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出现一个“荡”字,荡是什么意思呢?庄子是古时宋人,即现在的河南商丘人。河南有句土话叫:满水不荡,荡水不满。你如果听到一瓶水晃晃当当的,那一定不是一瓶满水,最多是半瓶水。荡,就是东西不多,但总想冒尖,想出个头,想显示自己的存在。
所以孔子就对颜回说,你知道吗?一个人为什么总是想表现自己的德行和张扬自己的知识吗?表现自己的德行是为了名声,张扬自己的知识是为了争强。名,只会引来人们的相互攻击;知识是人们争强好胜的工具。求名也好,展示自己的知识也好,都像凶器一般,你玩不到底,非送命不可。
颜回,字子渊,亦名颜渊,是孑L子最得意的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非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话不说。
据说有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
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
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
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
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
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就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
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了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戴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
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着自己的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戴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孑L子无论去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颜回被后人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但颜回不到四十岁就离开人世,的确是一种遗憾。
“且德厚信矾,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这时孔子又对颜回说,况且你的德行和信誉还不够,人气还不足。你的名气还未到公认的程度,你一开口说话,可能就会有人说:这小子行吗?他说的对吗?人们或许也听说过你颜回的名字,但对你还是有怀疑的。
记得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是让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群体讲课,但每次的身份介绍都不一样。一次说是本领域的新人;一次说是青年教师;还有一次说是大学教授、学术权威。结果在评课时大家把那个新人说得一无是处,而对那个专家是大加赞赏。其实人都是同一个人,课都是同一种课。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身份不同,得到的认可度也会大不相同。
孔子对世间法则确实很熟悉。当一个人未被确信之前,做什么事都很难,难就难在人家不信你。但出名了,被社会认可了就很好办,有时犯点错误,别人也会帮你找出许多借口来。现代社会依然是这样。
当然大家别忘了,这一篇是“人间世”,这里是庄子借孔子的嘴在说话,在告诉我们如何立于世间,如何处世以及如何保全自己的种种秘诀。
P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