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的悲剧(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美国)西奥多·德莱塞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的悲剧》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德莱塞先后出版了十几部具有影响力的小说,而《美国的悲剧》则代表了他文学的最高成就。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小说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种种弊端,富人们极尽享乐之能事,而穷人们却是为了活命而劳苦奔波,干的是牛马活,住的是破旧房,吃的是粗茶饭。小说还无情地揭露了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及其司法机关如何利用克莱德杀人案大做文章,弄虚作假,勾心斗角的丑恶行径。

内容推荐

1925年出版的《美国的悲剧》是西奥多·德莱塞德莱塞的代表作。德莱塞先后出版了十几部具有影响力的小说,而《美国的悲剧》则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主人公克莱德生活在一个穷牧师家庭,但家人并没有因为信仰而获得幸福,相反却过得十分糟糕。为了追求幸福,克莱德离家独自闯荡世界。贪慕虚荣的他虽然凭着聪明机灵在伯父的工厂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遇着了爱恋自己的美丽女孩,但他却并不满足,为了追求富家女,进入上流社会,他竟然狠心地把自己已经怀孕的女友害死。最终,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淘金梦”,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目录

第一章 爱丝塔私奔

第二章 初涉社会

第三章 格林大饭店

第四章 危险的开端

第五章 热恋霍旦丝

第六章 被抛弃的爱丝塔

第七章 可悲的旅行

第八章 漂泊生涯

第九章 谋职伯父的衣领厂

第十章 做客塞缪尔家

第十一章 时来运转

第十二章 爱上罗伯塔

第十三章 黑夜幽会

第十四章 罗伯塔约会克莱德

第十五章 巧遇桑德拉

第十六章 改变命运的聚会

第十七章 桑德拉的叮嘱

第十八章 罗伯塔的苦恼

第十九章 吉尔的谎言

第二十章 热恋桑德拉

第二十一章 罗伯塔的苦难

第二十二章 恶毒的欺骗

第二十三章 罪恶的念头

第二十四章 销魂之旅

第二十五章 阴险的杀人计划

第二十六章 罗伯塔遇害

第二十七章 警方调查

第二十八章 最后的快乐

第二十九章 逮捕克莱德

第三十章 律师的阴谋

第三十一章 法庭上的较量

第三十二章 电刑处死

试读章节

炎热的夏夜,虽偶尔有凉风的吹拂,但白天被烈日烤热的城市,到处翻滚着蒸人的热浪。

这时,在美国某城市的大街上,出现了一支特别的小乐队一家庭乐队。这支乐队由六人组成:父亲在五十岁上下,偏矮稍胖,相貌不佳,头发总是乱蓬蓬的,像翻毛鸡似的,手里提着一架手风琴;母亲的年岁比丈夫稍小些,面色红润,体格不错,精神焕发,脸上总挂着惹人喜爱的笑容,她一手牵着七岁的小儿子,一手捧着《圣经》和《赞美诗》,还不时向路上的行人点头微笑;走在小乐队最后面的则是他们十五岁的大女儿、十二岁的大儿子和九岁的小女儿。

街上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他们小心地穿街过巷,从行人和车流中走过去,终于来到一条清静的大街,在一个两幢高楼之间的拐角处停了下来。父亲环顾了四周后,很麻利地放下手风琴,母亲立即帮他打开,迅速支起乐架,放上《赞美诗》,丈夫从妻子手中接过《圣经》,与妻子肩并肩站在一起。大儿子将一只三脚凳放在手风琴前面。一行六人很熟练地各就各位。

父亲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现在,我们开始唱《赞美诗》吧,爱丝塔,还是请你弹琴,好吗?”

不一会儿,有两三个行人停下了脚步,以好奇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尽管听众很少,父亲仍扯着嗓门大声说道:

“凡是信奉上帝的人,请跟我们一齐唱吧!愿上帝保佑我们!”

大女儿早已坐在三脚凳上,熟练地弹奏着《赞美诗》。伴随着优美的琴声,他们起劲地唱起了《耶稣之爱,无比芬芳》这首诗,尽管他们的歌声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可母亲却唱得特别卖力。不难看出,她是个极虔诚的教徒,歌声中透射出她那顽强的决心和坚韧的毅力。她坚信全能的主的存在,坚信全能的主有无穷的智慧与仁慈,只有全能的主能拯救人类的苦难。可是,那几个孩子却大不一样,他们唱得有气无力、没精打采,声音时断时续、忽高忽低,显然是在敷衍,对这种乏味的活动并无兴趣,对上帝的存在持怀疑的心态。

不一会儿,终于聚拢了一些行人。有的表现出好奇,有的投以鄙夷的目光,有的似乎麻木不仁,更多的是瞟一眼就离去。由于这条大街不断有过往行人,虽然有人不感兴趣、匆匆而过,但还是有少数信奉主的人或怀有好奇心、爱看热闹的人渐渐聚拢过来。

母亲天真地以为,人们之所以围拢过来是他们的诚心感化了行人,是他们的布道起了作用,打动了人心。于是,她唱得更卖力,嗓门也更大了:

“耶稣的爱拯救了我的全部身心,上帝的爱指引我的脚步前进。”

她的大儿子克莱德·格里菲思身材瘦高,皮肤白皙,一头黑发,模样机灵,怪讨人喜爱的。此刻他显得最漫不经心,一会儿倒换着两只脚,一会儿歪侧着身子,显然已十分不耐烦。这也难怪,他们家一直过着没有温饱的贫寒生活,他长到十二岁了还没有穿过一件好衣服,没有吃过自己想吃的美味佳肴,父母那么虔诚于上帝,可上帝赐给这个家什么好处呢?父母不一直生活在贫民阶层吗?此刻,他心里想得最多的是,但愿爸爸、妈妈从此以后再也不要干这一行了,至少他是暗下决心不再跟着干这种无益的事情了。

尤其不能忍受的是,他感到干这一行太不体面、太丢人现眼了。每次随父母出来,尽给人家看热闹,被人挖苦、嘲笑、取乐,显得多寒酸、多丢脸!有几次他随父母来到大街上,一群孩子又蹦又跳像看猴子玩把戏似的,有的甚至大声喊叫:

“快来看呀,那个赞美上帝的老家伙格里菲思又来啦!”

“瞧这一家子,一门老小神经病!”

“那个小伙子很机灵,看样子他不笨,干吗要跟父母搞这玩意呢?”P1-3

序言

1925年出版的《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的代表作。德莱塞先后出版了十几部具有影响力的小说,而《美国的悲剧》则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美国的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原是一个穷牧师的儿子,他的父母笃信上帝,常带着他们的孩子上街宣传上帝的旨意,高唱《赞美诗》。可围观者却不把他们当回事,不是投以白眼,便是讽刺挖苦。他们从小没有好好读书,却一次次受到了心灵的伤害。他们一家也并没有因为崇拜耶稣而得到幸福,相反却弄得衣食不保。

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克莱德毅然离家出走,独自闯荡世界。这个天真幼稚、生性贪慕虚荣、一心向往着能出人头地的少年,凭着自己的聪明机灵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并有了稳定的收入,还结交了一帮贪玩的朋友。他曾拼命追求穷女工罗伯塔,并与之山盟海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认识了大厂主的女儿桑德拉。桑德拉生性好玩,贪图享受,十分虚荣,她见克莱德长得一表人才,加上克莱德百般讨其欢心,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为了能得到美丽的桑德拉,并通过她爬上上流社会,结识上层人物,过上出门有轿车、进门有别墅、花钱如流水的“幸福”生活,他终于下定决心要甩掉已有身孕的罗伯塔。当罗伯塔在万般无奈和极度苦闷中追着要他结婚时,他竞精心策划并阴险地害死了她,终于堕落成一个残忍的恶棍和杀人犯,最终被判处死刑,推上了电椅。

小说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种种弊端,富人们极尽享乐之能事,而穷人们却是为了活命而劳苦奔波,干的是牛马活,住的是破旧房,吃的是粗茶饭。小说还无情地揭露了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及其司法机关如何利用克莱德杀人案大做文章,弄虚作假,勾心斗角的丑恶行径。

德莱塞认为,像克莱德这类案件“发生之频繁已到了惊人的程度”,并且指出:“这本书之所以得到成功,并非因为‘它是悲剧’,而正因为它是‘美国的悲剧”。作品深刻的寓意就在于:像克莱德这样的人生悲剧,是所谓“美国的文明”造就出来的,美国的社会制度是造就克莱德式人物的温床。

这部小说还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人性都栩栩如生。丰富曲折的情节和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不同情景的对比手法,独具个性的语言特色,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许多场景和情节都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这部小说虽发表于1925年,近80年来,不能说美国的社会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领域,无疑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美国社会制度在本质上与小说中所描写的并无根本的不同。我们将这部小说加以改写、浓缩,推荐给青少年朋友们,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让青少年朋友们全面了解美国的过去、现在并推断其未来;二是让大家了解德莱塞一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使青少年能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由于水平所限,改写中的缺点和毛病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在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下已走过了三个年头,为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也为了使本书更为完善,特进行重新修订,力争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得到更多人士的喜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0: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