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亲身经历了阿中关系的发展历程,他曾在中国学习、工作、成长,在中国谈恋爱并娶妻生子,中国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曾是一位外国驻华大使,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目睹了在中国的大地上,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和巨大变化。他一直把中国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书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以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变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中国的日子里(一个外交官的亲身经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巴勒)穆斯塔法·萨法日尼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亲身经历了阿中关系的发展历程,他曾在中国学习、工作、成长,在中国谈恋爱并娶妻生子,中国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曾是一位外国驻华大使,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目睹了在中国的大地上,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和巨大变化。他一直把中国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书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以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变迁。 内容推荐 在北京,人们都习惯称他为”老穆”。 “老穆”是中国的老朋友,他不仅有较深厚的中文功底,而且在中国前后生活了近四十年。 他有机会和中国人民一起目睹了中国大地多年来发生的一切,他对中国所发生的重大事情有过困惑,也有思考:他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不夸张地说,他已融入了中国人的情感之中,对中国、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他在中国娶妻生子,生活、工作、成长、发展,正像他在书中所说的:“一直把中国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我由衷地热爱中国这片土地”。 中国人常说“眼见为实”,本书的可读之处在于,“老穆”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以他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变迁。 目录 引言 来到中国之前 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重返中国 我眼中的周恩来总理 在北京大学学中文 在大寨参加劳动 我所了解的“文化大革命” 未名湖畔的爱情故事 1991年阿拉法特的中国之行 在华南上空充当“机长” 一次没有预约的会见 奉命出任驻中国大使 与中国新闻机构的合作 重新启动阿拉伯大使委员会 提议建立中阿合作论坛 筹建阿拉伯信息中心 目睹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开发西部地区 人民政治生活的改善 中国正在崛起 中国对国际和地区事务的立场 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香港回归 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 我心目中的“人民外交” 中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 一次成功营救人质的外交努 中国不想称霸世界 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追忆阿拉法特 我从中国的经验中受益 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试读章节 我从中国的经验中受益 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我经历了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我可以清晰、精确、合理地比较出两个时期的不同。我经常以自己为例做些假设,如果1968年我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开始改革开放的话,我肯定已经成为一个大学者了。我从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的这段时间,我接触到了中国的各个方面。我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或外交家,因为我的背景是一名军人。过去我总认为要用枪杆子才能控制一切,相信只有武装斗争才能解放巴勒斯坦。现在我还是坚持着解放巴勒斯坦,这是我不变的原则,但我对解放的方式的认识已经有了较大改变,在看待和处理中东问题时,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灵活性,因为世界的环境和局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我不能冷静地思考,思想上不承认以色列,也无法同犹太人坐在一起谈论任何政治话题,因为以色列占领了我们的家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事实已经证明了运用邓小平理论处理地区和国际问题的正确性,邓小平理论中的新观念和新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顽固地坚持用武装斗争来解决中东问题,而是开始寻求通过和平的方式,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问题,前提是,必须坚持一定要解放巴勒斯坦、一定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一定要使耶路撒冷成为巴勒斯坦的首都这个原则。事实证明,在拉宾时代,通过和平的方式我们取得了用枪杆子难以取得的成绩。 我记得一件小事,1996年我尚在大使任期之内,中联部李淑铮部长前往中东进行访问,其中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当我接到我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此事后,我就在认真思考,因为我听说以色列的大使也会去机场送行,那么我可能就要和她握手。但我并不是很担心,因为我是相信对话和谈判的,毕竟我已在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而中国也通过灵活的外交政策和对话解决了中越、中俄和中印等地区问题,我从这些宝贵的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那天约定的送行时间是早上8点,这次我早到了半个小时。当我到达机场时,以色列的大使已经到了。我推开贵宾室的门,她正在和我的中国朋友聊天,我即刻感到一丝尴尬,为什么呢?虽然我们在几次晚会上见过面,但谁都没有主动打过招呼,因为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国,而我当时身兼三职——巴勒斯坦国大使、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代表和巴解组织代表。我一进入贵宾室,以色列大使就主动站起来和我打招呼,让我坐在她的旁边。当时我有些许犹豫,并未感到什么不安。以色列大使向我问好:“你好吗?大使先生。”我很惊诧于她叫我“大使先生”!她这么称呼我令我很奇怪,因为她的话意味着她承认巴勒斯坦国。她亲切地和我谈起在中国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之后又对我说:“我知道你是阿拉伯新闻文化委员会主任,你的汉语说得特别好,我们以色列人盼望实现和平,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我赞赏她的话“说得好”,接着,我对她说,我们巴勒斯坦人也确确实实地盼望着进步与和平,盼望着巴以两个国家为了地区利益和双方人民的利益和谐相处。可是她接着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首都……”我打断她的话:“事情并不是这样,我们应该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处理耶路撒冷问题,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已签订的协议,不偏不倚地执行。我们还应该解决准民问题和其他矛盾,这才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基础,同时,我们双方还要互相监督。”我感到刚才还很高兴的这位大使现在变得有些不安,空气也紧张起来了。虽然我们又谈了五到十分钟,但我发现她越来越不安。我又对她说:“你知道我来自哪里吗?”她当然不知道,我告诉她:“我来自海法,我就是那些我们所谈论的难民,在我的祖国有我的亲人和家庭。”我接着对她说:“像我这样在巴勒斯坦土生土长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回到我的祖国?我有权回家呀!”我之所以向她提出这个问题,是我明知道她不是当地人,而是从外旧移居到以色列的犹太人。这时的气氛更不和谐了,我们之间的谈话也就结束了。 事实上,巴以问题是很好解决的。如果有强大的国际组织参与,联合国发挥有力的作用,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但美国总是站在以色列一边,所以巴以问题才复杂起来。P189-192 序言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个春秋里,在所有生活领域取得的进步在国际上独领风骚。她赋予了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军事词典以新的词汇和内涵,中国已经成为一支在处理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不可逾越的力量。她的改革开放政策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已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逐渐步入先进国家的行列。这充分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改善,体现在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奠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新基础、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已将世界引入一条康庄大道,其主色调是多极化,是建立一个公正、平等、普惠的安全秩序,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些原则与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是水火不相容的。 如上所述,在以后的篇章中所列的事实和数字将会说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其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地区纷争时所持的绝对透明的公正立场,完全有条件战胜所有制约她的崛起和进步的挑战。在其为建立一个在和平、安全、稳定、公正、进步的世界的正义斗争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成为她的大后方和支持者。中国对于地区问题和国际问题所奉行的公正无私的单一标准政策——她处理所有国家和地区事务只有一个标准——这是她在全世界各国人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心中分量和地位上升的保证。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的确,全世界所有主张正义和爱好和平的力量正在注视着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并将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繁荣世界的希望寄托于她。 从巴勒斯坦的民族利益角度出发——它与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以及推动阿中关系的发展都直接服务于这一利益。我发现自己与此密切相关,特别是我是中国巨大进步和发展的唯一的阿拉伯籍的见证人。在过去的近四十年时间里,我亲身经历了阿中关系的发展历程,我曾在中国学习、工作、成长。我在中国谈恋爱并娶妻生子,中国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代,也曾随着对外开放朝阳的升起,每天都能发现许多新鲜事物。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造反有理”到改革开放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我的亲身经历都启发了我。特别是随着新千年的降临,我脑海中常常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那就是我想告诉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我在甲国的亲身经历。我曾是一位外国驻华大使,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目睹了在中国的大地上,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和巨大变化。我一直把中国称为我的第二故乡,为能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感受倾诉给读者而感到非常欣慰。 后记 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先生在华工作、生活了近40年,他目睹并感受了中国的发展变化,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记述了他在中国的阅历,表达出对他称之为第二故乡的中国的热爱。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先生在书中谈及的事情发生在2005年底以前,对涉及中东局势及历史的描述,系其独立观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