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投资理财(新型理论方法与实务)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杨义群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与投资理财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不仅指出存在许多储蓄更安全、收益率高出好几倍的投资,而且说明了具体操作方法。本书与相关文献相比,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将经典的“净现值NPV法”与经典的“内部收益率IRR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紧密运用内部收益率的动态净现值法”,解决了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哪一个好?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与投资理财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不仅指出存在许多储蓄更安全、收益率高出好几倍的投资,而且说明了具体操作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版在一些经典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创新内容,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例题与案例,还介绍了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计算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本书适合财务、金融专业的学生,以及投资实务操作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投资理财导论

 1.1 提倡稳健优化的投资

 1.2 投资与投机

 1.3 风险与平均收益率

 1.4 国内外投资大师的投资秘诀

 1.5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者的投资理财情况

 1.6 我国当前金融投资高手实例

 1.7 金融投资决策理论初步

 1.8 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

 1.9 当前主要金融投资工具的简要分析

 1.10 普及投资理财知识的重要性

第2章 风险小、收益大的投资品种

 2.1 证券一级市场

 2.2 证券投资基金

 2.3 普通债券

 2.4 债券回购

 2.5 可转换公司债券

第3章 其他投融资工具与领域

 3.1 银行储蓄

 3.2 股票二级市场

 3.3 权证

 3.4 期货市场

 3.5 彩票与赌场

第4章 证券市场及其操作

 4.1 开户、委托与证券行情

 4.2 股价指数的特点及其用途

 4.3 我国内地证券市场的两种竞价及其特点

 4.4 四种分配方式与除权除息计算

 4.5 操作方法比较

 4.6 趋势分析、主要技术形态与主要技术指标

 4.7 庄家分析法

 4.8 证券交易所

 4.9 证券公司

 4.10 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第5章 确定性投融资项目的决策

 5.1 投资及其分类

 5.2 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

 5.3 经典理论与方法及其缺陷

 5.4 确定性投融资项目决策的理想准则与实例

 5.5 平均投资规模与平均投融资年限

 5.6 比较完善的决策方法

 5.7 各种利率与贴现率

第6章 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

 6.1 风险和收益之间兼顾的观点

 6.2 风险的度量

 6.3 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方法

 6.4 分散投资与集中投资的理论探讨

 6.5 夏普指数的问题

 6.6 行为金融学观点

 6.7 经典的组合投资分析(用口来度量风险)

 6.8 传统文献中的风险决策分析方法

第7章 银行存贷与债券投融资

 7.1 银行的储蓄与贷款

 7.2 我国国债利率畸形、过高的问题

 7.3 国债招标发行的逐渐进步过程

 7.4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及其计算方法

 7.5 债券的久期、修正久期与凸性

 7.6 债券的投融资决策

 7.7 利用Excel计算终值、现值、年金、期限、收益率与久期

 7.8 债券筹资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

第8章 投融资决策理论在股票投融资中的应用

 8.1 个股长线投资时的IRR与平均投资期限D

 8.2 个股中线投资的IRR估算公式

 8.3 配股或派息后IRR的计算

 8.4 个股IRR的均值、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及其评价

 8.5 个股p系数及其意义

第9章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实际问题探讨

 9.1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

 9.2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

 9.3 内地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9.4 我国的股份公司

 9.5 内地股市大起大落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9.6 世界股灾的历史经验教训

 9.7 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

第10章 企业的资本运作

 10.1 资本运作的含义与重要性

 10.2 企业的融资

 10.3 资本运作的内容

 10.4 企业上市的优缺点以及上市须注意的问题

 10.5 股本融资节奏与方式的把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是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美国著名控股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董事局主席。

《福布斯》2004年2月底公布的2003—2004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巴菲特的财富紧逼微软(Microsoft)总裁比尔·盖茨(Bill Gates)。

2003年,巴菲特的资产增长十分迅猛,高达124亿美元,巴菲特与盖茨之间的财富差距,已经从100亿美元缩小到了37亿美元。

他不仅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富翁,而且在排行榜的前十位富豪中,巴菲特是唯一一位自股票市场获得财富的人。所以,他被人尊称为“股神”。

有专家预言,如果近年的股市一路看涨,他很有可能一举打破盖茨蝉联全球首富的神话。

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平均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是道琼斯指数增值的270%。如果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万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而如果你在1956年投资给沃伦·巴菲特1万美元,那时他刚刚创立了自己合伙制的投资公司,在扣除所有的费用、开销及税金后,这笔投资的价格在21世纪初的今天,会超过3亿美元。

与之相比,美国金融大鳄、投机大王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在1965—1994年的平均每年增值更进一步达到37%左右,平均高出巴菲特10个百分点以上,更平均高出道琼斯指数27个百分点以上,是道琼斯指数增值的370%,普遍认为在其28年历史中,他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资基金中具有最好的业绩(参见例1.5)。不过后来,索罗斯在中国香港与俄罗斯的两场恶战中大败,大伤了元气。

巴菲特令人称奇的成功,秘诀在于:勤奋的修炼和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

所谓价值投资的原则,是指: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公司的利润及其增速;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大幅度波动。他认为:没有人能够一直成功地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走势;对股市的短期预测是毒药。因此,应该买人一家有发展潜力且股价被市场低估较严重的公司,并长期持有,等待公司的成长为自己带来财富。

巴菲特猛烈抨击金融衍生产品,称这些产品是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隐藏着致命的危险”。他指出,金融衍生产品合约的想象空间同人类的想象力一样无边无际,甚至可以说同疯子的想象力一样没有边际。

同投机大王索罗斯这样靠对冲基金发迹起家的金融投机者相比,巴菲特被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投资者。说到巴菲特是个传统投资者,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巴菲特本身不会使用电脑。

盖茨是巴菲特的忘年之交,两人在对方不在场时总忘不了相互“吹捧”。巴菲特在被问到对盖茨的看法时说:“我不够资格去评判他的技术能力,但我认为他的商业头脑非凡,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盖茨说自己基本上是一个巴菲特迷,他在回答自己最欣赏的总裁时脱口而出:“巴菲特这家伙善于思考。他绝不落于传统智慧的俗套。”不过,盖茨对巴菲特拒绝学习使用电脑深感失望。

巴菲特推崇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购买有价证券。他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论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他也有不少的失败经历。

其一是,在网络科技股走红,网络企业被人们竞相收购的年代,巴菲特却对网络科技股冷落有加,敬而远之。他的这种固执己见一度让他损失惨重:在科技网络股红火的2000年上半年,由他掌舵的投资旗舰Berkshirc Hathaway公司的股价猛跌。巴菲特后来也改变策略,投资数家电信科技公司的股票。但是,这很可能两面挨耳光。

其二是,近年来在120亿美元数额的外汇买卖中,悔失见顶清货良机。

其三是,他在长达21页的信中对其投资策略感到后悔,说他犯了一个重大投资错误,就是在股市见顶并形成“大泡沫”时,没有把持有多年的部分股票悉数沽出。

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持有价值约10亿美元的欧元垃圾债券,但巴菲特说,公司觉得继续投资美国国库券更为可取。

巴菲特认为,现在难以寻找显著被低估的投资纳入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投资组合,其意是目前的股票及债券价格均嫌过高。

巴菲特的成功,完全来自于他的投资理念和为捍卫他这个理念的毫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此山不与众山同”,只要是巴菲特认准的股票,他的投资操作就是四个字:买人,持有。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与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必须投资于很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即当前的价格(市盈率)不高,并且利润增长潜力巨大的公司。

(2)只做少数几笔投资,并且购买之前潜心研究。在购买之前潜心研究,使得你能够在“合适的价格上购买到好公司”。吉利股票就是一个例子。1989年巴菲特购买该股时,吉利股价是6.25美元,巴菲特坚持这样的想法:每天晚上有25亿人的胡子在睡眠中生长,而吉利拥有全球剃须刀市场70%的份额。果然,在接下来的14年中,吉利公司的资本收益率达到了每年12%。

(3)购买之后长期持有。在持有的过程中,不去理会股票市场的涨跌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他认为短期持有股票,只有在始终正确地预测经济行情、短期股价波动时才可以获利,而这是极费神而且不太可能的。在长期持股的策略下,巴菲特只需集中精力做两件事:寻找一家好公司,并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它。其办法是:估算一家公司能够带来的所有收益,并将它折算成现在的价值,然后努力以比此价值更低的价格购买它的股票。

(4)必须投资于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应注意那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而又能为股东带来丰厚利润的企业。比如,媒体(电视台、报纸)、金融(银行与保险公司)、周期性消费品等。它们不是依靠固定资产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依靠特许权或商誉等不需要折旧可能增值的无形资产,为股东带来超额利润。

(5)巴菲特最突出的投资原则与策略是:最好投资那些通过建立壁垒而具有独占性利润来源的公司。巴菲特认为企业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基本的保证是企业的经营壁垒,即企业是否具有对利润的独占性特点,能否通过修建“护城河”把别的竞争者和投资人排斥在本公司产品线之外。经营壁垒的方式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先天壁垒,即依靠专利、技术、资源和政府保护把别人排斥在圈外。二是后天壁垒,由于其在行业中居于领导地位而具有排他性,它们通过寻求垄断或成为行业标准,而具有利润独占性特点。比如,可口可乐就是因为占有市场份额之大,甚至成为碳酸饮料代名词,而微软更是不遗余力地寻求成为业界标准。

巴菲特曾说:“好股票像皇冠上的珍珠一样稀有,一旦发现就不要轻易放弃。在牛市中除了长期敢于持有外,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支撑股价长期上涨的唯一理由,而长线持有一些好企业,长期收益相当惊人。不要轻易波段操作和判断股价顶部。”

巴菲特告诉我们,只要你有足够的理性和耐心,你就会成功。P16-18

序言

本书第一版出版以后,虽经重印,仍然销售一空。可见内地金融知识普及与提高的需求量很大。

自2002年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

全流通的股改已经基本完成,并且迎来了一轮大牛市,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点,上涨到2007年9月的5357点;

同时,全球的股市也比较好,香港恒生指数从2003年4月25日最低8332点,上涨到2007年8月3工日最高24089点;美国道琼斯指数从2002年10月最低7181点,上涨到2007年7月17日最高14021点;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从2002年10月最低768点,上涨到2007年7月16日最高1555点,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002年10月最低1108点,上涨到2007年7月19日最高2724点。

封闭式基金也随之成倍上涨,其折价率从50%进步到了30%;

一些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逐步实施了“封转开”;

低风险高收益的“打新股”,又可以进行了;

随着股改而来的“权证”交易品种,由于其允许T+O交易,以及杠杆效应,交易量非常大,振幅惊人;

紧接着推出的分离交易转债,由于把权证分离了出来,所以也很赚钱……

另一方面,笔者的投融资决策理论与方法,近年来已有了根本性的改进与完善。笔者投融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的一个根本性改进,是在2003年形成的。而2004—2005年《财务管理》(科学出版社)与《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的相继出版,使这一理论与方法密切结合实践,逐步得到了完善。本书的出版,是完善这一理论与方法的阶段性总结。

本书与相关文献相比,最主要的创新点如下。

将经典的“净现值NPV法”与经典的“内部收益率IRR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紧密运用内部收益率的动态净现值法”,解决了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哪一个好?

此外,还有如下创新点:

(1)风险的定义与度量方法;

(2)风险与平均收益率的权衡方法;

(3)对“高风险高收益”与“风险溢酬”等的质疑;

(4)对著名“夏普指数”的质疑;

(5)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的权衡方法;

(6)对债券投资中“流动性偏好理论(1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的质疑;

(7)对“鼓励公司派发现金红利(能够派发现金红利的公司才是好公司)”的质疑;

(8)批判了美国理财学家戈登(Myron Gordon)和林特纳(John Lintner)所谓“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理论;

(9)对投资必须预设“止损点”的质疑;

(10)对“增发机制”引入的质疑;

(11)对境外上市公司增发A股的质疑等。

这些观点,早在2002年的第一版中已有阐述,第二版作了进一步阐述。

在2002年第一版的书中,还有的突出之处是:

(12)较早地阐明了“打新股”期望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以及由此给出了“打新股”的技巧,那时很多媒体还不会计算期望收益率,甚至给出错误的计算;最近,申购分离交易转债的期望收益率非常高,所以本书第二版增加了申购分离交易转债期望收益率的计算;

(13)给出了封闭式基金的修正折价率公式,它比折价率更重要。  这两点,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很强,对此,本书有更详细的阐述。

本书第二版还包含如下创新内容:

(14)给出了多个互斥投融资项目择一的一般决策方法;

(15)在各种设备择一的决策中,严格证明了年金法、最小公倍数法与无限复制法的等价性;

(16)资金有限时,选择多个投融资项目的一般决策方法;

(17)赊销折扣的一般决策方法;

(18)Excel中的财务函数XIRR不能计算复杂现金流的IRR,本书给出了可以计算任何现金流IRR的简易方法;

(19)在李嘉诚三个投资理财秘诀中,指出了关键的要点;

(20)推导了净资产收益率(ROE)、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IRR与净利润年增长率等之间的关系公式;

(21)修正了央行2002—2004年相继公布的一些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22)指出了央行历年来公布的银行储蓄利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3)指出了历年来内地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4)指出了我国债券融资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25)指出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6)证明了债券平均投资期限是到期收益率的严格单调下降函数;

(27)严格推导并且用实例说明了债券凸性(曲度)的优越性;

(28)阐明了债券的投融资决策理论与方法;

(29)对净资产收益率较稳定的公司股票,进行长线投资的内部收益率与平均投资期限;

(30)对净利润与现金红利相对增长率相同且较稳定的公司股票,进行长线投资后的内部收益率与平均投资期限;

(31)市盈率与净利润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32)权证杠杆倍数的定义与推导;

(33)股本融资节奏与方式的把握等。

最后的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中,有些内容是正文中没有的,其中也包含一些新思路。

在本书第二版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她为本书精益求精地编辑加工,付出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使本书增色不少。还要感谢我的博士研究生吴国权、荣先恒、战明华、周军民、钟兴文、周国红、刘月珍、吴翔江、樊丽淑、李庆峰、陈永清、刘建和、黎东升、楼迎军、李国林、范炜、丁伟斌、王合军、谢子远等各方面给予的帮助,他们现在绝大多数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在工作单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本书将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与完善。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合理意见与建议。

杨义群

2007年8月于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1:37