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朝洪应明所著、刘雪涛编写的《菜根谭彩图馆》一书以明刻本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妙传神的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找到指导现实生活的经典智慧。
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热衷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潜心读书立文,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体会、读书心得和生活参悟付诸笔尖,挥毫泼墨,著了这洋洋洒洒的三百多条错落有致的语录世集。让人心旷神怡,重温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省察己身,使被烦恼、压力束缚的身心得以解脱。
本书帮我们稀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焦虑,找到解决这些症结的方法。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合上书页后,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开阔心胸,放慢脚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明偶见此言,一时有感而发,便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养、处世、出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哲学。由明朝洪应明所著、刘雪涛编写的《菜根谭彩图馆》一书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我们收集百家之言,共同“品味菜根”之香,希望读者能从中采撷更丰富的人生智慧。
《菜根谭》如何成为永恒经典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语录集。吸收了儒、释、道三家修为智慧、处世哲学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人生道理。《菜根谭》文字简炼明隽,雅俗兼采,言辞浅白优美而意旨深远,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书中的内容,涉及人世万象:劝善、立志、处世、修身、养性……品尝天地间的各种美妙景象,可谓无处不达,无所不包。因其睿智的思想,豁达的境界,清新的语境,并描绘出种种令人向往的人生佳境,数百年来流传于民间。此书不仅被文人赞赏,也被普通百姓喜欢,成为一本广受欢迎的书。
《菜根谭》采用语录体来展现处世思想,是格言式小品文集。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和修养精髓,引人人胜且耐人寻味。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早年热衷于世间的纷华,经历了风波顿挫之后,晚年潜心礼佛。在通晓中国古代学说和思想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经历,终著成《菜根谭》。书中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囊括了赏月、弹琴的闲情逸致。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违背人之常情,不浪费物资财力。做到这三点,就可以在天地之间树立善良的心性,为生生不息的民众创造命脉,为子子孙孙造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无论是光荣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如地舒卷。
现代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上当然有很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还是经商从政的谋略判识等,《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消磨其智慧的光采,因此成为永恒的经典。
近年来,《菜根谭》在海内外风靡一时,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其出世人世的法则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给世人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菜根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继《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之后,企业家争相竞读的又一部奇书。集三教真理、智慧于一身的《菜根谭》
《菜根谭》全书内容涉及修身、处世各方面内容,它把儒者关注人世的热情,道家超然世外的洒脱,佛家明心见性的彻悟结合于一体,既让人有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的情怀。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又强调不刻意强求的超然脱俗。
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禅理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之方而传于后人,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这是说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体现了儒家的“仁恕”思想。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和出世的超脱。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余,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体现了佛家的人生观的禅理。
《菜根谭》反映了明朝时期,文人雅士追求儒、道、释二三教合一的思想,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体系。作者通晓儒、道、释三家的学说和思想,结合自身的经历著成《菜根谭》。在现代生活的今天,《菜根谭》似一股清泉,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找到精神的栖居。(P2-3)
前言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热衷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潜心读书立文,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体会、读书心得和生活参悟付诸笔尖,挥毫泼墨,著了这洋洋洒洒的三百多条错落有致的语录集。
“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
洪应明偶见此言,一时有感而发,便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养、处世、出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哲学,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辞藻优美,言简意赅,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它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书中倡导积极人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可谓一身处世、只眼观花。初读其书,似觉矛盾错杂,神龙虎尾无迹可寻;详思再三,始悟狡兔三窟,随处可安身立命。得志者读之,能悟人生无常,居安思危,匡世济人;失意者读之,能起死灰之心,自强不息,终有所成;富贵者读之,能知艳为虚幻,履满慎思,遗泽子孙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未给予《菜根谭》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几年,对其内涵的研究热潮才兴起,并流行于海内外。其实,不仅企业界、商界的人爱读它,政界、学术界的人甚至普通大众也爱读它,更有人认为,《菜根谭》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具有同等的文化地位,并称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菜根谭》之所以能于当代见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精神启发性和生活指导性历久弥新。其中,方圆并进的处世哲学、心平气和地对待人生起伏的平常心态、修身养德的精神境界以及回归自然陶冶心性的生活之道,都可以作为当代人在工作学习、享受生活、修身养性等过程中的经典法则。
为使《菜根谭》更好地启迪人生、造福社会,我们精心制作了这本《菜根谭彩图馆》。本书以明刻本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妙传神的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找到指导现实生活的经典智慧。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
《菜根谭》之形式,精言雅致,字字珠圆;隽语风流,句句玉润。读来朗朗上口,谐金石之声;思后悠悠沁髓,夺宫商之韵。其体虽散,备意阳春白雪;其章虽促,融情流水高山。译文例解,恰使全书节奏明朗;原文新语,同奏和谐韵律。品读本书,可以让人心旷神怡,重温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也可省察己身,使被烦恼、压力束缚的身心得以解脱;同时,也会帮我们稀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焦虑,找到解决这些症结的方法。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合上书页后,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开阔心胸,放慢脚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