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该书旨在向读者全面展示这些小说家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们创作的另一个侧面,也以别样的视角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心灵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情似纸/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心武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该书旨在向读者全面展示这些小说家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们创作的另一个侧面,也以别样的视角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心灵世界。 内容推荐 《人情似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该丛书旨在向读者全面展示这些小说家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们创作的另一个侧面,也以别样的视角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心灵世界。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幽径深处 人情似纸 候春的秋叶 眼角眉梢 微笑无价 挡风席 鱼寿星 竖鸡蛋 万事开头易 有一株树 把嘴张圆 望栏生惭 无奖贺卡 花炭错位 难荡双桨 资深美人 庆幸自己有“空白” 话说承重墙 只结一颗樱桃 方要中轴圆要心 快乐何必无穷大 庙会上的小丑帽 小风景与大环境 山重水复莫停步 第二辑 杂树生花 读自己书架上的书 书中自有洒香来 书中自有茶香来 从忧郁中升华 什么都吃 秀色可餐 中国美食 藤萝花饼 蝴蝶窗 片瓦无存 荷兰疯车 挪威森林猫 斯德哥尔摩长笛 圣马力诺钟声 给悲痛以地位 歪评凤姐 隔锅饭儿香 浮萍尚有相逢日 比萨三姝 最后一道篱笆之争 普希金决斗处 托尔斯泰青冢 第三辑 灯下拾豆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关于命运的随想 生活赐予的白丁香——关于生活的随想 爱情红玫瑰——关于爱情的随想 灯下拾豆——零星的随想 第四辑 一窗灯火 有家可归 免费午餐 一剪梅 抚摸北京 阳台上的蝴蝶 镜前邵燕祥 抹不掉的王朔 影子大叔 试读章节 不要续上一个“薄”字。不是那意思。 把许多复杂的事物归结为一个简单意思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离开了简单的归结,许多人又不知如何面对复杂。其实,从来都复杂。难道从前不复杂吗?也许,从前无论如何不如今天这般复杂。但细想,从前也复杂。 提心吊胆地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也懒得说。 我曾到那间小屋子去看他。其实根本不是一间小屋子。只有门,没有窗,甚至没有透气孔,因此,人进去以后便必须把门敞着。那是个储藏室。空间极狭小。气息极窒闷。但我们交流得很畅快。至少在我这方面是这样想。有的话还得压低嗓门。眼波的流动中也有许多的情谊。但现在他有了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问,许多的门许多的窗,门紧闭着,窗半开着,“硬件”好,“软件”更棒,我却不去迈进那门槛。他也不来请我迈进那门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 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由“官本位”向“金本位”转化,值得欢迎。但我更渴望“人本位”、“情本位”。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运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 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般微弱。那永恒的东西里就有人情,似纸的人情。纸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小船,放到小溪里,任其顺细碎的波浪旋转着漂向远方。 转眼一年整了。一年多以前正在美困。记得到纽约的头一天,傍晚时分,曼哈顿万家灯火中,也有了我小小的一盏。在简单而舒适的下榻处,桌上有小小的花瓶,小小的花束,还有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温暖的句子。人情似卡片么?我却自从去冬以后,再没给留下卡片的人寄去哪怕是一张薄薄的纸。我总埋怨着别人的情在淡在薄在弥散,自己呢?从别人的眼中看我,该也吃了一惊吧,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 以前的时代,人情或许似醍醐,厚重黏稠?如今是人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事务碾扁熨平的时代,人情随之也轻薄寡淡了,人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支撑而更少希冀心外的扶持,人类在进步而人情在萎缩。真的么? 也许是因为现在“移情”的条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移向真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饲食的猫、鸟、鱼、兔,移向需要浇水剪枝施肥换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邮票,移向书报,总之可以更彻底地从活生生的人面前移开去。最省事的“雅移”法是寄情山水,最省事的“俗移”法则是坐到打开的电视机前剥食着花生米不分节目好赖地一直看到荧屏上现出“再见”的字样。 但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两丝一缕几缕一片几片的对活生生的人的沟通欲望,化为思念,化为莫可名状的思绪,最后可能就拽过一张纸来,想在上面写一些情,一些别人可能并不呼应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 当我从淡薄中想起人家时,人家或许正从残存的印象中摆脱出去而正在忘却我。曼哈顿的灯火呵,哪一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缕思绪? P3-4 序言 昌华兄晚我两岁——看到这句,也许会有年轻人惊诧:晚你两岁该称弟怎么要称兄?——不论年龄,称兄以示尊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礼数,比如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长我二十四岁,他无论给我来信还是通电话,都称我“心武兄”,开始我很不好意思,后来体味到个中的文化底蕴,也就默默领受了。昌华兄尽管晚我两岁,传统文化浸润于他的浓酽度,尤其是那手蝇头小楷令我钦羡不已。他来信约我参加这套丛书,用的是雅致的宣纸信笺,秀挺的书法,右起竖写左移,传递的不仅仅是编书的信息,更氤氲出久违的尺牍艺术之馥郁芬芳。 二十几年前,昌华兄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工作时,曾当面跟我约过书稿,后来更来信表示,愿在退休前,当一回我书稿的责任编辑。阴错阳差,他未能遂愿,我一直遗憾。没想到如今我们两个退休金领取者,却能合作一把。当年夙愿得以实现,我心大快。 我近十几年的散文随笔,大都有电子文件,但昌华兄基本上不使用电脑,还取翻书选编的方式。我的私人助手鄂力说何不将电子文件悉数传去,请他从电脑上阅读挑选,然后直接输入编就电子书稿,岂不简捷方便?我说不然。昌华兄不仅是资深编辑,更是名藏书家。趁此机会,把我的若干散文随笔集题上请其雅正的字样,签名再盖上你鄂力刻的图章,如他不弃,岂不就此加入了他的藏书系列,书之归宿,最佳莫过于此!于是鄂力帮我寄去了九本集子。没多久,昌华兄给我发来电子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他托会电脑的人帮他发的,没有信件原文,只有附件,那附件竟是几幅数码照片,内容则是昌华兄的手书墨迹,原来,他已初选出了拟编入这个集子的文章,并且分成了几辑,且拟出了每辑的恰切称谓。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可谓中西古今合璧。 因之,我愿告诉读者,此书妙处,并不在我的文章,而在吕华兄的眼光,特别是他那以传统文化中最优雅的成分来处置的分辑排列,个中趣味,已超越我的单篇文章,而自成一脉。我觉得不能仅用“感谢”二字来鸣谢昌华兄。唯有在他的激励下,自觉地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中吮吸营养,以丰富强健自己今后的文字,才不负雅意,也才真正对得起读者诸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