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淦铭编著的《读老子》系《读国学书系》之一,集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历史和现实交相呼应,经典名言贯通全篇。聆听哲人智慧之声,对于苦苦追名逐利的现代人堪称一剂良方。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我中国真正之哲学,不可云不始于老子也。”作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学说闪烁的经典智慧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与道家、儒家、法家有深厚的渊源,更具有当代的、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对于治国、治家,老子有其独到之方;对于处世、为人,老子游刃有余;对于养生、幸福,老子有其智慧灵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老子/读国学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姚淦铭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姚淦铭编著的《读老子》系《读国学书系》之一,集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历史和现实交相呼应,经典名言贯通全篇。聆听哲人智慧之声,对于苦苦追名逐利的现代人堪称一剂良方。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我中国真正之哲学,不可云不始于老子也。”作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学说闪烁的经典智慧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与道家、儒家、法家有深厚的渊源,更具有当代的、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对于治国、治家,老子有其独到之方;对于处世、为人,老子游刃有余;对于养生、幸福,老子有其智慧灵方。 内容推荐 姚淦铭编著的《读老子》是读国学书系之一,《读老子》讲述了:说起老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我中国真正之哲学,不可云不始于老子也。”他还说过,哲学是“人类一日存,此学即不能一日亡也”。确实,现代人若与老子这位哲学之父对话,聆听哲人的智慧之声,出入哲思众妙之门,也许便会由混沌而至静定,由静定而至超远,能化纷纭红尘为疏淡,融祸福宠辱为不惊。读老子的《道德经》,让人犹如春风之沐,而面对斛斛哲思珍珠,可以酝一份睿智,涵一份渊雅,蓄一份宁静,添一份飘逸。是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走进老子智慧的宝典,其经典的力量真可以让生命活力浩然沛然,虽历万劫而不覆,弥久远而常青。 目录 篇一 老子犹龙 圣人与史家之赞 哲思智慧五千言 通观道法儒 老子与道教之缘 美妙传说遍民间 老子之音 篇二 幸福真谛 幸福之言 人役物·物役人 宠辱之间 止足之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福倚伏的现代演绎 心灵的幸福感 幸福心理疗法 篇三 成功之道 成功要诀 成功的法则与智慧 强行者有志 大器晚成的警示 晚成·免成·曼成·无成 弗居弗处之智 功遂身退的破惑睿智 成功之路恍惚窈冥 篇四 处世箴言 上善若水 慈爱处世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 知人·自知 胜人·自胜 守拙若愚的处世法则 曲全之智 康百万庄园的存世警示 篇五 养生之道 摄生而无死地 贵爱生命 “啬”神“服”道 五戒智慧 道法自然 效法赤子 “病病”至于“不病” 洒脱慧智 篇六 治国之方 以正治国 以百姓心为心 治大国若烹小鲜 里根案例 我无事而民自富 社会安定与法制刑罚 用兵之道 篇七 管理胜诀 卓越的管理智慧 自然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管理四层级说 “贵因”之精髓 触处顿悟之妙 案例印证 篇八 宇宙大美 天道与天网 崇尚自然 天人合一 人与天地大美的和谐 美学与诗文 关学与书画艺术 美学与音乐 美学与居处 篇九 玄妙哲思 思维·直观·直觉 老子与模糊思维 老子与意象思维 玄览与玄同 正言若反 反者道之动 辩证妙思 思辨创新 附录 《道德经》原文(王弼本) 后记 试读章节 读完司马迁这样的记叙,也许我们对老子的感觉与知觉不会再因数千年时空的间隔而麻木淡漠,内心或许会被触动起来,点燃起来。洛阳至今还在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处矗立着石碑,笔者曾特意前去寻找此碑刻,但今人大都不知道在哪里。后来费了不少周折,才寻觅到如今依旧在寻常巷陌里静静矗立着的、默默诉说着的这块丰碑。据传,原来在洛阳东关铜驼巷有老子古宅,为老子担任周守藏史的住处。东行有孔子庙,庙南有碑,上题“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笔者去时,那碑正在夕照里,我带着欣喜,在晚霞掩映的碑刻上抚摸再三,遥想当年,时空对接,感慨系之。 如果我们进一步读一读《庄子·田子方》里的描述,也许更能感知老子的神龙风采。孔子去拜见老聃,老聃刚洗了头发,正披发待晾干。老子“愁(zhe,寂然不动)然似非人”,“形体掘(拙)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孔子虽见多识广,却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形;他惊呆了,甚至怀疑是自己眼花了,还是真如所见? 老子解惑说:“吾游心于物之初。”孔子不解其意,老子给予深度解释:什么是至阴肃肃,至阳赫赫,以及阴阳之变,莫知所穷;什么是“游心于物之初”的那种至人、至美、至乐。孔子从老子那里出来后,对颜回说了这样的体会:“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酒坛子内的小飞虫)与!微(若无)夫子之发吾覆(覆盖,指蒙昧)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我孔丘对于大道的认识,就像在酒瓮中飞着的小虫,若没有老聃揭开我瓮头上的覆盖物,我还不知道天地的大全啊!龙门笔法写“龙”之传记 面对老子“其犹龙邪”,司马迁这位出生于龙门的大史学家,用龙门笔法为老子之龙作了传记。在《史记·老子列传》,他只写了454个字。然而,尽管如此简短,这一老子列传依然是千百年来最为经典的老子传记。这里不妨来观览一番: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蓬草飘转不定)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日:“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即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艚(zeng,一种系有丝绳,用来射飞鸟的短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疆(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日儋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通“黜”,指退而后之)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司马迁极有层次地从各个维度展开,依次陈述了诸多方面的内容: 其一,老子的籍贯、姓氏、职业。老子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然而这在历史上乃至今天仍有争议,一说在今河南周口鹿邑,一说在今安徽亳州涡阳。此两地都有许多关于老子…… 后记 说起老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我中国真正之哲学,不可云不始于老子也。”他还说过,哲学是“人类一日存,此学即不能一日亡也”。确实,现代人若与老子这位哲学之父对话,聆听哲人的智慧之声,出入哲思众妙之门,也许便会由混沌而至静定,由静定而至超远,能化纷纭红尘为疏淡,融祸福宠辱为不惊。读老子的《道德经》,让人犹如春风之沐,而面对斛斛哲思珍珠,可以酝一份睿智,涵一份渊雅,蓄一份宁静,添一份飘逸。是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走进老子智慧的宝典,其经典的力量真可以让生命活力浩然沛然,虽历万劫而不覆,弥久远而常青。 人生者,人之生也;然而唯有“道生之,德畜之”,才能使得生而真,真而善,善而美。唯有“物形之,势成之”,才真正使得物势必至,且形而成,成而就!汉代扬雄《法言·寡见》:“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老子所说的、所指引的便是“正道”、“至识”。人生在世能辨“至识”、“迷识”之“识”;能病“误识”、“陋识”之病,便能霍然无病,而至于睿智满盈。 关于老子的书我已经写了几本,均力图变换着从不同的维度、角度去阐发老子这座智库,希望每本书的内容虽不同但能互补,虽独立却能联观,以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智慧启迪。然而每次写完一本,又总是觉得意犹未尽。这也正如苏轼之言:“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悖秀才失解西归》)经典《老子》就是这样令人百回而不厌其读的!翻检《老子》一书,摩挲其文,寻绎其思,确实可以日有所知,日有所悟,然而总是还有许多欲知而未知的、欲悟而未悟的。期待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再次衷心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领导的信任,尤其是三度与蒋惠雍主任的顺利合作。著名画家黄全昌先生在笔者先前所著的《读孔子》一书中所画圣人之像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他再度泼墨创作的老子画像又为本书增光添彩。同时感谢俞柳柳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劳! 本书在写作时参考了一些研究者的成果,已一一注明,在此一并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