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孟特芳丹酒吧》为散文集,青春就是在阵痛中成长。这本文集就是作者陆俊文对青春岁月的记录,是心绪的宣扬。青春是躁动不安的,因为要长大,身体和心灵都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心情经常像云彩一样捉摸不定。作者笔下的青春,文章好看、时光好美、青春好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在孟特芳丹酒吧/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陆俊文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在孟特芳丹酒吧》为散文集,青春就是在阵痛中成长。这本文集就是作者陆俊文对青春岁月的记录,是心绪的宣扬。青春是躁动不安的,因为要长大,身体和心灵都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心情经常像云彩一样捉摸不定。作者笔下的青春,文章好看、时光好美、青春好短。 内容推荐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 《我在孟特芳丹酒吧》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陆俊文的作品集。 《我在孟特芳丹酒吧》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绮丽唯美的场景,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目录 第一辑 少年已故 我在,孟特芳丹酒吧 我在鹿港 少年已故 新日 杀死秋天 第二辑 岁月忽晚 枝香 取经 夜莺 第三辑 鹭栖听我音 从小渔岛到沙坡尾 斜阳归不归 住在夏天 阴天 一月气聚或离散 一座城市的记忆 枯萎的枯萎 试读章节 我在鹿港 十一那天早上我从观音山坐了96路公交,在沸腾、嚣张、逼仄、汹涌的人流中安然无恙地回到白城附近租的小公寓。一年一年看见这些大军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肆虐拥过来我已经丝毫没有了起初的新鲜感,呆滞木讷地看着海水吞噬着莫名之物,再吐出莫名之物。 插进钥匙推开门我就一头栽进床铺,打了个长长的呵欠,仿佛筋骨松动起来又重新整合了一般,骨节排列的颤动刺激了耳鼓,一阵软酥之感。昨天晚上吹了一夜的海风,恐怕是着了凉,幸好有台湾面馆老板娘鲜美的三丝丸面和那杯感冒药才不至于一副病怏怏。到这里七八年了,从来没有那样感受过如亲人般备至的关怀,本来我该是热泪盈眶地感谢她的,却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喷嚏笑了场。 等我被一道热乎的光晒醒的时候,被单已经自由落体同黏糊糊的地板合为一体了,我弓着身子,像被煮熟的虾条。因为走得匆忙回得松散,窗帘也没有拉上,阳光肆无忌惮地照射在四壁、地板和床上。 窗口外边沸反盈天,我走到阳台,鱼缸里三株鱼苗暴毙,剩下那只穿梭在浑浊的水中游弋。死去的那些突兀的眼珠仿若诅咒着什么,翻起白肚皮,一动不动,任水流将它们来回冲激。那只活着的,疲倦地忽游忽停,事实上我并不清楚它或它们在想着些什么,被圈在这个狭隘的空间里,弧形扩大的世界,短暂的记忆,每一次都宛若新生,可新生是什么,是斩断以往的一切,还是孤独的诿过。 未来遥遥无期,而过去的早已了无踪迹。 五年前当坚果同老姚分手投入我怀抱的时候我的心底像是被扎破了一个无底洞,空虚之感分秒不停地涌入,原本我以为我会亢奋、跳跃、如获至宝,但事实上是,我失去了整个世界。 阿默亦从那个时候同我翻了脸,他去了上海;不久老姚追随太宰治到日本留学,三年前卧了轨,连尸首都没能觅回;而坚果,在我最颓然的时候也北上去看雪了。我度日如年同生活打起了拉锯战,在鹭岛搭窝,在公司做小职员,单身无情人无友人的日子让我觉得似活非活,似死非死。只怪我们早已放弃了原初,踏平了底线。旧日老友今日全然无影,MSN、Email、QQ、TEL number早就删得一干二净,逃离了生活的人注定是要奔入悲剧之中。幻影像巨大潮汐在月圆之夜将我覆灭。嗤笑、忧郁、冷漠、反感、抽搐,城市病让我拥有的只是这些。大喜大悲抵不过小情绪的宣泄。 镜子里长满胡茬儿的我仿佛在提醒着自己,蝇营狗苟地活着只会陷入更加悲惨的境遇,可那又怎样,我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此刻我想起了阿默,那个斯文、干净的模样,同我形成截然的反差。可笑至极。 1999年世纪末人心惶惶。那一年我们十三岁,对一切都感觉如此新鲜,校园电台总在黄昏散场追赶时髦播放着流行歌曲,然而红砖墙渗透出的颓废之感却又像是一种落寞的自白。拆除与重建,小县城在夜以继日地换血,换掉肝脏、皮囊,斧头一砍一根断裂的碎骨。他们说这是为了迎接干禧年和新时代。可那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想在废墟里挥舞着棍棒,提着破收录机在拆卸钢筋前放着涅槃,在旧砖墙边撒泡尿,在老树根后捣乱。夕阳和黄昏让我们瞬间变得苍老,自以为羊肠小道望穿人生轨道,可惜那不过是在盛夏提前到来的泛滥秋水。 我同老姚拿着美工刀站在巷陌的拐角,高耸的灰墙壁垒遮住的晚妆的夕阳,七时一刻,一双蓝灰色帆布鞋率先跃入我视线。白底灰绳,不沾泥屑。我把老姚往后推,自己先冲锋上阵,拇指和食指轻按美工刀握把,露出一截银白的闪光。但我只是僵持在了那里。他竟一眼也没有朝我看过来——他戴着一副沉沉的眼镜,背着四方黑布书包,眼睛一直盯着手里那本厚书籍,缓慢地翻页亦如他缓慢的步伐,似乎对这条路径的每一寸都娴熟于心,淡然、坦荡。白衬衫,黑长裤,就这样缓慢地从我视线移开,老姚劈头盖脸骂我:“你傻呀!干吗不拦住他。”我默默地念叨着方才余光瞥见书脊上的那几个字,“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我把手上的美工刀往地上一扔,架起老姚的肩膀说:“以后我们不干这种勾当了。”夕阳在最后一刻耷拉下了脑袋,小城陷入黑色的恐慌之中。 在同阿默相互熟稔之后每每谈到这段事情总不觉捧腹大笑。阿默说他能想象我们那副模样一定像足了四处游荡的小武。穿梭在这个小城最萎靡不振之处,然后同荒草一般芜杂地生长。反倒是我记不清当时老姚为什么要跟我混迹街头,他有个有钱的爹,有个美艳绝伦的年轻后妈,还有大房子住;而当时我们家租在废弃修理厂的危楼上,那像极了个乱坟岗,很多工人被搅拌机搅得血肉模糊就同水泥一道拉出来凝固在地上,母亲对生活从来就没什么指望,她每天喂了大黄就去河边捡点菜叶,然后操起细棍就打我,毫无缘由地打,哪怕我只是趴在床上睡觉,她也能用小木棍抽打得我皮开肉绽。不过那都是小学时候的事情了,我上初中以后母亲就对我恭敬多了,因为我已经比她高了,力气也比她大得多,她知道她打不过我,但可以让我慑于她的威严。 P9-11 序言 小荷已露大尖尖角(代序) 高长梅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也是文学发展的期待。 80后作家曾风光无限——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大批80后作家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力军,他们全新的写作方式、独特的语言叙述,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追捧。 几年前,随着90后一代的成长,他们在文学上的探索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6年,《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校园作家版)创办时,我在学校调研,中学生纷纷表示,希望报社多关注90后作者,多培养90后作家。那年年底,我在南昌参加中国小说学会小小说年度排行榜评选时,与学会领导和专家聊起90后作者的事,副会长兼秘书长汤吉夫教授对我说:看现在的小说创作,80后势头很猛,起点也高,正成为我国小说创作的生力军,越来越受到文学评论界的重视。你有阵地,就要多给现在的90后机会,文学的天下必定是属于新一代的。副会长、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雷达博导,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编审都高兴地表示,今后会逐渐关注这些90后的孩子,还表示可以为他们写评论。2007年年底,中国小说学会在报社召开中国小小说年度排行榜评选会议,几位领导还专门询问90后作者的创作情况。 2009年,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室主任周大新到报社指导,听蓟我们介绍报社非常重视90后作者的培养,而90后作者也正展现他们的文学天分,报社准备出版一套90后作者的作品选时,周主任静下心来仔细翻阅那套书的部分选文,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并表示有什么需要他做的他一定尽力。周主任的赞赏让我们备受鼓舞,专门在报上开设了《90先锋》栏目。这个栏目一推出,就受到90后作者、读者的欢迎。 2010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学者,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宏甲到报社指导,见到报社出版的《青春的记忆·90后校园文学精选》及报上的《90先锋》专栏文章,大为赞赏,并称他们将前程无量。之后不久,我们决定出版《青春的华章·90后校园作家作品精选》。这套书收入18个活跃的90后作者的个人专集,也是90后第一次盛大亮相。曹文轩、雷达等为高璨作序,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少君、张立群为原筱菲作序,著名评论家胡平为王立衡作序。此外,还有一大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刘建超、蔡楠、宗利华、唐朝晖、陈力娇、陈永林、邢庆杰、袁炳发、唐哲(亦农)、孟翔勇、倪树根、李迎兵、杨克等都热情地为90后作者作序推荐。他们在序中都高度评价了这些90后作者的创作热情、创作成绩。当然也客观地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90后作者的成长也引起了文学界的重视,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加入了省级作家协会,尤其是天津的张牧笛还于2010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他们以自己的灵气、勤奋,正逐渐走向中国文学的前台。 张牧笛、张悉妮、原筱菲、高璨、苏笑嫣、王立衡、李军洋、孟祥宁、厉嘉威、李唐、楼屹、张元、林卓宇、韩雨、辛晓阳、潘云贵、王黎冰、李泽凯等无疑是这一代的代表。这其中我特别欣赏原筱菲。她不仅诗歌、散文等写得棒,美术作品别有特色,摄影作品清新可人。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2700多篇(首、件)。还有苏笑嫣。不仅诗歌写得好,小说也受评论家的好评。尤为可贵的是,她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行走文学,却不去借助自己父母的关系走丁点捷径。还有张元。一个西北小子,完全凭自己对文学的执着,硬是趟出自己未来的文学之路。还有韩雨。学科公主,加上文学特长,使得她如鱼得水。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曾发表文章将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群体细分为“70年代人”、“80后”和“90后”。他评价,90后尚处于文学爱好者的习作阶段。从创作来看,青年作家普遍对重大历史事件有所忽视,对重要的社会问题明显疏离,这使他们的作品在具有生活底气的同时,缺少精神上的大气。不过,在他看来,这些年刚刚崭露头角的90后有着不输于80后的巨大潜力。(转引自《南国都市报》2012年9月18日) 但不管怎样,成长是他们的方向,成长是他们的必然结果。 这次选编这套书,就意在为90后作家的茁壮成长播撒阳光,集中展示90后作家的创作实力。我们相信,只要90后的小作家们能沉下心来,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以及丰富自己的社会积累,努力提升自己写作的内涵,未来的文学世界必然会有他们矫健的身影和丰硕的成果。 我们期待着,读者也期待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