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支配一切行动的指南
思想是支配一切行动的指南,是令人惊奇而又无可比拟的利器。因为人具有丰富的思想,而使人睿智和高贵,又因为人具有丰富的思想,而在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正如法国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作家帕斯卡尔先生在他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中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思想。”在帕斯卡尔看来,如果人没有思想,就与芦苇没有区别,而且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也是社会上最可怜的。帕斯卡尔一句话解剖了人类存在的根本——即人的思想是最强大的利器,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人有了思想,就具有了自我认识的过程及反省的过程,就能够认识哪些是可贵的,哪些是可悲的,也可以区别事物的好坏和所作所为之善恶,可以因此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评估自己为人处世的水平,同时可以反思自己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防范于未然。
有一次,浙江工业大学举办了一场“生存基金”增值比赛,每组6人,每组领50元钱,看哪个组能在一天时间内,让它迅速增值。
比赛中,许多同学选择了l临时工,但只有少数人成功了,一些建筑工地、网吧、送水站等,根本不需要他们,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很难承担大量的体力劳动。虽然有的同学央求只需要一餐饭作为回报就可以了,但仍然被拒之门外。大部分同学“颗粒无收”,早上领走的50元,除了乘车、买饮料、用餐之外,所剩无几。
但有一组同学却带回了669元。他们事先在杭州最繁华的武林广场附近做了一个商业调查,决定制定一个直销方案,以这次活动为品牌,说服武林广场附近商家在他们的帽子、衣服、队旗等上面进行冠名。结果,一位饭店老板被同学们说动了,愿意购买冠名权,经过谈判,饭店老板最终以九百元取得了冠名权。于是,同学们在花费了200多元的成本制作饭店广告标识之后,盈利669元。这个结果令组织者也意料不到。
组织者事先认为,最明智的办法是批发一些饮料进行售卖,稳扎稳打地让50元基金增值。但出售冠名权这个突破常规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只是一场比赛游戏,但是如果这是一场长长的人生比赛呢?同样也会因为你的思想差异而形成结果差异。人与人的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想法和思想的不同,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成败,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就像同一生长环境里的双胞胎一样,有可能长大成人之后性情各异,成就也迥然不同,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发生在周围的事有了不同的想法,逐渐地这些想法形成性格、思想、做人做事的态度,最终决定他的一生。
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想法,都是一个构造独特的世界,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它的爆发,既可以将你推入万丈深渊,也可以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要想获取成就,就必须先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意识处于混沌时期,连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都无法做到,更难对身边的状况作出良好回应。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踏入社会,以后要怎样生存?又要怎样发展?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确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从而扬长避短、趋吉避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控制好自己的想法
俗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情人”被想法左右了,他的认识水平和判断力已经完全向内心屈服。他爱意浓浓,对心爱之人一往情深,此时,他看见的一切都是自己希望看见的。于是,即使对方很平凡,在情人的眼里,她也像西施一样美丽动人。人的行为常常就是这样由想法来决定,好想法决定正确的行为,坏想法决定错误的行为。
西方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住在海滨的哲学家,一天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他想横渡大海,去海的对岸看一看。他是一位逻辑学家,经过冷静的思考,他理智地归纳出了这次航海可能遭遇的不同问题,结果他发现他不应当去的理由比应当去的理由更多:他可能会晕船;船很小,风暴也可能危及他的生命;海盗的快艇正在海上等待着捕获商船,如果他的船被他们捉住了,他们就会拿走他的东西,并把他当奴隶卖掉。这些理由和判断表明他不应该作这次旅行。
然而,这位哲学家还是作了这次旅行。为什么呢?因为横渡大海的想法已变成了一种挑战。跃跃欲试的想法冲击他的保守说:“朋友,这件事在推理上虽有些令人生畏,但情况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坏。你常常都是一个幸运儿,这次也不例外。”冒险的想法牢牢地控制住了这位哲学家,以至于后来,他觉得如果不进行这次航海,他就会坐立不安,甚至可以说,会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于是他扬帆起航了。虽然路上几次遇险,但他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安然躲过,最终,他竟然真的横渡了大海,来到了对岸。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件事:行为跟着想法走!
既然行为跟着想法走,那么当我们对某件事做决定时,内心就不能着急,一定要心平气和,最好是既不自卑也不自信,既不犹豫也不冒进,既不积极也不消极。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才能敏锐地观察出客观问题的特点,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事情的变化,才能够真正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我们的内心调整不到这一状态,我们对外界形势的判断就会受主观想法的影响,不能够做到客观地判断,结果就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纳粹分子曾进行了一次触目惊心的心理实验,他们声称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处死人,这种方式就是抽干人身上的血液。实验那天,他们从集中营挑选来两个人,一个是牧师,另一个是普通工人。纳粹士兵将两人分别捆绑在床上,用黑布蒙住他们的双眼,然后将针头插进他们的手臂,并不时地告诉他们:现在,你已经被抽了多少升血了,你的血将在多少时间内被抽干!其实,纳粹士兵并没有真的抽他们的血,只是在他们的手臂上插进了一支空针头。结果,工人的面部不断抽搐,脸色变得惨白,渐渐地在惊恐万状中死去。而那位牧师却始终神情安详,死神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活了下来。
从这个实验中,你也许会对这两个人的不同命运产生疑问。但当人们问起牧师当时的感想时,牧师回答说:“我的内心很平静,我不害怕,我问心无愧,即使死了,我的灵魂也会进入天堂。”可见,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两个人都面临死亡的现实,不同的是,那个工人极端恐惧的想法让他采取了放弃生命的行为,认为自己一定没有机会生存下去了,而最终心力衰竭地死去。牧师因为拥有平和的想法,正视自己,从容地面对当时的一切,结果反而幸存了下来。
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大的转折之时,我们就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想法,否则,就会对客观情况的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会抓不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会把内心的愿望误认为是客观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们就不能真正地去审时度势,就会对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为,导致我们的人生陷入更大的困境中。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