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奥利弗·萨克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奥利弗·萨克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生作家”,他的所有作品都风靡欧美,口口相传。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被读者誉为“迄今为止萨克斯系列最感动人心的杰作”。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七个脑神经患者浴火重生的神奇而曲折的故事,令人震惊,使人泪下。

因其感人至深的力量,本书多次被改编为舞台剧,并由米高梅电影公司邀请好莱坞巨星拍摄成电影,风靡一时。

内容推荐

画家因交通事故变成色盲,梦境都是灰色的,夫妻生活更是一团糟。在他眼中,妻子的身体也呈现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灰色。绝望之际,他开始练习用“过滤”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创作出一系列令人惊艳的黑白画作。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盲人接受了眼部手术治疗,光明的世界却并未带给他崭新的人生,“看见”不如“看不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自幼患有严重抽动症的外科医生,如何控制住每隔几秒便身不由己胡乱挥舞的双手,完成那高度精密复杂的手术?

一个自闭症患者,又是出色的大学生物学教授,她不能理解人类的处世方式和语言动作,却能立刻识别动物的情绪与思想状态。它们几乎控制了她,征服了她。

七个脑神经病患的真实故事,带我们跨越“正常”与“异常”。

目录

想像之外的国度

第一章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第二章 外科医生的完美生活

第三章 宁愿再度失明的人

第四章 怪病患者的艺术人生

第五章 自闭症神童

第六章 看不见色彩的画家

第七章 世界上最后一位嬉皮士

试读章节

第四章 怪病患者的艺术人生

我第一次知道弗朗哥·马尼亚尼是在1988年的夏天。在美国旧金山的探索博物馆里举行了一场作品研讨和展示会,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展示的作品包括50幅由弗朗哥·马尼亚尼创作的油画和素描。这些画描绘的是托斯卡纳一个名为庞提托的小山村。弗朗哥·马尼亚尼就出生于此,但他已经有超过30年没有回去了。在这些画旁边一个很显眼的地方,还展示了由探索博物馆的摄影师苏珊·史瓦森柏拍摄的关于庞提托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的拍摄角度跟马尼亚尼的作品里面的角度几乎是一致的(尽管很难做到一致,因为有时候马尼亚尼在画画时会把庞提托想象成一个离地面1 500或500英尺的空间。而史瓦森柏必须用竿子把她的相机举在空中,她甚至想雇一架直升飞机或者一个氢气球)。马尼亚尼被称为“记忆派”艺术家,人们只需浏览展示会上展示的作品,就知道他的确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这种记忆力使他画出来的画跟用摄像机拍摄到的照片一样精确,无论是每一个建筑、每一条街道,还是庞提托的每一块石头,无论是远景,还是近景。马尼亚尼能够在他的脑子里制造、检测或探测出一个非常精确的庞提托的三维模型,然后在帆布上非常准确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他的作品跟照片是如此相似,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太神奇了,他是一位遗觉型艺术家。他可以把看到的景象保存在他的记忆里多个小时或者多天(甚至多年),即使这些景象只是一闪而过。他拥有天生的超强的想象能力和记忆力。拥有这种天赋的艺术家一般不会把自己的作品内容仅仅限制在一个主题或内容上,相反,他们会充分利用这种牢固的记忆,用不同的主题来展示记忆中的图像,以便证明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然而马尼亚尼好像只想把他的作品专注在对庞提托的描绘上。因此,这次展示会的展示作品描绘的不是画家记忆里所有想到的事物,而是描绘他对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小山村的回忆,这完全是出于画家内心一种唯一的不可抗拒的目的。我体会到的是,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描绘作者记忆中的事物,更是在表达作者的怀乡之情。而这种怀乡之情不仅仅是创作的需要,更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强烈欲望,是一种艺术。

几天之后,我与弗朗哥进行了交谈,然后他安排我到他家见面。他的家坐落在旧金山的一个小乡镇里。在到达他家所在街道的时候,我不需要门牌号就能找到,因为他家与邻居家的房子相比,实在太与众不同了。他家门前的小庭院有一堵很矮的石墙,跟他作品里对庞提托的描绘一模一样。街上停着他的一辆老轿车,车身挂着一个写着“庞提托”的自选车牌。他的车库被改造成工作室,而且门是敞开着的,表明这位艺术家正在工作。

弗朗哥身材高而细长,戴着大大的角质框架眼镜,这使他的眼睛看起来很大。他拥有浓密的棕色头发,并且小心翼翼地梳向一边。他走起路来轻快而有力,充满活力和生气。虽然他已经54岁了,但看起来非常年轻。他邀请我到屋里,并带我四处参观。每个房间的每一面墙上都画有图案,每个抽屉和壁橱里好像都堆放着油画。整个屋子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博物馆或者档案馆,而不像一个家,因为屋里放满了他创作的关于庞提托的油画。

在四处参观的时候,每一幅画都能引起他的注意,都会唤起他对往事的回忆:这里发生过什么事,那里发生过什么事,以前某某人是怎么站在这里的。“看这一面墙,这里就是当初神父发现我偷偷爬进教堂后面的花园的地方。他一直把我追到大街上。噢,他还总在那里追赶其他的小孩。”一个回忆会让他联想到这个回忆,这个回忆又会让他联想到另一个回忆,如此类推,在四处参观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沉浸在他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中心,但所有回忆都是关于他的早年生活,关于他童年时在庞提托经历过的每一件事。他会从一个故事突然跳跃到另一个故事,而我完全察觉不出它们之间有任何联系。这种随心所欲的叙述(尽管讲述得很用心并且很有趣,但是没有条理,没有中心)就是弗朗哥的个人特点。这充分表现出他对庞提托的痴迷程度,这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可比拟的。

当弗朗哥在叙述往事的时候,我感觉到他的脑子已经完全被往事占据了,这种热情高涨的情绪,就像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控制着他。他会做手势;他会模仿当时的动作;他会深深地呼吸;他会瞪着眼睛,好像非常激动的样子。叙述完一个故事之后,他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向我尴尬地笑一下,说:“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的。”

他对往事的种种描述,好像跟他油画里描绘的内容有所不同。他说,当他一个人的时候,记忆里的那些喧闹的场面会渐渐消失,他回忆到的是一个宁静的庞提托,一个没有任何居民的、没有暴力事件的、没有利益斗争的庞提托,一个永远停止在那“平静”一刻的“曾经的”庞提托,就像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里描述的那样。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再次被弗朗哥的油画吸引住了,不过他对往事的种种回忆,已经让我感到一丝厌倦了。因为他讲述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没有别的。还有什么比这更枯燥更乏味的呢?然而,这种枯燥乏味的东西经过他的画笔描绘之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优美的、宁静的艺术。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把他记忆里的那些个人的、世俗的、微不足道的事物,转变成一种为世人所赞赏的神圣艺术呢?虽然我们在生活里碰到过很多这样无聊乏味的谈话者,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像弗朗哥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因此,他那超强的记忆力和对往事的痴迷,不是使他成为艺术家的关键,一定有某种更深刻的东西隐藏在他的内心之中。

P147-150

序言

因为写这篇序的缘故,仔细阅读了奥利弗·萨克斯的生平,发现其实我早就与他有些联系。萨克斯的研究理念,可以说师承苏联神经科学家卢瑞亚,而这位前辈,曾经因为在大脑皮层功能研究领域的探索性研究,被我三年前的博士论文多次引用。

四五十年前,关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还远没有现在这么深入,大脑内“神经线路”的联系,一旦固定还能否改变,还没有一个笃定的结论。卢瑞亚和萨克斯认定大脑有“卓越的可塑性、惊人的适应能力”,而且这些“不仅仅是在神经或感知障碍的这种特殊(而且经常是令人绝望的)环境下才会出现”,他们主张不单单要面对来问诊的病人,更要看到处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病人。这些见地,在当时的情境下,可谓先锋。

萨克斯和卢瑞亚的交情,始于1974年前后的一段通信。那年萨克斯在挪威的一个边远山区,遭遇了一头愤怒的公牛,情急之下他急转逃生,一脚踩空,左腿肌腱断裂,神经损伤,造成了严重的残疾。他慢慢发现这条腿仿佛不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奇异的遭遇让他以一个病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他将之称为“医学的机缘”。正是因为这个机缘,他和卢瑞亚讨论起人体的整体机能,关于个体和环境的联系。卢瑞亚鼓励说“你正在揭示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样的信件给了他极大的支持。

萨克斯的这段遭遇,后来被写成《单腿站立》一书,于1984年出版。事实上,从1973年起,他就开始以亲身的医患经历,写作了一系列的“医疗轶事”,《觉醒》、《错把妻子当帽子》,这些都成为世界范围的畅销书。他将病患案例文学化,将虚构与真实融为一体,饱含同情,着力描写患者的各种身心体验,给读者打开一道通往奇异世界之门。这一系列的书,获得了极大成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萨克斯目前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为顶尖医师的同时,也成为了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被称为“脑神经文学家”,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

萨克斯的书中描写了很多例“病感失认症”,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由于中风或其他原因,病人可能无法辨认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甚至觉得那是别人的。他们会在火车上指着自己的手对邻座说:“对不起,先生,您把手放在我膝盖上了。”即便被旁人提醒,这些可怜的病人都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身体的错误感知,有时会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记得英国《卫报》曾有个记者写到自己的遭遇,他有天早晨起来,感觉“自己跟电视机遥控器一样高”,“脚陷进了地毯里”。此后,他时不时被猛然抛进童话世界:手指变得有半里长,走到街上,路旁的车看起来像威尔士矮脚狗那么大。有时办公的时候,身体突然缩小,椅子变得好大,感觉自己就好像走进了仙境的爱丽丝。还记得阿兰·德波顿描写过一个家伙,他把自己当做一个煎蛋,始终不敢坐在椅子上,后来有个朋友出了个招,在椅子上放了块面包。如此,他终于肯把自己像三明治一样放在椅子上了。

萨克斯将神经病学的理论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写进书里,既轻盈又沉厚。本来,神经病患,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类与自己很少发生关联的遥远而陌生的群体。萨克斯以客观平等的态度看待他们,与他们交流,在书中展现了他们的心灵世界。那是另外一个伟大而奇异的境界。每一个患者,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值得尊重的人格世界,有着我们未必能够达到的宁静和辽远,甚至是通透。

每一本萨克斯医生的书都可当做非常精彩的医学传奇集。《错把妻子当帽子》展现了24个脑神经失序的患者,这本书大多数讲述的是“白痴天才(或称白痴学者)”的事迹。这些故事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告诉我们,“病”这种东西,未必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缺陷、不适与疾病,会产生出另一些发展、进化与生命的形态,激发出我们远不能预料的创造力。普通读者能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感受到人类心智活动的繁复和奇妙,更能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日常与人生。《火星上的人类学家》描写的则是另一种“变形记”。书名同题文写的则是一位自闭症患者、杰出的动物行为科学家谭普·格兰丁。一方面,她有韧性、真诚、坦率、非常敏锐,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病症带来的情感缺陷,使得她在感知情绪时会有障碍,在社交中常感困惑。文中也提到阿斯伯格综合征——因为去年的一部动画片《玛丽与麦克斯》而让影迷们熟知的病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自闭症的关系,学界尚不是很清楚,两者有类似的症状,例如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的兴趣、自我中心。然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更不易被发现,他们在外在表现上很难与正常人区分开。影片中的麦克斯就是一个四十四岁的肥胖古怪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不擅长交际却又渴望温情。我们自认为是正常的地球人,将这些病人视为“火星人”,其实我们又何尝不被他们当做是“外星人”呢?又何尝不处处表现出怪异的举动呢?这正是萨克斯想告诉读者的。

萨克斯的“小说”谈的不仅仅是猎奇的故事,他探讨的是人性的无限可能性,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超越我们现有认知的关系,他希望“火星人”与地球人相互了解,相互表达。这是萨克斯文学的珍贵之处,也是中信出版社这套书的珍贵之处。

姬十三(科学松鼠会创始人、神经生物学博士)

书评(媒体评论)

萨克斯写的每一个故事都像在探险,带我们深入大脑妙不可言的秘境。

——美国《时代》周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