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不是歪门邪道,而有益于世道人心!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正一编著的《厚黑学鼻祖曹操》,实人生憾事也!听曹操谈厚黑,知已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厚黑学鼻祖曹操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正一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厚黑学”不是歪门邪道,而有益于世道人心!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正一编著的《厚黑学鼻祖曹操》,实人生憾事也!听曹操谈厚黑,知已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 内容推荐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与很多人印象中的奸相不同,是一个胸怀大略与抱负的历史人物。他最终能够驰骋华夏、成就大业,这其中的“谜”与“谋”是什么?正一编著的《厚黑学鼻祖曹操》透过历史尘埃,解析曹操成功的原因所在——厚黑。 曹操式的“黑”就是厚黑学想要提倡的黑,是一种手段、权谋之黑,而非曹丕式的目的、结果之黑。曹操的黑,黑得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曹操的厚黑秘诀才是王道,而《厚黑学鼻祖曹操》就是左右逢源的厚黑智典,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告诉你如何借小人智慧,成君子之业! 目录 前言 001 第一章 善于甄别人才,壮大自己的班底 001 1.深谋远虑,重视细节 001 2.用人唯贤,人才齐聚 004 3.尽揽英才,为我所用 007 4.识人有道,用人有法 009 5.德才兼备,情理并重 013 6.察言观行,左右逢源 016 7.以察为先,知人善任 019 8.惜才如命,以德为先 024 9.亲近名流,善听谏言 028 10.识人靠才,不论尊贵 031 11.视才为金,求贤若渴 036 第二章 善于统驭人才,优化自己的团队 041 1.唯才是举,身体力行 041 2.善待人才,各显其能 044 3.找准位置,量体裁衣 049 4.量才授权,因事择人 053 5.信而不疑,疑人不用 060 6.义字当先,身先士卒 063 7.破格提拔,使用新人 065 8.取其长处,加以利用 070 9.不守忠贞,杀之后快 074 10.用人慎重,实用为准 079 1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082 12.了解下属,调解矛盾 084 第三章 有容人雅量,不信谗言、积极纳谏 091 1.宽以待人,因祸得福 092 2.善待自己,宽待他人 095 3.心胸宽广,气度不凡 097 4.不念旧恶,留人余地 100 5.厚待归顺,冰释前嫌 103 6.广泛交友,五湖四海 107 7.重视文士,才尽善用 108 8.近贤避佞,远离小人 110 9.善事上官,揣摩有度 113 10.知错必改,犹为未晚 114 11.开诚布公,集思广益 117 12.善于纳谏,从谏如流 122 13.宽宏大量,以德报怨 124 第四章 用情感维系为自己打天下的人 127 1.笼络人心,大功行赏 127 2.真诚待人,结交挚友 130 3.感动涕零,哭出真情 132 4.以诚相待,化敌为友 135 5.以义交友,道义召人 137 6.深谙世事,学会变通 139 7.阳谋之智,成就大事 142 8.丞相自居,清心寡欲 146 9.坚持不懈,终有所成 149 第五章 创立威信,胡萝卜大棒子都要用 154 1.大胆放权,赢得民心 154 2.善用谋略,军纪严明 161 3.授权于人,用人不疑 165 4.虚心待人,戒骄戒躁 170 5.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176 6.赏罚分明,以理服人 179 7.智计超人,用兵如神 183 8.摆正心态,过关斩将 188 9.恩威并举,软硬兼施 191 10.作风果断,先发制人 195 11.静观其变,后发制人 197 试读章节 当年,董卓想要招附曹操,可是曹操却不愿意,相反他选择从长安跑到陈留,在陈留为起义做准备。有一天,曹操来到工匠师傅跟前,和他一起制作刀具。这时,豫州刺史孙宾硕前来看望他,正好瞧见了这一幕,他很不以为然地嘲讽道:“你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与工匠在一起做刀呢?”曹操听了哈哈笑道:“大丈夫不仅做大事,也要做小事。两个都会做,有什么不好呢?” 曹操有句良言:“能小复能大,何苦!”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小事大事都会做了,成就大业便不在话下。所以成就大事的关键就是要能小而复能大。如果将两者都攻下,成功的时刻便到来了。因此伟人不仅要高瞻远瞩,制定策略,更要见微知著,注重细节。 官渡战役决战前,袁绍和曹操双方的军队处于对峙状态。凉州牧韦端曾命令从事杨阜到许都探望虚实,杨阜回来后,韦端问道:“以你来看,袁、曹胜负的前景如何?”杨阜回答道:“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而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由此可见,曹操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做事小而能大,不仅会制定战略,更会从细微着手。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论战争的观点方面和曹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对中国干百年战争史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从宏观层面讲;面对敌人,不管自己力量多么微弱,敌人怎样强大,都要始终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困难是暂时的,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去看问题。战略上对敌人的藐视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作战的时候盲目自大,掉以轻心,而是要注重细节,作出周密安排,要对敌人有全面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这个道理。 以现代人的观点判断一个人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是他能否既会做大事,还会做小事;而全面考察人才必须要借助一套完整的方法。三星集团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经验。虽然他们的招聘和其他公司一样,都是采取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可是三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注重面试,因为面试可以直接和对方打交道,这样可以有近距离的机会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对于面试者而言,只要他笔试的成绩或大学的成绩达到三星要求的标准,就会有资格面试;而笔试与面试两者的成绩比重为3:7。三星集团进行面试时,前任董事长李秉哲都要亲临现场。面试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智能、人际关系、健康等多方面。正是因为如此注重人才面试,三星集团才能保证他们能够录用到真正的优秀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星集团的用人标准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三星集团的用人标准最看重的是一个人正直及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他是否具有挑战精神、创新精神、责任心以及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等等都是其次的。可是到了90年代,三星集团更加看重的是人才的改革创新精神,其次才考虑他的挑战精神以及个性问题。 P2-3 序言 在中国历史上,提及曹操,很多人都会将他和奸相联系起来;在戏剧方面,他也总是扮演白脸的反面角色,然而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他却是一个胸怀大略与抱负的历史人物。由于出生在东汉末年,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曹操亲身经历了战乱纷飞的岁月,对百姓之疾苦深表同情。他曾经作诗《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表达了曹操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实现平定天下的宏愿。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曹操前后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训练队伍,终于统一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地区,结束了这些地区的混乱局面,这也标志着他统一了中国大半个版图的江山。 曹操驰骋华夏,最终成为统一北方的霸王,天下三分有其二,后人不禁会感到惊讶,他成就大业的“谜”与“谋”究竟是什么?当我们透过历史尘埃,回味那段历史,品读那段岁月,总结那段历程,自然就会发现曹操成功的原因所在。 乱世出英雄,在社会动乱的东汉后期,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相继涌现。时势造人物,正是那个时代给这些英雄人物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实现自我价值。而这背后是他们智商与谋略的较量,是他们明争暗斗的结果。 曹操之所以能够实现宏伟的目标,和他远大的抱负有着重要关系。“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诗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曹操的气度不凡与不计前嫌,使他的门下集中了很多当时的名人贤士。《三国志》中记载:“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日:‘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据?’公日:‘足下意以何如?’绍日:‘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日:‘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认为“大谋者小而大之,小谋者大而小之”。谋取天下看似是一件宏伟的大事,然而大事背后是由许多琐碎细节的小事组成的。就是一件芝麻小事,也需要经过精心策划,用心准备。所以谋定天下绝对是一件超级难的事情。 在曹操的智谋中,最重要的是他懂得识人用人,让众人信服。正因他极其重视人才,敢于委以重任,他的身边才能汇集当时天下的精英人物,他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获得将士的服从与百姓的爱戴。 曹操一生之中,用人从来不念旧恶,其胸怀之广也是十分难得的。我们发现,历史上很多人物对自己的敌人总是欲除之而后快,而曹操对于曾经反对自己的人,只要其有一技之长,他便有容人之量,希望他为自己效命。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兵力强盛,曹操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就是因为他的大度。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有人发现了一封书信,中间详尽记录了曹军中人和袁绍来往的事宜,因此别人建议曹操以此为契机,“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而曹操却认为:“当绍之强,孤也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他命令手下将这封书信焚烧。这个举动让很多人放下了包袱,也有助于他笼络部属、安定军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