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态哲学读本/大众哲学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肖显静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正因为如此,至今很多人仍将盖娅视为地球之母,“大地女神”。

神话中的“盖娅”是不存在的,但是,现实中的“盖娅”确实存在,她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英国大气学家拉伍洛克就提出,地球就像“盖娅女神”,好似活着的能够自我调节的超级生命,孕育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为了地球的健康生存和人类的持续发展,科学应该改变以往疏离自然的状况,投人地球母亲盖娅的怀抱,以自然为圭臬,进行新的科学革命,向自然学习,亲近自然,获得对自然的更加完整、准确的认识,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保护环境奠定认识基础。

拉伍洛克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超级有机体。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化的活体。地球的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构成不可分离的系统。正是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使得地球成为生命存在之所,使得地球上的生物能够正常生存;反过来,生物通过改变其生长和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来影响环境。总之,地球上物种的进化与其物理和化学环境的分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单一的和不可分割的进化过程。它的两个最基本的含义是: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有效地调节着大气温度和化学构成,影响着生物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生物进化过程,两者共同进化。

我们知道,氧气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维持着生物的生长。它的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21%,即使它的浓度只有少量增加,也会极大地增加发生火灾的危险。如果氧气在现在的浓度水平上每增加l%,闪电造成森林大火的概率就会增加70%;如果氧气浓度达到25%以上,即使是雨林中潮湿的嫩枝和青草也会燃烧起来,而一旦大火肆虐,就会一起摧毁热带雨林和北极冻原,很少有植被能够生存下来。

如此,保持大气中氧气含量的稳定对于生物的生存异常重要。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呢?拉伍洛克认为,地球大气、地表和海洋这三种主要存储器之间是存在氧和碳的流通的,在此流通过程中,由生物所产生的甲烷调节着大气中氧的含量,使之保持相对的稳定。

甲烷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大部分产生于细菌发酵,而这种细菌发酵发生在海床、沼泽地、湿地和河口等没有空气的泥土和沉积物中,因为在这些地方会发生碳的沉积。微生物以这种细菌发酵的方式所产生的甲烷数量巨大,大约每年达到5亿吨。

这些甲烷进人大气圈后,以两种方式调节着氧气的含量:一方面它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氧气,另一方面又能释放出一定量的氧气。其中有些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之前便到达了同温层,由此成为高层大气中水蒸气的主要来源。水最终又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其中前者下沉,后者逃逸到太空中。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会导致空气中氧气少量的但却可能非常重要的增加。当增减达到平衡时,氢气的逃逸总是意味着氧气的净增加。

相反,在底层大气圈中甲烷的氧化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每年高达10亿吨。这一过程在我们生存和生活于其中的大气中缓慢而持续地进行着,并伴随有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反应。这些反应大部分都是通过迈克尔‘麦克艾罗伊(Michael McElroy)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得到阐明的。简单的计算表明,如果没有甲烷的产生,那么氧气的浓度就会在短短的24000年内增加1%之多。此时一点火星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除了潮湿地带的微小生物群之外的其他任何陆地生命都是不可能生存的。这一点也说明,如果没有那些生活在海床、湖泊和池塘的散发恶臭的厌氧微生物群的帮助,目前的氧气环境就不可能稳定,世界将会变得一团糟,人类即使存在也将不可能安安稳稳地生存。P7-8

后记

金城出版社将《生态哲学读本》作为“大众哲学丛书”中的一本列入出版计划,应该说是有远见卓识的,因为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本面向大众的“生态哲学”读本,这项工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本书的完成也有赖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李春秋教授。记得在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承办的“2010年中国环境伦理学年会”上,我初识李春秋教授,向他讲起生态学哲学的相关思想。不想他记在心中,寄予厚爱,在那年年末提出由我负责撰写《生态哲学读本》一书。

这是对我的一次挑战。我想,此项工作很有意义,何不借此机会系统疏理相关知识,完成相关的主题阐述呢。

经过再三考虑,我将本书稿的写作定位于“生态”,即从“生态保护”而非“生态学”的角度来谈“生态哲学”,从大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谈“生态哲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到本书的对象是“大众”,而且也考虑到“生态哲学”理论研究开展时间不长,许多理论还不很成熟,故本书的写作以案例展示引出相关的生态难题,然后再根据已有的生态哲学相关理论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结论和供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是本书的写作宗旨。

由于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书,我约请了我的博士生高衍超、毕丞、王翠平以及硕士生孙灿、刘日和我一道写作此书初稿。具体分工如下:

肖显静、毕丞:第一部分一、二、三、六,第四部分十六、十七;

肖显静、王翠平:第一部分五,第四部分十九;

肖显静、高衍超:第二部分七、九,第三部分十二;

毕丞:第一部分四,第三部分十五,第五部分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高衍超:第二部分八;

孙灿:第二部分十、十一,第三部分十三、十四;

王翠平:第四部分十八、二十,第六部分三十;

刘日:第六部分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初稿完成后,我让他们在我的研究小组每周学术研讨会上介绍各自完成的工作,大家对此展开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之后,我和他们对初稿进行研读和修改。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终稿。

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努力工作,没有那些虽然没有参与到本书写作但参与了讨论的其他博士生陆群峰、李际、林祥磊和硕士生张娇龙、王谦对本书稿的一次次研讨,本书的完成就没有这么顺利。在此对他们一并致谢!  感谢金城出版社的领导,对出版这套“大众哲学丛书”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李桂莲女士和俞武松先生及朱秀丽编审,由于他们的认真编辑,使本书更加规范。

应该提出的是,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和案例信息,他们的前期工作是我们顺利完成此书的基础,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各种原因,本书肯定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朋友不吝指教。

肖显静

于2013年12月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生态自然观:从机械自然观到复杂自然观

 一 生物与生态环境,谁依靠谁?

 二 自然是有规律的吗?

 三 “山猫”能够吃光“野兔”吗?

 四 自然灾害对“自然”真的是灾害吗?

 五 外来的“物种”好“念经”?

 六 没有自然的人类与没有人类的自然会怎样?

第二部分 生态伦理观: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中心论

 七 自然界中的事物只有经济价值吗?

 八 对人有害的就一定对生态系统有害吗?

 九 维护生态系统就可以牺牲其中的生物吗?

 十 个人和国家应该服从地球整体吗?

 十一 温室气体减排中的“祖父原则”正义吗?

第三部分 生态文化观:从解放人类到解放自然

 十二 “放生”:“放”还是“不放”?

 十三 女性与自然有天然的联系吗?

 十四 男权文化既统治自然又压迫女性吗?

 十五 月饼需要如此包装吗?

第四部分 生态科技观:从绝对的肯定到辩证的扬弃

 十六 科学究竟是“福”还是“祸”?

 十七 给地球打把“伞”如何?

 十八 古老的地方性知识都是错误的吗?

 十九 让环境适应科学还是让科学适应环境?

 二十 “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吗?

第五部分 生态生活观:从个人行动到公众维权

 二十一 这个世界是垃圾做的?

 二十二 宠爱动物就是热爱生态吗?

 二十三 谁说浪费不是犯罪?

 二十四 发展可以以污染为代价吗?

第六部分 生态生产观:从经济增长到生态保护

 二十五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工业生产如何?

 二十六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生态农业吗?

 二十七 “城市绿化”一定需要“大树进城”吗?

 二十八 旅游开发与景观保持矛盾吗?

 二十九 生态保护等于植树造林吗?

 三十 是生态系统工程师还是生物入侵者?

后记

序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中国人民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倡导和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于全党工作的重要性,并就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深刻论述,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的。

中华民族富有哲学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的学习和应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历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李达早年曾在多所高校讲授唯物主义哲学,著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等名著。毛泽东写下《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发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倡议。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情有所钟,把“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作为学习的总则,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15字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以其著述《大众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先河。他以学习研究、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他撰写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和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通俗化的典范。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倡导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等著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新的成功探求。李瑞环同志强调“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他在总结自己学哲学用哲学的经验时说:“学懂了哲学,脑子就活,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还有一大批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教育和普及中作出了彪柄史册的杰出贡献。

生活是常青之树,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源泉;同时又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紧围绕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治国理政能力。在此同时,大力倡导全党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本套“大众哲学丛书”是响应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该套丛书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中选择了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生态、艺术、管理、人生、宗教、道德10个分支学科进行哲学思考,力图在我国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哲学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帮助读者更好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套丛书由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授、博士为主的写作团队完成。本套丛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的初步尝试,欢迎专家、读者批评指导。

李春秋

2014年夏于北京京师园

内容推荐

肖显静编写的《生态哲学读本》包含的生态哲学问题有概括起来有六大类:第一类是生态自然观,主要涉及的是公众关于生态自然的一般性看法;第二类是生态伦理观,主要涉及生态价值观、生态整体观、生态正义等:第三类是生态文化观,主要涉及宗教文化、性别文化以及消费主义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四类是生态科技观,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之关联及其发展方向等;第五类是生态生活观,主要涉及公众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六类是生态生产观,主要涉及一种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业、农业、旅游、城市建设等的模式应是怎样的。

编辑推荐

生态保护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不过,要保护生态,就要思想先行。如此,就要对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自然以及我们自身生存的诸多方面进行反思,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念。这也是肖显静写作本书的目的,《生态哲学读本》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生态哲学”入门书,是写给那些没有哲学基础的大众读者看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