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纪念专号(温故)》共分上中下三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珍贵的照片。上辑收入了木心先生的丧仪文本和乌镇、北京两地追思会长篇实录。中下辑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属、挚友、学生,及海内外读者的多篇纪念文章,还有木心从未发表的《狱中手稿》对话和致读者信。
《木心纪念专号(温故)》的内容并非“温故”,而是一组当下的实录。虽然木心先生是已故的老人,他的创作与思想,却是簇新的遗产。本书由刘瑞琳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木心纪念专号(温故)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瑞琳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木心纪念专号(温故)》共分上中下三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珍贵的照片。上辑收入了木心先生的丧仪文本和乌镇、北京两地追思会长篇实录。中下辑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属、挚友、学生,及海内外读者的多篇纪念文章,还有木心从未发表的《狱中手稿》对话和致读者信。 《木心纪念专号(温故)》的内容并非“温故”,而是一组当下的实录。虽然木心先生是已故的老人,他的创作与思想,却是簇新的遗产。本书由刘瑞琳著。 内容推荐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与艺术史中,木心先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孤例:他的几乎全部创作生涯,鲜为人知,直至他79岁那年,他的文学著作始得陆续在他的祖国大陆出版;到他逝世为止,木心著作被阅读的时间,仅仅6年;在他逝世之后,他的有限的读者,主要是年轻人,才有机会来到他身边,向他致敬,与他告别。可以说,木心先生真正被重视、被尊敬的过程,仅在过去一年,刚刚开始。《木心纪念专号(温故)》的内容并非“温故”,而是一组当下的实录。虽然木心先生是已故的老人,他的创作与思想,却是簇新的遗产。 《木心纪念专号(温故)》共分上中下三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贵照片。上辑收入了木心先生的讣告、桐乡告别仪式的悼词、乌镇与北京两地追思会的长篇实录。中下辑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属、挚友、学生,及海内外读者的多篇文章,还有木心从未发表的《狱中手稿》对话和致读者信。本书由刘瑞琳著。 目录 【上辑】 木心先生讣告 木心先生灵堂音乐曲目 陈向宏悼词 陈丹青悼词 木心先生乌镇追思会 木心读者北京追思会 【中辑】 邱智敏/哥伦比亚无倒影 王韦/为文学艺术而生的舅舅 童明/木心酒神祭四首 春阳/摘花高处赌身轻 李静/最后的情人已远行 陇菲/木心的姿态和木心的沮丧 邹震/以马内利 赵鲲/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 郑阳/忆木心先生 钟立风/念木心: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 王渝/木心印象 张宏图/三十年前与木心一起修骨董 贝罗、斯丹伯格/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 陈丹青/守护与送别(上篇) 陈丹青/守护与送别(下篇) 【下辑】 木心v.s.童明/关于《狱中手稿》的对话 木心/《狱中手稿》节录 木心/木心致台湾读者信 木心等/木心答豆瓣网友 梁文道/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曹立伟/回忆木心 陈子善/岂止“可以看看” 顾文豪/文学是一场自我教育 李静等/《文学回忆录》来信选摘 木心/《文学回忆录》章节摘引 木心/《文学回忆录》最后一课 试读章节 女读者:我叫沈晓玉,是乌镇的工作人员。今天中午在大堂时有个女士着急过来问我,她说木心先生今天是不是有追思会?在哪里?我告诉她在昭明书院,两点钟开始。1点半钟我来了,那位女士已经坐在这里,激动地跟我说,她来自台湾,十六岁开始读先生,后来周周转转,踏遍整个世界,终于觉得有资格来跟先生见面,可是来到这里,还是错过了。她一直觉得先生至少可以活到九十九岁,她来得及见到先生。她在意大利定居,后来第一次回台湾,机缘巧合,说她在以前给先生的一封信里写,如果给读者排个序,她可不可以称之为最佳读者。先生回信说:可以啊,你是第一读者。她今天1点钟到这里,坐了一个小时,她说,这样就够了。她的名字叫林慧宜,她给了我她和她女儿的照片,说:你一定要读先生。她是以先生的思维教导她的女儿。她说一定要让很多人读先生,可以得到智慧,感觉到真实——我想说的是,今天来到这里的,大家很幸福,很幸运,很多很多人没有来到这里,但心里一直有先生,他们在世界各地,都爱着先生,木心先生没有离去,他活着。但是这位女士还是很难过、很遗憾,她没有尽早来乌镇见先生,她希望大家,如果你心里有爱,或者想要去见一个人,就要赶紧去!谢谢。 读者:大家好,我是来自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生。来之前我很紧张,我在微博上问陈向宏先生,他回了话给我。我下午有重要的课,专业老师说你不能走。我把书一丢,抱着木心先生的几本书,对我最重要的七本书,直奔乌镇。我坐了十五个小时的火车,那趟火车整个车厢没有人,就我一个。我4点钟上车,一直读先生的几本书,10点钟熄灯了,我躺在床上,一直哭,列车员发现了,他问怎么了孩子,我说家里有位老先生去世了。第二天早上到了先生故居,看见陈向宏先生布置的灵堂。我到得很早,路途上很多坎坷,不去说了。我十七岁,高二的时候,2006年5月,我读到先生的第一本书,后来一直读其他木心的书,很多段落能够倒背。我只是想讲我心中的两个景象:全国有太多这样的读者!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没有先生的文字来到大陆,没有先生这个人来到大陆,我们这一代人就会很悲哀。这六年来,我因为读了先生的书,对我个人而言——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改变得那么大。我是学建筑艺术的,我想到以后的某种景象:全中国的读者都知道木心先生,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先生是乌镇人,是个大诗人,大家都要去美术馆看他的作品。还有一个景象,我很老了,有孩子了,甚至孩子也读了先生,并不是我强行要他读的,他读了,会激动地跟我说:爸爸,木心先生怎么怎么……我会慢慢地跟他谈木心先生的故事,还有两位陈先生。我谢谢两位陈先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读者:大家好,我来自上海。是一个没有编制的老师。木心先生对我来说,就像另外一个父亲。我跟学生说,你的一生中总会有缘分遇到一个神奇的人,他跟你没有血缘关系,他跟咱们并不像,但是他影响你的一生,影响整个人的方向,包括你所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我相信我们都是有缘分的,木心先生在我的心里。我是昨天晚上才知道木心先生去世,所以从晚上到凌晨一直没有睡着。一早我就一个人开车过来。我实现了一个真实的、具象的梦。走到灵堂门口,我看到木心两个字,眼泪流下来。我平时从来不落泪。因为木心对今天在这里的所有朋友来说,应该是生命中的一种力量,就像光芒,一直在那个地方,我们不会忘记。昨天晚上,我突然感觉到这股力量在呼唤我,我知道会有一群人在等候,不论来自哪里,不论贫穷或者富有,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没有任何其他阻碍,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真诚、坦诚,甚至有点理想化的聚会,我相信木心先生在他的世界会很开心,有这么多人难得这么纯粹地聚在一起,想念他、怀念他,感慨我们每个人和他的故事。只是我们可能很害羞。我非常感谢在这里遇到各位,最感谢陈丹青能够给大陆年轻人认识这位前辈、学长、老师。谢谢。 读者:我是香港中文大学读宗教的。21号上午我得知木心先生去世,当时很吃惊,因为在我想象里,这一天至少还要过十年吧。其实我很早就想来乌镇。没想到这么早!我产生那个愿望还不到一年,我就来到这里。我想感谢陈先生,因为您的介绍,让我在大学有一个自我启蒙,真正让我对文学,对艺术有自信、有信仰,虽然木心先生不喜欢信仰这个词,但是,我觉得,让我对艺术有兴趣、有自信,是因为木心先生。木心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要拿哲学当文学读,拿文学当哲学读。木心先生还说,要像读人一样读书,要像读书一样读人。我会记住木心先生的话。 读者:我对木心先生的爱,非常私人。就像先生说的那样,是那种“小步急跑去迎接一个人的快乐”。读书是一种态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懂艺术,或者懂文学,但是我读木心的书,有一种感动。我感到特别遗憾,他生前的时候我没能来。我是特别会照顾人的,可以把他照顾得很好。但是21号,他去世了,“木心”这两个字给我的感觉,好像他会长命百岁,至少活到九十九岁,不知道怎么,他就去世了,特别突然。 读者:我是一个风水师。之前看到木心先生的画册,很感动,在当代水墨画里,看不到这种东西。我今天想问一个问题:艺术可不可以学?我看到有一篇文章讲到艺术是不可以学的,但是艺术可以启发。木心先生有一种悟性,相比之下,我们都很有限,但这种无限对比有限,才把有限变成更大的可能。木心的精神在接下来哪个年代会大放异彩?未来的三十年木心先生真正的精髓会出来。P22-24 序言 去年12月21日,是木心先生逝世周年。本社原拟推出两本书:一是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一是《温故》木心纪念专号。由于前者工程繁浩,后者不能与《文学回忆录》同期面世,遂定于今年2月14日,亦即木心先生生日这一天,出版刊行,以志纪念。本辑专号共分上中下三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珍贵的照片。上辑收入了木心先生的丧仪文本和乌镇、北京两地追思会长篇实录。中下辑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属、挚友、学生,及海内外读者的多篇纪念文章,还有木心从未发表的《狱中手稿》对话和致读者信。因篇幅有限,难免有所取合。我们相信,不少木心读者的纪念文字,尚未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时时感到,这是一份郑重的纪念,更是一组历史的见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与艺术史中,木心先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孤例:他的几乎全部创作生涯,鲜为人知,直至他七十九岁那年,他的文学著作始得陆续在他的祖国大陆出版;到他逝世为止,木心著作被阅读的时间,仅仅六年;在他逝世之后,他的有限的读者,主要是年轻人,才有机会来到他身边,向他致敬,与他告别。可以说,木心先生真正被重视、被尊敬的过程,仅在过去一年,刚刚开始。 因此,本辑的内容并非“温故”,而是一组当下的实录。虽然木心先生是已故的老人,他的创作与思想,却是簇新的遗产。对我们来说,整理出版木心遗作的过程,也才刚刚开始。 在木心诞辰之际,本社谨以这份见证,敬献于木心先生,敬献于他的读者,以及,未来的读者。 2013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