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陌上花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意如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意如编著的《陌上花开》内容介绍:《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每一个明媚书名,都牵连古今,昭示着不相忘的过往。那些诗句记号,代表曾行过的路,遇着的人事,感受过的感受,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可视作过往的再现和重生。我们的人生是一帧慢慢显影的底片,真实而逼近虚空。

内容推荐

安意如编著的《陌上花开》内容介绍:做一个心存古意的守望者,自得其乐,并不是众人以为的那么寂寞。关于处世、立身的智慧,林语堂先生有一段妙论,我深以为喜:

“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若说野心,这是我日渐清晰,不肯磨灭的一点小野心。山河浩荡,岁月悠长。它令人愉悦,值得坚持。一起来翻阅《陌上花开》吧!

目录

山有术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乐府三行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客颤为君尽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姨出风尘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始知仕甲衣裳,不如结心肠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人生长恨水长东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总跋——如是我闻

试读章节

我是多么开心啊,驾着小舟漂流在江面。我是多么欣喜啊,能与高贵的你同舟。今天是生命中的好日子啊,我有幸得到你的赞许。你没有因为我的粗鄙卑贱而见弃。

当欢喜落下,我心中的忧愁荡漾开去,望着你,我愿自此为你盲,也许这样,我就能更珍惜与你短暂的时光。望着你的刹那,刹那,我就落入了轮回的网。

我战战兢兢又欣喜若狂,不晓得如何安顿自己的心情。因为我居然得以见到你。

王子啊,山上有树,树上有枝,这人人都知道。我心里爱悦你啊,你却不知道。

相传,鄂君子晰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当时楚越虽是邻国,但语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译的帮助。鄂君请人用楚语将歌译出,就有了这首美丽的情诗。

《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缠绵悱恻,动人心魄,艺术水平很高,它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这深夜想起这首歌,就像有人从水里托起一只红珊瑚,呈现在我面前,它色泽鲜红,水滴未干,如同我的心迹。那译诗的人,译得真好。若没有他,这稍纵即逝的情意怎么能存活下来?他如同再生般的翻译t使得一段作茧自缚的感情,变成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即便这蝴蝶依然飞不过沧海。

他,怎么能如此灵敏地捉住她的悲哀呢?是否他也曾有过这样的哀伤的

经历——遇过这样的事,心里有酸涩的爱意,爱着那个人,她却不爱你,或

者,碍于种种原因,她不能爱你,你也不能够表白爱意。你们的爱,注定是个私生子。

叹一声,心悦君兮啊,君不知,君不知……

据说,鄂君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就微笑着把她带回去了。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结尾,就像童话般梦幻,王子带着心爱的姑娘骑上白马远走高飞。

爱总会有意外和奇迹发生的,就像王子会坐上越女的小船,就像越女小心翼翼唱了一支歌,她只是唱出自己婉转鲜亮的心意。遇上了心仪的男子,忍不住要像熏风中破土而出的青草般招摇。而他恰巧感知到了她的爱慕之心,他感受到了她的欢娱、她的寂寞,于是,他有心叫人译出她的心曲。

他的了解,为她打开爱的通道。于是,“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样寂寞的歌,只因有了了解,哀怨幽暗的心意,突然挣脱了樊笼,一线天开,光明普照。

所以,这就已经是爱的恩慈了。你能相信吗?一个贫贱的女子,因为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就立刻被接受,被带回宫里金娇玉贵地养着?你能想象吗?宫门深广如海。她那点水性,恐怕不久就会出事故。

王宫不比水泽。在水泽,你来去自如,如风中的柳絮无拘无束,在乡野,你如新荷一样娇艳,晨露那样剔透,言语间明快亮烈叫人愉悦,那是天真率性。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即使有失礼,王子也会放低自己的姿态,对此不加责怪——说不定他自己也是来放松的,感受一下民间男女轻松自在的相处方式。P2-3

序言

我没有想到,这最后的数万字,会在北京完成。我以为,会是在那个高原小城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拥着藏家的炉子,在键盘上静静绽放我的文字。

那样,告别人世的喧嚣。

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会走入那种不被打扰的宁静当中去。就像那日我站在班禅面前,见他笑时,心里洁白平静。而现在这般,也是好的,我能够停留在这样温存大气的城市里,在人间烟火中继续我的蛊惑,一旦被人识穿虚弱,也可以很快地遁人人群找到另外的寄身,或者回到自己枯黄皱巴的书册中去。

题记是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看到这句话心里悸动了一下,然后就念念不忘,深知它与我缘分已定。

乐府,不仅仅是乐府,那些古诗都似是种在我心里的蔷薇,而多年积郁的情感又如长大的猛虎,我不敢轻易放它出来,生怕它不识轻重触伤了细弱的蔷薇。

我小心将它放出来,幸而它竟懂得细嗅。

如人所吟:“那猛虎在细嗅着蔷薇,一刚一柔却如此交融,故,刚如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莲花。”

写乐府很难,手边的资料多是生涩的。那些诗句简短,简单,自在。清淡。那些年少时的记忆亦不复能够负担我现在文字的重量。常常就写得很长,因为有太纷乱的历史需要去援引,去整理,消化在文中。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而那些简单的歌章,则必须有历史加以映衬,否则就轻浮浅薄,看不出其间的思想动荡。

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之花将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别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这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我不愿去回顾之前的文字,尽管它们彼此亲密无间,但它们对我而言是过去式。蛇不会对它蜕下的皮有任何眷恋,我就是那条蛇。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感觉到你的变化,在陈述一件事上面你变得更有自己的主见,我不再是听你讲故事,我能不知不觉走到文字里去。你知道,不知不觉,就很难得。

这样的话让疲累的我一下子精神振奋。

一直以来,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也相信自己的改变是对的,走上更沉静的道路,也更缄默。一个写作者他要对自己的将来有明确的信念,耐得住寂寞。写作,是借由文字的光束照进内心的角落,你成就自己的成长,蜕变,如人独舞。然而,这舞蹈不是只跳给自己看的。不可因为一时掌声激烈而分心。亦不可因为,舞蹈中台下没有声音而气馁,因为那不是此时你该关注的事。

我能在文字中闪转,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明或清,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写到谢安、嵇康时心旌摇曳,写到慕容冲、杨广时也轻冷不已。我对他们心无偏见,这是最大的成功。而李白、刘禹锡……这些熟悉的人,我用神秘的力量将他们从历史中唤起,再次演绎他们的故事,就一定要懂得珍惜这份机缘。

我于是完全没有时间空虚,这些人事已经占据了我全部的心思。我不能出门,不能与人顺畅交谈,拒绝一切的干扰。倘使我分心去做别的事情,我对他们的感情就会被削弱,写出来的文字也淡薄无味。若我心有别念,他们即不再信任我。

很辛苦,很满足。很多人惊异我写作的速度之快,而我知道那是缓慢的。我与他们搏斗良久,如果我胜出,我就写出他们。如果我输了,我就得毫无怨言自己憋着,等待下一次胜出的机会。

而且,这是随笔。可以一场一场地胜出,速战速决是好事。如果是小说就必须积聚力量,以赢得最终的胜利。  一个系列的书,这是最后的一本。应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写这样题材的作品了。我需要给自己复原及重生的力量。

我是涉水而过的旅者,脚下河流深深。我失却最初的跃跃欲试,平静地走在河中,在最后的一段路程当中,要让自己内心充满力量,能够坚持稳当地到达对岸。这系列最后的一本书,它不是完结,而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到达之后预示着更长远、更新的开始。在这之后,我要放下包袱,背起行囊,去到新的地方,开始另一段旅程。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听贾鹏芳的二胡和埙曲。他的音乐,由日本的和月来做,做出来的却是纯中国化的音乐,非常喜欢。却也不免遗憾,为什么中国的音乐,由日本人去做反而得其精髓呢?这种文化的流失一定跟现在中国人焦躁激进不得安宁的心态有关。

原版碟也曾在网上见到,极少,且不能确定真假。常在旅行中,用手提电脑的音箱来听原声碟,简直是暴殄天物。

二胡和埙曲,这些古老的音乐,伴我无数个夜晚,给我灵感及抚慰。我的文字被这些感觉润泽,涨满,有了破土而出的新鲜力量。

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写的时候,参考了一些人的观点和话语,资料来源包括《乐府诗集》、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施蛰存的《唐诗串讲》等等,还有来源自网上的文献和资料,具体作者已无从查考,我已在文后作出标示,若然还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谅解,只能在此表示我真心的谢意。

心中蔷薇能够如期盛开有很多人的功劳。一路走来,我亦得到太多的关照和扶持。心内感激。有一句禅诗,用来形容我的心情和态度正好:“花未开全月未圆。”

一切还有圆满的余地,时光漫漫,何妨扬眉淡笑,心境从容?

后记

二○一一年,是我出道以来的第五年。是冥冥中的巧合亦是注定,我自己所看重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恩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七本书,都在这一年内陆续进行再版。当你们翻开这一页,看到再版序言的时侯,应该是二○一二年。

一个传说中万事终结的年代,而乐观如你我,却不妨将其视做新的开始。这个启程,与世界磅礴澎湃、变革不断的大进程无关。是独属于自己的私密仪式。

启程,是结束旧的情境也是接纳新的事物。印度有四旬广为流传的圣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让我们以此为念,学会释然,善待自己和他人。

再版旧作,亦是一个面对自我、检点得失的过程。跳出既有的境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得失分明,悲欢俱现。些些诧异、喜悦,而又惭愧,还能回忆得起写这些文字时的细节和感受。

于我这种对工作有偏执的人而言,再版的工作量实不亚于写一本新书,甚或更难。提升原先的境地,在既有的言语迷宫、思想密林里寻找出路,要取得突破比原先无知无畏辟出新道路更为不易。

从准备到完成的过程,不是不辛劳的。一度累到抑郁,要靠中药来调理。这当中甘苦,业已沉淀于心,成为内心跋涉、成长的见证。我只是确定,我的书不会频繁地再版。五年是可以接受的时限,一个可以用来说面对的过程。

再版亦绝不是形式上的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而已,必然要有新的内容补充进去,成为亲手烙上、不可否认的印记。不单是我,还有我身边所有参与此事的师长和朋友,我的好姐妹,你们一起为之努力付出。陪着我彻夜不眠。你们的出现,是我最大的福报。

读者是聪明醒目的,一个作者,若是心存慢待读者之心。最终亦会被读者厌弃。

每一本书,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新近出版的《日月》,对我而言,都有独特而警醒的意义。我无法去衡量孰轻孰重,亦不能为文字那端遥遥相望的你或他判断和定义价值,只可以坦坦荡荡地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生命如此短暂、无常,我们无需耗费光阴在无用之事上,既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书写,必然有深切触动的缘由。也希望这份感知,能与更多的人之间有共鸣。

是有期许,亦无期许。文字修行,本就是这样凝聚。消散,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写作是最好的明辨自己的方法。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对人生的态度,内心是否慈悲深广,无法掩饰,无法巧言诡辩。即使短时间可以瞒天过海,日久亦必露出马脚。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无可避免带上面具,贴上身份标签,扮演各种角色,至少。我们在文字中应该活得更自在、真实和性情。

故而,我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是文学上的地位和成就,不是要写出什么巨著。实而言之,一个不允许异见存在的时代,难以出现真正有传世价值的作品。当我认识到这点时,就更加心安理得地缩回到故纸堆里,与故人旧事相伴。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我的坚持,是年华流转,斯人渐老,而不忘春风词笔:是常怀赤子之心,写出的文字一定要有感情和味道。那些字句,它的感情如月明山涧,照亮荒芜,它的香气,似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在光阴中浪荡,在故事中辗转,这些书的完成,如命中必然要行经的方向和地点,抵达之后,即落成为生命的驿站,我不断地与之告别,相会。这循环漫长的过程,绵无绝期。我知这不同于其他,此生必将钟情于这个轮回,一次次投入,不言倦怠。

点亮文字,擦亮诗句。悄会故人,遥对旧事。骊山语罢清宵半,每次再会都有日见日新的感觉涌动。我知它们命力强盛,存在长远远胜于人。

心深处,缱绻的光明和温暖。它们扶持着我,令我相信迢迢尘世尽头,有光明守望,有归宿可栖。

以诗词做舟筏,这温暖的依持。我多么庆幸自己一开始就能找到回归的契机,见证传统文化的深广和从容。这并不是说,我已经超然到不是忙碌浮躁的现代人,而是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信念,让我明白,人世会有许多波折,亦可以有很多选择。精神的困惑,究其本质并无不同,甚或,文明的演进,就是人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不断证得的成功。今人所经历的事情,前人必定已经经历过,此刻他们隐匿于光阴之中,微笑相看,默然不语。

流浪在人间烟火里的我们,真正欠缺的,不是经历,而是看待得失的智慧和取舍的勇决。人生,梦如路长,若不明了这一点,千山踏破,亦只是画地为牢。

我没有获得真正的平和与强大,还是会迷茫的,在每一个短暂微小的喜悦之后,继续烦恼不断,所以要不断书写,提出一个个问题和观点,不断去论证、解答。我依然会困惑纠结,自寻烦恼,但不会那么地绝望、孤独、无助。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答案一直在某个地方等我。到那个时候,也许真的可以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了吧。

物质世界日复一日繁盛,不劳我等添砖加瓦。若一味沉迷,只会沦为拾荒者,劳碌倦累而少有所得。

春归陌上,好时光总是翩若惊鸿。桃花映衬尘世荒芜,明月照亮千年孤独。一个人,命中真正的期许和惆怅,往往是无法用言语企及和抵达的,这是无常的缺撼,人力不可挽救。但我们终是孜孜不倦做着这样的事,不断期待,不断告白。以梦为马,夸父追日。

要相信,内在的力量,深沉博大,向内探寻的渠道亦不曾消失,寻找到并开启它却需要合适机缘和方法。那些诗句辞章,是故人的心血印记,如星闪耀,如玉温润。那里有隐秘的桃源,无论重逢或告别,都是情意款款的感觉,仿佛,人生之丰裕慢缓,足堪挥洒,当中意境开阔清新,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我至今仍会忍不住将它们摘抄下来,在纸上落笔,心存窃喜和感怀,与之相对的过程,是一期一会,相知相许的美好。

《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每一个明媚书名,都牵连古今,昭示着不相忘的过往。那些诗句记号,代表曾行过的路,遇着的人事,感受过的感受,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可视作过往的再现和重生。我们的人生是一帧慢慢显影的底片,真实而逼近虚空。

我们都渴望让自己活得更舒服。让心柔软、从容下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想念爱人或孩子,听一支悠扬的曲,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读一本契合心意的书,想着不久之后即将开始的旅行和相会。愿这些书,可以成为你柔软从容的助力。让你更懂得他人,珍爱自己。

做一个心存古意的守望者,自得其乐,并不是众人以为的那么寂寞。关于处世、立身的智慧,林语堂先生有一段妙论,我深以为喜:

“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若说野心,这是我日渐清晰,不肯磨灭的一点小野心。山河浩荡,岁月悠长。它令人愉悦,值得坚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