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罗曼·罗兰的生平与创作吗?《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罗曼·罗兰在作品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大师传/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了解罗曼·罗兰的生平与创作吗?《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罗曼·罗兰在作品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三大师传》是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罗曼·罗兰在作品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目录 燃烧的荆棘/1 贝多芬传/1 序言/3 贝多芬传/5 贝多芬的遗嘱/27 书信集/30 思想集/40 米开朗琪罗传/43 序言/45 序篇/48 上篇斗争/57 下篇舍弃/90 结束语/123 这便是他那神圣而痛苦的一生/127 托尔斯泰传/129 序言/131 托尔斯泰传/133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223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229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240 名家评论/243 罗曼·罗兰生平和创作年表/245 试读章节 他终于抓住了他终生的目标。他抓住了欢乐。他会在这控制着暴风雨的心灵高峰久留吗?——当然,他还将跌落到往日忧愁之中多日。当然,他最后的几部四重奏里充满着怪异的阴影。然而,似乎《第九交响曲》的胜利在他身上留下了光荣的印记。他未来的计划是:《第十交响曲》、《纪念巴赫的前奏曲》、为格里尔巴泽的《曼吕西纳》谱的曲子、为克尔纳的《奥德赛》和歌德的《浮士德》谱写的音乐,还有《大卫和扫罗的圣经清唱剧》。这些都显示出他的思想倾向于德国古代的大师们的强劲的宁静:巴赫和亨德尔,尤其是倾向于南方的明媚,倾向于法国南部或他梦想游历的那个意大利。 一八二六年,施皮勒大夫见到过他,他说贝多芬变得容光焕发了。同一年,当格里尔巴泽最后一次见到他时,是贝多芬在鼓励这位颓丧诗人振作的。后者说:“啊!如果我能有您千分之一的力量和意志的话就好了!”时事艰难,反动的专制政治在压迫着人们的思想。格里尔巴泽叹息道:“审查制度杀害了我。如果你想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就得去北美。”但没有任何权势能够束缚住贝多芬的思想。诗人库夫纳在写给他的信中说:“文字被束缚住了,但幸好声音还是自由的。”贝多芬是伟大的自由之声,也许是德国思想界唯一的自由之声。他感到了这一点。他常常提到他必须履行的职责,要利用自己的艺术为“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而斗争,为人类造福,给人类以勇气,让人类苏醒,斥责人类的懦弱。他在给其侄子的信中写道:“我们的时代需要坚强的心灵去鞭策那些可悲的人们。”一八二七年,米勒医生说:“贝多芬对政府,对警察,对贵族,总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在公众面前也是如此。警方知道这一点,但他们容忍他的批评和讥讽,把它们视做无伤大雅的梦呓,因此也就对这位光芒四射的天才不闻不问了。” 因此,没有什么能使这个无法驯服的力量屈服。现在,这力量似乎在耍弄痛苦了。在这最后的几年里,尽管创作条件艰难,但他所写的音乐常常有着一种嘲讽的、傲然而欢快的蔑视的全新特点。他在死前四个月——一八二六年十一月完成的最后一段,作品第_百三十号的四重奏的新的终曲,非常之轻快。严格地说来,这种轻快不是常人的那一种。时而是莫合勒斯说的那种嬉笑怒骂,时而又是战胜了那么多苦痛之后的动人的微笑。反正他是战胜者,他不相信死神。 但死神终于来了。一八二六年十一月末,他着凉了,患了胸膜炎。为侄子的前程而冒着隆冬严寒四处奔波归来之后,他在维也纳病倒了。朋友们都在远方。他让侄子替他去请医生。据说这个漠不关心的家伙竟然忘了,两天之后才想了起来。医生来得太晚了,而且诊治得很浮皮潦草。三个月里,他那运动员的体魄在与病痛抗争着。一八二七年一月三日,他立他亲爱的侄子为正式继承人。他想到了自己莱茵河畔的朋友们,他还给韦格勒写信说:“……我多么想同你聊聊!但我身体太虚弱了。我什么都不行了,只能在心里吻你和你的洛申。”如果没有几位英国友人的慷慨解囊,贫穷可能会笼罩他的最终时刻。他变得很温顺,很有耐心。一八二七年二月十七日,他经过三次手术,等待第四次手术时,躺在弥留的床上安详地写道:“我耐心地在想:任何病痛都会随之带来点好处的。” 这个好处便是解脱,是如他临终前所说的“喜剧的终结”——我们要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结。 他在一场大雷雨——一场暴风雪——中,在雷声滚滚中咽了气。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亲爱的贝多芬!有不少人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只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当代艺术的最勇敢的力量。他是在受苦、在奋斗的人们的最伟大、最优秀的朋友。当我们因世界的劫难而忧伤的时候,他就是那个会跑到我们身边来的人,仿佛坐在一位服丧的母亲身边,默然无语,在钢琴上弹出一曲隐忍的悲歌,安慰着那位哭泣的女人。当我们同德与善的庸俗进行了毫无用处的、无休止的争斗而精疲力竭时,重新回到这片意志和信仰的海洋中浸泡一下,那真是有说不出来的美。从他的身上散发出的一种勇气、一种斗争的幸福、一种感到与上帝同在的陶醉,传染给了我们。好像在他同大自然每时每刻的沟通交融之中,他竟从中汲取了深邃的力量。格里尔巴泽赞赏贝多芬时带有某种胆怯,他在谈到他时说:“他一直走进了可怕的境界,艺术竟与野性和古怪的元素混合在一起。”舒曼在谈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我们常常听到它,但它仍然对我们有着一种不变的威力,如同自然现象一样,虽然一再产生,但始终让我充满着恐惧和惊愕。”他的好友辛德勒说:“他攫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真的:贝多芬是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 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开始,是一个明媚清亮的早晨。仅有几丝无力的轻风。但是,在静止的空气里,已有一种隐隐的威胁,一种沉重的预感。突然间,大片的乌云卷过,雷声悲吼,静寂中夹杂着可怕的声响,一阵阵狂风怒号,《英雄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奏起。然而,白昼的清纯尚未遭受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忧伤始终保留一线希望。但是,一八一。年以后,心灵的平衡打破了。光线变得怪异。一些最清晰的思想,人们看着如同一些水汽在升腾,它们散而复聚,以它们那凄惨而古怪的骚动笼罩着人们的心。乐思常常在雾气中浮现一两次之后,便完全消失,只是到曲终之时才在一阵狂飙之中重新出现。甚至连快乐也具有一种苦涩而犷野的特点。所有的情感中都掺杂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随着夜幕的降临,雷雨在聚集着。随即,沉重的云蓄满闪电,黑压压的,挟带着暴风雨,《第九交响曲》开始了。——骤然间,在急风暴雨之中,黑夜撕裂开一道口子,夜被从天空中驱走,在意志力的作用下,白昼的明媚又还给了我们。 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那句豪言壮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者的心灵的箴言: 用苦痛换来欢乐。 ——一八一五年十月十日致埃尔多迪伯爵夫人的信 P24-26 序言 我在写我的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的时候(那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我并没有想搞音乐学方面的东西。那是一九○二年,我经历着一个苦难的时期,满是毁灭与更新的雷雨。我逃离了巴黎。 我在我童年伙伴的身边,也就是曾在人生战斗中不止一次支持过我的那个人——贝多芬——的身边,暂避了十天。我来到他在波恩的家中。我在那里又发现了他的身影以及他的老朋友们,也就是说我在科布伦兹从其孙子身上又见到了韦格勒夫妇。在美因兹,我听了由魏恩加特纳指挥的他的交响乐演奏会。随后我又与他单独在一起,在雾蒙蒙的莱茵河畔,在潮湿的四月那灰暗的日子里,我倾诉着心曲,完全被他的痛苦、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弗洛伊德所感染,我跪下,又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扶起,他为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朵夫洗礼,在他的祝福下,我又踏上回巴黎的路,信心倍增,与人生重新缔约,并向神明唱着痊愈病人的感谢曲。——那支感谢曲就是这本小小的书。它先由((巴黎杂志》发表,后又由佩居伊再版。我未曾想过这本书会从一个狭小的友人圈里传出来。不过,“人各有命……” 我对我在此说了这么多琐碎的事深表歉意。我应该回答那些今日前来想要从这支颂歌中寻找按严格的史学方法写成的著作的人。我是个史学家,但我是在按照自己的时间去做。我在几本书中对音乐学尽了一种很大的义务,诸如在《亨德尔》以及在关于歌剧的一些研究著作中。但是,《贝多芬传》绝不是这样的研究著作,它并不是为了学术而创作的。它是唱给受伤的心灵、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是心灵复苏了、振作了之后感谢救世主的。我很清楚,这个救世主被我改头换面了。但所有信仰的和爱情的行为全都如此。我的《贝多芬传》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 人们纷纷抢购这本小书,它可是交了好运,这是它未曾希冀的。那时候,在法国,有数百万人,属被压迫的一代理想主义者,他们焦急地期待着一个解放的呐喊。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里听到了这种呐喊,于是,他们便跑来恳求他。从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人,谁不记得那些四重奏音乐会,它们有如做以“天主羔羊”起首的弥撒祷告时的一些教堂一样——谁不记得注视着祭献并被启示之光芒照耀着的那些痛苦不堪的面庞!今天活着的人是与昨日的人们相距甚远的。(但他们将会与明日的人们靠得更近吗?)在本世纪头几年的这一代人中,身份地位都被一扫而光:战争是个深渊,他们和他们儿子中的最优秀者都消失了。我的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保存着他们的形象。它出自一个孤独者之手,竟毫无知觉地与他们相仿。而他们已从中认出了自己。 不几天工夫,这本由一个无名小卒写的小册子,走出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店,人手相传。于是,它就不再是属于我的了。 我刚刚重读了这本小书,尽管有所不足,但我将不作什么改动,因为它应该保留其原始特征以及伟大的一代的神圣形象。在贝多芬百年祭辰之际,我既缅怀那伟大的一代,同时也颂扬其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纪念那位教会我们如何生与死的人。 罗曼·罗兰 一九二七年三月 书评(媒体评论)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傅雷 罗曼·罗兰的传记,虽然其中许多人物性格差异很大……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 ——钟敬文 罗曼·罗兰要为具有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尤其是《贝多芬传》,强调自由精神,作者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精湛的艺术修养。 ——郑克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