较好成绩。如丁伯慧在《跑马镇情人》中通过独具匠心的“我”,构成一个又一个曲折跌宕的悬念谜团,还对自己的灵魂世界的不断探寻、剖析,给人一种坦诚真实可信之感,从而使作品内容更能感染和打动人。洪顺利在《第一现场》中描述的老刑警丁一川以一种“似是而非”的高超破案手法,一层层地“剥笋”,为我们留下了从始至终的“连环”悬念,引导读者非要阅读到底不可,因此颇具吸引力。
风格迥异,手法纯熟。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使作者的叙述角度灵活多变,而带给读者的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阅读享受。譬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以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尼参加万隆国际会议为时代背景,所设计的故事情节构成逻辑缜密,悬念环生,因此具备了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艺术内驱力。此外,作者还巧妙运用故事节奏结合以松紧缓急的微妙变化,使作品的层次感极为鲜明,显示了作者对故事情节发展的高超掌控能力。
价值体现,励志感人。法治文学原创作品不仅融社会生活、法制建设、人文精神于一体,同时兼备启发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作者以非常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被称为“益智文学”的解谜框架里通过跌宕的情节、生动的故事,给予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正义与邪恶、生与死的揭示,对人生所处的各种环境尤其是困境下的生命思考作出警示。
纪实文学。异军突起。本届大赛纪实文学类获奖作者有30人,征集作品更多达605部(篇、首)。它无疑印证了法治纪实文学写作与传播这一特殊的社会行为所承载的社会思想启蒙责任。法治纪实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预警”方式,除了要充分反映和记录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法治进程和历史事件等,也应注重拓展题材空间,以创作出具有先进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使其在题旨价值、叙事形式等方面彰显活力和张力。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前卫杂志社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并为大赛纪实文学类评奖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几年来,中国法治文学正以原创作品大赛的形式,不断修正着法治文学的创作定位,开掘着自己的优势。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以“文学的形式,承担法律普及、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从而为最广大的社会公众服务,为实现“繁荣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的崇高目标,不断地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
2012年6月
《跑马镇情人》由丁伯慧编著。
“我”,一个警官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本可以留在京城,可父亲临终前却要求“我”带上一封至少一年后才能看的信到偏远小镇——跑马镇去寻找一个人。到跑马镇后,“我”奉命秘密调查一桩已经结案的命案,随着一个一个的谜团横亘面前,跑马镇复杂的恩怨情仇令人吃惊……“我”终于明白了父亲让“我”回跑马镇的真实原因……
《跑马镇情人》悬念叠生,谜团不断,语言新鲜生动,充满机趣和智慧,让人在倍感轻松愉悦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陷入对生命、人性、现实和历史的沉思。
一段神秘的小镇之旅,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年轻的警官来到小镇,抽丝剥茧逼近案件真相,却发现自己特殊的身世之谜。
丁伯慧编著的《跑马镇情人》的人物形象塑造很出色。通过独具匠心的“我”,构成一个又一个曲折跌宕的悬念谜团,还对自己的灵魂世界的不断探寻、剖析,给人一种坦诚真实可信之感,从而使作品内容更能感染和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