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两晋(3王气消沉典藏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东藩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为蔡东藩所著,详细叙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自问世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

本书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公元265年)到刘裕代晋(公元420年)止的两晋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内容推荐

民初著名作家蔡东藩曾先后撰写了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慈禧、民国12部通俗演义,全书1120回,合计约700万字,写了自秦始皇至民国13年(1924年)间2170年的历史(其中民国演义后40回由许廑父续写),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宏篇巨著。这次本社搜集多种版本,将原来的l2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编成《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分为36个分册精印,以便于广大读者收藏和阅读。

本书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和伪善,还以较大篇幅描绘出、日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本书在记述历朝史事和人物时,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资治平乱、休养生息、治学为政之道,书中均有精彩的阐发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教益与启示。因此,本书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本书为《两晋史》第三卷,文笔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目录

第一回 救孤城谢玄却秦军 违众议苻坚窥晋室

第二回 山墅赌弈寇来不惊 淝水交锋兵多易败

第三回 结丁零再兴燕祚 索邺城申表秦庭

第四回 据渭北后秦独立人 阿房西燕称尊

第五回 堕虏谋晋将逾绝涧 应童谣秦主缢新城

第六回 用僧言吕光还兵 依逆谋段随弑主

第七回 谋刺未成秦后死节 失营被获毛氏捐躯

第八回 拓跋硅创兴后魏 慕容垂讨灭丁零

第九回 智姚苌旋师惊噩梦 勇翟韫斩将扫孱宗

第十回 失都城西燕被灭 压山寨北魏争雄

第十一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尽 弟陵兄晋道子专权

第十二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凶弑孝武

第十三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将伐西秦

第十四回 吕氏肆虐凉土分崩 燕祚寝衰魏兵深入

第十五回 拓跋畦转败为胜 慕容宝因怯出奔

第十六回 攻旧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娇女作人奴

第十七回 通叛党兰汗弑君 诛贼臣燕宗复国

第十八回 再发难王恭受戮 好惑人孙泰伏诛

第十九回 戕内史独全谢妇 杀太守复陷会稽

第二十回 失荆州参军殉主 弃苑川乾归逃生

第二十一回 受逆报吕纂被戕 据偏隅李鼍独立

第二十二回 扫残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东宫失位

第二十三回 吕隆累败降秦室 刘裕屡胜走孙恩

第二十四回 覆全军元显受诛 夺大位桓玄行逆

第二十五回 贤孟妇助夫举义 勇刘军败贼入都

第二十六回 截江洲冯迁诛逆首 陷成都谯纵害疆臣

第二十七回 贪女色吞针欺僧侣 戕妇翁拥众号天主

第二十八回 葬爱妻遇变丧身 立犹子临终传位

第二十九回 得使才接眷还都 失兵机纵敌入险

第三十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国 诛逆贼冯文起开基

第三十一回 何无忌战死豫章口 刘寄奴固守石头城

第三十二回 窜南交卢循毙命 平西蜀谯纵伏辜

第三十三回 南凉王愎谏致亡 西秦后败谋殉难

第三十四回 入荆州驱除异党 夺长安翦灭后秦

第三十五回 招寇乱秦关再失 迫禅位晋祚永终

试读章节

第一回 救孤城谢玄却秦军 违众议苻坚窥晋室

却说襄阳被围,西北隅坍陷数丈,幸有朱母预筑斜城,才得敛众拒守。但秦兵未肯退去,单靠这埭夫人城,仍是孤危得很。晋江、荆都督桓冲,屯兵上明,有众七万,也怕秦兵强盛,未敢径进。秦长乐公苻丕,欲急攻襄阳,武卫将军苟苌道:“我军十倍敌人,糗粮山积,但稍得汉、沔人民,移往许、洛,塞彼运道,断彼兵援,彼似网中鱼,笼中鸟,无虑不获,何必多杀将士,急求成功呢?”丕乃依议,暂从缓攻,惟饬兵围着,杜绝内外。

既而秦冠军将军慕容垂,攻克南阳,执住太守郑裔,亦至襄阳会师。秦复遣兖州刺史彭超,都督东讨诸军事,使与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统领步骑七万,寇晋淮阳盱眙,进攻彭城。晋命右将军毛虎生,率众五万,出镇姑孰。彼此相持多日,已阅暮冬。秦御史中丞李柔,劾奏长乐公丕,师老无功,请收下廷尉治罪。秦王坚因使黄门侍郎韦华,持节责丕,且赐丕剑道:“来春不捷,汝可自裁,不必再来见我了!”丕接到此谕,当然惶急,时已残腊,在城下过了新年,乃誓众急攻。朱序督兵固守,有时见秦兵少懈,出奇猛击,杀伤秦兵多人,丕引退数里。序见秦兵退去,防守少疏,且因士卒多苦,略命休息。不料过了数日,秦兵又蜂拥攻城。序仓皇抵御,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北门洞开,纳入秦军,事出意外,令人不测,序只好拼命搏战。可巧督护李伯护前来,由序呼同效死,伯护佯为应诺,及趋近序旁,竟拔剑击伤序马,马负痛倒地,序亦坠下。伯护即麾动左右,缚序送秦军。看官不必细问,便可知这李伯护卖主求荣,私通外国了。罪不容于死。序母韩氏,却挈着健婢,及兵役数百人,从西门出走,绕道东归,幸得脱祸。智妇总不至枉死。

序被执送长安,秦王坚闻序能守节,拜为度支尚书,独责李伯护不忠,将他斩首。令中垒将军梁成,为荆州刺史,配兵一万,使镇襄阳。秦将军慕容越,复将顺阳夺去,擒送太守丁穆,坚欲授穆官爵,穆固辞不受。还有晋魏兴太守吉挹,也为秦将韦钟所攻,粮尽被陷,挹拔刀在手,意欲自刎,偏左右夺去挹刀,挹求死不得,为秦所执。挹自草遗疏,密授参军史颖,令他逃归建康,自在秦营数日,绝不一言,并不一食,竟尔饿死。秦王坚叹为忠臣。晋得史颖归报,亦追赠挹为益州刺史,不没忠忱。

惟彭城被围已久,由晋兖州刺史谢玄,率众万余,往救彭城。行次泗口,拟遣使往报彭城太守戴逯,大众都互相推诿,不敢轻往。惟部将田泓,慨然愿行,玄当然遣去。是时彭城外面,统是秦营扎住,端的是水泄不通,无路可人。泓泅水潜行,到了城下,探头出望,正与秦巡兵打个照面。巡兵大声呼捉,泓知不可逃,索性登岸,趋入秦营,秦将彭超,略以重利,使他传语城中,只言南军已败,泓佯为允许。及趋至城下,却扬言道:“戴太守以下诸将士听着!我是兖州部将田泓,单行来报,南军将至,望诸军努力待援,我不幸为贼所得,已不望生还了!”说至此,被秦将喝令斩首,刀光起处,碧血千秋。好与吉挹并传不朽。

秦兵急攻彭城,旦夕将陷,亏得晋后军将军何谦,奉谢玄命,来劫秦兵辎重。秦将彭超,方引兵还御,彭城太守戴逯,遂乘隙出奔,兵民始不致全殁,但何谦一退,彭城便被秦兵占去。超留治中徐褒守城,自督兵南攻盱眙,掳去高密内史毛璨之,得将盱眙陷入。秦将俱难,亦攻克淮阴。再加秦将毛当、王显,又从襄阳出发,来会彭超,俱难两路人马,进攻三阿。三阿距广陵百里,晋廷大震,临江列戍,一面遣征虏将军谢石,谢安弟。率舟师出屯涂中,右卫将军毛安之,率步兵出屯堂邑。秦将毛当、毛盛,夜袭毛安之军,安之惊溃,一毛不及二毛。独谢玄自广陵往救三阿,至白马塘,击斩秦将都颜,直至三阿城下。彭超、俱难,并马来战,被谢玄麾军杀去,纵横驰骤,锐不可当。超与难虽经百战,未曾见过这般锐卒,顿时惊退,部兵折伤甚多,余兵随着两将,走保盱眙。谢玄人三阿城,与刺史田洛,招集邻境士卒,得五万人,进攻盱眙。难超出战,又复败绩,奔往淮阴。玄复遣后军将军何谦,带领舟师,乘潮直上,夤夜纵火,焚毁淮桥。秦淮阴留守邵保,出兵拦截,怎禁得火焰直冲,敌势又猛,徒落得焦头烂额,一命呜呼!难超欲上前救应,只见淮桥左右,宠着一片火光,不由的逡巡畏缩,再奔淮北。玄与何谦、戴逯、田洛等,并力追击,又大破难超等军。难超仓皇北遁,仅以身免。秦王坚闻报大怒,征超下狱,超惧罪自杀,难削爵为民。用毛当为徐州刺史,使镇彭城,毛盛为兖州刺史,使屯湖陆,王显为扬州刺史,使戍下邳。  晋谢玄凯旋广陵,详报捷状。孝武帝进玄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并进谢安为司徒,领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桓冲亦并授开府,如谢安例。他将亦赏功有差。

越年为孝武帝太元五年,即秦王坚建元十六年,坚徙行唐公苻洛为散骑常侍,都督宁益西南夷诸军事,兼征南大将军,领益州牧,使镇成都。洛雄武有力,为坚所忌,故但使外任,不令预政。此次在幽州奉命,又要他由东至西,心甚不平,乃商诸将佐,意欲谋变。幽州治中平规,促令起事,洛遂自称大都督秦王,用平规为谋主,就在幽州发难,集众七万,西指长安,关中震动,盗贼四起。坚遣使责洛道:“天下尚未统一,全仗兄弟戮力同心,廓清区宇,奈何无故谋反?请即还和龙,当仍以幽州为世封。”洛不受命,且语来使道:“汝可还白东海王,幽州偏僻,不足容万乘,须还王咸阳,上承高祖遗业;若能在潼关迎驾,当位为上公,爵归本国。”这数语由使人返报,坚当然大愤,立遣左将军窦冲,及步兵校尉吕光,统率步骑兵四万,东出拒洛。又命右将军都贵,驰传诣邺,发冀州兵三万为前锋,授阳平公融为征讨大都督,率兵援应;再使屯骑校尉石越,率骑一万,从东莱出石迳,浮海四百余里,往袭和龙。

洛领众至中山,适北海公重,亦率众来会,共计得十万人。未几,由窦冲等驰至,与洛交战数次,洛皆失利。校尉吕光,素有勇略,料知洛将奔回,急从间道驰出洛后,截洛归路,果然洛引众退走,被光截住厮杀。洛将兰殊,拍马与战,才及数合,只听得踢蹋一声,殊已坠地,即为光手下捉去。洛众大溃,洛夺路欲逃,马蹄忽蹶,也致掀倒,为光所擒,独重没命乱跑,行至幽州附近,被光追及,一刀断命。和龙尚未接败报,但由平规居守,未曾加防,突来了一支秦军,掩人城门,劈死平规,及叛党百余人,这支人马,便是石越的骑兵,一鼓驰入,立下幽州,吕光械洛入关,并将兰殊随解。秦王坚特加赦宥,仍署兰殊为将军,惟流洛至凉州西海郡,屏诸远方,终身示罚。洛虽立平,然已是衰乱之兆。

P1-3

序言

《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失,不一而足,而《涑水通鉴》、《紫阳纲目》叙述晋事,书法与《晋书》相出入者,亦不胜举焉。愚谓当今之时,以古为鉴,不必问其史笔之得失,但当察其史事之变迁。两晋之史事繁矣,即此内讧外侮之复杂,仆已更难详。宫闱之祸,启自武元,藩王之祸,肇自汝南,胡虏之祸,发自元海。卒致铜驼荆棘,蒿目苍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晋内讧外侮之大较也。王敦也,苏峻也,陈敏杜瞍祖约也,孙恩卢循徐道复也,而桓玄则为篡逆之尤,此东晋内讧之最大者。二赵也,三秦也,四燕五凉也,成夏也,而拓跋魏则为强胡之首,此为东晋外侮之最甚者。盖观于东西两晋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晋武开国二十余年外,无在非祸乱侵寻之日,不有内讧,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鄙人愧非论史才,但据历代之事实,编为演义,自南北朝以迄民国,不下十数册,大旨在即古证今,惩恶劝善,而于《两晋演义》之着手,则于内讧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盖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内,内讧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国之祸,不特两晋为然,而两晋即今日之前车也。天下宁有蚌鹬相争,而不授渔人之利乎?若夫辨忠奸,别贞淫,抉明昧,核是非,则为书中应有之余义,非敢谓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劝戒之意云尔。惟书成仓猝,不免诖误,匡我未逮,是所望于阅者诸君。中华民国十三年夏正季秋之月,古越蔡东藩自叙于临江寄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3: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