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关天培传/中国人格读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夏菲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关天培,1781年生于淮安府山阳县。彼时,正是大清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高高在上的清王朝,早已危机四伏,摇摇欲坠,即便是皇家的礼仪、排场依旧繁杂又奢侈,也掩盖不住其逐渐走向末路的命运。曾经被视为低下的、需要俯首称臣的英国,渐渐在远离东方这个古老国度的土地上逐步壮大,相较于大清帝国的封闭、自大,英国致力于发展与改变,工业革命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用先进的坚船利炮,一步一步地侵占起了不属于他们的国土。

英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小小的胜利早已满足不了他们,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了亚洲,觊觎起了那条沉睡着的东方巨人,他们慢慢露出了獠牙,伸出了利爪,希冀将辽阔的国土,大笔的财富,统统据为己有。

金玉其外的大清朝,内里早已腐朽不堪。

自清兵入关以来,清王朝的几位皇帝,励精图治,使得大清帝国威震四方。自康熙二十年,平息了三藩之乱开始,清王朝走进了“康乾盛世”。那时的清王朝,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疆域辽阔,人口增长迅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有着雄才大略与帝王之才,一步一步将清王朝带入了顶峰。但是,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这更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与盛世的繁荣同时存在的,是隐藏在这泱泱大国之下的各种危机。

整个世界在发展,许多或大或小的国家致力于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而中国则依旧沉溺于封建之中,从未幡然醒悟。原地踏步的清王朝,并没有意识到,曾经的封建制度已不能适应发展的潮流,封闭的、落后的制度,不论有着怎样辉煌的外表作为掩饰,内里却早已埋下了炸弹,一旦触及,清王朝逐步建立的巍峨大厦,就会轰然倒塌。

盛世之下,也依旧有着阴影相随。闭关锁国的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隔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常交往,中国在生产生活上总是依靠着自给自足的方式,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使其与世界脱轨,并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而“文字狱”的肆虐,使得文化被扭曲变形,严重阻碍了人们思想的发展,这场空前绝后的灾难,导致无数文人墨客被“莫须有”的罪名迫害,同样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此外,重农轻商、轻视科学的思想,也带给了清王朝无尽的灾难,它们如同一根根缰绳,牢牢的拖住了清朝发展的步伐。

盛世之下的清王朝尚且如此,更遑论其日渐凋敝的未来。

鸦片,这个曾经用作药物的东西,谁能想到,侵略者竟然用它叩开了清王朝的大门,它不仅侵蚀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以及健康,更是倾覆了清王朝统治的元凶之一。

早在公元8世纪的唐朝,鸦片就进入了中国,那时,鸦片是当作药品使用。到了雍正年间,已化身为毒品的鸦片引起了这位皇帝的警觉,下令禁止分销鸦片,但是,这道禁令并没有阻止鸦片在中国的肆虐。到了嘉庆年问,不仅仅是普通百姓,那些皇亲国戚也开始进行吸食,社会乌烟瘴气,国力逐渐衰退。

外国侵略者就用这些小小的鸦片,一步一步地将利爪伸向了中国,慢慢张开了血盆大口,只待中国人在吸食鸦片的缭绕烟雾中醉生梦死之时,将其吞入腹中。

此时的大清国,忧患内外交织。外部受到鸦片的侵蚀,内部也因自身的局限不断瓦解,此时的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面对内忧外患的步步逼近,此时的中国,出现了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投身于救亡图存之中,关天培,就是这些英雄中的一位。

P1-P3

后记

在动笔书写关天培的故事之前,笔者对于关天培的印象,还只是将他视为一代的民族英雄,惊叹他的民族气节与铮铮傲骨。但是,随着对资料的阅读以及整理,一个完完整整的关天培就这样呈现了出来。此时的关天培,不再单单是史书上赞扬的为国捐躯的老将,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军中儿郎。他自小就怀揣着对于过去英雄的崇拜,立志要精忠报国,鞠躬尽瘁。而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皇帝与上级对他青眼有加,一时间,他成为风头正劲的臣子。

然而,内忧外患充斥在清王朝的四周及内里,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场景,关天培忧心忡忡,面对着外国侵略者的步步践踏,关天培怒火中烧,面对着鸦片的肆虐横行,关天培痛心疾首。于是,当被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之时,关天培咬牙发誓,一定要建设好广东的海防,让铜墙铁壁般的海防,将敌人阻隔在国门之外。

关天培竭尽全力保家卫国。他修筑炮台,修筑工事,更新设备,整顿海军,体恤下属,全力禁烟。面对着敌人的挑衅,他临危不惧,指挥战士们进行反击。面对敌人的咄咄逼人,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就这样,这位老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是,君心难测,当关天培等人抵御外侮的事业正在顺利进行的时候,道光皇帝却因为自私懦弱,再加上听信佞臣谗言,一道圣旨,革去了关天培志同道合的老友们的官职。没有了知己们的支持与帮助,关天培仅仅想凭借一己之力去抵抗侵略,难上加难。再加上琦善等人对于关天培百般刁难,万般阻碍,使得关天培几乎是腹背受敌。一方面,他要面临着朝堂上的血雨腥风,一方面,又要抵抗英国的侵略。

陷入如此困境的关天培,在战争中走向了死亡。但是,他依旧从容淡定,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在战场上拼尽全力,面对着枪林弹雨的袭击,他所想的,依旧是保家卫国,扬我国威。

关天培牺牲了,但是他的影响却远远不曾结束。他的种种精神,直到现在,依然被人称赞,依然被人欣赏。

笔者在进行这本书的编撰时,除了阅读和引用一些原始资料之外,还参考、引用了现在的部分书籍文章,包括《关天培》《民族英雄关天培》《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关天培》《1841年虎门之战研究》《中国近代名将关天培》《关天培的忠孝观——评(延龄瑞菊图)跋》《关天培护航漕粮海运》《中英澳门关闸之战的初步研究》。这些书籍以及文章对于笔者对关天培整个人生的了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再此一并表示感谢!

因为笔者水平有限,加之史料存在缺失现象,因此在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于忧患

 世界格局

 鸿鹄之志

 漕粮海运

第二章 巩固海防

 鸦片肆虐

 水师提督

 修筑炮台

 更新装备

 整顿军务

第三章 竭力禁烟

 力主禁烟

 销烟禁烟

 英雄相惜

第四章 威名远扬

 中英冲突

 屡获奇功

 英雄名号

 丧子之痛

 佞臣当道

 海防告急

第五章 碧血虎门

 木匣归家

 血战虎门

 孤立无援

 死当血食

 长歌当哭

第六章 名垂青史

 关忠节公

 《筹海初集》

 《筹海初集》自序

后记

关天培年谱

序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对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精装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页。)

人们很少注意到邓小平的这一段话,但邓小平恰恰是在这里把“国格”、“人格”提升到了事关“立国”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格”呢?邓小平讲得很明白:“民族自尊心”,“民族的独立”。

新中国一路走来,我们最大的尊严便是完全靠“自力”,靠“艰苦奋斗”,而达“更生”之境。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我们何曾有过屈服?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有真正的“民族独立”。这就是我们的国格。那么什么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呢?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没有讲,但他在1978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时,至少提到与社会主义人格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勤奋学习,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努力上进,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助人为乐,英勇对敌,集体主义精神,专心致志地为人民工作,等等。这一系列哪一条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格的范畴呢?

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又具体提出这个“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有“八荣八耻”。)这四个方面,一是信仰,二是理想,三是精神,四是道德文明,哪一个不在社会主义人格的范畴之内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又用“三个倡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十二项: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中办文件又把这“三个倡导”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倡导”的四项,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的四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倡导”的四项,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实际上前两个“倡导”的八项都是属于“国格”范畴,而第三个“倡导”是属于“人格”范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前面讲到的那些历史嬗变中来培育建构起这个“核心价值观”呢?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似乎很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新华社北京2014年2月25日电讯称:中央政治局在2月24日,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内容,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这次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电文称: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落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相当精辟,对于如何培育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从四个方面剀切明白。

第一,他明确指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构造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能割断历史。这一条十分重要,否则我们便会失去我们的本来面目,便会成为无源之水,也就无法走向未来。

第二,指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就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

第三,他指出,对传统文化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既要有优良传统的文化精神,也要有时代精神,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第四,他指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化人、育人。这就是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不只是传承儒学那些道统,而是要弘扬全民族共创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就是说,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化民、育人。

尤其十分值得注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提到了一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问题,而在同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我们再也不能以GDP论英雄的思想。让人欣慰的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终于被提升到一个民族的标识地位,这至少表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并不落伍于世界潮流。

并不受人欢迎的亨廷顿在生前给他的祖国提出的警示忠告,竟是如何弘扬他们没有多少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文化”:“盎格鲁新教精神——美国梦”,以此为国家的“文化核心”问题。他讲道:“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而仅仅以政治信条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有立足之地?”所以,他提醒他无限忠于的祖国,一定要巩固发扬他们自入居北美以来,在新教精神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梦”理念的“文化核心”地位,才能消解这个国家的民族与文化双重多元化的危机。为此,他甚至预言美国弄不好会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分裂。而且他公开预言不列颠大英帝国也会因民族与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而导致在本世纪上半期发生分裂。

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们也十分强调国家民族文化的地位问题,柏克说:‘全世界的人根据文化上的界限来区分自己。”丹尼尔同样说:“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这些语言也可能有它们的局限性与某种非唯物性,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想什么,至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意识形态并不总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它的经济基础的论断并不相悖。

中国显然具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同时显然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优势。新中国包括它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其后无论正误的哪一次经济变革,不是靠政治力量在强力推动的呢?它当然同样拥有让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免于沉沦”的能力。许多学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早就被以往一次次的历史性灾难割裂了,显然都是毫无道理的。但我们当下却确实面临着“两个传统”失传失统的危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的民族美德,在当代国民中还有多少传承?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党内还有多少光大?我们现在全民族的“核心文化”到底在何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符合世界潮流,也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而不发生历史断裂带的根本保证。富和强永远都不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哪个国家不可以富,不可以强?但能代表中国“这一个”本来面目,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能代表中国人形象的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z,呢?用>--j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内容推荐

夏菲所著的《关天培传/中国人格读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中国人格读库”系列图书之一,是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的传记作品。关天培出身于一个职位低微行武家庭,自小崇拜英雄,从军后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忧国忧民,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消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以身殉国。关天培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后人缅怀和学习。

编辑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夏菲所著的《关天培传/中国人格读库》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