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燕/春华秋实经典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振铎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振铎的文字平淡而有新意,章法于轻松之中严谨,既歌颂真善美,也不乏深广学识。其散文作品张力十足,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亦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感想。无论是生活景致,还是爱国情绪,无不与时代背景相连。《“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等文,仿佛为一幅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在莫干山避暑期间的散文体现出浓浓的故乡情,赴欧途中所创作的作品则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郑振铎所著的《海燕》分为“山中杂记”、“海燕”、“蛰居散记”、“故人旧事”四部分,希望本书能够丰富青少年的内心,成为青少年朋友学习课本知识之外的好伙伴。

内容推荐

郑振铎所著的《海燕》分为“山中杂记”、“海燕”、“蛰居散记”、“故人旧事”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选取了其同名作品集中的散文作品,最后一部分“故人旧事”中,选取了作者所创作的一组怀念友人的作品,所选篇目均为郑振铎的代表性作品,适合当下中小学生阅读。

为了青少年阅读更加方便,领悟更加深刻,我们在每篇文章前加了一段导读,或介绍作品的发表背景,或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或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这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加强。

目录

山中杂记

 避暑会

 三死

 月夜之话

 山中的历目

 塔山公园

 蝉与纺织娘

 苦鸦予

 不速之客

 山市

海燕

 离别(节选)

 海燕

 大佛寺

 阿刺伯人

 同舟者

 宴之趣

 黄昏的观前街

蛰居散记

 墓影笼罩了一切

 “野有饿殍”

 鹈鹕与鱼

 最后一课

 烧书记

 “封锁线”内外

 秋夜吟

 从“扎”米到“踏”米

 我的邻居们

故人旧事

 韬奋的最后

 记几个遭难的朋友们

 永在的温情

 ——纪念鲁迅先生

 悼许地山先生

 哭佩弦

 回过头去

 ——献给上海的诸友

试读章节

到处都张挂着避暑会的通告,在莫干山的岭下及岭脊。我们不晓得避暑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并且不知道以何因缘,他们的通告所占的地位和语气,似乎都比当地警察局的告示显得冠冕而且有威权些。他们有一张中文的通告说:

今年本山各工匠擅自加价,每天工资较去年增加了一角。本避暑会董事议决,诸工匠此种行动,殊为不合。本年姑且依照他们所增,定为水木各匠,每天发给工资五角。待明年本会大会时再决定办法。此布。

莫干山避暑会(原文大意)

增加工资的风潮,居然由上海蔓延到乡僻的山中来了,我想。避暑会的力量倒不小,倒可以有权力操纵着全山的政治大权。大约这个会一定是全山的避暑者与警察当局共同组织的,或至少是得到当地政治局的同意而组织的。后来,遇到了几位在山上有地产,而且年年来避暑的人,如鲍君、丁君,我问他们:

“避暑会近来有什么新的设备?”

“我不知道。”

“我们是向来不预闻的。”

这使我更加疑诧了。到底这个“莫干山避暑会”是由谁组织的呢?

“你能把这会的内容告诉我么?我很愿意知道这会里面的事。”有一天,我遇见了一位孙君这样的问他。

“我也不大清楚,都是外国人在那里主办的。”

“没有一个中国人在么?”

“没有。”

“为什么不加人?”

“我也不晓得,不过听说中国人的避暑者也正想另外组织一个会呢。”

“年年来避暑的,如丁君、鲍君他们都连来了二十多年了,怎样没有想到这事?”

“他们正想联络全山的中国避暑者。”

“进行得如何了?什么时候可以成立?”

孙君沉默了一会儿,似乎怪我多问。

“我也不大仔细知道他们的事。”

几天又过了,我渐渐明白了这避暑会的事业:他们设立了一个游泳池,一个很大的网球场,建筑都很好,管理得都很有秩序。还有一个大会堂,为公共的会议厅,为公共的礼拜堂,会堂之旁,另辟了一个图书馆,还有一个幼稚园,每一个星期,大约是在星期五,总有一次音乐合奏会在那里举行,一切事业都举办得很整齐的。

一天,一位美国人上楼来找我们了。他自己介绍说是避暑会派来的,因为去年募款建造大会堂,还欠下一万多块钱的债,要每年向上山避暑的人捐助一点,以便还清。

“你还没有到过大会堂么?那边有图书馆,可以去看书借书,还有音乐会,每星期一次,欢迎你们大家去听。还有幼稚园,儿童们可以去上课。”

我便乘机略问了避暑会的情形。最后,他说,他是沪江大学的教员。见我桌上放了许多书,布了原稿纸在工作,便笑着说:“我每天上午也都做工,预备下半年的教材。”

我们写了几块钱的款,他道了谢,便走了。

原来,这个山,自开辟为避暑区域以来,不到四十年,最初来的是一个英国人施牧师,他买了二百多亩地,除留下十分之二三为公地,做球场、礼拜堂之用外,其余的都由教友分买了。到了后来,来的人一天比一天的多,避暑区域也一天一天的壮大,施牧师虽然死了,可他的工作却有人继续着做去。

他们的人却不多,而且很复杂。据说,全山总计起来,中国避暑者却比他们多得很多。他们的国籍,有美、法、英、德;他们的职业,有教员,有牧师,有商人,有上海工部局里的巡捕头。我们愤怒他们之侵略,厌恶他们之横行于这种不问主人的越俎代谋的举动,然而我们自己则如何?

要眼不见他们的越俎代谋,除非是我们自己出来用力的干去,有条理的干去!

我们一向是太懒惰了,现在时非做事不可了!能做的便是好人,能一同向前走去,为公共而尽力的便是好人,能不因私意而阻挡别人之工作者便是好人!

这个愤谈却禁不住的要发。

本来要写《山中通信》第二封,第三封……的,因为工作太忙了,且赶着要把它做完,所以没有工夫再写下去。现在把回忆中的所有东西,陆续的写出,作为如上的《山中杂记》,虽然并不是真的在山中记的,却因为都是山中的事,便也如此题着了。

1926年8月30日夜追记

序言

郑振铎,字西谛,书斋用“玄览堂”的名号,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温州。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曾创办《儿童世界》《民主周刊》《小说月报》等刊物,并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与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振铎曾担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等。1955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及学部委员。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郑振铎的文字平淡而有新意,章法于轻松之中严谨,既歌颂真善美,也不乏深广学识。其散文作品张力十足,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亦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感想。无论是生活景致,还是爱国情绪,无不与时代背景相连。《“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等文,仿佛为一幅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在莫干山避暑期间的散文体现出浓浓的故乡情,赴欧途中所创作的作品则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本书分为“山中杂记”、“海燕”、“蛰居散记”、“故人旧事”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选取了其同名作品集中的散文作品,最后一部分“故人旧事”中,选取了作者所创作的一组怀念友人的作品,所选篇目均为郑振铎的代表性作品,适合当下中小学生阅读。

为了青少年阅读更加方便,领悟更加深刻,我们在每篇文章前加了一段导读,或介绍作品的发表背景,或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或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这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加强。希望本书能够丰富青少年的内心,成为青少年朋友学习课本知识之外的好伙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