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素质好成绩(全面均衡的家庭教育之道)/家教实战智慧丛书
分类
作者 张健鹏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不愿剥夺孩子童年的天真和快乐,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又要面对现实的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同时,还有种种矛盾和冲突都在挑战着父母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能否快乐而优秀地成长?做父母的,如何引导孩子在种种矛盾中前行?这都是本书需要回答的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学者和专栏作家,当年曾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可称得上是学习高手;在其研究著述生涯中,对教育问题素有关注和研究,曾主编出版多部教育类图书,并曾荣获国家级奖励。本书是作者10年来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思考,对种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疑难困惑,作者给出自己的解决之道,相信对广大父母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理念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分苹果的故事

 简单比较要不得

 欣赏孩子的优点,容纳孩子的“缺点”

 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非要上这样的大学吗

 快乐人生和优秀人生的平衡

 “垮掉的一代”和“幸福的一代”

 一毛钱的欢乐

 “人生第一课”

第二章 好习惯是这样养成的

 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

 “座位意识”

 做家务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断不了“奶”的孩子

 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

 发牌的是上帝,努力的是自己

 怎样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让孩子走出失利的阴影

第三章 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我陪孩子学奥数

 孩子的音乐之路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课外辅导班

 帮助孩子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

 脑子越用越聪明

 就事说事,只提小目标

 给孩子减压

 聪明孩子更费心

第四章 矛盾中的哲理探讨

 孩子犯错误之后

 真实的谎言

 我又没有错,为什么要听他们的

 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我们是有钱人吗

 原则和底线不容侵犯

 “穷”养男孩,“富”养女孩

 只有不行的父母,没有不行的孩子

 善良和宽容,是做人的根本

第五章 教育是父母的爱心艺术

 让孩子走出缺陷

 教育的艺术

 怎样面对孩子的“小牛角”

 如何面对孩子制造的麻烦

 天大的事

 猫头鹰和它的孩子

 带快乐回家,不要拿孩子出气

 “情书满天飞”

试读章节

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缺点。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见了大仲马的字后,高兴地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大仲马备受鼓舞,从此后就坚定地踏上了文学之旅,并最终成为一代文豪,震动法国,震动世界。

上面这个故事是我在一本名人逸事之类的书中读到的,对它的真性我有些怀疑,但是我相信它说明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一无是处,会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人才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所以,一个人要确分析和认识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有优点而不知运用,那和没有一样;有缺点也不可怕,关键是意识到缺点所在,并-以注意。

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但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孩子是父从小养大的,身上还有父母的基因,所以,父母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天真无邪的孩子率性而为,没有什么掩饰和包装,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一般来说,巩固和强化优点,逐步改正缺点,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可在现实中,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首先,要正确地分析了解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发现优点和发现缺点同样重要,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并不可取:只看到优点就是溺爱,只强调缺点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孩子性格比较懦弱,缺乏自信,那就要多鼓励他,多说他的优点;如果孩子比较骄傲自大,过分以自我为中心,那就要适当地敲打他。无论如何,前提都是父母一定要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其次,很多时候,优点和缺点相随相伴,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很难简单地分割开来。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在你眼里是缺点,在别人眼里就有可能是优点,反之亦然。

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特性日益显著,他将成为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你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修剪”、塑造他。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其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想想我们当年,是不是也经常对抗父母对我们的“修剪”,甚至是逆反,顽强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成长?

我女儿从小性格就很活泼,外向,不怯生,几乎所有的朋友见了她都会对我说:“你女儿真可爱,很阳光。”听着这样的赞扬,我的心里当然美滋滋的,也很乐于带着她出去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我比较信奉“表扬教育法”,对孩子鼓励、表扬得多,很少进行过于严肃的批评。慢慢地,女儿的优点变成了妈妈以及一部分人眼中的缺点:像男孩子一样淘气好动,什么事情都敢于发表意见,勇于表现,特别是有一段时间话多,有些哕唆,等等。

有时候,女儿说得妈妈都不耐烦了,让她“歇会儿”;还有的时候,女儿晚上做题、看书或者玩兴奋了,迟迟睡不着觉,妈妈也吵她……  我并不一味地包庇女儿,但与爱人的教育理念在许多地方有分歧,当然,我们不会当着女儿的面争执,针对上述问题,我与爱人进行了沟通。

我的意思是:

第一,我们生孩子不是在电脑里设计产品,把两口子的优点都选择好了,缺点都删掉了,然后复制,那么在我们给予孩子的基因里,先天就注定了要有所谓的缺点,优点、缺点的组合,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孩子,他(她)不可能完美。而且,有些缺点是直接来自我们做父母的,我们努力让孩子更好、更优秀,但不能太过挑剔。

第二,有些所谓的优点、缺点很难有统一合适的标准,而且又是相辅相成的,你不能只接受、欣赏一个方面,而极端排斥另一个方面。比如说女儿的活泼外向,开朗大方,这是她的天性,也是我们喜欢的优点,可有的父母就不喜欢女孩这个样子,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女孩应该文文静静,那么这是优点还是缺点?再说了,活泼是否就是好动?开朗是否就是话比较多?什么是合适的尺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理解把握其中的分寸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她有这些特点,那也必然有一点副作用。

第三,有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耐心帮助的,比如睡觉,孩子躺在床上了,并不是故意捣乱不想睡觉,而是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入睡,这不是她的错,需要大人平复她的情绪,帮助她入睡,吵她能解决问题吗?只能让孩子感到委屈。

所以说,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们不能把他(她)割裂开来,说我喜欢这些不喜欢那些,你必须把那些给我改了,有些明显的性格缺陷和能力弱点,我们应该多帮助孩子改正,严格要求,而另外一些并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提醒孩子注意,不一定非要苛刻地“修剪”他们,有些你今天看起来很不顺眼的枝权,说不定正是孩子身上很宝贵的特质呢。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些问题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这就是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何必每天都让孩子处于紧张的气氛中呢?P10-12

序言

我并不是一个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但是,在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写作生涯中,教育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道理很简单,教育是每个家庭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人没有理由不关心我们的教育事业。况且,就我们每个个体来讲,教育也是对未来最好的规划,在我们一生中,有20年左右的最宝贵的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

但是,从1999年4月6日开始,当我真正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父亲之后,在陪伴女儿成长10年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教育体制改革的艰难以及无数家长切实的苦衷和无奈。返回头再看自己以往关于教育的文章和讨论,不仅有些汗颜,那些年少轻狂的宏论与指责,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我和爱人的想法都很简单:这个可爱的小生命虽说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更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她能健康快乐地自由成长就好,我们不会刻意地要把她塑造成什么样子,一定非要如何如何。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一天天地长大,我们也被迫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原来的想法,逐渐步入我们原来颇不以为然的那类家长的行列: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每天围着孩子转,节假日守候在辅导班教室的门口,为让孩子几年后能上个好学校,现在就开始密切注意各种动向与周围的人际关系资源……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家都不容易,包括孩子、家长、老师以及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都是一肚子的苦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复杂,答案也五花八门:

有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冲击,有我们特殊国情的延续;我们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短缺且分布极不均衡;我们多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宝贝疙瘩,寄托着几代人的希望;有的觉得父母自己很失败,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下一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业压力太大,没有好成绩,就上不了好中学、好大学,也就等同于没有好工作、好生活,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具体到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有自己具体独特的情况和原因,但是也有很多的共性,这些共性是由父母的天性以及当今社会的大环境所共M决定的。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希望的是孩子健康快乐,在这个基础上,自然是希望他们能够有出息,最低限度是能够自食其力,如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那当然更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将来长大了从事低收入、没有社会地位的职业——人生来是平等的,是作为生命个体本质上的平等,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社会确实存在着地位、财富等因素划分出的阶层,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些因素并不应陔决定我们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会对一般人的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孩子和人的本性来说,当然都喜欢轻松的玩耍,但这么“玩”去,将来怎么办?看着别的孩子学了那么多的知识,自家孩子在成绩和知识方面明显落后时,父母是否还能放心大胆地让孩子继续“玩”?我敢冒这个风险吗?我们羡慕报刊上介绍的发达国家的那些教育方法,可是我们孩子的“出口”是在国内,我们能够完全参照他们的那些理念和方法吗?我们知道应该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享受学习的过程,可有些基础知识的训练就有其枯燥的一面,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能行吗?不强迫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可碰到困难就退缩,如何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性格?教育体制要改革,可现在就是这样的实际情况,孩子一天天在长大,谁又能等待得起?我们知道应该培养孩子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良好的品质,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真是为难……

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要我们作出回答。

在女儿成长的这10年中,给我和爱人带来无穷的甜蜜和欢乐,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充实、紧张、快乐,一个当初只有6斤9两的小生命,已经长成了一个身高超过1.6米的五年级的小学生。看着女儿今天的样子,我有时会恍惚:时间哪里去了?那个曾经我一只手就能把她托起来的小家伙,那个天天我一回来就要在我脖子上“骑高高”的淘气包,那个去幼儿园第一天大哭不止的小可怜,……“她们”都哪里去了?

当然也有不少的烦恼,主要都集中在对女儿的教育方面。回顾这lO年的教育历程,我们其实是一个被动转变的过程:修正了原来“潇洒”的理念和做法,变得比较务实和积极,更多的是在压力、责任、亲情、现实和未来等因素中寻找着一个艰难的平衡:

玩与学的均衡

课堂内外的均衡

家庭和学校的均衡

理想和现实的均衡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均衡

优秀成材和快乐成长的均衡

传统道德和现代竞争的均衡

通才教育与特长教育的均衡

自我个性与集体合作的均衡

我们不能完全抵触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的教育模式,可也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考试机器;我们不愿加重孩子的负担,可也不能让他们一点压力也没有;我们不能只在意考试成绩,可总要让孩子学好基础知识,并培养上进心;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也要叮嘱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听老师的话……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尽管有许多的不如意,可我们别无选择,更能消极和对抗,道理很简单: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教育过程又是不逆的,无法等待和逃避,我们总要积极地担负起责任;我们又不敢冒太大的风险,用孩子做试验。所以,只好用我们的努力和智慧,调和折中,把风险降到最低,争取最大的收益。

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和私人财产,他们将会有自己的道路和命运,但我相信: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一个好的教育础,都将是他们远行的坚实支撑和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我的女儿仅仅10岁,并没有成为哈佛女孩、北大女生,或是万众瞩目的小明星,她只是一个普通、快乐的小学生,在不同级别的作文、数学、钢琴比赛中拿过一些奖项,在学校的各科成绩都处于前列,她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和出息?我不知道也不苛求,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地度过一生,作为父亲,我也只是在尽我的责任和努力。

所以,这本书中的这些文章不能算是“成功经验”,而只是一个父亲在教育实践中的思考感悟和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版界的朋友再三鼓励我将这些写出来,也许能对天下为人父母者有些许的帮助。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我不愿意在文中提及女儿的姓名、学校等具体情况,还要请大家谅解。

祝愿所有的孩子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作者

2010年1月于北京世纪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