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道点中国文化(彩图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徐梁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余秋雨作序、鼎立推荐的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是北大青年学者数十年读书心得的完美呈现。它介绍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点面结合,通俗易懂,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图文并茂,带你领略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四书五经”是如何成为儒家经典的?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茶道是如何产生的?古代的帝王是如何建造自己的陵寝的?古代的天文学家们是如何绘制星象图的?……

这些我们都应该知道点。

“知道点”丛书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北大青年学者数十年读书心得完美呈现,图文并茂,带你领略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目录

儒史佛道

 以山为名的孔子

 韩愈华山投书

 白鹿洞书院

 戴震十岁难师

 汉字的起源与六书

 历代汉字知多少

 世界上惟一“活”着的古文字

 甲骨文如何拨云见日

 龟甲上的文字

 纪传体与《史记》

 学究天人的太史公

 范晔与《后汉书》

 私人可以铸钱的时代

 伟大的佛陀

 佛法初传

 观音菩萨本是男身

 中国式佛像的由来

 老子的传说和现实

 五斗米道

 历史上的王重阳

 长春真人丘处机

 宗教中的玉皇大帝

 雷公

 历史上的“八仙”

 八仙的著名故事

 历代三套“八仙”

 冥司神灵─十殿阎王

 中华的母亲神─妈祖

 城隍庙与城隍

 保佑一方的土地佬儿

 牛头配马面

 十洲三岛

 酆都鬼城与酆都大帝

文学歌舞

 先秦的“文化下移”现象

 桃花源里可耕田

 隋唐大曲

 亦仙亦幻的《霓裳羽衣曲》

 相思红豆

 “安史之乱”中的琵琶圣手

 梨园旧雨李龟年

 离离原上草与长安米贵

 《长恨歌》与《琵琶行》

 元稹的宝塔诗

 乌台诗案

 奇茶妙墨俱飘香

 救命的《鹧鸪天》词

 《满江红》词是岳飞写的吗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为什么是“赵钱孙李”

 郑板桥的题画诗

 “章回体”小说

 斑竹一枝千滴泪

 “七绝圣手”与“诗家天子”

 旗亭画壁与六首绝诗

 缘何“戏曲”是“梨园”

 问世间情是何物

琴棋书画

 伯牙摔琴谢知音

 “春雷”琴失而复得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工尺谱简介

 弦索十三套

 书法概说

 “苏黄米蔡”的“蔡”是谁

 难得糊涂

 六分半书

 书画同源

 吴道子与李思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徽宗出题考画官

 版画

 顺治皇帝的绘画绝活儿

 九九消寒图

 印章名称的变迁

 古代玺印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画押”与“封泥”

 古印的钮制

 纸的历史

衣食住行

 财神是谁

 龚自珍“接玉皇”写出名诗

 清明趣谈

 端午节

 龙舟竞渡的起源

 共饮菊花酒,同庆重阳节

 酿酒起源的传说

 酒池肉林,淫乐极品

 竹林七贤

 因酒成事,因酒误事

 茶的起源

 神农与饮茶

 喝茶原是“熬菜汤”

 文成和亲,茶叶入藏

 “茶圣” 与 《茶经》

 品茶先需鉴水

 乾隆与饮茶

 历代茶炉质地各不同

 如金似玉紫砂壶

 六必居的传说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年糕”与伍子胥

兵事体育

 亦真亦幻指南车

 “窃符救赵” 与 “虎符”

 赤壁遗址

 “赤壁”二字的由来

 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代兵马俑

 七小长城见证历史

 帝王的甲胄

 张良与《太公兵法》

 木牛、流马

 世界上最早的大炮

 唐朝的大炮

 威风八面的“震天雷”

 宋朝的火药武器

 宋朝的火枪

 “神火飞鸦”─几百年前的“飞毛腿”

 明朝的两级火箭

 十八般武艺

 百兵之祖与百刃之君

 先秦时代的剑崇拜

 剑之在左,青龙之象

 从“黑旋风”李逵谈兵器斧

 谁开创了武当派

 枪扎一线,棍打一片

 九齿钉钯的历史渊源

 南拳

 武术中的“八法”

 职业刺客的起源

 武当八卦掌

 保镖与会友镖局

 足球兴于中国

宗法礼仪

 九鼎与九州

 皇帝的御膳

 僰人悬棺

 千秋祭祀的“圣人诞辰”

 佳婿为何称“东床”

 万灵之长─龙

 从形象的演变看龙的起源

 龙王爷

 龙与虎

 “二十而冠”与“十五而笄”

 西周的学校

 古代人的起名习俗

 主人为何叫“东道主”

服饰器物

 巧夺天工的“金缕玉衣”

 清风一扫汉家装

 满汉交融的清朝服饰

 “司母戊”大方鼎

 司南

 罗盘针与航海图

 指南鱼和指南龟

 古代人用什么盛酒

 算盘起源于何时

 鼻烟壶

 学富五车和书籍的起源

 拓碑、刻印和雕版印刷

 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

 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

 四大名绣

 《贵妃醉酒》 与 《画扇面》

 鲁班发明锯

 古玩的魅力在哪里

 历史上的“胡服骑射”

 假发与“巾帼英雄”

建筑陵寝

 中国建筑的特点

 阿房宫名称的由来

 无与伦比的紫禁城

 海拔最高的佛寺─布达拉宫

 唐僧取经与雁塔题名

 “神合”小雁塔

 少林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

 此地空余黄鹤楼

 赵州桥

 卢沟桥的狮子

 奇异的龙门石窟

 乾陵与无字碑

 古代的“风水”学说

 苏三与洪洞明代监狱

医卜星相

 扁鹊切脉奇诊赵简子

 浑天仪和地动仪

 名医华佗与“五禽戏”

 沾“火”就着的“药”

 三垣二十八宿

 天干地支的发明者

 求签

 占卜

试读章节

以山为名的孔子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公元前479年去世,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邑县城的大夫,娶了一个叫颜征在的女人,婚后很久没有孩子,夫妻两人就到尼丘山上祷告真神,颜征在因此怀孕,生下孔子。孔子的父母为纪念尼丘山,就给孔子起名叫“丘”,字“仲尼”。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他还特别强调“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他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他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和《春秋》。其中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一直流传到现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生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

汉朝以后,孔子的思想逐渐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韩愈华山投书

传说唐朝后期,韩愈被贬,独自一人来到华山游玩散心。他立于峰顶,只见华山重峦叠嶂,苍松郁郁,无限奇景,甚是壮观。但是下山时他却因山路太险,身软腿颤,被困在山上。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智者,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一位采药者将此信交到了华阴县令那里,县令立即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一位山西的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后来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作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字退之(768—824),他的原籍是河内修武(今河南南阳县),先世曾居昌黎,所以也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三岁就父母双亡,依靠着哥哥及嫂嫂郑氏抚养。七岁就知道努力学习,十一岁时,他哥哥贬官岭南,他跟着哥哥嫂嫂迁徙到南方。十五岁时,他的哥哥死在韶州刺史任内,韩愈跟着嫂嫂,带着哥哥的灵柩,万里奔波归葬中原。又值中原多事,兵荒马乱,全家又迁居到宣州(今安徽宣城)。他命运坎坷,历尽艰苦,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发奋刻苦自修、好学不倦。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韩愈考取了进士,时年二十五岁。因为生性耿直,不善钻营,他直到三十一岁才得到入仕的机会。在做监察御史、职方员外郎、中书舍人的时候,前后三次被贬官,都是因为上书奏陈政事,与朝廷议论不合而获罪,后迁刑部侍郎。又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不久被召回朝,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韩愈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却又主张孔墨相用,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迹。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章议论严正,规模宏大。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东南五老峰下的海会镇和星子县白鹿乡的交界处。全院占地面积近三百亩,建筑面积三千八百平方米。

白鹿洞书院初为唐代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跟随,人称之白鹿先生。白鹿洞四面环山,俯视似洞,因此得名。长庆年问(821—824),李渤任江州刺史,在白鹿洞筑建台榭,遍植花木。从此,白鹿洞名垂一时,逐渐成为四乡文人的往还之地。

南唐四年(940年),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南京金陵监、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又将庐山国学加以扩充,改名为“白鹿书院”。

白鹿洞书院是宋朝的四大书院之一,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可见其当时在中国文学界地位之显赫。

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在它兴教以来,延续时间达一千余年,曾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

P3-7

序言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一批青年学者编了一套“知道点”丛书,邀我写序。我对丛书的名称有点好奇,一问,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就决定写了。

原来,这套丛书里每一本的标题,都以“知道点”开头,如《知道点中国历史》、《知道点中国文化》、《知道点世界文化》……落脚点都显得宏大,而着眼点却很谦虚,显出青年学者的俏皮。中外文化是万仞群峰,我们不应该畏其高峻而仓皇躲开,更不应该看了两眼而自以为已经了如指掌。我们所能做的,是尊敬地在山脚下仰视,勤快地在山道口打听,简单说来,也就是:知道点。

首先,不知道是可惜的。区区五尺之躯,不以文化群峰作为背景,只是一种无觉无明、平庸卑琐的生理存在。人凭文化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并通过文化证明自己是谁,对此,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有一种荣辱感。记得去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一次全国直播的青年艺术人才大奖赛,比赛中有一项文史知识测试,结果出乎意料,几亿观众对这一部分的关注远远超过比赛的主体项目,全国各省观众对于自己省派出的选手在艺术技能上的落败并不在乎,却无法容忍他们居然答不出那些文史知识的试题。由此可知,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还是习惯于在文化上寻求自身尊严和群体尊严的,这很不错。

但是,紧接下来的问题是,又必须提防人们对于文史知识的沉溺。沉溺,看似深入,实则是一种以文化名义制造的灭顶之灾。中国明清之后一直有一批名人以引诱别人沉溺来谋生,很不道德。因此,必须在文化的群峰间标划一些简明的线路,在历史的大海中铺设一些浮标的缆索,使人们既领略山水之胜又不至于沉溺。这种做法用一种通俗用语来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杂、太碎、太滥,只须“知道点”。

“知道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高标准。这就像线路的设定者一定比一般的逛山者更懂得山,缆索铺设者也一定比一般的游水者更熟识海。不仅更懂、更熟识,而且也更有人道精神,更有文化责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北大青年学者们编写这套“知道点”丛书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新世纪的公民不可能全然舍弃人类以前创造的文化历史背景,却又不能让以前的创造来阻断今天的创造,因此应该有更多的山路划定者和缆索铺设者。只有这样,壮丽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财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