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絮春秋(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曦宇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曦宇所著的《水絮春秋》描述的近150个特定人物里,既有王室(或皇室)里的帝王君主,也不乏宫廷的文臣武将;既有州县官衙主官,也有世间鸿儒学者;既有精通音律的艺人乐师,也有市井上一般的贩夫走卒。此外,还有深宫的贵妇闺秀、民间的窈窕淑女等。无论这些人的尊卑贵贱,都由被层层的岁月尘埃所包裹而剥饰,最终将这些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搬上书稿,既让他们散发自身角色独有的气质,还得符合他们所处历史时期的人物特征,并打上当时鲜明的烙印。

内容推荐

张曦宇所著的《水絮春秋》从1998年底开始酝酿全书构架,花了5年时间阅读了一些古籍、辞书,并在整理多本读书笔记和相关资料的归类后,于2003年3月开始编写工作。《水絮春秋》对历史上涉水、亲水的一些重大事件、典故、趣闻,就其年份时段的考证,主要取自于《中国历史年表》(柏杨版,海南出版社),并参考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史记·六国年表第三》。

目录

上卷

1.尧帝妫水河畔选佳婿

2.舜帝挖掘水井留活路

3.许由河边掬水洗耳朵

4.夏禹九州治水难归家

5.少康追逐水草追江山

6.夏桀水上南下水岛亡

7.伊尹下厨烧汤奔商汤

8.商汤水火有情解旱情

9.太甲桐宫渍水犹凄冷

10.祖乙漏壶滴水察天时

11.盘庚越河渡水大迁徙

12.武丁岩壁水沟寻梦境

13.武乙皮囊血水玩射天

14.箕子预见覆水倾王都

15.纣王积糟为邱酒当水

16.文王渭水狩猎聘姜尚

17.周公旦借水鉴人鉴政

18.周昭王伐楚落水落难

19.召穆公救难水火交织

20.周宣王开放公田水域

21.周宣王追索水面女婴

22.姜太后营造水响叮咚

23.臧僖伯劝阻水上射鱼

24.楚成王试水江汉生事

25.庄公掘地涌泉拜高堂

26.庄公顺水就势网大鱼

27.祭姬吐露酒水藏猫腻

28.急子水月朦胧赴生死

29.襄公泺水纳欢晕乎乎

30.襄公空负香瓜水泱泱

31.曹刿鼓震洙水压强敌

32.秋胡沂水诓人吊亡妻

33.管仲绕山绕水唱悲歌

34.楚王追风追水揽桃花

35.宁戚吟唱水歌升大官

36.宁戚以水喻家欲成家

37.叔詹辨鸟叫水食匮乏

38.子般讨雨水命犯桃花

39.齐桓公指望蚂蚁找水

40.齐桓公水路两绝惊心

41.齐桓公戏水一怒休妻

42.齐桓公汉水勒兵漏风

43.齐桓公倡导保护水源

44.齐桓公借神涉水抢渡

45.管仲夷忧君水满则溢

46.管仲融风雨滴水之恩

47.百里奚渴望一小勺水

48.晋王妃蜜汁掺水招蜂

49.虞君山水无存马齿长

50.穆公似水吹泡眼光短

51.秦穆公跳水价格赎人

52.秦穆公泛舟之役交兵

53.管仲慎防人患胜水患

54.鲍叔不讲情份挤水份

55.宋襄公竹篮打水落空

56.宋襄公泓水迂腐丧师

57.姜氏酒水醉夫赶夫君

58.重耳对水许愿表愿望

59.重耳求罐打水碰钉子

60.重耳一串水珠泛风波

61.介休淡看龙蛇迁水土

62.成王进犯水过地皮湿

63.晋王覆水难收照样收

64.头须随波逐流又开流

65.晋文公怒斩守河降将

66.晋文公占卜天水一色

67.魏武子烧房落身水泡

68.宁大夫一剂药水通吃

69.叔詹大义凛然奔沸水

70.弦高长途贩牛打水漂

71.先轸巧装马虎下睢水

72.蹇叔临水备船救败将

73.先轸怒向晋君吐口水

74.先轸沐浴香水上天庭

75.狂狡水井救人受责难

76.潘崇一桌酒筵毙两命

77.臾骈跋山涉水护冤家

78.里革拔刀斩网护水产

79.齐懿公恶贯满盈溺水

80.单襄公水木枯荣察变

81.阳处父泜水打赌退兵

82.孟明视过河绝路焚舟

83.赵穿河口漏风跑大鱼

84.赵盾偷挖墙角度黄河

85.叔胯汗水交织织麻鞋

86.申叔救友传话话水井

87.灵公烹煮江龟烹出祸

88.唐狡洒水赎罪洒脱去

89.养繇基隔河谋划比箭

90.荀林父兵败血水浮舟

91.齐侯假喝冷水玩忽悠

92.庄王牵敌鼻子下河套

93.申叔浇冷水翻盘复国

94.庄王围敌城浇水种菜

95.孙叔敖水乡捕鱼发迹

96.孙叔敖发明水车排涝

97.公孙敖中意穷山恶水

98.肖太后一笑横生波澜

99.栾书水漏误事陷绝境

100.师慧欲撒骚尿出恶气

下卷

1.公子侧贪喝辣水送命

2.秦景公泾水投毒退敌

3.魏绛执法一碗水端平

4.苟萦督师冒雨水攻城

5.晏平仲命抗污流淖水

6.晏平仲弃职心忧水患

7.晏婴阐述池水养民生

8.晏婴淡看屋檐常滴水

9.子产溶注铁水铸刑鼎

10.子产开坝放水察民情

11.子产不宿露水拆围墙

12.太史不让墨水染疟疾

13.邱公一席酒水累半生

14.晏子冰天雪水阻工期

15.扁鹊露水化药遇奇缘

16.敬姜浸水绩麻勤劳作

17.孟姜泪水盈盈毁长城

18.景公水榭怪怪着异装

19.子赙河上斩鸡泛水流

20.景公水鸭变鸡出事端

21.景公送酒水凉透心肠

22.楚王好细腰美眉缩水

23.田穰苴执法水尽除臣

24.齐景公斗箭汗水淋漓

25.灵王轻裘不察雪水寒

26.苟吴粮水不绝不受降

27.陈公小河水满泄大河

28.蔡公大江飘尸定大局

29.师涓濮水悟出曲曲新

30.伯牙水岛听涛日日夜

31.姬光水上夺回吴王船

32.专诸太湖水寮学烹鱼

33.伍员药水易容出昭关

34.伍员仓皇渡水伤船家

35.阖闾汇水潋波坟女湖

36.邓析智断洧水浮尸案

37.老子山水滋润大学问

38.老子过河渡水训门人

39.孔子祭器灌水讲学问

40.孔子一语报讯知水灾

41.孔子期待朽尸早化水

42.庄子坟上掮风驱水气

43.孙武弃船舍水玩迷踪

44.孙武再战楚师于汉水

45.伍员浑水摸鱼下麦城

46.渔人一桨退敌如潮水

47.孙武引水灌城遍地水

48.伍员围湖掘开烂泥湖

49.申君水米未沾搬救兵

50.阖闾葬剑山壑变深湖

51.子罕习惯雨水穿坪过

52.子路水中救人取酬金

53.吴王三年磨砺出太湖

54.越王一瞥水鸟伤离别

55.西施溪边浣纱飘零去

56.夫差秋水伊人倚末日

57.范蠡醋水酸汤伴君还

58.勾践脚浸冰水熬筋骨

59.文种水煮稻谷不长谷

60.范蠡扁舟泛水避祸水

61.智伯送钟山水变通途

62.乐羊上阵怒喝中山羹

63.智伯水淹对方亦淹已

64.豫让水渠行刺毙渠傍

65.西门豹打造清水衙门

66.西门豹漳河严惩巫婆

67.魏文侯雨水浇身赴约

68.魏文侯巧借脏水降温

69.吴起荡舟悠悠话德政

70.吴起伤感欷欷走西河

71.孙膑装疯卖傻投水井

72.赵王胡服骑射陷黑河

73.曾参烧水烫猪守信用

74.虞孚贩漆掺水全赔光

75.颜恩卧雪请兵滹沱河

76.商鞅水酒下套玉泉山

77.淳于髡赌酒犹同喝水

78.淳于髡送礼泥牛入水

79.商鞅变法制风生水起

80.屈原忧国事愤而投江

81.苏秦西周调水济东周

82.苏秦死要元凶浮出水

83.惠王雪水冰冻改葬期

84.廉颇开沟蓄水阻秦师

85.白起屠杀降卒塞丹水

86.赵胜登门恭敬汲水人

87.无忌深交酒坊浆水人

88.乐毅直下济水攻临淄

89.赵奢用近水智救远火

90.襄王避乱世浇菜安身

91.襄王淄水河沽名钓誉

92.白起奔长谷水灌鄢城

93.宓子鱼水相依正民风

94.冯谖私毁契约大放水

95:孔斌预备凉水吹凉风

96.无忌渭水劫粮败秦军

97.李冰领头治水修堤堰

98.李冰看人洗衣悟水性

99.王贲开沟破堤淹大梁

100.王翦拖泥带水挂帅印

101.宣太后渲泄水性杨花

102.赵王迁哀叹家乡山水

103.郑国修水渠风波迭迭

104荆轲辞易水寒雨潇潇

105.蒙恬督造长城犯风水

106.蒙恬碱水浸笔润千秋

107.李斯车水马龙奔末路

108.章邯濮阳引水守孤城

109.始皇帝坑儒温泉设局

110.秦始皇人湘恶浪排空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尧帝妫水河畔选佳婿

公元前2350年左右,据传那时古老的中国还是以各个部落酋长国为单位,经过他们开会商定推选出一名中国元首,再由这名领头人出面组成一个联合王朝.还设立一些议事办事的专职机构.协调处理各酋长部落国家的内部事务,这样一个初具国家雏形体制的样式就显现出来。这一年,各酋长国的头头脑脑又再次汇聚到平阳一地(今山西临汾县以南),他们认为原来的元首姬挚在任9年,其执政能力十分平庸,难堪大任(姬挚相传为轩辕黄帝的玄孙,尧帝的异母兄),于是大家共同推举唐部落的酋长伊祁放勋为继任人选。因为尧帝初封号于唐,即以唐为朝代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朝代号,后人也为此称尧帝为唐尧,但这一朝代号毕竟是尧帝在他执政时期的称号,他不能代表舜帝、大禹时期,因而《史记·五帝本纪》就曾给予特别解释:“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姬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这里所说的国号,实际在黄帝轩辕氏、尧帝陶唐氏、舜帝有虞氏时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尚未建立,何来国号之有?他实质的称号还只能作为部落氏姓的标记,诸如轩辕氏部落国、陶唐氏部落国,等等。追根溯源,国号他是由氏族社会进入国家制度之后才出现,在古时凡帝王立国必有国号作为王朝的标志,即国号为国家真正的称号。综上所述,可见尧帝时期定的朝代号,事实上他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而是氏族称号),他被后来史学家号称为“天子、帝君”,也仅仅只是后人的追记。

从《先典》、《帝鉴》等书记述尧帝执政初期的一些活动看,尧帝由各酋长国拥立为他们的最高首脑以后.尧帝首先就特别抓了天文历法。

他要抓这项开拓性的重点工程。是因为这之前采用黄帝时期的历法去推算季节时令。通常的做法是在观察太阳运行的基础上,再取用蓍草占卜的手段去推测历法。如果遇到很长一个时间一直是阴雨天,单凭古卜就缺乏科学的预测,以致人们常常耽误播种育苗的时期,因而就埋怨起老黄历来(民间常说的老皇历,亦来缘于此)。尧帝在总结先人经验的基础上,他委派羲仲、和仲负责,按照四处不同的方位设置监测点,分别记录日月的出没、星辰的行迹、温差的变化等相关数据,最后划定一年分为四季,以确定月亮运转一周期为一月,太阳运转一周年为一年,一年定为366天,这即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早且极为实用的历法,也为以后夏历奠定了基础。在掌握一些气象、气候科学的基础上,尧帝又投入极大的精力专注于山川河道的治理.他曾和大臣们讨论派谁去担纲时,大家推举说鲧可以,但尧帝认为鲧这个人不察天文,做事很机械固执,弄不好将治水工程毁于一旦。但几个首领们说还是让他试试看,不行再换。于是,尧帝就任用鲧去治理洪水。鲧治水失败后,尧帝又派大禹临危受命,直至九州水旱无忧。

出于那时物资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尧帝在自己都城平阳的宫殿前面.还专门设置了一面“进谏之鼓”,各酋长国的官员和天下百姓有要事找他,对他本人或者对国家提意见、谈建议,随时可以在殿前“嗵、嗵、嗵”擂上几声鼓,尧帝在里屋或在附近听到鼓声就会小跑步出来,认真听取和记录上访人员的意见。这种“击鼓”“升堂”的联系方法,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似乎土得掉渣儿,但他从沟通执政者与人民群众的相互交往看.仍不失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又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数千年绵延不断地践行.由民间百姓直接闯衙门击鼓升堂到今天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也无不留下那时“进谏之鼓”的影子,演绎至今。

尧帝到他执政的后期,他经常茶饮不思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将培养遴选接班人一事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尧帝多次让身边大臣放齐,腱兜等人帮他物色推荐适合人选,他们由远及近提供了许多建议名单,但都不合他的心意。《吕氏春秋·贵生》记载,尧帝曾经亲自找子州支父:“以天下让子州支父。”但子州支父不愿意接手,尧帝又找过名士许由,也真诚提出将位子让给他,许由也不干。再后来尧帝让身边的官员都拓宽思路,即使民间的没多大声望的贤能者也行,这样才有人提出虞舜可以纳入视线。尧帝其实对虞舜也听说过,他只知道虞舜为人正直,而且他家特别贫困,并且家里人和街坊邻居的关系还磕磕碰碰。但尧帝身边亲近的官员们都颂扬虞舜人品非凡。尧帝就打发他信赖的官员,对虞舜近些年从事的职业、才干及其品性进行全过程了解。出去考核的官员向尧帝汇报,虞舜的爸爸瞽叟及后母和她的儿子象都对虞舜十分刻薄。但家贫出孝子,虞舜本人对全家亲人和邻居却十分友善大度。又由于家境贫寒的缘故,虞舜从小小年纪起就外出漂泊务工。他先期在黄河边上的历山耕田种稻,每出现农户之间发生挑衅械斗,虞舜都能放下手中的活儿为人排解纠纷。还领着农民在农闲时以出义工的形式,改造周边的排灌设施,疏通干渠沟河等,使得这儿再也没有出现过打架斗殴等群发性事件。后虞舜又到黄河河套靠打鱼谋生,每到鱼汛期来临。他总是把捕鱼最好的位置让给老弱渔民,他认为这些人家的负担和处境理应受到照顾。虞舜后期又到一处制作陶器的加工作坊打工。他先从运土制浆的工序干到后来的拉坯,他对一些技术环节又进行改进,后来那一片制作坊都采用他的方法加工产品,产品质量明显上升,再没有粗制滥造的瓦罐瓦钵在市面上流行。近年虞舜和几个伙计还捣鼓制作一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并且还兼着做些小生意,顾客也反映购买他的东西,价廉物美不欺诈人。尧帝听着这名官员谈虞舜这些年的丰富经历,有地点场合,有数字例证,有具体情节,他不禁对虞舜还没照面就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他又想到虞舜年纪轻轻竞获得这么多的劳动技能,肯定操持里里外外应该是一把好手,尧帝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一齐嫁给他,应该终生有靠。而且女孩子观察人心细腻,让她们贴近虞舜看他怎么修身治家,看他为人的德行品性。人们都说“家家都有理不清的麻纱”,他要看看虞舜一家麻纱是怎么去理清?

虞舜与娥皇、女英的婚事办完,虞舜就要妻子离开王宫住到他家妫水岸边的土坯屋去,并且还应该放下千金公主高贵的身份,日夕敬奉长辈,勤劳俭朴持家,恪守做贤妻良母的妇道。与此,虞舜本人也更加恭敬勤勉,对双亲常请安,问寒问暖;对弟弟象和周边邻居也相处融洽、礼数周到,尧帝由此对虞舜的印象越来越好。

P1-3

序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于6月下旬在浙江嘉兴召开了全国供排水企业党建工作研讨会。会间,一向深居简出的湖南水协政工委的曦宇同志突然冒出“江湖”,一些熟悉他的老同志纷纷打趣发问,让他老实交代这几年到底在干啥?岁月无痕,咋无音信?曦宇以他湖南人的戏谑口气坦白,他说这几年躲在小阁楼“养崽”,潜心修炼生“儿”育“女”以求正果,直到这次会前才顺利分娩出一对“双胞胎”。经他不打自招,大家才得知他近几年一头钻进《二十五史》等古籍中不能自拔,他先是想到书海长滩中去捡些花螺贝壳,没寻思误打误闯遁入史林学苑却收获奇多,还真让他给捣鼓出一部分为上下两卷洋洋洒洒计60多万字的历史书籍来(即《水絮春秋》,以下简称《水絮》)。与此,他提出请我为该书作个序言。我说:“我能赘述点什么呢?”

我觉得,答应,亦是一种支持,作为供水人我心思缕缕情系于《水絮春秋》。

我欣然,阅读,也是一种学习,回到北京我开始天天浏览水事春秋越千年。

后来,曦宇同志终将《水絮春秋》上下卷文本给了我,我开始正式一个章节、一个页码品味书的情趣.水的韵致。

历史很厚重,但历史终得靠人去书写:

文化要传承,水文化更得靠作品去呈现。

初读《水絮》,我想象作者穷数年工夫,之初衷当然是想寻觅先秦以前的水文化的源出,探究水文化的绚丽与多姿,把握水文化的脉络与搏动,这也使得我对作者的这一选题确实饶有兴趣。作者将他的情感倾注于水,心系于水:水溢于情,情浮于书,这不能不是一个供水老兵真情实感在字里行间的真实流露。

《管子·水地篇》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诸生,当然是指芸芸众生;而管仲概定水是敷衍各“宗室”传宗接代的本原,这就说明我们古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看到了“水、人口、国力”三者之间的极端重要性。其次,从人类生殖学来看,人之初胎腹于母亲出现生命的征兆,后来亦泡在羊水里:婴儿出世一哭一吵先涌出的是泪水,一啼一叫吮吸的是奶水,到古人死后沐浴净身还要化解还原于尸水。可见,人的一生亦生亦死不离水。基于此.人们没理由不能不对水现象做些探究,不能不对水文化做些透析。还有.我们的前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古人首创象形文字,将山川河流中所见的“川”就确立为水的符号和寓意。此外古人推崇的“经典之首”《易经》,排列八卦之中的“坎”,就对应生物自然界的“水”。可见无论从象形文字的萌芽,还是《周易》学说的问世,无疑水文化的成因早就孕育其间。还有,中国自商朝以来各国就曾专门安排官员,司职对“水气、气象”进行观察研究。周朝后还对各时期出现旱涝等大的自然灾害立档记事,有据可考。据《中国救荒史》记载,学者邓拓统计从秦汉到晚清,中国的水灾高达1013次,旱灾1022次,地震686次,雹灾541次……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灾害的搏斗中.更学会了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中国城池史》记载,古代的城邑离不开水,而古人选址造城时,历来就特别讲究“外水、内水”之说。外水,即在造城前要看江河湖泊之水的流向,尽多地选择邻近江河或依山傍水之处;内水,则要求城内区域有较多的水眼,即水池、水塘、水井等。还应根据所在城市的需要,配建有水门、水栅、水闸、水营等。

有城池、城区,城中人用水就有故事;

有水域、水网,水润城中人就有史诗。

数千年的城邑攻战史一页页可歌可泣,可圈可点;

但数千年的城市人与水相处的史话专辑,却鲜见鲜闻、难寻难觅。

说感悟也罢,说感触也罢,我想城市供水这一行,无疑牵动着各城市的城里城外人,也牵动着各行各业的每一根神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学科精髓所在,各行各业都无不总结自身的精彩与传奇。仍以城市供水这一块为例,假设我们仅凭《中国城池史》的介绍,才知道先秦以来的先人对水的依恋:仅凭《中国救荒史》的记载,才略知先秦以来先人对水的敬畏,抑或还有一些与水沾边搭界的这史那史,单单就缺城市与人事水、涉水、亲水、敬水的众生相,我们会不会感觉中国的水文化,终还是欠缺一些人与水的原始景观:即如见其人憧憧,如闻其声寥寥。正是从这一层意义去思忖,我认为作者以供水人的身份,将《水絮》推上新书架,不失为一个积极的好的创意。

有一个好的创意,只能说是为创作思路确立了一个好的取向:

有一个好的破题,无疑更能为作品布局去确立一个好的框架。

作者将时空破题确立在尧、舜、禹至“秦王扫六合”这一漫长历史阶段。显而易见,按国内史学家的断代与划分,公元前841年我国才正式步人有官方文字记录为凭的信史时代,而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弄出一场铺天盖地的“焚书”事件,无疑前人的遗著典籍都遭遇一场空前的浩劫。而作者苦心涉猎的水文化素材,当然只能从散见于各类史书中的点滴线索去汇集到一块,并将提取这些水文化珍珠缀穿成练,玉汝天成。显然,这是苦活。更是枯燥乏味的细活。其次,要披览先人留下的《尚书》、《国语》等,除深奥晦涩之外,咀嚼一番还常给人以“估屈聱牙”之感;又如《吕氏春秋》、 《战国策》等,这些书多是纵横议论对话连篇。这对于《水絮春秋》这样以史记实、叙事立意的体裁,当然事发有感均得有根有据,这些无疑增大了写作中取材的难度。由此可见,写某一行业的专题作品开先河之作本就很难。而框定在写先秦以前先人与水的史话,无疑更是难上加难。正是选择这一难啃的题材去“破题”,而采用文学素描的手法去再现先人“在水一方”的人生百态.我觉得他给人可读可视的空间更为开阔,更能给人以丰富的张力和想象力,也可以为后来的供水人续写秦朝以后水的史话,先期拓出一条蹊径小道,《水絮》荡漾在先,焉无后作潮涌而至?

此外,读完这部书稿,我亦感受到该书继破题后开掘的层次亦深。先秦以前水的佳话趣闻无疑五光十色,但真正撷取其中一束水的浪花,反映它固有的本质一面并非易事。而作者在该书描述的近150个特定人物里,既有王室(或皇室)里的帝王君主,也不乏宫廷的文臣武将;既有州县官衙主官,也有世间鸿儒学者;既有精通音律的艺人乐师,也有市井上一般的贩夫走卒。此外.还有深宫的贵妇闺秀、民间的窈窕淑女等。无论这些人的尊卑贵贱,都由被层层的岁月尘埃所包裹而剥饰,最终将这些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搬上书稿,既让他们散发自身角色独有的气质,还得符合他们所处历史时期的人物特征,并打上当时鲜明的烙印。我更以为通过这一组群体人物的勾勒反映出的远古风景。均出自于作者对题材的把握有一个深度的开掘。除这些外,该书还运用大量素材,向读者展示了我们前人重视水资源保护的悠久历史,关注水生态自然和谐的诸多举措,这对我们城镇供水人今后如何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以及如何盘活和做好各地水务市场的资本存量,进而通过科学决策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积极的参考价值,而这些也恰恰增强了全书的知识底蕴和思想内涵。

诚然。在欣赏书稿之余,我还是觉得全篇仍有意犹未尽之感。诸如郑国的法律专家邓析发明用桔槔取水,是前人变革取水方式的一个长足进步,却没有列入书中的专页;书中介绍了都江堰、郑国渠两处著名水利工程,却没有这之前的芍陂、漳水渠水利工程的系统表述;还有吴王夫差曾组织军民开凿中国第一条人造运河——邢沟等。如果添上这些篇幅,显然更能反映前人与水奋斗的全景式画卷。而之点出这些遗漏,并不妨碍全书的构架,我还是觉得笔者已是竭尽了自身的最大努力。因为他作为基层企业的一名高管人员,毕竟每天总有一大摊事儿堆积案头;他能有如此,还望如何?

行将驻笔前,本人和作者沟通联系,对方告诉我,他说他仍对先秦以前的其水其事知之甚少,又说对该书的前景“伊于胡底”(语出《诗经·小雅·小曼》中的两句,“我视谋犹,伊于胡底?”意为,到什么时候打止,皆对结局难以设想)。作者说他不知道该书问世后的“底”,我却猜度读完了该书的读者已然有底,这底是作者集国学、史学、文学于一炉的功底,更是占有大量历史素材旁征博引大开大合的亮底。

基于受作者一再相邀,于是我絮叨絮叨就说了以上这些。名为序,聊为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原中国城镇供水协会会长 冯国熙

2011年6月26日于北京

后记

《水絮春秋》从1998年底开始酝酿全书构架,花了5年时间阅读了一些古籍、辞书,并在整理多本读书笔记和相关资料的归类后,于2003年3月开始编写工作。对历史上涉水、亲水的一些重大事件、典故、趣闻,就其年份时段的考证,主要取自于《中国历史年表》(柏杨版,海南出版社),并参考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史记·六国年表第三》。

书中涉及的一些古今地名,更多地是参考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的《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在此书最后的统稿中,我要表心感谢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同事,挚友彭仕军、黄滔、周文欣、马晓辉、肖冠凡、邹新林,对我业余写作数年给予鼓励,同事刘阳、王锦屏、刘健、刘年春也给予我许多帮助。丁梦琪、陈一帆同志在打印书稿和校对中也付出了辛劳。正是各位的支持,最终才使得《水絮春秋》付梓出版,我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